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请教专业人士!!非专业人士的影评怎么写要从哪方面写?要注意什么?

2.如何写好影评?(编导艺考时)求前辈指导……

3.影评和观后感的区别是什么,怎么写影评?

4.影评怎么写(一)影评写作简介

影评包括什么内容和内容是什么形式_影评有哪些类型

**是人类文明史上伟大的发明之一。声音、影像以及故事的交融,丰富了我们的视听体验。正因为有了**,人才可能有机会在一辈子中经历几辈子的故事,也为我了打开了快速观察、了解这个世界的大门。

看完一部**再对它进行一番评价,是很多人的乐趣。以豆瓣**榜第一名《肖申克的救赎》为例,**改编自斯蒂芬·金的同名,评价约有166万多个,短评307528条,影评8385条。反观该**的同名,评价约有6.9万个,短评12412条,书评570条。

这背后有许多复杂的原因。但至少有两点:一是沉浸到光觉盛宴的门槛比较低,二是对于**我们可以评价的角度太多了。

这会造成一个错觉:写影评是谁都能写。同样怀着这个的错觉,我打开了《如何写影评》这本书。看完整本书,我发现,自己过去写过的所谓“影评”,不过是读后感,纯属自嗨。 写影评也是需要经过系统训练的。

蒂莫西·J·科里根是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英文系教授、**学研究主任,在世界各地从事**课程教学,是**教育领域的杰出人物。

他出版的《如何写影评》可以称得上是专业影评写作指南,为影评小白提供了学习的起点和窍门。全书从写影评的意义、**术语与研究、评写**的方法、写作风格与结构、影评的文稿形式等方面,完整论述了写影评需要准备的各个方面。

难能可贵的是,为了与蓬勃发展的**业同步,蒂莫西不断地对这本书进行修订。比如,插图修订第八版中,融入了3D等**前沿科技,可以说这本书是与时俱进的。

“检验一个主题是如何通过艺术、技术和商业的共同作用而产生了特定的含义”是一篇影评的本质。

请教一位刚看过《双子杀手》的朋友**是否值得一看。如对方说“我觉得不好看”,很有可能你就错过了一部佳片。反之,“你一定要去看啊”,可能会让你失望而回。

只有观点没有论述的影评不是一篇好影评。那么为什么很多影评没有正确地论述去支撑自己的观点呢?蒂莫西将这个问题总结为三方面的缺失:

1.对**文化和主页术语不了解

2.对**的感受和思考不深刻

3.对影评的写作风格不熟悉

这三个方面的缺失需要通过对**的系统学习和专门训练才能弥补,也就是说需要一个长期储备**知识的过程。

蒂莫西将储备**知识的过程简化为三个步骤:想、看、写,三者缺一不可。

1、想

这一步是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想,就是为写影评做准备,要求预设一些与**相关的问题。在观影中要带着问题去看。

提问和诠释方式是开始分析**时最稳健的方法。书中作者列出了一些基础问题,帮助引发影评人的思考。

2.看

**的有趣之处在于,对于相同主题的不同诠释。比如,《海街日记》、《步履不停》和《小偷家族》同样是是枝裕和导演的家庭故事片,都通过家庭生活中的细枝末节来呈现,但看完之后带给人们体验和意义却不尽相同。

所以在观看和解读一部**时,其中的乐趣之一就在于它所延伸出的问题。蒂莫西总结了两个可以激发影评人与**之间对话的原则:

注意**中哪些元素使你产生了陌生或困惑的感觉;

注意哪些元素一直在重复强调某一观点。

3.写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想要写出一篇好的影评,一定要重复看**,而看的过程中又必须记笔记。

- 记录的内容要尽量具体。

- 内容要包括:人物、内容以及影片如何通过摄影角度、灯光等技术来表现内容。

正式写作时,就可以根据笔记搭建框架了。

作者在书中总结了以下影评写作要点:

1.作好观影前的准备

和**知识储备的第一步“想”一样,要带着问题去观影。如:

- 为什么对这部**感兴趣?

- 对这部**有什么期待?

2.学习认真看**和做笔记

这个过程中有两个思考方向:

- 重要的是什么?

- 特别的是什么?

