1.读冀中的地道战有感,不少于500字

2.地道战遗址冉庄地道战遗址

3.红色经典**观后感500字3篇

4.急需“地道战”的资料

5.小兵张嘎的读后感,500字

地道战影评500_地道战影评500字

说起地道战,相信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地道战》。这部 1966 年元旦上映的**,已创造出超 30 亿人次观看的纪录,可谓是家喻户晓。

《地道战》一片中的地道战战法,是从晋察冀边区保定清苑的冉庄开始经过不断的发展而来。从 1941 年起,从单一的躲藏成为了能打能躲、防水防火防毒的地下工事,逐步变成了“村村有地道,户户有地道”。这种内外联防的结构能够使各家各户有效的互相配合,隐蔽的打击敌人,使原本无坚可守的冀中平原成为中国军民打击日本侵略军的重要作战区域。

抗战时期的“地道战”是广大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的结晶,只能用影片中那句“高,实在是高!”来评价了。

关于“地道战”的记载和应用从战国时期就开始了,甚至到了二十一世纪,在中东地区的战争中还在应用。

1

战国时期

中国最早的关于地道战的记载要追溯到战国时期(公元前 475 年—公元前 221 年),墨翟在《墨子·备穴》中就有开凿地道进行攻防作战的明确记载:如果敌军开凿地道攻城,守军也应径直迎敌,针对敌穴方向开凿地道,以穴攻穴,把敌军消灭在地下。还记载:为了及时了解敌穴情况,每个井穴口派狗执勤,以“审之穴之所在,凿穴以迎之”。古书中既记载了对付地道战的方法,也讲明了地道战的侦察方法。

自战国之后,直到三国时期(220 年-280 年),关于地道战才有了新的记载。三国时期,使用地道作战有文字记载的就达 9 次之多,如曹操与张绣的安众之战、袁绍与公孙瓒的易京之战、袁绍与曹操的官渡之战、邓艾与姜维的祁峪之战、诸葛亮与郝昭的陈仓之战等均是典型的地道战。

据史书记载,曹操擅用地道作战。著名的亳州古地道就是曹操为其军事需要,专门修筑的地下军事战道,最初用于运送士兵,后用于攻城、撤退、联络、伏击、反地道战等。

在随后的一千多年里,在华夏大地上几乎历朝历代的攻城战都用过这种战法。在欧洲大陆上,著名的君士坦丁堡之战(1453 年)中,穆罕默德二世面对久攻不下的局面,也用了挖掘地道的形式,企图从护城河和城墙下方进入城中。守城的君士坦丁堡军民也用了和墨子一样的计策,主动出击,在地道内歼灭敌人。

2

阿拉斯战役(1917 年)

阿拉斯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的地道作战,对阵双方是协约国的英法联军与同盟国的德军。

在经历了 1916 年索姆河战役的惨重伤亡后,英法联军得出了一条血的教训:跟装备精良、战术多变的德国步兵师硬碰硬,无异于大规模自杀。他们变更了作战策略,决定以挖掘地道的方式,在阿拉斯的地下埋伏一支奇兵,关键时刻给予德国人致命一击。

很快便开始执行,为了加快挖掘进度,英方雇佣了来自新西兰隧道公司的 500 名经验丰富的矿工,与一队平均身高只有 5 英尺 3 英寸(约 1.6 米)的英国约克郡矿工组成工程队,仅用 3 个月时间便在阿拉斯地下挖出了庞大的地道网络。

整个地道网络由两个“大迷宫”组成,每个都长约 20 公里,能够容纳 2.5 万名士兵。地道并非如人们想象一般狭窄,相反,它能够让两支部队自由穿行,最宽的地方甚至可以铺设一条供应补给的铁路。挖掘工程结束后,人们又立即在其中建立起餐厅、教堂、加油站、轻型铁轨等附属设施,以及一座设备齐全的战地医院。

阿拉斯地道于 1917 年全线竣工,英法联军司令部决定在 1917 年复活节发起反攻,2.5 万名士兵开始在英国陆军元帅道格拉斯·黑格的指挥下,秘密进驻这座巨大的“地下城”,准备伺机而动。在他们头顶上方数十米处,就驻扎着如狗一般机警、却对地下情况毫无察觉的德军。

