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影评主要学什么?献上所有分

2.如何写**影评?

3.《如何写影评》:三个步骤告诉你如何写出一篇优质的影评

4.影评跟与**有关的广播稿有什么区别

影评包括什么内容和形式是什么_影评包含哪些内容

**是人类文明史上伟大的发明之一。声音、影像以及故事的交融,丰富了我们的视听体验。正因为有了**,人才可能有机会在一辈子中经历几辈子的故事,也为我了打开了快速观察、了解这个世界的大门。

看完一部**再对它进行一番评价,是很多人的乐趣。以豆瓣**榜第一名《肖申克的救赎》为例,**改编自斯蒂芬·金的同名,评价约有166万多个,短评307528条,影评8385条。反观该**的同名,评价约有6.9万个,短评12412条,书评570条。

这背后有许多复杂的原因。但至少有两点:一是沉浸到光觉盛宴的门槛比较低,二是对于**我们可以评价的角度太多了。

这会造成一个错觉:写影评是谁都能写。同样怀着这个的错觉,我打开了《如何写影评》这本书。看完整本书,我发现,自己过去写过的所谓“影评”,不过是读后感,纯属自嗨。 写影评也是需要经过系统训练的。

蒂莫西·J·科里根是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英文系教授、**学研究主任,在世界各地从事**课程教学,是**教育领域的杰出人物。

他出版的《如何写影评》可以称得上是专业影评写作指南,为影评小白提供了学习的起点和窍门。全书从写影评的意义、**术语与研究、评写**的方法、写作风格与结构、影评的文稿形式等方面,完整论述了写影评需要准备的各个方面。

难能可贵的是,为了与蓬勃发展的**业同步,蒂莫西不断地对这本书进行修订。比如,插图修订第八版中,融入了3D等**前沿科技,可以说这本书是与时俱进的。

“检验一个主题是如何通过艺术、技术和商业的共同作用而产生了特定的含义”是一篇影评的本质。

请教一位刚看过《双子杀手》的朋友**是否值得一看。如对方说“我觉得不好看”,很有可能你就错过了一部佳片。反之,“你一定要去看啊”,可能会让你失望而回。

只有观点没有论述的影评不是一篇好影评。那么为什么很多影评没有正确地论述去支撑自己的观点呢?蒂莫西将这个问题总结为三方面的缺失:

1.对**文化和主页术语不了解

2.对**的感受和思考不深刻

3.对影评的写作风格不熟悉

这三个方面的缺失需要通过对**的系统学习和专门训练才能弥补,也就是说需要一个长期储备**知识的过程。

蒂莫西将储备**知识的过程简化为三个步骤:想、看、写,三者缺一不可。

1、想

这一步是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想,就是为写影评做准备,要求预设一些与**相关的问题。在观影中要带着问题去看。

提问和诠释方式是开始分析**时最稳健的方法。书中作者列出了一些基础问题,帮助引发影评人的思考。

2.看

**的有趣之处在于,对于相同主题的不同诠释。比如,《海街日记》、《步履不停》和《小偷家族》同样是是枝裕和导演的家庭故事片,都通过家庭生活中的细枝末节来呈现,但看完之后带给人们体验和意义却不尽相同。

所以在观看和解读一部**时,其中的乐趣之一就在于它所延伸出的问题。蒂莫西总结了两个可以激发影评人与**之间对话的原则:

注意**中哪些元素使你产生了陌生或困惑的感觉;

注意哪些元素一直在重复强调某一观点。

3.写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想要写出一篇好的影评,一定要重复看**,而看的过程中又必须记笔记。

- 记录的内容要尽量具体。

- 内容要包括:人物、内容以及影片如何通过摄影角度、灯光等技术来表现内容。

正式写作时,就可以根据笔记搭建框架了。

作者在书中总结了以下影评写作要点:

1.作好观影前的准备

和**知识储备的第一步“想”一样,要带着问题去观影。如:

- 为什么对这部**感兴趣?

- 对这部**有什么期待?

2.学习认真看**和做笔记

这个过程中有两个思考方向:

- 重要的是什么?

- 特别的是什么?

3.细化论题

将关于**的问题导向一个易于着手的论题,如影片的主题、技术或者形式特征。这样做有一个好处,就是使影评的论题更加集中、不显得杂乱无章。

4.再看一次影片

这一步是为了补充可能忽略的细节。如果有时间的话次数越多越好。

5.理清你的论点

明确论点,并且阐述自己的理解和加以论证的具体例子

6.用大纲概括文字结构

要写专业的影评,就需要逻辑严密的论证,这一点大纲可以起到重要的作用。

7.开始动笔

对任何一个写作者来说,这都是最难的一步。可能已经在前六步骤上花费了很长时间,但当要开始写时,仍然感觉无从下笔。

此时,重复前面六个步骤,重新梳理和提炼观点,可以帮助进入写作状态。

8.继续思考,扩展想法

写作本身就是一个思考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挖掘出更多值得写的内容。

9.有规律地保存和备份计算机上的文章

这点不言自明。一份观影笔记或者影评是思考的结晶,这种思考随着时间的流逝会有所不同,没有保存好就等于永远失去了。

10.修改——经常修改

很多作家的经验是,优秀的作品是改出来的。专业型的写作更是如此,逻辑、主题句、主题陈述、用词是否恰当,都需要反复斟酌。

11.打印一个清晰版本

重点检视文稿的形式是否正确,以及是否有剽窃别人的作品。

12.核对和修改最后一稿。

看了以上12个步骤,写影评的积极性可能已经被打消了一般。

想从影评中获得观影的愉悦,你需要《如何写影评》这本书,帮助你了解写影评需要的知识和方法论。

影评主要学什么?献上所有分

艺考考试内容是一样的同学。这是考编导的两个不同的专业,将来可以选择。实在要说有什么不同的话,,编导侧重于**方面的,而广播电视编导侧重于电视的节目方面的东西。

给你提供广播电视编导的内容吧:

一)文艺常识

(1)文学部分:

1、中国最古老的文学体裁

2、中国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文艺传统的源头(人物和作品)

3、奴隶社会艺术的典型代表

4、汉字形体结构发展的几个阶段

5、《诗经》的“六义”(《诗经》的三个组成部分和三种表现手法)

6、“六艺”的内容

7、中国最大的一部编年体通史。

8、中国乐府诗的第一个高潮及其代表作品。

11、汉赋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

12、田园诗和边塞诗的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

13、“建安七子”、“三曹”、“竹林七贤”、

14、《文心雕龙》

15、“初唐四杰”、“唐宋八大家”、“三苏”

16、“豪放派”与“婉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

17、《春江花月夜》

18、中国文学史上的“诗仙”、“诗圣”、“诗鬼”、“小李杜”的诗歌创作及其代表作

19、明中叶市民文学达到繁荣的标志“三言二拍”

20、中国古代收字最多的字典《康熙字典》,共收字49174个。

21、中国古典四大名著

22、封建世纪末的历史画卷

23、清末四大暴露

24、“鸳鸯蝴蝶派”

