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话剧《新月饭店》剧评

2.求写完整的戏剧评论(任何**都可以)

3.张之洞的剧评

戏剧的评价语_戏剧剧评应该怎么写好

这是一部经典的喜剧性质的评剧,主线条围绕着李月娥与王俊卿之间恋情展开,阮妈说媒的过程也是这部评剧的一条很重要的线索。整部评剧充满了喜剧性效果,最后以大团圆的结局收场,可算旧社会的一个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结局,没有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那么悲悯,可歌可泣。然而花为媒,也就是以花为媒的意思,让两对有情人终于走在了一起。正像他们最后的唱词一样,王俊卿与李月娥是天生一对,而贾俊英与张五可是地造一双,一切的一切在这部戏里面都是那么的合乎情理,在命运中他们就是注定的一对,什么都阻挡不住他们相爱!

《花为媒》这部经典的评剧的特点是风格幽默,唱词优美。几个高潮或著名唱段为:报花名、菱花自叹、闹洞房。曾被录制为**作品。尤其是其中的报花名,让我为之惊叹,词曲是那么的优美,而且就带有一种说唱倾诉的味道,花是这部评剧的灵魂。其唱词:“春季里风吹万物生,花红叶绿草青青。桃花艳,梨花浓,杏花茂盛,扑人面的杨花飞满城 。夏季里端阳五月天,火红的石榴白玉簪,爱它一阵黄呀黄昏雨呀,出水的荷花,婷婷玉立在晚风前。秋季里天高气转凉,登高赏菊过重阳,枫叶流丹就在那秋山上,丹桂飘飘分外香。冬季里雪纷纷,梅花雪里显精神,水仙在案头添呀添风韵,迎春花开一片金。我一言说不尽,春夏秋冬花似锦,叫阮妈,却怎么还有不爱花的人?爱花的人,惜花护花把花养,恨花的人,厌花骂花把花伤,牡丹本是花中王,花中的君子压群芳,百花相比无颜色,他偏说,牡丹虽美花不香,玫瑰花开香又美,他又说,玫瑰有剌儿扎的慌,好花哪怕众人讲,经风经雨分外香,大风吹倒了梧桐树,自有旁人论短长。虽然是满园的花好无心赏,阮妈你带路我要回绣房。”这些词是那么的活泼而生动,放在眼前就是一副美景。岂不令听者为之叹服!

欣赏完整部作品,我对其作者也是肃然起敬,真叫人欣赏了一部大片,让我们领略了旧时代爱情的唯美,也品到了那时候评剧的发展,听来就是那么的舒适,精神上有一种放松,给听众带来了欢笑,然而在幽默中带有生活的哲理。想必这就是中国评剧的唯美和伟大之处!

话剧《新月饭店》剧评

思 凡

作者:齐立&孟京辉 )

[此剧的表演形态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舞台处理和演员的即兴发挥,经常游弋于游戏式的虚拟化和理智的间离效果之间;的投入和冷静的旁观交融杂错,在一种诱导与强化并存的氛围中,完成戏剧空间的最大扩展。

[舞台置景抽象,用白布以软雕塑手法在黑色墙面上勾勒出远山形态;一盏孤灯悬垂在舞台中央;台侧有粗硕的蛇形水管及水盆。

[暗场。亮起一束顶光,众演员穿中装(不论男女均为白T恤、花彩裤)上,盘腿打坐在舞台侧后方。

众人:(木讷地齐诵)昔日有个白莲僧,救母亲临地狱门,借问灵山多少路,十万八千有余零。(优美肃穆地吟唱)南无阿弥陀佛……

[木鱼声声,佛号悠悠。

[木鱼声渐归寂寥、单调。追光里,尼姑色空一身红妆,忧戚上场。她居中打坐,合十,俯首默祷。

尼姑:(声音冷漠)削发为尼实可怜,禅灯一盏伴奴眠,光阴易过催人老,辜负青春美少年!(众人重复以上台词)小尼赵氏,法名色空,自幼在仙桃庵出家,终日里烧香念佛,到晚来孤枕独眠,好凄凉人也!