士兵们在等待了一个多星期后,在 1917 年 4 月 9 日清晨 5 点 30 分,英军第三突击师发起进攻信号,随后,多支联军小分队有序地从指定出口冲出地面,奇迹般地出现在敌人眼皮底下,向驻扎在阿拉斯的德军第二和第六步兵师发起突袭。当日,大雨滂沱,寒风刺骨,在猛烈的迫击炮火掩护下,联军顺利进入德军阵营。狼狈不堪的德国人没有想到英法联军会在距离自己不到一英里的地方突然出现,他们连靴子都没来得及换,有的甚至还穿着睡衣就成了俘虏。

此役,英法联军大获全胜,以一千多人的微小伤亡击溃了整个德军部队,成功将战线向前推进了 10 多公里,身后的巴黎从此安枕无忧,阿拉斯地道战也成为世界军事史上的经典战役。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人们重建了阿拉斯小镇。新的居民希望能够忘却战争留下的所有创伤,于是市政当局封闭了这座“地下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镇上一部分知道“地下城”存在的居民将其重新起用,作为地下掩体保护人们免遭空袭。但是当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地道又被重新封闭。

我们不难发现,战国时期和三国时期以及此后包括第一次世界大战在内的一千多年历史中出现的地道战,多是用于输送士兵,简单的说就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和抗战时期冀中平原的地道战有着很大的区别。

3

太平洋战争(1941 年-1945 年)

太平洋战争打响后,日本和美国在太平洋上的帕劳群岛、菲律宾群岛等地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双方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比如在帕劳群岛的贝里琉岛战役中,日军精锐的第 14 师团第 2 联队(超过 10000 人)全军覆没,美国海军陆战队第 1 师的伤亡也超过 8000 人,是整个太平洋战争中战斗双方伤亡率最高的一次战役。在冀中平原上被地道战“教育”过的日本人,此战便是利用了地道战的方式抵抗美军的进攻。

在结束帕劳群岛的战斗后,美军决定跳过台湾直接夺取冲绳,减少在敌方防御完善的岛屿进行登陆作战。此时,日军派遣牛岛满中将接掌日本陆军第 32 军,主要负责防御冲绳的任务。根据敌强我弱,支援也不利的现实情况,第 32 军高级参谋八原博通大佐便建议利用地形跟美军打游击战、地道战。

冲绳岛战役打响后,很快进入白热化,战斗打的异常惨烈。初期战斗,日本军队用八原博通与牛岛满的战略,凭借牢固的坑道和山洞死守,单是甜面包山一个阵地,一天之内,就 10 次易主,美军最精锐的第六师伤亡达到 3000 多人。

面对躲藏在堡垒和地下的日军,美国人想尽办法,火焰喷射器、推土机等统统利用上,但是仍有不少冷枪不知从何处打出。

可见,在冲绳使用地道战的战术是十分成功的。然而,狂妄的日本人并不满足于单纯的抵抗美军的进攻,而是希望将美军歼灭在冲绳岛。

正当美军在冲绳一筹莫展之时,第 32 军的长勇中将向牛岛满提出一份新的作战,建议让第 32 军冲出地洞,杀进美军阵地、一举歼灭傲慢的美军、以报效天皇的厚恩。长勇中将可以说是二战中猪队友的代表之一。最终经过参谋会议讨论,同意了该。当然,八原博通大佐在参谋会议上提出了反对意见,但是并没有改变最终的结果。

在长勇等人的下日本人冲出地洞主动发动进攻,结果可想而知,最终冲绳岛上遍布日本人尸体。

4

越南战争(1955 年至 15 年)

在 1955 年开始的越战中,越军也是利用“地道战”让美军吃尽苦头。北越和越共双方在城市地下布置了精密的地道网络,并依靠这种网络结构对美军实施进攻,造成了美军巨大的人员伤亡。其中规模较大的地道工事长达几公里,根本摸不到边,甚至直到越战结束美军也没有搞清越军到底挖了多少隧道。

越南境内树林遍布,既有高大的树木和竹子做建材,也有低矮的灌木和藤蔓做掩护。当地的红土和黏土也适合开挖地道,就地取材就行。至于缴获自美军的材料就更丰富了,包括各种金属板材、罐,尼龙防水布,沙包等。

尽管地道战在越南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甚至一些庞大的地道系统具备了地下手术室、指挥员专用办公室、**室、工厂设施,但北越军民还是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地道内部通道低矮,基本是弯腰或者蹲着前进。在地道内生活要长期面对空间狭窄、空气稀薄、阴暗潮湿的环境,很多人都患上了幽闭恐惧症。同时,在地道里各种生活垃圾甚至排泄物无法及时处理,各种各样的昆虫携带病菌在地道内传播。规模最大古芝地道内曾有约 1.6 万人,战争最后只存活了不到 6000 人。