25、鲁迅、巴金、闻一多、梁实秋、林语堂

26、王安忆《长恨歌》(、话剧、**)

27、古希腊神话;阿波罗、维纳斯、雅典那、狄奥尼索斯

28、《荷马史诗》、《神曲》;毕达哥拉斯学派与黄金分割

29、《伊索寓言》

30、《一千零一夜》

31、文艺复兴及其代表艺术家、代表作品

32、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

33、歌德与席勒

34、巴尔扎克、雨果

35、大仲马、小仲马

36、安徒生

37、卡夫卡

38、陀思妥耶夫斯基与托尔斯泰

39、马克·吐温、杰克·伦敦、海明威

40、诺贝尔文学奖

(2)美术部分

1、“文房四宝”与“书法五体”

2、王羲之、王献之父子及代表作

3、张旭与怀素

4、“颜筋柳骨”;“瘦金体”

5、赵孟睢Ⅰ宜炝肌⑴费粞?/P>

6、邓石如与吴昌硕

7、美术的种类及其特征

8、中国绘画的三大题材

9、“画祖”与“画圣”

10、《清明上河图》

11、中国传统艺术题材“四君子”

12、“金陵八家”与“扬州八怪”

13、岭南画派

14、吴昌硕、黄宾虹、徐悲鸿、齐白石、刘海粟、张大千、潘天寿、陆俨少

15、中国南方和北方园林艺术的代表作及其特征

16、中国佛教的四大石窟

17、中国旅游标志与中国邮政储蓄标志的出处

18、“多里安式”、“爱奥尼亚式”、“柯林斯式”

19、古罗马建筑、雕塑的代表作

20、“哥特式艺术”、“巴洛克艺术”、“罗可可艺术”及其风格

21、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三大艺术家及其代表作品

22、“荷兰画派”

23、古典主义艺术、浪漫主义艺术、现实主义艺术、印象主义艺术、野兽派艺术、立体主义艺术、表现主义艺术、超现实主义艺术、抽象主义艺术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风格

24、世界古代七大建筑奇迹

25、世界三大宗教及其代表建筑风格

26、浮世绘艺术

27、“包豪斯”

28、后现代建筑

(3)乐舞与戏剧艺术部分

1、声乐、器乐的基本分类

2、高胡与京胡;马头琴与牛腿琴;三弦与阮;古琴与筝;“冬不拉”与“热瓦甫”;

3、羌笛;曼陀林;管风琴

4、号子、山歌与小调

5、“花儿”、“信天游”、“牧歌”、“舞歌”、“船歌”、“飞歌”、“堆谢”、“十二卡姆”

6、京韵大鼓、二人转、山东快书、评弹、快板、三句半、独角戏、双簧、相声

7、江南丝竹与广东音乐

8、《十面埋伏》与《梅花三弄》;《春江花月夜》与《二泉映月》

9、聂耳与冼星海

10、流行歌曲

11、“蓝调音乐”与“爵士音乐”

12、“音乐之父”、“音乐神童”、“乐圣”、“歌曲之王”、“钢琴诗人”、“歌剧大师”、

13、“圆舞曲之王”、柴可夫斯基

14、古典舞与现代舞、民族舞与民间舞、宫廷舞与芭蕾舞、歌剧

15、秧歌、社火、高跷、茶舞、芦笙舞、孔雀舞、手鼓舞、锅庄

16、现代舞蹈之母

17、元曲四大家及其代表作

18、中国与“莎士比亚”齐名的剧作家及代表作

19、南戏与昆曲;中国入选联合国“人类口头流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戏曲

20、京剧的主要角色名称;“四大名旦”

21、苏州评弹、黄梅戏、越剧、秦腔、川剧、豫剧、晋剧的地域分布及特点

22、关汉卿与汤显祖;《西厢记》与《牡丹亭》;《琵琶记》与《长生殿》;《桃花扇》

23、“悲剧之父”与“喜剧之父”

24、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与布莱希特

25、荒诞派戏剧

26、“三一律”

(4)艺术部分

1、**的诞生;**与**艺术的基本特质;“第七艺术”

2、镜头、景别、运动、角度、色彩、声音

3、**艺术的基本类型

4、**在中国的第一次放映;《定军山》

5、中国**第一:戏曲影片、新闻纪录片、长故事片、影片;**刊物、**学校;**歌曲、有声**、获得国际荣誉的影片、第一部音乐喜剧片、抗战影片、人民领导下的**机构及第一部纪录片、木偶片、彩色戏曲影片、新中国在国际上获奖**、彩色故事影片、中外合拍的彩色故事片、彩色立体宽银幕影片

6、中国著名导演及其代表作:郑正秋、张石川、沈浮、郑君里、费穆、谢晋、张暖忻、郑洞天、吴贻弓、黄蜀芹、谢飞、吴天明、李安、徐克、吴宇森

7、“第五代”主要导演及其代表作品

8、世界**史上的第一:卡通影片、警匪片、**杂志、彩色影片、纪录片、第一次影展

9、著名导演及其代表作品:卢米埃尔与爱迪生;弗拉哈迪、格里菲斯、卓别林、爱森斯坦、希区柯克、奇士基耶夫斯基、波兰斯基、小津安二郎、黑泽明、塔可夫斯基、米哈尔科夫、斯皮尔伯格、阿巴斯、陈英雄

10、**流派:德国表现主义、法国新浪潮、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真实**、直接**、Dogma95、

好莱坞、宝莱坞、迪斯尼

11、**频道、东方**频道

12、电视的诞生;“尼普科夫圆盘”

13、广播、电视与电视艺术、“第九艺术”

14、电视史上的第一:现代意义上的电视机诞生、电视剧、电视实况转播、彩色电视实验与彩色电视节目开播、开始播出电视新闻性节目、中国中央电视台成立、中国第一部室内电视剧、中央电视台开始向全国输送彩色电视信号、中国第一条商业广告、中国“电视新闻杂志”类栏目、中国首开“说新闻”先河的主持人

15、电视**

16、韩流、哈日(韩)族

17、益智节目、电视杂志、综艺类节目、谈话类节目与“脱口秀”

18、3G、CC、PK、DV、DVD、MM、MTV、MV、NTSC、DOLBY、16:9、5.1声道、MPEG-2、MPEG-4、LED

(5)考试方式:

考试以客观性基础常识为主,思考性常识为辅,通过灵活多样的闭卷笔试考核方式(如填空、选择、判断、连线、简答题等),考查学生的基础素养。

本门课程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二)命题创作

(1)创作内容 1、

故事应由一个或多个具体构成。 2、物

构成发展的主要角色与次要角色。

注意以下方面:

1.外貌特征与心理特征的描述。

2.人物之间的关系。

3.性格的发展。 3、场面

构成发展的环境。

注意以下方面:

a.适当介绍时间、地点

b.环境的特征。

c.人物与环境的关系。 4、主题

通过表达的中心思想。

注意以下方面:

a.不要在故事中将主题直白出来,而要通过故事本身,让人感受到其中的含义。

b.主题可大可小,切忌为求深刻,胡编乱造。

5、故事风格

被处理成的效果。

注意以下方面:

a.可以是生活化的,讲求真实、自然。

b.也可以处理成其他效果。比如:幻想式的,童话式的,等等

c.不必刻意为之。

(2)创作要求

1、故事的立意

2、故事的形象化程度

3、叙事的清晰、集中程度

4、戏剧冲突的强烈程度

5、故事情调的营造程度

6、人物性格的准确程度

7、对话是否切合实际,语言是否自然、有个性

(3)考试形式

1、根据提供的照片,编写相关的故事。必须使用照片所提供的时间和空间、人物形象以及物件。

2、写作时间150分钟。

3、2000字以上。

(三)剧评论

(1)影评内容

1、主题的揭示

任何一部艺术作品都试图用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和艺术语言传达作者的思想和情感,作品亦不例外,评论者必须通过对作品的读解把握和主题揭示;对主题读解和把握虽可能有所差异,但它相对地具有客观性、准确性;对主题准确且深入的理解与分析,是对考生视听语言读解能力以及思考的综合、概括能力的考核。

2、情节结构的把握

能用最简炼的语言介绍银幕故事;能对全片的情节结构准确把握,了解全片情节的起点、中点和终点;对情节结构的设置与人物主题的必然关系有一定认识。

3、人物和人物关系的分析

分析作品中主次人物及他们的关系;分析主要人物性格的多面性和复杂性;把握和分析人物关系发展中的矛盾冲突以及解决的方式,他们和创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的关联。

4、视听语言的初步读解

对影像的读解主要包括画面、色彩、灯光、镜头运动方式等;对声音的读解主要包括音乐和音响,台词和对白、旁白等;还有蒙太奇以及表演、细节等的读解与分析。

鉴于考生只是初涉艺术,故视听语言的读解和分析,要善于抓住印象最深刻的画面和段落,或他们在开头、结尾高潮中的综合运用。

以上为影评写作可能涉及的主要内容,一一列出并不意味着考试必须面面俱到,影评写作应根据实际情况,提倡在相对完整(思想与艺术)的分析基础上,做到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2)影评要求与考试形式

1、剧评论属议论文范畴。切忌写成纯感性的读后感,随笔、散文之类。

2、除按中学议论文的一般写作标准要求考生,鼓励视角新颖、观点独特而又言之有理的人性鲜明的文章。

3、考场内当场观看剧短片二遍;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观摩时间不计在内);评论文章字数为2000字以上。

如何写**影评?

我觉得这个首先要有思想和文,要对**有很深的见地,不能乱评乱说。这样的大学和其他大学没什么区别,学费也是一样的,有这个专业的大学很多,你可以了解这个专业在学校的地位如何,然后选择大学。

1.评主题。力求有独到见解,深入挖掘。《秋收起义》一片多数文章都认为这部影片反映了秋收起义历史,成功地刻画了的形象,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为中国革命找到了斗争方向。而我根据列宁关于领袖的论述和中央关于思想的界定中认识到,影片反映了作为一个杰出的革命领袖在斗争中成长的历程,也揭示了思想形成与发展的历史原因与过程,从这一新的视角展开评论(见《银海珠光》)。

2.评现实意义。也与主题有关,但更侧重于现实作用,现实题材的影片如《孔繁森,我对你说》的评论重在党员干部的廉政爱民方面,评《离开雷锋的日子》的《大写的人》重在新时期学雷锋的积极意义。历史影片的评论也要观照现实。

3.写观后感。要联系现实,融进自我,或是褒扬先进,批语落后,针贬时弊;或是进行自我观照,寻找差距,激励鞭策。中小学生的影评文章多属此类。要注意的一是不能写成“故事简介+自我对照”,二是要紧扣影片,而不是从影片中抽出一个话题,离开对影片的评论。如评《甲午风云》的《透过甲午的硝烟》不是泛泛而谈“落后挨打”,而是扣紧影片中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内容,联系历史事实,结合世界著名海战,对比联想,针对当前社会不良风气发出呼吁。评《》的评论《城的断想》围绕“城”字做文章,从“屠城”、“纸城”、“不设防的城”、“钢铁长城”和“国防之城”,扣得紧、放得开、收得拢。

(二)人物评论。

这是较为普遍的评论样式,可分为单一人物评论、同一类人物评论、不同人物的对比评论。收录在《银海珠光》中的评《背起爸爸上学》的4篇人物评论各有特色。《细节描写与宏伟意象》展开了与蒋介石的对比评论。《在炮火中升腾的雪莲》对《红河谷》中丹珠的形象把握个性特点,作出由表及里、逐层深化的评析。在人物评论写作中,最好力求不仅评析人物形象的意义,而且要结合人物塑造的方法,把握人物独有的个性,如人物特有的行为、动作、理想、志趣、才干,从中更深地挖掘出人物形象意义,如评《炮兵少校》的《一团寂寞的火》改变了单纯着眼于对英雄人物的热情赞颂,而更多地溶进了新时期知识分子命运的感慨和思考。

(三)美学评论(样式、风格、审美特性等)

1.艺术样式评论。如《不庄不谐 笑从何来》结合喜剧样式对影片《甲方乙方》展开评论;《屏幕涌动纪实潮》从纪录片美学特色分析纪了优秀录片取得成功的原因;《红河谷:动人心魄的视觉交响乐》就该片所具有的交响诗式的结构样式进行评论。

2.艺术风格评论。如《充满诗情的战场写意》通过影片《大转折》中几个主要战斗场面的不同诗意内涵的分析,对该片以泼墨的方式抒发的浓郁的诗情,给人以震颤心弦的视听感受。对于引起较大争议的《红色恋人》,《诗**的意象美》从**风格和创新的角度给予肯定。

3.审美特性评论。《对亲情与人伦的呼唤》从当代悲剧审美特性入手,指出当代悲剧重在探索人类精神生活的复杂性,唤起人们对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枣亲情与人伦的珍视。评《小鬼当家》的文章《“小鬼”为什么逗人喜爱》结合儿童审美心理的分析。

(四)**特性的评论。

这类评论写作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对**的语言、结构、修辞、悬念、音响、色彩、音乐、摄影、特技、表演、导演等方面的评论。试举例如下:

1. **语言评论。《<红高梁>――中国**走向世界的起点和成功之路》。

2. **结构评论。《复合交融 巧织经纬枣<平津战役>的结构艺术》。

3. **修辞评论。**修辞包括多种手法,如对比、夸张、象征、拟人等,如《<开天辟地>中的象征手法赏析》。

4. **节奏评论。《满怀深情的韵律美枣谈**<>的节奏艺术》

5. **悬念评论。《悬念迭设扣人心弦枣谈美国片<碟中碟>的悬念技巧》

6、**音响评论。《摹声会音皆有情枣<大高高挂>中的音响》

7. **色彩评论。《张艺谋为何偏爱红色》《在“形式”中强化“意味”》。

8. **细节评论。《耐人寻味的“纳银密账”》、《一串闪光的项链》。

9. **表演评论。《眼之魅》

10.**音乐评论。

以上评论角度不是绝对的,而是相互渗透、兼容的。评论的视角可以是复合的,如评论人物,除了上述的评一个人,评一类人,或对立人物的对照分析,也可以就几部影片或某一类影片中同类人物进行综合分析,或对某种创作倾向进行评论。如《忧患意识与英雄主义》对美国影片普遍性的主题的分析;“新时期军人银幕形象剖析”、“青年女演员为什么不能长青”、“何必都往浴缸里跳”、“丑星为什么走红”等论题是综合某类影片创作倾向选的。