[静场

尼姑:(悲戚地)小尼姑年方,正青春被师傅削去了头发,每日里在佛殿上烧香换水,烧香换水……(惊喜地发现)见几个子弟们,游戏在山门下……

[众人做游戏状,频频眺望,挑逗小尼姑。

尼姑:他把眼儿瞧着咱,咱把眼儿觑着他;(娇羞)他与咱,咱共他,两下里都牵挂,(恼火)冤家!怎能够成就了姻缘!就死在阎王殿前,由他把碓来舂,锯来解,把磨来挨,放到油锅里去炸。啊呀,由他!则见那活人受罪,那曾见死鬼带枷?啊呀,由他!火烧眉毛,且顾眼下,火烧眉毛,且顾眼下。

[尼姑奔至台侧,在盆中洗手,似难耐……终不免吁叹。

尼姑:想我在此出家,非关别人之事吓!--只因俺父好看经,俺娘亲爱念佛,暮礼朝参,每日里在佛殿上烧香供佛,生下我来疾病多,因此上把奴家舍入在空门,为尼寄活,与人家推荐亡灵,不住口地念着弥陀。(打坐,合十)只听得钟声法号,不住手地击磬摇铃,击磬摇铃,擂鼓吹螺。平白地与那地府阴司做功课。多心经都念过,孔雀经参不破。唯有莲经七卷是最难学,咱师傅眠里梦里都教过。念几声南无佛,哆旦哆,萨嘛呵的般若波罗,念几声弥陀,(转念,生怒)恨一声媒婆,叫一声没奈何;念几声哆旦哆,嘿,怎知我感叹还多!(焦虑站起,神不守舍逡巡不已)越思越想,反添愁闷,不免到回廊下散步一回,多少是好!--(步入回廊,潇洒散步)绕回廊散闷则个,绕回廊散闷则个,(背手,昂首阔步)

众人:阿弥陀佛--

[众人中,小和尚本无冒出头来,百无聊赖翻阅经书后,抛弃,至水管边放出清水一盆,端起,欲泼向观众,泼向众人,泼向舞台……却终不得泼出,只得又将清水端回原处,轻轻放下,无奈地环顾四周。

和尚:和尚出家,受尽了波查,被师傅打骂,我就逃往回家。(渐生向往)一年二年,养起了头发;三年四年,做起了人家;五年六年,讨一个浑家;七年八年,养一个娃娃;九年十年,只落得叫一声和尚,我的爹爹,和尚爹爹呀!

[众人重复应和:和尚爹爹呀!

[静。众人摹拟蚊声。本无循声追打,几番拍打才打死。(众人摹拟蚊死坠地声)

本无心满意足后,欲离去,突然想起佛门训诫,忙筑蚊坟,超度亡灵。

和尚:林下晒衣嫌日淡,池边濯足恨鱼腥;灵山会上千尊佛,天竺求来万卷经。贫僧本无的便是。自幼身入空门,(擦拭佛器,打扫金身)谨遵五戒,断酒除荤,烧香扫地,念佛看经。(叩拜诸佛)嗳!只是不遂我的念头。(反复开关电灯,极无聊的样子。忽然有所发现--)今日师傅是兄,都不在山上,火头又砍柴去了,不免到山门外,闲步一回,有何不可?(窃笑)

[本无蹑手蹑脚溜出山门。

[众人摹拟狂犬群吠,本无大惊奔窜,龟缩一隅。

[众人摹拟寺外凡尘的嘈杂喧闹:百鸟啁啾、鸡鸭牛羊的欢快鸣叫,马蹄声声……一派勃勃生机。

[静。众人摹拟蜂群鸣唱。

和尚:咦!哈哈哈哈,你你你看!(循声渐起,忘情地)对对黄鹂弄巧,双双紫燕衔泥;穿花蝴蝶去还归,每日里峰抱花心酿蜜。(大喜复大悲)自恨我生来命薄,在襁褓里恹恹疾病多。想我这个和尚,在娘的肚子里头,就是苦的了。因此爹娘忧虑。(一屁股坐下,苦恼万端)我那爹娘生下我来的时节,把我的八字,请了个先生,推算推算,那个先生,就是我的对头了。他

说我命犯孤鸾,三六九岁难得过。我那爹他也是没奈何,他把我舍入空门,奉佛修斋,奉佛修斋学念经。我那日进了山门,见了师傅,深深做个揖。师傅说--

众人:小官,你抬起头来。

和尚:我说,"是"。师傅把我上下这么一看,说--

众人:小官吓小官,你还出不得家!

和尚:弟子为何出不得家呢?

众人:你既要出家,须得依我几件--

和尚:师傅,那几件呢?

众人:须要谨遵五戒--

和尚:谨遵五戒?

众人:断酒除荤--

和尚:断酒除荤?

众人:烧香扫地--

和尚:烧香扫地……

众人:念佛看经!

和尚:念佛看……经?

众人:那香醪美酒全无份,(无奈叹息)哎,红粉佳人不许瞧啊!