对于美军而言,反击的方法也是简单粗暴,一方面是直接用爆破或往地道里灌水、催泪瓦斯使其中人员窒息死亡或灌煤气再用引爆等,甚至对于地势平坦的区域也可以用坦克压塌地道。另一方面是派人进入地道,对于美军而言,进入漆黑的地道是件十分恐怖的事,后期甚至成立了专门的地道作战部队。

5

“9·11 恐怖袭击”后的“反恐”战争

至于是真反恐还是打着反恐的旗号横抢硬夺,不是本文的重点,不过自从美军以打击恐怖分子为名的进入阿富汗,很快就将阿富汗大大小小的抵抗组织消灭殆尽,阿富汗剩下的塔利班武装分子开始转移战场将战争转入了地下,或者藏身于深山之中很美国打起了游击战。

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阿富汗为抗击前苏联入侵,曾花费了几百万美元修建地下掩体,利用天然洞穴和古老的地下灌溉水渠,建立起了自己的地下堡垒。这些山洞、地道纵横交错,如迷宫一般。

可见,对于阿富汗人民来说,“挖地道”已经是轻车熟路的事。塔利班和基地组织依靠地下掩体来防止美军的导弹攻击。阿富汗地道的构造和越南地道相比十分简单,主要用于存放武器物资或者将作战的人员藏起来。虽然这个地道结构简单,但是里面没有照明设备,一片漆黑,随处都是陷阱和。美军夜视设备等高科技装备,在地道中不会发挥太大的优势。面对这未知的环境,无论是美军还是阿富汗军都不愿进入。

一位在阿富汗执行任务的英国士兵曾只身进入地道,仅凭一把就干掉了四名武装分子,在他回来之后不光受到了嘉奖,还被称作了特种兵之王,不过他自己说他潜入地洞这件事是他这辈子认为最恐怖的事情。要知道这名英国士兵来自 S.A.S(Special Air Service)特种空勤团,是全球最精锐的特种部队之一。

除了阿富汗,在美国入侵伊拉克的战争中,也遭遇过地道战,甚至有专家说地道战会成为伊拉克战争的最后一战,当然因为诸多原因,并没有出现这种局面。

面对这如兔子窝一样的地道结构,美军想要真的彻底歼灭对手,怕是还要耗上若干年吧。

现如今,除了美军在阿富汗遭遇了地道战,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战争中也经常使用地道战,目前美国怀疑朝鲜境内有几千条地道,甚至在美国和墨西哥的边境,就连墨西哥毒贩和偷渡客都在拼命挖地道。

参考资料:

搜狐:被誉为“战神”,却鲜为人知的日本大佐,一战使得美军损伤 7 万人

网易:太平洋战场上日军曾用"地道战"消灭近一万美军?

搜狐:揭秘:害惨美国大兵的越南地道战陷阱示意图!

参考网:法国阿拉斯地道战英国矿工掘出的地下城

百度:阿富汗为何能拖住美军 10 年?

读冀中的地道战有感,不少于500字

硝烟烽火起,日寇残暴行,山河破碎,英雄奋起!一场轰轰烈烈的抗日战争,一个个神出鬼没的地雷战场。布下天罗地网,炸的敌人胆战心惊,魂飞魄散!

故事从简单的铁雷、石雷、绊雷,发展到复杂多变的飞行雷、马尾雷、防潮雷、子母连环雷、慢性自然雷等等;从单一的沿路埋雷发展到村村设下“地雷宴”,门上挂雷,草堆藏雷,布雷,户户有雷,真真,虚虚实实,炸得敌人风声鹤唳,鬼哭狼嚎。日军禁不住哀叹:“石头雷大大的厉害!”

印象中一个种头发丝雷,其实来历很简单。当敌人吃够了地雷的苦头,就专门调来了工兵,用装了10倍放大镜的探雷圈找绊线,如果是绳子做的拉线,很容易就被敌人发现。于是我们就用毛发丝做拉线,敌人的放大镜也没有办法;“挂雷”、“飞雷”,也都是普通拉弦地雷,不过是埋伏在高处罢了。至于一挖就响的雷,是将一真一两个雷连在一起,雷放在上面,当敌人挖雷时,牵动真雷,自然一挖就响;至于回据点再炸的雷,是因为在地雷内部安装一个小皮筋,当敌人要搞清地雷构造时,打开雷的同时皮筋松开引爆……

