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闪闪的红星评价

闪闪的红星影评卡_闪闪的红星影评卡制作

重温红色经典 弘扬民族精神——《开国大典》观后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1949年的十月一日是一个与众不同的日子,在那天从首都北京发出的一声呐喊,通过无线电波传遍大江南北,乃至整个世界,哪一刻世界为之震撼,华夏儿女为之欢呼。

这标志着自1840年战争以来,中华民族饱受屈辱和压迫的历史终于结束了!中国人民终于站起来了!

回想中国近代历史,是一部中国人民历经磨难和外来压迫的血泪史,同时也是一部无数中华英雄儿女为振兴中华而前赴后继、抛头颅、洒热血的奋斗史。

革命先辈们用尽生命的最后的一点光芒照亮我们前进的道路,正如《开国大典》所描绘的那样,千千万万的革命志士的血肉之躯铺成了我们今天的共和国,这是我们要时刻铭记的历史!为了报答先烈们的英勇牺牲,我们要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回首新中国成立60周年,经过了改革开放30年,我们国家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可是我们就能以此为借口忘记那些曾经活跃在太行山麓上的身影吗?

在参加了学校展开的“重温红色经典,弘扬民族精神”影评活动后,我想到了很多,看着影片中一位位先烈倒在血泊之中,又再一次爬起来,那种为了革命理想,为了建立新中国的信念使我非常感动。

虽然我们身处和平年代,却肩负着和革命先烈们同样的使命与信念,那就是振兴中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此我们应该从小立大志,刻苦学习,努力掌握将来报效祖国的知识和能力。

我们每位交华学子要倍加珍惜我们现在拥有的非常好的学习条件,努力攀登学业高峰,继承和弘扬先辈留下的民族精神,去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我的红色革命记忆

今年的清明,适逢新中国60华诞。60年家国巨变,把我的思绪带回60年前的沧桑岁月,无数为国家独立、民族解放赴汤蹈火的志士仁人,革命先烈形象活生生如在眼前。我似乎一下就回到了那战火纷飞的岁月,似乎又看到了苦命的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奋战疆场的情景。有英名长存的董存瑞舍身炸碉堡、黄继光奋力堵枪眼、刘胡兰英勇屠刀下,还有我们学习的课文《金色的鱼钩》中的没能留名老班长和《丰碑》中的军需处长等等先烈。是呀,从嘉兴南湖上的一次秘密会议,宣告中国革命从此有了一往无前的先锋队——中国***。此后28年间,近2000万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前赴后继,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献出了宝贵生命。那是栏杆拍遍、易水悲歌般的呼号,是折戟沉沙、慷慨赴义的悲壮,是铁马冰河、枕戈待旦的苦战,是红旗漫卷、所向披靡的豪迈……腔腔热血、铮铮铁骨、首首绝唱,谱写出中华民族从苦难中百死后生的壮丽诗史,凝结成五星辉耀的红色记忆。

想起一位作家说过:“生活在本质上是精神的,而不是物质的。”我认为这是一条相对真理。尽管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尽管缺了衣食住行生活就无从说起,但人类的生活在本质上确实是精神的。佛争一柱香,人争一口气。在基本生理要求得到保证之后,人活的就是一口气。这就是精神,就是追求,就是思想境界。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必然要坚守某种精神。要争一口气。这气不是别的,是浩然正气之“气”。人类从蒙昧蛮荒时代经过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等等发展到今天的现代文明社会,除了生产力的推动作用之外,重要原因就是受到一种正气的引导。尽管历经曲折,人类社会朝向最终的合理目标的步伐不可阻挡。正气左右规律,规律决定成败,从这个意义上讲,生活在本质上是精神的,精神的支柱就是一股正气。

有人说,改革以后之所以呈现经济繁荣景象,主要原因是承认了个人利益的合理性,运用利益杠杆推动了经济的发展。这话有一定道理,但它只看到了事物的一个方面。利益固然重要,信念和精神追求往往更为重要。辩证唯物主义从来不否认精神对物质的反作用,否则无法解释当年人们从国统区奔赴延安土窑洞效力的现象。成千上万的青年,其中不乏富家子弟、名人之后,辗转几千里,历尽艰辛来到延安,那里没有个人利益,没有享受,没有高薪,他们却坚定不移,虽九死而不悔。