和尚:香醪美酒全无份,红粉佳人……不许瞧。雪夜孤眠寒悄悄,霜天削发冷萧萧。(大悲、大怒、大吼)似这等万苦千辛受尽了折挫!

众人:阿弥陀佛--

[静。木鱼声起。小尼姑合十上,与小和尚并排跪于台中,在一束美妙的追光笼罩下,两个小孩儿用春青、甜美的畅想,作着超时空的精神交流。

和尚:我前日,打从一家门首经过--

尼姑:见几个子弟们--

和尚:见几个年少娇娥--

尼姑:游戏在山门下--

和尚:生得来十分标致--

尼姑:他把眼儿瞧着咱--

和尚:看他脸似桃腮--

尼姑:咱把眼儿觑着他--

和尚:鬓若堆鸦,十指尖尖,袅娜娉婷--

尼姑:他与咱,咱共他--

和尚:莫说是个凡间女子了,就是那月里嫦娥,月里嫦娥也赛不过她。因此上心中牵挂,暮暮朝朝我就撇她不下!

尼姑:两下里,都牵挂!(合男声喷涌)暮暮朝朝我就撇她不下!

[骤静,两人难抑青春冲动。小尼姑以大幅度形体动作--倒卧于和尚身前幻化出内心的强烈欲望。

和尚凝望(幻觉中的)美人,慢慢俯身欲吻……

众人:(喝戒)--?

[两人陡然分离。

僧尼:嗳!我是个和尚(尼姑),怎么想起这个念头来?好没正经!不可呀不可!还是念佛,还是念佛。我只得念弥陀,我只得念弥陀。

[小和尚与小尼姑交替逐句重复以上台词,节奏渐快,令人窒息。

[骤然静场。木鱼响起。

[和尚、尼姑唱起"南无阿弥陀佛"之歌,大幅度地摇头晃脑,十分滑稽。

[众人加入吟诵和摇摆。

和尚:木鱼敲得声声响,意马奔驰我怎奈何?(焦躁)意马奔驰我怎奈何!(火烧火燎)嗳!我越想越动起火来了,还是下山去走走,还是下山去走走!--(起身徘徊,入众人中坐下)

[小尼姑起身,游戏调侃于诸神明之间,穿梭谑笑肆无忌弹。

尼姑:来此大雄宝殿,你看两旁的罗汉,塑得好庄严也!--(众人已摆成罗汉塑像)又只见那两旁罗汉塑得都有些傻嘛:一个抱膝舒怀,口里念着我;一个手托香腮,心里想着我;一个眼倦开,朦胧地觑着我。唯有那布袋罗汉笑呵呵,他笑我时光错,光阴过,有谁人,有谁人肯娶我这年老的婆婆?(焦急,欲哭)

众佛:(齐声)我要!

尼姑:降龙的恼着我,伏虎的恨着我。那个长眉大仙愁着我,说我老来时,有什么结果……

众佛:(叹)唉--

[众神与尼姑一起跌坐,惆怅万分。

尼姑:佛前灯,做不得洞房花烛;

众佛:(惊)嗯?

尼姑:香积厨,做不得玳筵东阁;

众佛:(疑)--?

尼姑:钟鼓楼,做不得望夫台;

众佛:(诧)嗯--!

尼姑:草蒲团,做不得芙蓉软褥……芙蓉软褥。(娇羞间,不免风情万种)

众佛:(亦心荡神驰)芙蓉……软褥!?

尼姑:奴本是女娇娥,又不是男儿汉,为何腰系黄绦,身穿直裰?

众佛:(赞同)是啊!

尼姑:(指台下)见人家夫妻们酒乐,一对对著锦穿罗,啊呀,天吓!不由人心热

如火,不由人心热如火!(扑天抢地,如热锅中的蚂蚁)

[诸佛亦随之观望,躁动不已。

众佛:是啊!热……热啊……

小尼姑又走到水盆前洗手。并将电灯开开关关……无聊闲步间,忽有所发现,兴奋起来。

尼姑:今日师傅师兄,都不在庵,不免逃下山去。倘有机缘,亦未可知,有理呀有理!--(溜出尼庵)

众佛:(赞同)有理!快去快去!

[小尼姑与众佛同唱起"南无阿弥陀佛"之歌。

[她欢快舞蹈,童真天趣毕露无遗……

[众佛的歌声节奏渐快,在小尼姑以下的大段独白中,逐渐演化为铿锵有力的背景

[音乐,直至发展为一种巨大的内心轰鸣!