**评论的文体样式可以多种多样,一般以论文体为主,也可以用书信体、对活体、问答体、随感录。近年也有散文体,散文体多以抒发情感为主,轻灵活泼、文笔优美,但一般缺少严密的论证,较少逻辑力量,理论色彩较单薄,在影评百花园中应当允许各种文体样式存在。

四、影评写作要求

(一)紧扣“**”与“评论”。

所评论的内容必须是影片提供的,而不能从说明书和报刊故事中寻找。

要抓住**艺术的特质,评论的对象有画面感、运动感。让没有看过**的人也能获得对影片的大致了解,认同你的观点。

要展开评论,明确中心,严密地进行说理与论证,切忌“故事加感想”或有观点而无论证。

(二)总体把握,细部突破。

首先对一部影片有正确的总体评价,在此基础选择一个较小的视角深入挖掘,做到高屋建瓴,品鉴入微。避免面面俱到,人云亦云。

另一方面避免一叶障目,不见树林。力求写出鞭辟入里的专论,不要写泛论、散论。目前各类报刊包括专业**报刊为了抢时效,搞“炒作”,发表的大多是新闻记者根据编导散发的资料摘编的综合评介,陷入“故事情节+主题思想+艺术特色+演员介绍+拍摄花絮”公式。

(三)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统一。

侧重于社会意义的评论要注意兼顾影片的艺术性,要用影片提供的银幕形象进行说明与论证。有一学生写《火烧圆明园》的影评,只是对这一历史抒发感慨,全文与影片毫无关系,严格讲这样的文章不是影评。

侧重于艺术价值的评论要把握艺术表现中体现的思想内涵。

要讲究评论文章自身的艺术性。

(四)注重思辩、讲究文。

力求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力求新颖、深刻,宁可是“深刻的片面、伟大的偏见,创造性的误解”,不要趋同,说一些都明白的“正确观点”。构思立意如同兵家谋略,“见日月不为明目,闻雷霆不为耳聪”,“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以奇制胜。

注意评论语言的生动活泼、形象鲜明,注意句式长短得当、音韵和谐,既要有理论色彩,又要明白晓畅,让理论文章给人语言美感与动情力量。

PS:

有很多人认为看**就看**呗,评什麼?论什麼?但事实上,在你写影评的同时,也是让自己回溯在这一个半小时中,你到底看了什麼?得到了什麼?再烂的片,也是有辛苦培育的工作人员,他们又是用什麼眼光来看?没人愿意制造一部唾弃的大烂片,那麼大家口中的烂片是否有可取之处,是否制片.导演.演员们用著不同的想法来拍摄?

这些,当你开始用心写影评时,你的思路会愈来愈清明,想的范围愈来愈广大

不但可以有比他人更多的体会,也能将你的体会带给大家

在一篇又一篇的影评中,你将会发现自己的文笔进步了,看**时能看到更多的细微末节,能感动到心灵的深处,那麼,你成功了

当然,没人是一蹴可矶的(除了你本身是文学创作者外),当我自己回顾一开始写的文章,也觉得自己的文笔生涩,眼光不够深入,但在一篇又一篇的文章中,发现自己很自然的就长篇大论了起来,当然,现在依然不够好

最好的一句话是----

“深刻的片面、伟大的偏见,创造性的误解”