反扫荡、反抢粮、救劳工、除汉奸、热血儿女无畏无惧,地雷战神威。故事中对人物的性格特点都是围绕着勤劳、勇敢和智慧展开的。鬼子的贪得无厌更是表现得淋漓尽致。“鬼子少了咱就干,鬼子多了咱就转,躲在暗地打冷枪,埋好地雷远远看……”是啊,当**拉下了帷幕后,我的心却仍然此起彼伏。

地道战遗址冉庄地道战遗址

冀中的地道战读后感

读了 冀中的地道战 这篇课文后,我感慨万千.课文主要说的是1942年-1944年那几年,日本侵略军在冀中平原"大扫荡".为了粉碎敌人的"扫荡",冀中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利用新创造的斗争方式---地道战,打击了日本侵略军的故事.

地道战,是抗日战争时期冀中军民在坚持平原游击战争中,群众的一个伟大创举,是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坚持持久战,坚持敌后游击战的一种特殊战斗形式.有了地道做依托,使抗日军民在战争环境中能更好地开展各项工作,形成了一条抗日地下长城.

我听爷爷说当年他才七,八岁左右,本应有一个美好的童年和一个幸福的家庭,但日本侵略军来到后,把房子给烧了,把家里仅有的一头耕牛也被抢去了.战争使中国人民受尽了苦难.我们应该地把日本侵略者消灭.在我看来地道战以其独特的战略战术,在抗日战争中,建立了不朽的历史功勋,产生了极为特殊的历史意义和影响,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今天,我们重温了这段历史,追思战斗岁月,是为了铭记昨天,不忘国耻,"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在我们青少年一代,应该好好学习,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并以新时代的主人翁精神在祖国的历史上再写下辉煌的一页.

2.

《地道战》主要讲的是1942到1944那几年,日本侵略军在冀中平原上“大扫荡”。为了粉碎敌人的“扫荡”,冀中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利用新创造的斗争方式——地道战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故事。

冀中人民们那英勇顽强的斗争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面对着日本鬼子的"烧光、杀光、抢光"政策,他们临危不惧,坚贞不屈,仍然英勇奋战,赶走了侵略者,保住了冀中平原,保住了自己的土地。是什么促使他们这样步调统一、携手并肩地进行战斗,是我们的民族魂——爱国情。

3.

敬佩智慧勤劳勇敢的冀中人民,他们利用地道战不但坚持了生产,还粉碎了敌人毒辣的“大扫荡”,有力地打击了敌人,在我国抗日战争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看了《地道战》这部影片后,我感慨万千。影片主要讲的是1942到1944那几年,日本侵略军在冀中平原上“打扫荡”。为了粉碎敌人的“扫荡”,冀中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利用新创造的斗争方式——地道战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故事。

说起冀中平原的人民,他们是很了不起的,他们一面抗击敌人,一面在党的领导下,团结起来,不断地挖地道,使地道的规模越来越大,就像影片中说的那样,家家相连,村村相通。

说地道战是奇迹,我觉得冀中平原的劳动人民更是奇迹,因为是他们创造了地道战,神出鬼没地打击了敌人。地洞内什么气孔啊,孑口啊,岔道啊,无论敌人怎么使出残酷的法子,他们总是想办法克服!那独特的联络方式也叫人惊叹不已!

冀中人民们那英勇顽强的斗争精神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面对着日本鬼子的"烧光、杀光、抢光"政策,他们临危不惧,坚贞不屈,仍然英勇奋战,赶走了侵略者,保住了冀中平原,保住了自己的土地。与他们相比,那些汉奸,那些卖国-贼是多么可耻!这些人不但背叛了祖国,同时也背叛了自己!他们是中国的败类,是中国人的耻辱!

敬佩智慧勤劳勇敢的冀中人民,他们利用地道战不但坚持了生产,还粉碎了敌人毒辣的“大扫荡”,有力地打击了敌人,在我国抗日战争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上个星期我们学了一篇叫《冀中的地道战》的课文,课文主要说了抗日战争时期日军在冀中平原上大扫荡,冀中平原的人民为了粉碎敌人的扫荡,用自己的聪明和智慧,创造了新的作战方式,这就是地道战.

修建地道对于他们来说是因地制宜的好方法.首先,可以隐蔽自己,躲避敌人的,保护大伙的生命;然后,这种方式可以坚持生产以保存实力.地道是一种非常坚固的堡垒,结构错综复杂,人民利用它的特殊优势把鬼子打得晕头转向,这种战争方式,在我国战争史上空前绝后,效果很惊人.