[小尼姑的情感,如逐渐喷发的火山岩浆--

尼姑:奴把袈裟扯破,埋了藏经,弃了木鱼,丢了铙钹。学不得罗刹女去降魔,学不得南海水月观音座。夜深沉,独自卧;起来时,独自坐,有谁人孤戚似我?似这等削发为何?恨只恨说谎的僧和俗,哪里有,天下园林树木佛?哪里有,枝枝叶叶光明佛?哪里有,江河两岸流沙佛?哪里有,八万四千弥陀佛?从今后,把钟楼佛殿远离却,下山去,寻一个年少哥哥!凭他打我骂我!说我、笑我!一心不愿成佛!不念般若波罗!

[众人在以上渐渐强劲的吟唱和情感风暴中,向观众席撒出大把大把的白色纸片--纯净而纷乱。

[骤然静场。圣洁宏大的佛乐再度冉冉升起,众人如雕塑,沐浴在这幸福庄严的天籁之声中……

尼姑:从今后,把钟楼佛殿远离却,下山去,寻一个年少哥哥!凭他打我骂我,说我笑我,一心不愿成佛,不念弥陀般若波罗。好了!且喜被我逃下山来了!--

[小尼姑欢欣地奔向台侧,沐浴在一片鲜艳的红光中。

[小和尚奔上,抱一枕头。

和尚:我就脱了袈裟,脱了袈裟,把它僧房封锁,从此丢开三昧火。师傅啊师傅,非是我背义私逃,我想做僧人,做僧人没妻没子,终无结果。我想出家的所在,多是陷人之处。我把陷人围墙,从今打破!跳出牢笼须及早,叹人生易老,叹人生易老,须及时行乐。效当年,刘郎药桃源去,未审仙姬得会我。

众人:未审仙姬得会我。

和尚:阇梨本是高人做,有几个清心不恋花?我怎奈花迷出了家?(下场)

[小尼姑音乐声中,在水管上,作跳皮筋的儿童游戏。

尼姑:离了庵门把山下,一路上难躲难遮。瞻前顾后无人家,只听得,喜鹊喳喳,乌鸦呱呱,未知此去事如何,叫得我心惊怕,啊呀心惊怕。

[小和尚上。

和尚:咦,那边来了个小尼姑,看她藏藏躲躲,走得慌忙,定有缘故。啊,原来是位幼尼,贫僧稽首了。

尼姑:原来是位小师傅,小尼稽首了。

和尚:请问幼尼,打从那座名山而来?

尼姑:从仙桃庵而来。

和尚:往哪里而去?

尼姑:这个吗?回娘家去。

众人:啊?

和尚:回娘家去?……啊呀,幼尼此话说得不对了呀。

尼姑:怎说不对呀?

和尚:有道是出家之人不顾家,怎说回娘家去呀?

众人:是啊!

尼姑:你我出家之人,原是肉体凡胎,都是爹娘生养,怎能不顾家啊!

和尚:哦,原来是位孝女。

尼姑:请问小师傅,你从那座名山而来呀?

[和尚请示众人。

众人:实话实说!

和尚:从碧桃寺而来。

尼姑:要往哪里去呢?

众人:别说实话!

和尚:呃……下山募化去。

尼姑:有师傅在,何须你去暮化?

和尚:师傅有病!

众人:啊!(愤怒)

和尚:师傅有病在身啊!

尼姑:哦,原来是位孝徒。

和尚:不敢当。

尼姑:如此……各有各的事,各走各的路吧!

和尚:请!

尼姑:请哪!小尼姑下山看娘亲,看娘亲。

和尚:和尚下山为师尊,为师尊。

僧尼:二人相逢不相识,你我各自,你我各自奔前程。

[二人分道而行,小和尚停住偷看小尼姑。

[众人各自手持大圆镜子上,以反射光线,摹拟小和尚追随尼姑的火热目光……

尼姑:哎,小师傅,这,就是你的不对了……

众人:(对和尚)说你呢!

和尚:(语塞)这个嘛……贫僧下山,带来一个小徒弟,恐怕他走错山路,故而回头一看哪!

尼姑:哦,原来你是看小徒弟的?

和尚:是看小徒弟的嘛。

尼姑:如此说来,小尼错怪你了。

和尚:好说。请!

尼姑:请哪!萍水相逢在山林,在山林。

和尚:各奔前程且离分,且离分。

僧尼:他心未必似我意,似我意!怎能一见,怎能一见吐真情。

[二人分道,小尼姑停住偷看小和尚。众人持镜摹拟尼姑目光。

和尚:嘿嘿,幼尼,我也要怪你不是了。

众人:(对尼姑)说你呢!

尼姑:怪我何来?