不是一定要中规中矩的写影评,正面.反面.侧面的见解都是很独到

化简为繁,化繁为简,字字都是精 。

关于什么是影评 就是个人对**的评论吧 看完**后所发表的看法和评价 。。。

《如何写影评》:三个步骤告诉你如何写出一篇优质的影评

怎么写影评? 看片分析,是近年艺术类招生运用得十分普遍的一种考试形式。它先让考生观看一部电视片的录相或光盘,然后按要求写文章。这充分体现了电视的专业特色,有利于发现具有初步电视意识的好苗子。同时,它又避免了命题作文的偶然性,有利于考出真实水平。也因为这样,它最能拉开考生之间的差距。与“面试”的印象分不同,笔试的成绩更加具体、客观、过硬,所以在专业考试中,它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每个考生都必须认真准备。 那么,怎样写好看片分析呢?根据以往的经验,提出几条建议。 一、 不要写成观后感 写好看片分析文章,关键在于能否准确把握文章的体裁。考生最常犯的毛病,就是审题不当,完全不符合考试要求,体裁不合,把它写成心得体会、观后感了。这样,哪怕文章再有文,哪怕你“自我感觉良好”,得分也不会高。所以有必要弄清观后感于看片分析有何不同。济南世博艺术学校 首先是文章的体裁不同。观后感、心得体会一类文章基本属于抒情文范畴,抒彩浓;二看片分析则是文艺评论,属于议论文范畴,理论色彩浓。前者重在感,而后者重在议。前者常有喜怒哀乐的句子,如“看了这部作品后我很感动”、“我很气愤”、“我心潮澎湃”之类;而后者态度比较冷峻,一般用各种议论手段,夹叙夹议,分析阐述,而不追求情感和“文”。 其次是作者的身份不同。写观后感时,作者的身份是普通观众;而写看片分析时,作者的身份却变成了“评论员”和“业内人士”,至少应是个“准电视人”即将来可能进入电视行业的后备队。既然来报考,就应该有一定的准备,有潜在的素质,就应该培养自己的专业素质和职业意识。他们在看电视时,就不能把自己混同于一个普通观众,而必须多一个心眼,多一番思考:如我是专家、评委,我该如何评价它?如我是同行、同事,我该向他学习什么?如让我来拍摄,我该怎么做?总之,你必须寻找电视内行人的感觉,逐步培养专业眼光,逐步完成角色的嬗变:观众——准电视人——电视人——专家。 再次是针对的目标不同。观后感针对的是“这件事”,即作品的内容;二看片分析针对的则是“这部片子”,即作品本身。前者回答的问题是:你知道这件事后有什么感想?这件事给你什么启示?而后者回答的问题是,这部作品该怎么理解?哪些地方比较成功?如《难圆绿色梦》,这部片子讲述一位植树造林模范的事,他辛勤种树几十年,数却被人砍光了。如果写观后感,应针对这件事,当然表示痛心、谴责。而写看片分析时,则针对这部作品,分析它获奖的原因,成功的经验,应表示出赞叹、欣赏。这二者的基调是明显不同的。 最后是文章的侧重点不同。观后感重在作品的思想内容,重在教育意义;而看片分析则重在作品的创作经验,包括艺术形式。前者要求紧扣主题,联系实际抒发感受;而后者要求紧扣创作特色,分析其表达效果,分析它的形式是如何为内容服务的。 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简而言之,所谓看片分析,就是要你以“内行”的眼光,讲出作品的“门道”来。 二、要有以论文的框架 明确看片分析是议论文这一定位后,接下来就是谋篇布局的问题了。常见的毛病有以下几种。 1、全文只有一段。有些根本没有段落概念,不会分段,往往想到哪里写到哪里,天马行空,东拉西扯,思维跳跃,胡子眉毛一把抓,这当然不行。 2、 “串讲式”,或曰“赏析式”。它往往从电视片第一个镜头讲起,然后第二个、第三个……一边叙述内容,一边作些评点,还美其名曰“夹叙夹议”。这好比语文老师串讲课文,念一段,讲一段。这种写法缺乏宏观的锻炼,没有形成小论点,没有上升为理论,没有总结,也不符合要求。它还带来另一个后果,就是叙述太多,议论太少,往往头重脚轻,开头十分啰嗦,结尾又草草收场。 3、 “杂文式”。这经常发生在擅长写作的同学身上。他们不满足议论文的一般套路,斥之为“条条框框”、“八股文”,很想展示自己的文,于是把它写成文艺性论文,即杂文。当然不排斥少数尖子可以写出优秀的杂文来,但在考试时一般不要用。 正确的写法,应该按照议论文的一般框架,既有论点、论证、结论三大部分。 开头是提出问题,即论点部分。它应该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对分析的对象(即这部作品)做个简单的介绍:叫什么名字(标题),作者是谁(那个台拍的),属什么体裁(栏目),讲了什么内容,表达什么主题等。二是对这部作品做个总的评价,即提出全文的中心论点,如“这部片子拍得很成功”等等。 中间是主体,是提出问题,既论证部分。它要求具体分析这部片子的成功之处,有哪些创作经验。建议至少讲三个方面的邮电(或特点),而且每个方面分别写一小段,每个方面应该提炼出一句评语(即小论点)。小论点应该精辟、整齐、醒目,最好归纳的句式比较整齐。为了突出小论点,应该把它们放在各小段的开头,或改成粗题字排版,或省为小标题。还可在前面加上“第一、第二、第三”,或“首先、其次、再次”,或用排比句。这之后,在围绕这个小论点作分析,“摆事实、讲道理”。应该结合片子的内容,举出具体例子,夹叙夹议,边叙述有关情节或镜头,边分析他们的表达效果,以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性。这里要防止两种倾向,一是光叙述内容,变成讲故事了;二是光发议论,或空洞抒情,没结合具体内容,与作品完全脱节,空对空,那也不行。请注意,这一部分是文章的主体,决定了文章水平的高低,篇幅要站全文的绝大部分,短了不行。 最后是结尾,是解决问题,即结论部分。这部分很短,主要对全文作总结,或指出其不足,或提出希望,或补充说明,或照应开头。有了这部分,文章就有头有尾,完整无缺,并形成一个高潮,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这是论文的常规写法,当然可以灵活掌握,不要把“框架”当成“框框”,束缚了思路。但就中学生而言,一般按这个格式去写较为妥当。建议先写好段落提纲,至少要想好要讲哪几层意思,然后按照提纲,一段一段写来。这样,论文的框架就很稳,就可以做大段落清楚,层次分明,小论点突出。 三、 要提炼出小论点 解决了题材和结构问题后,下一个难点就是,从那几个方面去分析?如何提炼出小论点?这个问题普遍感到头痛,我们不妨由浅入深,从感性到理性,逐步学会提炼。 我们可以从观后评片中得到启发。可闻前后有什么阅读提示和思考题?老师对你们的作文有何批语?从这里往深处想,就能学会抓主题(中心思想)、结构(段落)、手法(写作特点)等。 建议大家学一点文艺理论常识。这样才能找到理论武器,提高鉴赏品位。如:文艺与生活,文艺与政治,文艺的典型性,文艺批评,创作方法,流派,体裁,风格等。特别是“典型”这个概念应用很多。 还建议学一点电视常识。电视有自己的特点,如:形声兼备,视听合一,不受空间时间限制,用镜头语言说话,用蒙太奇手法等。如果能了解一些电视创作的手法,熟悉它的工作程序,就能从电视的角度来分析。 下面提出一些选题供大家参考。 1.主题方面。主体是作品的主要立意、中心思想。可以与相近题材的作品比,看哪个更深刻;也可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它有什么现实针对性;还可分析标题是否精彩。 2.人物方面。作品的主角是个什么样的人,形象是否鲜明突出,性格特点如何,作品用什么实事来刻画它,次要人物有什么特点,与主要人物有什么关系。 3.选材方面。作品运用了什么材料来表达主题,这些材料是否真实、具体、集中、详略分明,那些材料特别典型,那些细节特别精彩等。 4.结构方面。作品分为几大部分,它以什么为线索,它怎样开头,怎样结尾,怎样过渡,怎样照应,结构是否严谨等。 5.手法方面。作品用了哪些创作手法(如:对比、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象征、因小见大等)。这些是否成功、新颖、有特色等。 6.新闻方面。如果是新闻类作品,还涉及到许多新闻性问题。如:真实性,时效性,是否坚持了新闻的党性、群众性、战斗性等原则,蔡方是否深入,支持是否成功等。 7.镜头方面。电视是用镜头说话的,它的镜头语言运用如何(构图、色彩、光线、速度、字幕、特技、声音等),那些镜头特别精彩,运用了什么蒙太奇手法等。 8.其他方面。除此之外,属于创作的各个方面,只要你觉得很有特色的,也都可以选。如:音乐、美术、表演、播音、主持等。 必须强调,以上这些绝不需要、也不可能全部讲到,只要选其中三四点特别突出、十分明显的讲。甚至可以知将其中一个方面,但必须讲深、讲细、讲透,而且它们也必须提炼出小论点。 四、 要全面考虑,掌握分寸 写文章最要讲辩证法,要全面处理各种关系,掌握好分寸,防止走极端。 1、要充分肯定优点,而不要专门挑刺。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分析作品当然可以讲它的缺点,但必须掌握好一个度。有些年轻人眼高手低,用大半或全部篇幅讲缺点,这就很不应该了。要知道,拿出来的电视片,除特殊情况外,都是好的伙比较好的,甚至是获奖作品。正确态度应该是肯定优点,附带言其不足,在措词上、提法上也要谨慎,如用“美中不足”“瑕不掩瑜”之类。 2、要有专业眼光,但不要乱用专业术语。有人太急功近利,刚接触几个专业术语,就忙不迭地对号入座,结果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只剩下“看镜头说术语”,变成“看图说话”。初学阶段似懂非懂,没有十足把握就不要乱贴标签。 3、要扣住作品,但不要拘泥于作品本身。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分析时必须 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与同一题材、同一体裁、同一作者的其他作品进行进行比较,才能比出特色来。此外,许多作品都与时代背景有关,特别是新闻片,要特别留意它的拍摄(播出)日期。 4、要学会看电视,才会评电视。一般人看电视是为了获取信息、欣赏、消遣放松,这都是无可厚非。但立志当电视人的考生,就不能停留在这种水平了。他们看电视时,应该加上学习的目的,提高鉴赏水平,应该“带着学习的目的看电视,带着职业的眼光学新闻”。建议先学会看电视,养成良好的收视习惯。要多看中央台,多看新闻片、专题片、艺术短片,以及好的电视单本剧,而要少看电视连续。看电视的时候,不要以“小市民”的眼光看,而要带着问题看,边看边想。先要理解作品,深切感受每个镜头的表达效果,分析这样的良苦用心,当创作者的知音。还要与志同道合的同学议一议,与周围人交换一下看法。最好能强迫自己把看法写成文字,或一段文字,或小评论,然后请有关专家老师指导一下,练几次笔。 今年考看片分析时,为了防止偏题的现象,普遍降低了难度。有的对作文要求做了提示。如北京广播学院导演专业2002年的笔试题是: 观看短剧《较劲》,写不少于1500字的影评,题目自拟。应包含以下内容:一、作品的主题思想什么。二、人物对白的语言特点,这样处理的目的是什么。三、剧中印象最深的一段戏是哪里。四、重新设计结尾。 有的干脆不用作文形式,而是回答几个问题。如北京广播学院电视编导专业2002年的笔试题是: 看电视片《蕉窗听雨》(注:是一部介绍苏州园林的艺术专题片)回答问题:一、这部电视片如何表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又如何表现自然的花木与人工园林的巧妙融合?(40分)二、请举例说明“相识固然不难,理解未必容易”这句话的含义。(30分)三、这部电视片阐释了那些具有深刻内涵的思想和哲理?(30分) 这种考试安排限制了话题,使答题不至于离题万里。而且它重在考察队内容的理解,没有太高的专业要求。这比写文艺评论要容易一些,但它们的套路基本一致。这种回答,也不能像中学那样简单地列几条筋,否则肯定没有竞争优势。建议在考前练习时,仍应以写文艺评论为主。