冀中平原上的人民以地道这种巧妙的斗争方法,用他们的智慧与力量重重地打击了敌人.在生活中许多事情也是不能单靠蛮力去解决的.有一次我在沙池里挖桥,但是桥总是挖到一半就塌了——沙子太干,怎么办?我尝试了许多办法,比如横着挖、换地方挖,都行不通,就在我即将放弃时,我忽然想起了大桥下的桥墩,对!桥墩!我灵机一动,马上再次开工,这回我用了许多配合水调成的湿沙做桥墩,用它们我终于造好了一座大沙桥.所以,智慧与力量相配合,才能有所作为.

文章中所描述的地道战,就是智慧与力量相配合的结果.

红色经典**观后感500字3篇

1、地道战遗址在什么地方?2、地道战在哪里3、《地道战》里的地道现在还存在吗?地道战遗址在什么地方?

地道战遗址在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区冉庄镇冉庄村。

冉庄地道战纪念馆建于1959年地道战遗址,当时隶属于冉庄村,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实际任务的需要,纪念馆几度变更,2004年3月成立了由清苑县县委书记任主任的清苑县地道战遗址文物保护管理委员会暨清苑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管理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冉庄地道战纪念馆馆长担任,为县委直属正科级全额拨款事业单位。

纪念馆供游客参观的主要内容有地道战遗址:冀中冉庄地道战展厅、地道遗址及地下作战设施和地上遗址保护区。

历史沿革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冉庄地道于开挖,初期仅是村民为躲避敌人的残害,自发地挖了单口洞用于隐蔽防身。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1月,冀中区党委明确指出:冀中要开展地道斗争。对挖掘地道的组织领导、技术规模等问题均提出具体要求和指导意见。规模宏大的地下工程就此展开,地道战从此诞生。

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冉庄开始扩建地道,于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冬天基本完成。

地道战在哪里

地道战发生在华北、冀中平原。

地道战是中国在华北、冀中平原上利用地道打击侵略者的作战方式。地道战战法从晋察冀边区保定清苑的冉庄开始经过不断的发展地道战遗址,从单一的躲藏成为了能打能躲、防水防火防毒的地下工事地道战遗址,并逐渐形成了房连房、形成了内外联防,互相配合,打击敌人。

地道遗址

冉庄遗址

冉庄(地道战重要标志之一)地道战遗址,位于河北省保定市西南30公里处,这里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地道战遗址:西有京广铁路、北有京深高速公路、东有保衡公路,张望公路穿境而过。

邯郸山底村

邯郸市峰峰矿区山底地道遗址是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巷道最长的抗日战争时期地道。现存地道主巷1626米(9条大巷),复巷304米,支巷13666米,大洞室2个,小藏身洞关口6个,陷阱4个,直通枯井的地道2条,通向西山的地道1条,还有辐射王看、宿风等地的地道。

地道主巷分上下复洞,洞口设多种多样的开关盖、开关门,既能防水、防毒、防火烧,又能防破坏、防封锁。每个拐弯处都留有枪眼、陷阱、暗洞,灶底、树洞、水井、碾盘底、野地崖旁都有伪装的地道洞口,成为进可攻,退可守的地下战斗堡垒。

焦庄户遗址

焦庄户位于北京市顺义县东北燕山余脉歪坨山下,距北京60公里,现属龙湾屯镇。纪念馆始建于1964年秋,定名为“焦庄户民兵斗争史陈列室”。

19年,北京市决定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改名为“北京焦庄户地道战遗址纪念馆”。焦庄户村在战争年代隶属于冀东抗日根据地领导,是通往平西、平北根据地的必经之路。

西河头遗址

西河头地道战遗址位于定襄县城西2.5公里的西河头村,是与河北冉庄,北京焦庄地道齐名的地道战遗址我国保存的最完整的三大地道战遗址之一。1986年被山西省人民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被中国***山西省委员会、省人民首批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6年被山西省教委命名为德育基地,1998年被省委国际委员会命名为国际教育基地。

曲阳遗址

2010年8月,河北省曲阳县灵山镇郭家庄村意外发现一条抗日战争时期地道,该地道于70年前开挖,贯穿整个旧村落。

郭家庄村83岁的吕趁考和80岁的王海青曾是该地道的开挖者。据两位老人介绍,该地道主干道呈十字状贯穿旧村落,南北迂回长500多米,东西长约750米,出口位于郭家庄村旧村落西北,大部分庭院与干道连通。地道距地表五六米,地道高约1米,宽约1.5米,成人需弯腰行进。地道备有烟道,以提防日军用烟熏。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地道战

《地道战》里的地道现在还存在吗?