和尚:我也去得好好的,为啥转眼看我呢?

尼姑:这个嘛……小尼下山也带着个小徒弟,怕他走错山路,故而转眼一看,谁来看你呦!

和尚:原来如此,贫僧得罪了,幼尼莫怪。

尼姑:谁来怪你啊!正是:你往东来我往西。

和尚:各人心事各自知。

众人:各人心事各自知。

尼姑:请!

和尚:请!(下)

尼姑:(回顾)小……(被众人做弄拦住)啊呀他真的去了!看这位小师傅,大大方方,和和气气;聪明伶俐,讨人欢喜。我要是与他……哎!可惜他是个和尚啊!

[以下台词,小尼姑领诵,众人调侃应和。

尼姑:一件风流和尚,聪明俊雅风流,手中常把念珠摩,口念经文无错;百样身躯扭捻,一双俊眼偷睃;牛郎织女渡,(对观众悄语)莫把真情说破,(嘱众人)莫说破。(下)

众人:(笑应)嗯,不说!

[以下台词,和尚领诵,众人调侃应和。

和尚:(奔上)一见幼尼容貌,倾城倾国堪夸,将她搂抱在山凹,管取一场戏耍。啊呀!幼尼往哪里了?幼尼!(下)

尼姑:(上)见前面一座古庙在山坡,待我进去稍坐坐。(进庙)又只见,神座上坐着个土地公,旁边陪着土地婆婆。想泥神尚且是成双成对,我……不免进去作烧香,看他可转来寻我--

[众人列为泥塑像,小尼姑拥佛寐。

和尚惶惶寻找奔上。

和尚:这里有个土地祠,想她毕在里头。待我进去叫他一声。

[和尚入庙在群塑间瞪眼搜寻,土地爷爷虚拟摘掉和尚努出的眼球掼在半卧的小尼身上,以此引导其发现猎物。和尚大惊转狂喜。

尼姑:--(故作惊慌地)啊呀,吓吓吓得我胆颤心慌,胆颤心慌。原来是你个和尚啊!你去得好好的,转来作甚,转来作甚哪?

和尚:这个嘛……我是前来报信。

尼姑:报什么信啊?

和尚:那边来了个小尼姑,我想定是前来找你的。

尼姑:只怕没有啊!

和尚:你不是说有个小徒弟在后面,怎说没有呢?

尼姑:那时我哄你这个和尚的。

和尚:哦,那……那我也是骗你的。

尼姑:我看你这个和尚啊,不是好人,一定是溜下山来。

众人:对,溜下山来的!

和尚:(一愣)……我看你这个尼姑啊,也不老实,一定是逃下山来的!

众人:对,逃下山来的。

尼姑:仙桃也是逃。

和尚:碧桃也是逃。

众人:尼姑和尚,逃之夭夭。

和尚:彼此--

尼姑:一样的!

和尚:如此说来,尼姑下山遇和尚,正好两下……(作成双动作)

尼姑:呀,呀,啐!你不要出言忒轻狂,忒轻狂,佛门无戒全不讲。尼姑若是配和尚,(娇羞)配和尚,触犯神灵大祸降,大祸降。

和尚:看经仿佛弥天慌,谨遵五戒真荒唐。大小菩萨爹娘养,你我成家理应当!

[静。悠扬乐起,如晨风初阳般纯净。僧尼入定陷入遐想。众佛还原为人形。

尼姑:僧家难把头发养,尼姑五戒不可忘。成家立业没有份,双关话儿你去想。(说罢含羞出庙奔下)

和尚:幼尼,幼尼!……双关话儿我去想?(思索,念)僧家难把头发养,僧!尼姑五戒不可忘,尼!成家立业没有份,成!双关话儿你去想……僧尼成双,僧尼成双!嘻嘻嘻嘻……(手舞足蹈,奔向前去)

[众人传递一宝瓶,附耳于瓶口谛听,依次喜悦念诵--

甲:男有心来女有心。

乙:哪怕山高水又深。

丙:尼姑和尚成双对。

丁:有情人对有情人。

[瓶交小和尚,他来谛听,念诵以上台词,兴奋地将瓶摔个粉碎!

众人:(大悦)男有心来女有心,有情人对有情人!