题目:影评题目 ——评**《***》第一部分(一般一段):影片名称,导演(也可以说一下主演),主要内容,主题思想。 第二部分(可以多段):展开评论,顺序为主题人物镜头色彩音乐台词在其中选两至三个方面进行评论,后面四个评论顺序可以颠倒。

第三部分(结尾,一般一至两段):总结所评内容,曾获奖项(也可放在开头),再谈一下主题思想,地位,语言一定要专业,有力。

这就是怎么写影评

沸点 发布于:

2009-03-22 11:50

第一遍,先看光,每个镜头中光是怎么用的,下一个镜头的光有什么变化,有没有投影的变化,有没有黑天白天的变化,有没有阴天、下雨。

第二,空间有没有大小的变化,大房间,小房间,有没有室内室外的变化。

第三,听声音,是同期还是后期,每个镜头中有有没有表现出的音空间来,它是什么样的,下个镜头的声音空间感有什么变化 。

第四,背景是什么,与前景的关系,它怎样变的(这是关系)。

第五遍,有没有运动,是画面内的被摄体在运动,还是摄影机在运动,是水平运动(左右横移)多还是纵深运动多。

第六遍,有没有用变焦,它是准确地表现了两个人物关系,还是造成了错误的关系。变焦用得多不多;摇镜头有没有增加新的信息或含义;

第七遍,运动的动与静的关系,是前景有运动,背景没有;或是背景有运动,前景没有;或是前后景都有,或前后景都没有;

第八遍,剪辑点在哪里,起幅的画面是怎么样的,落幅的画面是怎样的,如果是一个人在跑,注意起幅的人体造型好不好,好与不好,看的时候有什么不同;是用切换多,还是用叠化多。

第九遍,在一个镜头中人物的调度是怎样的,有没有第四面墙的舞台处理(即所有镜头中的人都排成一排面向摄影机,就象幼儿园里的排排坐,吃果果。)演员的单独表演也是力求面向第四面墙?

第十,音乐用在哪里;有没有主题歌,有作用吗?音乐与人物动作(或称表演)关系,音乐与摄影机运动的关系,音乐与色彩变化的关系,音乐与对话的情绪及节奏的关系,音乐与自然音响(即噪声)的关系等等。

第十一遍,如果是故事片,情节的转折点是用什么手段来表现的,是用嘴皮子说出来的,还是无声的段落,如果是你的话,你能用无声把这一段落表现出来吗?

第十二,画面上人物关系的变化,有变化,还是没有变化,A在整个镜头里始终站在B右边,就没有走到B的左边去过,等等。

第十三遍,画外空间是怎么用的,是作为画面内的空间的延伸,还是另外一个非叙事的空间。

第十四,对话写得是否生活化,还是舞台腔,好念吗?

第十五,每个镜头中人物都穿什么颜色的服装,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也就是说,有没有色彩的调度,即作为流动色彩来使用。

第十六,道具的时代,地域,民族,文化方面准确吗?

第十七,时间上是否用闪回,是用什么手段来表现的,合理吗?

第十八,用长镜头吗?最长的镜头有多长,你感觉是长,还是没有实际那么长,这个长镜头内的人物关系是怎样的。全在画面,或者是一个在画内,一个在画外(正反拍不算内)。

第十九,人声,是男高音,女高音,男中音,女中音,男低音这样的搭配吗?

第二十遍,特写是作为情节中的视觉重音来用的吗?

第二十一遍,全片的声画结合如何,有精彩的地方吗?

影评跟与**有关的广播稿有什么区别

文 | 深夏晚晴天ZMH

据国家**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总票房为609.76亿元,比2017年559.11亿元增长9.06%。作为全球第二大**市场,2018年我国生产了1082部**,有17.16亿人次走进城市院线观影,比2017年16.2亿增长5.93%。

**市场的迅猛发展,加上自媒体平台的大力支持,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到影评的写作。现如今,通过写影评变现的人不在少数。许多人也都跃跃欲试,期望能通过写影评实现变现。

那对于影评小白,或者是期望能更好提高自己的影评写作技巧的人而言,有哪些方式可以深入地了解影评的写作,从而写出一篇优质的影评呢?