存在,有多处遗址。

1、冉庄地道战遗址

位于保定市清苑区冉庄镇冉庄村,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冉庄地道开挖,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扩建,于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冬天基本完成。

遗址整个保护区面积为30万平方米,重点保护区为26万平方米。

2、西河头地道

西河头地道位于山西省定襄县城西二公里处地道战遗址的西河头村。距太原去五台山旅游的必经之路忻阜公路仅一公里,被誉为点缀在五台山旅游线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地道战纪念馆自开馆以来,接待地道战遗址了六十七个国家和地区的游客四千余名及国内游客一百余万人次。

急需“地道战”的资料

#校园# 导语同学们看过哪些红色**,跟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吧!以下是 整理的红色经典**观后感500字,欢迎阅读!

1.红色经典**观后感500字

《辛亥革命》**给我们展现了曲折的革命道路,给我们刻画了一群为祖国献身的烈士形象。不知你们注意了没有,曾有这样一个动人的镜头:许多华侨把全部家当捐献给孙中山。

 我们知道光有不怕死的志士仁人抛头颅洒热血是不够的,强大的经济后盾,是决定起义能够真正发动的重要因素,诚如历史学家张鸣所言:"革命首要的是钱,没钱,即使是革命这样正当的事,也没戏。革命在前台唱戏,后台站的是利益。"那么是什么驱使华侨们这么做呢?是责任?

 这样一群勇于承担责任的人,必然敢于承担自身各种行为所带来的后果,无论是好是坏。而勇于承担自身责任的人,也必然敢于对历自己做出的行为后果进行承担。

 责任代表着形象。一个不敢于承担责任至故意回避责任的,必然是一个形象不好的。在二战中,日本军阀主义者强征亚洲各国妇女充当慰 安妇,给亚洲古国妇女造成无穷的伤害。作为施害者,日本理应在战后承担起对受害者和受害国进行道歉和赔偿的责任。但事实很遗憾,我们看到的,不是日本诚心诚意的进行道歉的面孔,而是千方百计否认和进行诡辩的嘴脸。这无疑是大大损害了日本在世界面前的形象。

 责任意味着信任。一个敢于负责任的,才是值得人们信任的。就如孙中山。他建立一个对人民负责的,*清王朝,结束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这样人们信任他,是因为他们有勇气对过去所犯的各种错误进行深刻的反思,并取各种措施防止类似错误的发生。如果连过去的错误都不纠正,那又怎样才能建设美好的未来呢?就如袁世凯。他*了清王朝,但?建立起自己的王朝,人们又怎会信任他?人们只会*他,建立一个值得人们信任的。

 因此,为了树立良好的形象,为了获取人们更多的信任,我们必须承担自己应有的责任。作为90后的青年人,我们必须勇于承担起自己的责任。这也是一条通往美好未来的之路。

2.红色经典**观后感500字

今天看了一部红色革命**《上甘岭》,**的主要情节是:1952年秋,朝鲜战争进入最后的关键阶段。美国侵略者竟在板门店谈判休会期间,调动六万多兵力,在三八线附近发动了大规模进攻,企图夺取上甘岭阵地,进而攻占五圣山,用武力获得他们在谈判桌上得不到的东西。坚守上甘岭阵地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某部八连,在连长的率领下,与敌人浴血奋战,打退了敌人二十多次的疯狂进攻。

 此后,他们又根据上级指示,退入坑道坚守阵地,拖住敌人,使之无法前进一步。在山上坑道里坚持战斗了一个月,他们遇到了各种难以想像的困难。不仅与外界的联系被敌人切断,而且缺水缺粮,生存艰难。但为了祖国、为了朝鲜人民,他们以惊人的毅力,坚守了二十四天,从而赢得了时间‘使中朝军队取得了大进攻的胜利,并使整个朝鲜战场的形势发生了根本变化。美国侵略者被迫重新坐下来谈判,无可奈何地在停战协定上签了字,朝鲜人民得到了和平。

 **中有这样一个细节让我为之动容:由于敌人的封锁,部队严重缺水,战士们的嘴唇都干裂了。上级领导派来送水的小分队,队员们一个个牺牲。为了保存实力,八连战士们又得下山去抢水。但是,战士们刚装好水,就被敌人的流弹打中了。后来,师长派人历尽千辛万苦才送上一些萝卜,并特意送给连长两个苹果。虽然连长自己是那样干渴,却把两个苹果分成许多片,分别送到全连每个战士的手上。