[众奔跑下场,簇拥出披红结彩的一对新人。佛乐响起……

[剧终

求写完整的戏剧评论(任何**都可以)

如果你看过《盗墓笔记》中的任意一本,那么我相信《新月饭店》就可以勾起你的情怀。尽管这部剧是番外篇,剧场依然座无虚席。

在观剧前我的期望不是很高,有两个点:首先我不是粉丝没什么情怀,会不会很多点get不到,其次我一直担心探险类戏剧的特效不如银幕。

剧的开头以幽默的方式用真三主角缓解了气氛,我渐渐发现我的笑点和大家的都是一样的,这让我感觉情怀不是距离,大家都是一样的。不同的就是每个角色的首次出场都会引起一片区域内观众们的掌声和欢呼声。"知道为什么让你喝酒么?因为我们是老九门!"这句话我记下了,哈哈。

从开头三人大闹新月饭店到结尾重返新月饭店接受任务,这一切的场景背景都是电子荧幕,效果非常逼真,动态,这一点肯定让喜欢的90后粉丝们看到了该剧的诚意。整个舞台是浑然一体,毫无违和感。吴老狗躲避凤鸣阁机关,张起灵快刀斩巨蟒,重生秘密的卷轴特效,众人大战蜘蛛洞,动画效果很不错,不是五毛钱特效了。

然而表演的带入节奏和吴邪的演技稍显逊色,打斗场面的真实感欠缺。

王胖子的表演亲切自然,我非常喜欢。

总体来讲是超出了我的预期,希望这个团队继续努力,再接再厉!

张之洞的剧评

《魂断蓝桥》剧评:

《魂断蓝桥》在美国**史上不算出众,却是美国**在中国成功的典型范例。成功指的不仅仅是票房,更多的是文化上的深远影响。但凡喜欢看**的中国人,一提到美国经典**,很难忽略掉《魂断蓝桥》,而它也是我爱上好莱坞**的原因。**以二战作为序曲,由罗伊的回忆带我们回到一战的伦敦。同样的滑铁卢桥,已逝,战争却还在继续,不禁令人唏嘘。

那是在空袭时,罗伊偶然帮助了美丽的芭蕾舞演员马拉,两人相谈甚欢。影片前半部分洋溢着爱情片惯有的浪漫主义色彩。罗伊看马拉演出、之后甜蜜约会、次日即在雨中求婚……不知有多少女孩对这一幕印象深刻,即使许多年后,杰克和罗丝在泰坦尼克号上飞翔,也没有像罗伊的求婚那样打动我。费雯丽像小猫一样害羞迷人,好像一点拨就会融化,当她既惊喜又紧张地穿上衣服奔向雨中的罗伊时,又像一只不知所措的小鹿在乱撞;罗伊像小熊一样可爱阳光,好像拥着爱人就是拥着全世界,白马王子既纯真又成熟的心灵,既温柔又霸道的求婚,让观众和马拉都一起兴奋不已。当他们接吻时,那幸福的神情,让还在童年的我,就似乎明白了,情人的吻应该是很温暖、很美妙的吧。

可是,当部队提前开拔,两人还来不及结婚,甚至来不及告别后,整个故事就倒向了悲剧的一面。先是失业,后是马拉以为罗伊阵亡,接着是沦为应召女郎。看着一个清纯女孩成了,观众的心都揪紧了。但最大的悲剧却在于,陷入肮脏的泥潭后,那个昔日的纯洁爱侣,那段纯真年代的最佳见证--罗伊回来了!

马拉和罗伊太相爱了,这是好事,但好事在某些情形下,也会造成悲剧。深爱一个人,会看不见对方的缺点,认为对方是完美的,而自己又恰恰是不足的,需要完善的。所以,许多人在爱人面前会紧张,这很正常。互相深爱,则意味着双方皆是如此情绪,紧张到箭在弦上,不该说的话会说,不该做的事会做,简直处处自摆乌龙,所以相爱至深的两人如果不想最后闹到互相伤害的地步,就一定需要调节好自己的情绪。见多识广、经历生死的罗伊做得很不错,但温柔敏感的马拉在这方面就有明显欠缺了。

我们设身处地为马拉想想:如果你深爱一个人,一定希望自己在对方心目中是完美的,但你自己清楚,其实你不完美,而且好像更糟;如果他也深爱你,你看出他也把你看作完美典范,但你自己明了,如果他有一天发现了你的过去,他会失望,甚至可能会轻视你。你能忍受吗?一个你深爱、曾经也深爱你的人,看到了你最坏的一面。然后,他赞赏的、爱慕的、渴求的目光演变为鄙薄的、后悔的、漠视的……任何人想到这儿,都会寒气阵阵袭来。

在爱情中,有一种情绪叫“先发制人”--“我知道这人一定看不上我,所以我要先装出一副也看不上他(她)的样子。”在马拉的这种情形中,我想有些自尊心强、好面子的人会用差不多的方式--“我知道这人迟早看不上我,所以我要更早装出一副看不上他(她)的样子。”这是一种以伤害对方为结果,达到保护自己最终不受伤的方式,但马拉不是这种人,如果她会的话,她就不是她了。