在这里,我要推荐科里根的《如何写影评》一书。

蒂莫西.J.科里根是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教授,在**教育领域颇有研究,曾在东京、罗马等多地教授**课程。《如何写影评》就是他将自己多年对**的研究心得编撰而成的。该书一经出版,就成为美国畅销的影评写作指导书。

不管是对影评深有写作经验的人,还是对影评无从下笔的小白,都能从本书中获得影评写作的相关诀窍。 书中对影评介绍的翔实程度,从意识形态、形式主义等**批评方法,到写观影笔记、搜集资料等写作技巧,每一个步骤都提供了正反的例文作为参考。可以说,《如何写影评》是一本全面的写作工具指导书。

而今天,我们将节取其中一部分内容,来阐述优质的影评正确的写作流程是怎样的。

一、做好观影前的准备,认真观看**并做观影笔记

许多人都把看**当作是一种、一种自我放松的方式。但如果我们期望能写出一篇好的影评,就不能简单地将看**当作一种方式,而是 应该用一种带有思考的认真态度去观赏一部**。

观看**之前,我们要先了解该**的拍摄背景等相关资料 ,自问一些基本的问题,如对该片有什么期待,对哪方面比较感兴趣等,带着问题去**当中寻找相关的答案。

**是一种包含了文学、造型、音乐、舞蹈等多种形式的艺术。导演往往通过道具、灯光、潜台词等细节来暗示人物的命运和故事的发展。单看一遍**是没法完全记录和理解**里所有细节和复杂之处的。因此一部好的**,通常需要多看几遍才能对其有较好的理解。

而这观看**的过程中,做好观影笔记则是输出一篇优质影评的第一步。

科里根指出, 我们在第一次观看的时候,观影笔记只需要记录**中即刻打动我们内心深处的地方,包括看**时,我们头脑中产生的问题和对话。

学会速记可以让我们及时地记录下自己的想法,包括在观看**的过程中,我们认为最重要的几个场景、镜头或片段。

而在第二遍第三遍观看的情况下,我们应该更用心体会**中的细节之处,并就此前的笔记进行完善和补充, 在初次笔记的基础上,详细地补充更多的对话和细节。

透过做笔记的方式,能让我们对**中重要的场景进行周密而生动的解读。

二、确定影评的主题

一部**包含了服装道具、灯光、摄影、人物角色、剧情脉络等多个层面,作为一场以视觉和听觉为主的盛宴,不同的观众对同一部**会有多个角度的解读,多种评论。

因此,看完一部**之后,我们要选取自己感兴趣的角度,拟订影评的主题。

实际上,这里的主题包括两个方面, 一个是理解**的主题,即这部**是关于什么的 。比如它是《星球大战》中正义对邪恶的胜利,还是《辛德拉的名单》中差强人意的英雄主义?

虽然**有多种类型,但不管什么类型的**,都会有一个相对突出的主题。我们可以透过这个突出的主题去理解**的主要思想。 一篇优质的影评,是能够准确区分出一部**主题的历史、风格和结构的呈现。而这,也可以变成我们影评分析的基础。

另一个要确定的主题是我们影评文章的主题。 正如前文所讲到的,**是一种包含了多种形式的艺术,这些形式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一部完整的**。同时,它们又可以单独被拎出来,自成体系。

尽管一部**中有这么多种形式的艺术,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在输出影评时必须面面俱到。恰恰相反,一篇优质的影评通常只会将讨论分析的重点集中在某一个方面,比如**中声音的使用、场面的调度、灯光的变化等。

最关键的,是选取自己感兴趣并易于着手的论题。确定好自己文章的主题之后,就可以结合自己的观感,集中列出在文章中要讨论的具体点,并辅以**中具体点例子和自己的理解。

三、动笔开始写作

经过笔记记录、确定主题之后,我们已经有了自己的角度去理解**。前面两个步骤的积累,也有利于我们在有限的篇幅里作出较为全面的分析。

尽管有了前面这些准备,不少人还是写不出好的影评。原因在于他们对**的分析仅仅停留在影片所呈现的表象,而这正是“最大的陷阱和最常见的危险”。

为了减少写作过程的焦虑,我们可以按部就班地遵循一些相应的步骤,包括列大纲和使用关键词汇。

而到了写作内容阶段,还有一些细节需要我们多加注意和琢磨,包括:

1、合适的词: 多运用具体化的语言。影评是通过语言来重塑**和观感,用词的敏锐和准确对完成**的描述来说极为重要,其中,运用具体化的语言有助帮助读者理解我们的内容,同时也可以作为我们观点的佐证。

2、有力的句子: 这里的有力指的是简洁、有趣。当**深刻触动到我们内心时,有时候我们难免文思泉涌,洋洋洒洒。此时很容易犯的错误就是让自己的影评看起来激昂却言之无物。对此,我们要表述清楚观点的同时,努力追求简洁、有趣。

3、注重首段: 标题是决定读者是否打开文章阅读的关键,而首段则是决定读者是否继续阅读下去的关键。科里根指出,在文章的首段,我们就应该确定好研究对象和要讨论的主题,这里可以使用的方式有启发性的引言或一个具体的画面,这些方式的使用都有助于说服读者,我们接下来的内容是有价值的、值得阅读的。

4、反复修改: 不少人写完文章后就觉得工作全部完成,但好的文章是打磨出来的。认真审阅每个细节、打量每一个用词、段落,逻辑等,反复论证修改,仔细考究每一个细节,最终才能展现出一篇好的影评。

写作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想要输出好的影评,需要我们在日常多加观察、勤思考、勤动笔。

《如何写影评》一书可以说集结了影评写作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方方面面,不管你曾经是否写过影评,都能从本书中获得新的体会和认识。可以说,这本书,以其全面、专业又通俗易懂的方式,帮助我们厘清影评写作过程中的疑难杂症,构建起影评写作的思路框架,从而写出一篇优质的影评。

**评论,简称影评,是对一部**的导演、演员、镜头语言、拍摄技术、剧情、线索、环境、色彩、光线等进行分析和批评,又称**批评。**评论的目的在于分析、鉴定和评价蕴含在银幕中的审美价值、认识价值、社会意义、镜头语言等方面,达到拍摄影片的目的,解释影片中所表达的主题,既能通过分析影片的成败得失,帮助导演开阔视野,提高创作水平,以促进**艺术的繁荣和发展;又能通过分析和评价,影响观众对影片的理解和鉴赏,提高观众的欣赏水平,从而间接促进**艺术的发展。

写作要求

紧扣“**”与“评论”。

所评论的内容必须是影片提供的,而不能从说明书和报刊故事中寻找。

要抓住**艺术的特质,评论的对象有画面感、运动感。让没有看过**的人也能获得对影片的大致了解,认同你的观点。

要展开评论,明确中心,严密地进行说理与论证,切忌“故事加感想”或有观点而无论证。

总体把握,细部突破。

首先对一部影片有正确的总体评价,在此基础选择一个较小的视角深入挖掘,做到高屋建瓴,品鉴入微。避免面面俱到,人云亦云。

另一方面避免一叶障目,不见树林。力求写出鞭辟入里的专论,不要写泛论、散论。各类报刊包括专业**报刊为了抢时效,搞“炒作”,发表的大多是新闻记者根据编导散发的资料摘编的综合评价,陷入“故事情节+主题思想+艺术特色+演员介绍+拍摄花絮”公式。

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统一。

侧重于社会意义的评论要注意兼顾影片的艺术性,要用影片提供的银幕形象进行说明与论证。有一学生写《火烧圆明园》的影评,只是对这一历史抒发感慨,全文与影片毫无关系,严格讲这样的文章不是影评。