 看到这里,我的眼睛湿润了。战士们在那样饥渴的情况下,没有忘记自己的战友,这种阶级友爱是多么高尚。

 他们真正做到了“,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此时,我也感触良多;作为一名大学生,作为一名国防生,我们更应发扬继承老一代先烈的这种优秀品质。

 “团结就是力量”,只有和大家齐心合力,拧成一股绳,才能限度地实现自己的价值,相应地,自己得到的也会得到很多东西。

3.红色经典**观后感500字

前几天我看了一部**叫做《地道战》。

 这部影片主要讲的是:1942年到1944年,日军对我国冀中抗日根据地发动大扫荡。我根据地人民为了抵御日寇,想出了很多巧妙的方法,地道战就是其中一个。冀中高家庄人民,在党支部书记和民兵队长的带领下,把几家的土洞和地窖挖成相通的地道,留几处出口,用以和日寇周旋。但是在一天夜里,黑风口据点的日寇偷袭高家庄,高老忠敲钟警告壮烈牺牲,地道遭到了敌人的破坏。高家庄人民总结教训,将仅能容身的地道改造成既能藏身又能出击的多功能地道。最后,根据地人民和八路军主力及游击队一起并肩作战,取得了这场战斗的胜利。

 这部**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天晚上,敲钟大叔发现敌人又来扫荡时,毅然来到村头的老槐树旁,解下绳子,敲响了钟,向全村人发出了敌人入侵的信号。当钟声还回荡在高家庄时,日本总司令已经开了枪,敲钟大叔宁死不屈,拉响了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了。我被敲钟大叔这种舍己为人、无私奉献、一心为群众着想的精神所感动了。这种精神让我看到了战争时期老百姓的铮铮烈骨,也让我看到了老百姓不畏牺牲、坚强抗日的品质,正如所说:“只有靠人民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只有靠人民群众才能支持战争。”

 这部影片让我学习到了很多战士和人民这一种爱国的精神,更加值得反思自己:我们现在的生活很美好也很幸福,没有炮火和硝烟,这全部都是革命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才换来的,但是还有很多人不懂的珍惜这种美好的生活。我作为一名小学生,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为祖国贡献出一份力,让国家变得更加强大,不让战争中发生的一切事情再次重演!

小兵张嘎的读后感,500字

中的地道战示意图://gz.dayoo/gb/content/2005-08/08/content_2168785.htm

抗日战争时期,河北省中部清苑县冉庄民兵挖筑地道对日伪军进行的作战。

1941年秋,冀中平原的抗日斗争进入困难阶段,日伪军"扫荡"日益残酷。冀中人民抗日武装为了保存自己的力量,长期坚持平原游击战争,开始挖掘和利用地道对日伪军进行斗争。冬初,清苑县冉庄民兵先在自己家中挖了单口隐蔽洞(俗称蛤蟆蹲),很快遭到日伪军的破坏。民兵把单口隐蔽洞改造成能进能出的双口隐蔽地道,但仍不能有效地进行战斗,多数地道又遭到破坏。

1942年夏季反"扫荡"开始后,冀中区委和冀中军区号召冀中人民普遍开展挖地道的活动,地道的构造不断改进和完善,初步形成户户相通、村村相连,既能隐蔽、转移,又便于依托作战的地道网络,成为长期坚持冀中平原抗日斗争的坚强地下堡垒。冉庄的地道也有较大的发展,共有4条主要干线、24条支线,村内户户相通,向外可通往孙庄、姜庄、隋家坟、河坡等村,全长30余华里。地道一般宽1米、高1.5米、顶部土厚2米以上;地道内设有了望孔、射击孔、通气孔、陷阱、活动翻板、指路牌、水井、储粮室等,便于进行对敌斗争。