如马拉不那么爱罗伊,只是单纯地想自己的生活会由此发生好的转变,而不去想自己在罗伊心中会是怎样的形象,她根本不会离开。而离开罗伊的马拉又能到哪去呢?之前沦为,一是由于生活所迫,二是以为爱人已死,心如死灰,贞洁也毫无意义。而现在,罗伊回来了,自己那颗纯洁的心灵也跟着回来了,可不纯洁的经历却刻在她身上,她自己认为怎样也抹不去。没有退路了,只有一死。战争造成了悲剧,性格也决定了命运,马拉是柔弱的,惹人怜爱的,令人同情的,所以她的不幸赚来了无数观众的眼泪。

看到这儿,我们是不是会幡然大悟,为什么《魂断蓝桥》在东方受到的追捧远比它的故乡美国来得热烈。因为故事中的贞洁观念、门第观念、一见钟情、一生痴恋,简直同中国传统的才子佳人故事毫无二致。《魂断蓝桥》在中国的成功,不是因为它输出了美国人的价值观,恰恰相反,是因为它迎合了东方人的价值观。

话剧《张之洞》观感

走出礼堂的时候正是夜深露重。意识还留在刚才光和影的悲喜中,站在十字路口稍有一点分不清方向的感觉,觉得有些沉重。一种艺术形式的生存与发展,并不是仅靠保护就能实现,而是要靠自身的魅力和生命力。近年来,的发展使得话剧的空间有所缩减,但是从刘复和黄定山制作的这部剧作中却可以看出,话剧这一艺术形式并未因此而失去魅力,而且还在相对独立的空间里,在艺术价值上取得了很大提高,以其独有的迷人之处,让身临其境的观者体会到**所没有的一些东西。它还有十分强的生命力。

剧作片断式地选取了张之洞四十四岁之后的几件大事,以及他作为“人”的内心跋涉的历程,让人物的历史真实得到了诗意的表现。幕与幕之间的过渡与衔接也十分自然,显示了剧作家在裁剪和拼合上的不凡功力。

开场之初,寒风、将明将灭的孤灯、单薄的老者、苍凉的讲述,于是一切故事都自然地拉回到了二十年前那个天降大任的夜晚,不惑之年的张之洞不卑不亢地出现在太后的视野中。太后赏识了他,提拔了他,重用了他——当然,最大的原因还是出于权术的需要。有过多年官宦生涯的张之洞自然明白,对权势者来说自己只是个棋子。可是棋子本身却想用这个机会真正做一些事情,这就决定了一切都不能像下棋一样小心翼翼,只能抛弃掉主上恩赐的顺风顺水,孤注一掷、冒险犯难。肃静、回避,四个巨大威严的字,象征着他被赐予的权威,也象征着他高昂的信心。他要诊治朝廷的沉疴,于是在上任山西巡抚之初便挥剑刺向了一直讳莫如深的朝廷的毒瘤,,从天而降的巨大囚笼象征着他即将展开的整肃贪吏的抱负,可还未等毒瘤穿破流脓,他便被太后仓皇唤回,被迫带着满朝野的敌意,远走谅山的中法战场,两广总督的位置似升实降,是主子含蓄的一着凶棋。可他仍想做他认定应该做的事,虽然有挚友莫文渊的苦劝,他也仍然顶着冒圣怒的压力,提拔了受忌讳而形同流放的刘永福和黑旗军,将士一心全力拼杀,最后竟取得了对抗外夷的破天荒的胜利。

然而,所有激动人心的战绩都在一片欢声笑语中被漫不经心地抛弃,留下一句似是而非的“大有大的难处”,以及被出卖的黑旗军的一片血海,和难以抒解的无奈与悲愤。宫门之内的戏台之上,雪白披挂的武生挥节轻旋,在太后的座前一个转身,踏着异常清晰的锣鼓声,进入张之洞的黑暗独白中,白衣不染,孤独而从容,就如同张之洞内心的梦想,那样一个身处浊世而内心坚定的寂寞英雄。以后的日子他的确是寂寞的,他所仰赖的主上站在高高的玉阶上,并不站在他这边,连原本忠实地站在他身边的挚友和学生也都走上了和他截然不同的道路,大家懂得他且敬佩他,但是并不陪伴他。