3.细化论题

将关于**的问题导向一个易于着手的论题,如影片的主题、技术或者形式特征。这样做有一个好处,就是使影评的论题更加集中、不显得杂乱无章。

4.再看一次影片

这一步是为了补充可能忽略的细节。如果有时间的话次数越多越好。

5.理清你的论点

明确论点,并且阐述自己的理解和加以论证的具体例子

6.用大纲概括文字结构

要写专业的影评,就需要逻辑严密的论证,这一点大纲可以起到重要的作用。

7.开始动笔

对任何一个写作者来说,这都是最难的一步。可能已经在前六步骤上花费了很长时间,但当要开始写时,仍然感觉无从下笔。

此时,重复前面六个步骤,重新梳理和提炼观点,可以帮助进入写作状态。

8.继续思考,扩展想法

写作本身就是一个思考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挖掘出更多值得写的内容。

9.有规律地保存和备份计算机上的文章

这点不言自明。一份观影笔记或者影评是思考的结晶,这种思考随着时间的流逝会有所不同,没有保存好就等于永远失去了。

10.修改——经常修改

很多作家的经验是,优秀的作品是改出来的。专业型的写作更是如此,逻辑、主题句、主题陈述、用词是否恰当,都需要反复斟酌。

11.打印一个清晰版本

重点检视文稿的形式是否正确,以及是否有剽窃别人的作品。

12.核对和修改最后一稿。

看了以上12个步骤,写影评的积极性可能已经被打消了一般。

想从影评中获得观影的愉悦,你需要《如何写影评》这本书,帮助你了解写影评需要的知识和方法论。

请教专业人士!!非专业人士的影评怎么写要从哪方面写?要注意什么?

影评怎么写:

1,当你要写一篇影评时,反复、认真地观看这部**是必不可少的,观影过程中,必然会发生的是:①让人印象深刻的画面/片段 ②所产生的困惑。

这些困惑产生意味着你与这部**开始了交流,于是演变出一些问题来,比如全片为什么以这幅画面结束?这部**属于什么类型的片子,又有何区别?为什么这部**中对于红色运用给人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

2,在反复观看后,你需要把你的困惑给记下来,同时还需要记下来的是故事内容和人物,其次是关键情节、场景、镜头、道具、服装、灯光、剪辑、配乐等表现形式。

那些在你看来特别有感触的内容(往往是高潮戏或者暗示主题的情节),更是重点中的重点。当你在写作前已经做好笔记,你就已经迈出一大步。

3,经过以上步骤后,接下来就是需要回顾和补充笔记,与此同时,你的影评的论据和主题就会自动浮现。

比如说,作为一个编剧,他在观看**的时候自然而然会留意故事结构,当把全故事的结构点给记下来后(拉片),大致能明白这部**结构上是完美无瑕还是有些问题。笔记所记录的细节,是支撑你影评的重要论据,免于枯燥和笼统。

4,当到达这一部的时候,请写下你最重要的一笔:你的切入点、兴趣点。

如何写好影评?(编导艺考时)求前辈指导……

影评的注意事项

1、影评写的是自己的真实想法,不抄袭别人的评论

2、不过度描述**本身,而是在不脱离**的情况下突出自己的分析评价。

3、注意写作格式,影评属于议论文体裁,不要写成观后感

4、侧重点,要求紧扣的创作特色,分析其表达效果,分析它的形式是如何为内容服务的。

影评有以下框架可以选择练习

框架一:

第一部分:夸赞这部**所带来的意义。

第二部分:详细说明这部**有哪些突破。

第三部分:对于导演意图进行解读。

第四部分:评论**镜头的特点、分析镜头表现方式有哪些独特之处。

第五部分:**中所处的历史时代对自己有哪些启发后者新的发现。

第六部分:总结全文的整体思想。

框架二:

第一部分:直接点题,要评论这部**的音乐。

第二部分:音乐在这部**和其他**中的表现有什么不同。

第三部分:评论音乐在推动故事情节和渲染情景方面的作用。

第四部分:评论音乐和其他视听元素如色彩、蒙太奇方面的配合。

第五部分:整体评价音乐的作用,总结自己的观点。

框架三:

第一部分:大体介绍一下**的剧情。表达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第二部分:从导演的意图出发评论**的主题、导演要表达的思想。

第三部分:评论印象最深刻的**情节对于解释主题有什么样的帮助或者作用。

第四部分:分析视听语言,从摄影的角度评论**画面。

第五部分:做最后的总结。

框架四:

第一部分:看完**以后引起自己的一些思考,并带来一连串的疑问。

第二部分:讨论**中最重要的道具或者线索,说说这个道具或者线索的特殊意义在哪里。

第三部分:**对现实社会的启示。

第四部分:**的剪辑风格或者拍摄方式的特点。

第五部分:最后解开自己的疑团,并指出导演的一些不足。

影评和观后感的区别是什么,怎么写影评?