冉庄民兵依托地道,取灵活机动的战术,在多次战斗中给日伪军以沉重的打击。1943年1月7日,30名日伪军进村抢掠,冉庄民兵利用地道进行作战,毙伤其4人。

1945年4月1日,日伪军500余人向冉庄发动进攻,冉庄民兵20余人利用地道进行作战,毙伤日伪军13人,迫其撤退。6月20日,驻保定日军率伪军第14团千余人向冉庄进犯,冉庄民兵30余人先在村边进行阻击,尔后迅速转入地道,通过了望孔观察到一群伪军冲到村东企图破坏地堡工事,当即拉响地雷,炸死伪军数人。与此同时,村北老母庙、南口地平堡、东街碾子堡和十字街的民兵,也纷纷从暗室和高房工事等向日伪军射击,经数小时激战,毙伤其29人,日伪军被迫撤退。23日,日伪军又调集2000余人的兵力,再次进犯冉庄,先用迫击炮向村内猛烈轰击,随后,步兵迅速向村内冲击,当其进至村口时,踏响了民兵用水壶、铁桶等就便器材制造的地雷,日军数名被炸死。日伪军进村后,见四处空无一人,便东冲西撞,盲目射击。一群伪军刚进至东街,其中一名伪团长就被小庙工事里的民兵击毙,1名伪军去拖曳尸体,又被击毙。当大批日伪军进入村北布雷区时,守候在暗室里的5名民兵立即拉响11颗地雷,炸死日伪军多人。接着,民兵又用毙其10余人,日伪军乱作一团,分头溃逃。数十分钟后,20余名伪军前来收尸,民兵再次拉响地雷,又炸死其5人。经13小时激战,冉庄民兵仅以轻伤1人的代价毙伤日伪军33人,打退了日伪军的进攻。从1942年至抗日战争胜利,冉庄民兵共进行地道战11次,毙伤日伪军96人,并缴获许多武器、和其他军用物资。

冉庄地道战是中国***领导的冀中平原抗日军民的一个创造,是坚持平原游击战争的一种有效的作战形式。

这里还有一些课本的下载://.bgy.gd.cn/wenbo/101.htm

希望我的回答让你满意 :)

我喜欢看一些抗日影片,如《闪闪的红星》、《地道战》、《地雷战》、《亮剑》、《小兵张嘎》等,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小兵张嘎》,尤其是里边的主人公——张嘎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年暑里,有机会我又看了一遍,我深深地被嘎子的机智和勇敢所吸引,被嘎子热爱祖国,宁死不屈的精神所感动。

《小兵张嘎》这部影片主要描写了抗日战争时期,生活在冀中白洋淀的小男孩张嘎与唯一的亲人奶奶相依为命。为了掩护在家养伤的八路军侦察连长钟亮,奶奶英勇地牺牲在日军的下,而钟亮也被敌人抓走了。为了替奶奶报仇、救出老钟叔,嘎子历经艰辛,找到了八路军,当上了一名小侦察员的故事。

真是闻名如见其人!影片中的嘎子是多么可爱呀!“嘎”气十足!在路上,他误把罗金保当汉奸,虽然闹出了笑话,但显示了他的执着!与胖墩打架,犯了错误,罗队长关他禁闭,只要他承认错误即可,可是嘎子拗着头就是不说话。多可爱的嘎子!看到这里,我不禁为他鼓掌!

嘎子又是多么机智勇敢啊!他和胖墩,乐乐等结成了儿童团,他们与日本人斗志斗勇。在一次战斗中,嘎子的奶奶牺牲了,这使嘎子更加痛恨日本鬼子。为了报仇,嘎子偷偷地溜进鬼子司令部,看见有日本人要骑摩托车走,他就找来两个钉子,将摩托车的轮胎给放了气,又将两个钉子放进了鬼子的车座上,那几个日本人没注意,坐在了钉子上疼得“哇哇”大叫,车子没开多远就翻了。看到这儿我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为嘎子的机灵感到高兴。嘎子在鬼子司令部左跑右拐,一会儿爬到树上,一会钻在车底下,探出了白洋淀的内奸,搞的鬼子司令部鸡犬不宁。嘎子真勇敢!

在《小兵张嘎》这部**里,我也看到了日本鬼子的凶残,他们在中国的土地上烧杀抢掠,横行霸道。在他们的枪口下,多少老百姓被无辜,这些日本鬼子真是可恨至极!

当看到八路特派员被鬼子抓住时,我的心一下子就揪起来了,两眼紧紧地盯着电视。残暴的鬼子严刑拷打特派员。特派员宁死不屈,最后被鬼子迫害致死,光荣牺牲了。我的心情顿时变得很沉重:正是因为这些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才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应该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好好学习,练好本领。

《小兵张嘎》这部影片不仅丰富了我的期生活,更使我认识到我们应该牢记历史,勿忘国耻,努力学习,振兴中华。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会处处以嘎子为榜样,从嘎子身上汲取更多更丰富的养分,做一名对社会有用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