虽然战场上的曙光终究还是破灭在权势者的懦弱之下,但是真正坚定的人并不会因为这种打击而放弃。所以张之洞在消沉之后,很快便再站起来,而且很快便再开掘了通往梦想的另一条路。在古怪而热闹的音乐声中,太后结束了看火车的新奇游戏,答应了他的重工业设想,的汉阳铁厂由此而生,张之洞也得以在历史上留下了一个不可或缺的名字。他是个了不起的人,在他艰难的维持中,中国的工业时代开启了一道门。

古琴声、明月夜、思慕的信物,这个充满文人雅意与古典浪漫的场景,是剧中最优美的场景之一,可是这个在场景中,产生的却是发展现代工业的决定。类似的这种戏剧性矛盾在戏剧冲突中的频频运用,使得剧作更具深意:因为对铁厂的深爱,他将厂建造在他能看见的地方,每天都要从窗户里眺望铁厂的烟囱,然而外国的评论家们觉得最荒谬的却也正是这一点——工厂没有办在原材料产地,每次要花高昂的运费运来铁矿和煤,只因为一位高官想要时刻都能从窗口看见它;因为想为满清王朝创造一条新的坚实的命脉,所以他才创办的汉阳铁厂,然而王朝的扶持却不能给铁厂注入丝毫活力,他虽然被誉为“中国最能办事的人”,对此却也只能束手无策,当他不得不忍痛割舍,改官办为民办,将满清王朝的手放开之后,铁厂却反而生机勃勃,成为了中国的实业和现代化的重要支柱;因为缺乏现代经营理念,他将是女婿也是学生的桑杨平送去了日本,希望他能带回来延续帝国生命的良药,然而女婿十二年后回国,却成了志在推翻满清王朝的革命者,而且这位革命者告诉他,正是他的铁厂及其所带动的现代工业和现代教育,使得革命有了成熟的条件——而几年后,中国革命的第一声枪响,的的确确地响在了在武昌的夜空之上。

历史的声音在高悬着的1909年的时钟中滴答响起。历史的车轮将会毫不迟疑地碾碎一个王朝和一个时代,所以它当然也不会顾惜某一个痛苦着的生命个体。张之洞闭上眼睛,在风雪中追随着他的君主而去,倒在了正在倾覆的、象征着王朝的巨大朱门之上。张之洞逝去了,命运给他的唯一仁慈在于,他死在了辛亥革命之前,得以在历史上完好地留下了身后名。如果他的生命再延续两年,辛亥革命在他的面前爆发,他作为湖广总督,,势必会与革命者产生冲突,那时他必定会面临一场选择。如果他选择了他为之奉献的皇权和其所代表的旧时代,那么,历史对他的评价又不知会是怎样了。毕竟,新时代的洪流,是任谁都抵挡不住的。

张之洞这个人物是塑造是成功的,作为历史符号,他在剧中成为了众多的线索,见证了一段历史,而作为“人”,他又显示了特定时代背景下的人的命运和痛苦。大跨度、跳跃式的演绎对于演员来说并不容易,但是周锦堂的表演却显得游刃有余,使张之洞这个人物得到了全面而深层次的刻画,在春晚小品《招聘》之后,又显示了他对历史正剧的驾驭能力。剧中的慈禧与以往有些不同,她最初对张之洞的提拔,最大的原因还是出于权术的需要,“大有大的难处”显示的是她在她的官场哲学之下的思维方式,但是她却并不是历史上脸谱化的那个昏庸掌权者,她也有改革和积极的一面,当然,这些都有局限。强音的演绎很有特色,奇怪的脚步、锐利的眼神和充满深意的语言,都很好地诠释出了慈禧的老谋深算。

舞台设计是这部话剧的出彩之处。话剧舞台的实与戏曲舞台的虚得到了很好的结合,抽象的写意效果使其有了一种对现实的超越,而其中所包含的象征性更是赋予了剧作更深的内涵。在一片黑暗中出现的太后宝座,显得尤为辉煌,凸显的是皇权的强大,而同时出现的张之洞,却常常是出现在灰暗的灯光中,十分苍白。在他刚上任山西巡抚时,肃静、回避,四个巨大威严的字,象征着他被赐予的权威,也象征着他高昂的信心,从天而降的巨大囚笼则象征着他即将展开的整肃贪吏的抱负。在舞台设计中,有节制的想象创造出了一种内敛中透着大气的效果,虽然不复杂,却自有一种百变的华丽。当张之洞走到他生命的尽头时,地面升起来,化作了正在倾覆的、象征着王朝的巨大朱门,而在这之前,这地面升升降降,时而成为宫阶,时而成为城墙,将舞台的优势发挥到了极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