怎么写影评?

看片分析,是近年艺术类招生运用得十分普遍的一种考试形式。它先让考生观看一部电视片的录相或光盘,然后按要求写文章。这充分体现了电视的专业特色,有利于发现具有初步电视意识的好苗子。同时,它又避免了命题作文的偶然性,有利于考出真实水平。也因为这样,它最能拉开考生之间的差距。与“面试”的印象分不同,笔试的成绩更加具体、客观、过硬,所以在专业考试中,它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每个考生都必须认真准备。

那么,怎样写好看片分析呢?根据以往的经验,提出几条建议。

一、 不要写成观后感

写好看片分析文章,关键在于能否准确把握文章的体裁。考生最常犯的毛病,就是审题不当,完全不符合考试要求,体裁不合,把它写成心得体会、观后感了。这样,哪怕文章再有文,哪怕你“自我感觉良好”,得分也不会高。所以有必要弄清观后感于看片分析有何不同。济南世博艺术学校

首先是文章的体裁不同。观后感、心得体会一类文章基本属于抒情文范畴,抒彩浓;二看片分析则是文艺评论,属于议论文范畴,理论色彩浓。前者重在感,而后者重在议。前者常有喜怒哀乐的句子,如“看了这部作品后我很感动”、“我很气愤”、“我心潮澎湃”之类;而后者态度比较冷峻,一般用各种议论手段,夹叙夹议,分析阐述,而不追求情感和“文”。

其次是作者的身份不同。写观后感时,作者的身份是普通观众;而写看片分析时,作者的身份却变成了“评论员”和“业内人士”,至少应是个“准电视人”即将来可能进入电视行业的后备队。既然来报考,就应该有一定的准备,有潜在的素质,就应该培养自己的专业素质和职业意识。他们在看电视时,就不能把自己混同于一个普通观众,而必须多一个心眼,多一番思考:如我是专家、评委,我该如何评价它?如我是同行、同事,我该向他学习什么?如让我来拍摄,我该怎么做?总之,你必须寻找电视内行人的感觉,逐步培养专业眼光,逐步完成角色的嬗变:观众——准电视人——电视人——专家。

再次是针对的目标不同。观后感针对的是“这件事”,即作品的内容;二看片分析针对的则是“这部片子”,即作品本身。前者回答的问题是:你知道这件事后有什么感想?这件事给你什么启示?而后者回答的问题是,这部作品该怎么理解?哪些地方比较成功?如《难圆绿色梦》,这部片子讲述一位植树造林模范的事,他辛勤种树几十年,数却被人砍光了。如果写观后感,应针对这件事,当然表示痛心、谴责。而写看片分析时,则针对这部作品,分析它获奖的原因,成功的经验,应表示出赞叹、欣赏。这二者的基调是明显不同的。

最后是文章的侧重点不同。观后感重在作品的思想内容,重在教育意义;而看片分析则重在作品的创作经验,包括艺术形式。前者要求紧扣主题,联系实际抒发感受;而后者要求紧扣创作特色,分析其表达效果,分析它的形式是如何为内容服务的。

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简而言之,所谓看片分析,就是要你以“内行”的眼光,讲出作品的“门道”来。

二、要有以论文的框架

明确看片分析是议论文这一定位后,接下来就是谋篇布局的问题了。常见的毛病有以下几种。

1、全文只有一段。有些根本没有段落概念,不会分段,往往想到哪里写到哪里,天马行空,东拉西扯,思维跳跃,胡子眉毛一把抓,这当然不行。

2、 “串讲式”,或曰“赏析式”。它往往从电视片第一个镜头讲起,然后第二个、第三个……一边叙述内容,一边作些评点,还美其名曰“夹叙夹议”。这好比语文老师串讲课文,念一段,讲一段。这种写法缺乏宏观的锻炼,没有形成小论点,没有上升为理论,没有总结,也不符合要求。它还带来另一个后果,就是叙述太多,议论太少,往往头重脚轻,开头十分啰嗦,结尾又草草收场。