侧重于艺术价值的评论要把握艺术表现中体现的思想内涵。

要讲究评论文章自身的艺术性。

注重思辩、讲究文。

力求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力求新颖、深刻,宁可是“深刻的片面、伟大的偏见,创造性的误解”,不要趋同,说一些都明白的“正确观点”。构思立意如同兵家谋略,“见日月不为明目,闻雷霆不为耳聪”,“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以奇制胜。

注意评论语言的生动活泼、形象鲜明,注意句式长短得当、音韵和谐,既要有理论色彩,又要明白晓畅,让理论文章给人语言美感与动情力量。

评论角度

评主题:1、抗日斗争,揭露日寇罪行,歌颂人民不屈精神、博大胸怀、崇高人性;2、生命价值与民族命运;3、对和平和期呼唤与社会的发展的期望;4、在人类之爱基础上不同文化观念的撞击与交融。

人物评论:1、单一人物;2、某类人物;3、对比性人物;4、从人物关系评析,如中外、父女、民族与宗族等关系入手。

场景细节:几次争论;手榴弹的出现;小刀的运用;几个人物对死的选择;照片的作用。

悬念设置:人物命运为主线,将人物经常处于生死关头,环环紧扣。

矛盾冲突:1、进步与、民族解放与法西斯专制;2、东西方观念;3、宗族。

叙事线索:三种时态,现在时着眼于战争与和平的对比,调节情绪、深化主题,给作者一个自由的叙述时空;过去时表现矛盾冲突与情节发展的主线;过去完成时重点在揭露日寇罪恶。

情节与节奏:战斗高潮与抒情段落的设置;紧张与舒缓情绪的起伏;镜头节奏快与慢的转换。

中外影片比较:与《拯救大兵雷恩》相比,同是以回忆形式讲述拯救生命与回归家园,但《黄河绝恋》避开为什么救人的争论,避免说教,容纳更多内涵;多种矛盾冲突;群像式人物各有鲜明个性;战争与爱情两条线索推进,更富有抒彩。

与《红河谷》比较:文明冲突的合理性;叙事特色强化故事性;人物塑造在对比中展现性格的发展,注意人物性格的丰富性。

有很多人认为看**就看**呗,评什么?论什么?但事实上,在你写影评的同时,也是让自己回溯在这一个半小时中,你到底看了什么?得到了什么?再烂的片,也是有辛苦培育的工作人员,他们又是用什么眼光来看?没人愿意制造一部唾弃的大烂片,那么大家口中的烂片是否有可取之处,是否制片、导演、演员们用着不同的想法来拍摄?

这些,当你开始用心写影评时,你的思路会愈来愈清明,想的范围愈来愈广大。不但可以有比他人更多的体会,也能将你的体会带给大家。

在一篇又一篇的影评中,你将会发现自己的文笔进步了,看**时能看到更多的细枝末节,能感动到心灵的深处,那么,你就成功了。

当然,没人是一蹴而就的(除了你本身是文学创作者外),当我自己回顾一开始写的文章,也觉得自己的文笔生涩,眼光不够深入,但在一篇又一篇的文章中,发现自己很自然的就长篇大论了起来,当然,依然不够好

最好的一句话是---- “深刻的片面、伟大的偏见,创造性的误解”。

不是一定要中规中矩的写影评,正面、反面、侧面的见解都是很独到。化简为繁,化繁为简,字字都是精彩。

广播稿特点

广播稿主要是通过广播传播的所以有以下特点

(1)传播速度快。电台利用电波传递声音,每秒钟行程30万公里,迅速无比。

(2)传播范围广。广播可以翻山越岭,渡江涉河,所能披盖无所不及。

(3)听觉优先。广播关键的能量通道是作用于人类的听觉。

(4)简短性。很多新闻报道在广播中仅占30到45秒,3分钟的单条新闻广播已经是长报道了。

写作要求:

1.口语化

①多用短句,少用或不用长句。

②少用方言、土语,尽量不用群众不熟悉的简化词或简称。

③少用书面词汇、文言词汇和单音词。把单音词改成双音词;书面语改成口头语;文言词改用白话;音同字不同的词要改换。

④不宜用小括号、破折号、省略号,因为其中的内容不便读出来;那些表示否定含义的引号也尽量不用,改用“所谓的”。

2.听着顺耳

文学大师老舍说过:“书面上美好的字,不一定在口中也是美好。……‘老李,说说,切莫冗长’!大概不如说:‘老李,说说简单点’!后者现成,容易说,容易懂。”广播稿的语言要口语化。口语要求写“话”,而不是写“文”。这个“话”不等于日常生活中说的话,日常生活中所说的话是以达意为主,仅有层次而不讲究结构、语法;口语化要求的“话”,既要达意,又要有层次,更需要严密的结构,语法上要更加完整。但这个“话”又不同于书面文章的语言。它要求句子短,语法结构较简单,文字更精炼。它是介于日常口头语和书面语之间的一种“话”。

教育家叶圣陶读到广播稿的语言时说:“上口顺耳的稿子就是意思明白通畅的稿子,人家不必花费无谓的力气就可以了解,而且决不至于发生误会。”他要求写完稿子“自己好好儿念一遍,就是自己来检验一下,写下来的那些语言上不上口,顺不顺耳。……要是不怎么上口,不怎么顺耳,必然是语言有毛病,就得修改。……修改成什么样儿才了事呢?到自己满意,认为上口顺耳为止。”因此,好的广播稿主要是靠嘴念和耳听来判断。广播稿还要做到顺心,以前写广播稿往往以教育者自居,把听众看成学生,容易出现教训人的口气。江苏曾有个农民买了收音机听了一段时间后,气愤地说:“我花钱买了‘爹’回来了!”意思是,收音机就像‘爹’一样,以教训儿子的口气对待听众。由此可见广播稿要做到顺心,就要尊重听众,平等待人,不能居高临下地说教,要把思想教育渗透在事实的报道中。广播语言要亲切、中听,多用谈心的口气,商量的口气,少用“必须”、“应该”等命令式口气。(节选自《应用写作》月刊1995年第7期《广播稿语言五要》)

3.结构简洁

广播稿由于受到时间的限制,更要注意干脆利落。

①突出句子的主干,不滥用不必要的附加成分。

②用准确的词贴切地表达要说的意思,不说空话、套话。

③不用倒装句,不用倒叙和插叙。广播稿的叙事,一般按事物过程的发展顺序,因为这样顺乎人们听的思路和习惯。

4.内容生动

①用多种写作方法,避免单调乏味。

②句式富于变化,运用设问、排比、对偶等句式,使文章有文;适当选择主动句、被动句、肯定句、否定句等句式使文章有感染力。

③具体的事例比抽象的议论更能吸引听众的注意力。

5.主题集中

开头要吸引观众,主体要设计悬念,结尾要不落俗套。

6.音调和谐

广播稿要避免连续出现仄声字,平仄声要互相交错、配合得当,读起来就会抑扬顿挫,悦耳动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