这些是不能忘记的。忘记就意味着背叛。这就是《永远的丰碑》和“追忆课文里的红色记忆”还能够感动我们的原因。曾经影响了几代人成长的名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也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 ”仍将激励我们前进,并不因时移世易而稍有改变。这也是《永远的丰碑》和“追忆课文里的红色记忆”的现实意义之所在。

经历风霜雨雪,历经苦难坎坷,我们的祖国母亲在岁月的长河中,一步一步,艰难的挪动脚步。直到1949年,她甩开了脚镣,挺直了胸膛,祖国母亲用大步前行为我们赢得了今日的幸福生活。祖国母亲却已经六十周年了。

我们在星光灿烂下倾听时代的钟声,我们在漫漫长夜中等待黎明的曙光,多少次,我们心潮难平,多少次,我们辗转难眠,多少次,我们都是为了这不同寻常的一天——祖国母亲六十年华诞!

仰望长空,历史的星光依然闪烁!我们的中国古老而伟大,我们的中国壮丽而永生!蔡伦纸上书写着她的智慧,指南针上旋转着她的方向,刀光剑影下她一次次回归和平,精神劫难中又一次次积薪自焚,重获新生。为了祖国的成长,无数人前仆后继,呕心沥血,为了祖国的富强又有多少人燃尽了自己的生命和青春!即使在那封建主义的绞杀下,即使在那帝国主义的炮火中,中国人依然用自己的脊梁挺起了中华古老的长城。五十年前的十月一日,我们的祖国振翅一飞,再度冲上云霄,向全世界发出了最为雄健豪壮的声音:“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巨人的呐喊,震荡环宇,让群山响应,大海回波!

从那以后,一代新的天之骄子站立起来,他们用自己的灵魂之火温暖了祖国一度冰冷的身躯,用青春的热血点燃了祖国曾经暗淡的灵魂,用激越的歌声纺织了祖国的一身彩霞。

试想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的我们青少年,享受的先辈们用血肉开创的基业,沐浴着前辈血泪建设的和平小康生活,我们又承载起了多少责任呢?每次班级值日都有人溜号,学习中不交作业,不认真听课,不尊敬师长,不体贴家长,过着呼风唤雨的“小皇帝”生活,我们又如何面对先烈们的鲜血和遗愿呢?清明节唤起的红色记忆,是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继承革命先烈遗志,努力学习,练好本领,建设祖国。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我相信,在未来的几十年里,中国一定将取得更大的,让人瞩目的成就!!

闪闪的红星评价

记得很小的时候就看过《闪闪的红星》这部**了,那时只觉得这片子很有意思很带劲,年纪小小的主人公潘冬子不断巧妙地与敌人周旋,冒险为游击队送盐、送信,英勇的很,令人羡慕不已。做梦都巴不得自己也能作一回英雄。多年以后,今天在课堂上老师又给我们放了一遍此片。然而此时再看此片,我已再不想去做什么英雄了,只觉得越看越不是滋味,越看倒胃口。

只要随便回忆一下,我们记忆中的此类片子实在太多了,什么《小兵张嘎》,《英雄儿女》,《地道战》...然而我们仔细想一下,这些影片可以说毫无真实性、艺术性、观赏性可言 。

首先,这些影片创作人竟然将人的好坏通过相貌的美丑来表现。敌人不是白痴就是弱智,一个个蠢笨无能、贪生怕死。好人都是昂首挺胸,坏人就是弯腰驮背。而侵略者本身的残暴和凶狠反而被漠视与淡化了。把日本人拍的就跟猪一样,这样真的很过瘾吗?别忘了数以千万中国人的生命正是丧生在这像猪的一样的日本人的之下,大半个中国正是被这猪的一样的日本人侵占了八年之久,这到底是丑化了谁,到底谁更丢脸?面对如此幼稚的编剧,如此恶心和浅薄的审美观我无言了……鬼子=猪,我没意见,但是导演认为观众=猪(和猪一样白痴)这才是真正的愚蠢!

更让人受不了的是不少这类片子还总喜欢用极其虚的手法来表现战争中的儿童。一个个小不点似的儿童转眼成了战争的工具,而且他们好像还特别好战,总是想去打仗。似乎什么儿童团,几把破木枪烂竹棍,几个弹弓就可以把敌人打的落花流水。这些片子中我不但看不到战争的冷酷和对人性的根本扭曲。反而搞得战争好像挺好玩似的,就和几个小P孩玩过家家一样。拜托人们好好看看战火中那些伊拉克儿童的照片吧,看看这些脆弱的生命在战争中是一种什么样的生存状况吧。这里我想起了Beyond乐队一首歌的歌词:

烽烟掩盖天空与未来

无助与冰冻的眼睛

流泪看天际带悲愤

是控诉战争到最后

伤痛是儿童

我向世界呼叫。

记得东史郎在他的战争日记的序言中写到:“ 战争是什么?‘战争’二字就是残忍、悲惨、暴虐、放火、等等惨无人道的众恶之极的概括性代名词。所谓战争,就是包括了一切非人道的罪恶无比的巨大的恶魔口袋,它茶毒生灵,破坏良田,摧毁房屋,恣意暴虐,毁灭文化,使人间变成地狱,导致无数的生灵成了孤魂野鬼。战争的真实情形,……似乎是最大的痛楚,又似乎是无尽的悲痛,还似乎是对永恒怨恨的呐喊的感伤。”

闪闪的红星》讲述了潘东子带领乡亲反抗国民党派及大地主恶霸胡汉三的故事。

潘东子从小就有一颗爱国之心,爱民之心,外表聪明伶俐,内在有勇气有胆识,多次协助抗战红军打击派,后来为了给母亲报仇,潘东子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在众人的帮助下,杀死了仇人胡汉三,为母亲报了仇,也为乡亲们除了害。此事惊动了组织,特批他成为红军小战士,影片的最后,潘东子穿上了军装,随着抗战大军,奔赴前线杀敌救国。

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拍摄了很多抗战题材的**,故事情节也都是尽量还原真实。这其中也包括很多以抗战小英雄为主题的**,比如大家耳熟能详的《小兵张嘎》、《鸡毛信》等。

这些同时期的作品无论是在制作水准还是价值观方面都是类似的,都在教育国人培养爱国精神,不畏艰辛,忠于国家,忠于人民,不向派恶势力低头。

在**《闪闪的红星》中,除了潘东子等一系列正面形象之外,还刻画了一个极具特点的大反派“胡汉三”,在影片的后半程,那句经典的“我胡汉三又回来了”不仅是整个**的转折点,也是这部**给观众留下的最深刻印象之一。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让胡汉三在中国观众的心中成为了旧社会地主恶霸的代表形象。当然,这要归功于老艺术家刘江老师的表演,把这个令人深恶痛绝的反面角色刻画的深入人心,既有面对百姓时冷酷无情的形象,也有面对国民党派的谄媚嘴脸,同时还把台词中加入了很多带有讽刺意味的词语,眼神、动作、节奏、表情都表现的非常到位。

小时候听父辈们说,当年刘江老师演完胡汉三之后,走在大街上都会被人认出来,对方还说:“快看,胡汉三来了。”令他哭笑不得,后来他也认可了这件事,知道这是观众对他演技的评价,说明他成功的将刻画的这一人物形象给立住了。

全片我最喜欢的部分就是,潘东子智斗军阀,把盐巴带过哨卡的那一段,充分体现了潘东子的聪明、勇敢和善于动脑的精神品格,尤其在把盐水烤成盐巴的时候,**给了炉火3次特写镜头,熊熊烈火象征着胜利,象征着希望,同时也将影评的故事推向了高潮。从那之后,势力开始逐渐瓦解,抗战红军开始占据上风,屡战屡胜。

总体来说,这是一部非常具有时代感的影片,对于青少年的爱国主义精神教育,起到了积极正向的作用。

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时,播放向《闪闪的红星》这一类影片,相信可以寓教于乐的不断督促后来的一辈又一辈儿童,不忘过去,不忘历史,珍惜和平,珍惜现在,努力学习,建设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