3、 “杂文式”。这经常发生在擅长写作的同学身上。他们不满足议论文的一般套路,斥之为“条条框框”、“八股文”,很想展示自己的文,于是把它写成文艺性论文,即杂文。当然不排斥少数尖子可以写出优秀的杂文来,但在考试时一般不要用。

正确的写法,应该按照议论文的一般框架,既有论点、论证、结论三大部分。

开头是提出问题,即论点部分。它应该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对分析的对象(即这部作品)做个简单的介绍:叫什么名字(标题),作者是谁(那个台拍的),属什么体裁(栏目),讲了什么内容,表达什么主题等。二是对这部作品做个总的评价,即提出全文的中心论点,如“这部片子拍得很成功”等等。

中间是主体,是提出问题,既论证部分。它要求具体分析这部片子的成功之处,有哪些创作经验。建议至少讲三个方面的邮电(或特点),而且每个方面分别写一小段,每个方面应该提炼出一句评语(即小论点)。小论点应该精辟、整齐、醒目,最好归纳的句式比较整齐。为了突出小论点,应该把它们放在各小段的开头,或改成粗题字排版,或省为小标题。还可在前面加上“第一、第二、第三”,或“首先、其次、再次”,或用排比句。这之后,在围绕这个小论点作分析,“摆事实、讲道理”。应该结合片子的内容,举出具体例子,夹叙夹议,边叙述有关情节或镜头,边分析他们的表达效果,以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性。这里要防止两种倾向,一是光叙述内容,变成讲故事了;二是光发议论,或空洞抒情,没结合具体内容,与作品完全脱节,空对空,那也不行。请注意,这一部分是文章的主体,决定了文章水平的高低,篇幅要站全文的绝大部分,短了不行。

最后是结尾,是解决问题,即结论部分。这部分很短,主要对全文作总结,或指出其不足,或提出希望,或补充说明,或照应开头。有了这部分,文章就有头有尾,完整无缺,并形成一个高潮,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这是论文的常规写法,当然可以灵活掌握,不要把“框架”当成“框框”,束缚了思路。但就中学生而言,一般按这个格式去写较为妥当。建议先写好段落提纲,至少要想好要讲哪几层意思,然后按照提纲,一段一段写来。这样,论文的框架就很稳,就可以做大段落清楚,层次分明,小论点突出。

三、 要提炼出小论点

解决了题材和结构问题后,下一个难点就是,从那几个方面去分析?如何提炼出小论点?这个问题普遍感到头痛,我们不妨由浅入深,从感性到理性,逐步学会提炼。

我们可以从观后评片中得到启发。可闻前后有什么阅读提示和思考题?老师对你们的作文有何批语?从这里往深处想,就能学会抓主题(中心思想)、结构(段落)、手法(写作特点)等。

建议大家学一点文艺理论常识。这样才能找到理论武器,提高鉴赏品位。如:文艺与生活,文艺与政治,文艺的典型性,文艺批评,创作方法,流派,体裁,风格等。特别是“典型”这个概念应用很多。

还建议学一点电视常识。电视有自己的特点,如:形声兼备,视听合一,不受空间时间限制,用镜头语言说话,用蒙太奇手法等。如果能了解一些电视创作的手法,熟悉它的工作程序,就能从电视的角度来分析。

下面提出一些选题供大家参考。

1.主题方面。主体是作品的主要立意、中心思想。可以与相近题材的作品比,看哪个更深刻;也可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它有什么现实针对性;还可分析标题是否精彩。

2.人物方面。作品的主角是个什么样的人,形象是否鲜明突出,性格特点如何,作品用什么实事来刻画它,次要人物有什么特点,与主要人物有什么关系。

3.选材方面。作品运用了什么材料来表达主题,这些材料是否真实、具体、集中、详略分明,那些材料特别典型,那些细节特别精彩等。

4.结构方面。作品分为几大部分,它以什么为线索,它怎样开头,怎样结尾,怎样过渡,怎样照应,结构是否严谨等。

5.手法方面。作品用了哪些创作手法(如:对比、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象征、因小见大等)。这些是否成功、新颖、有特色等。

6.新闻方面。如果是新闻类作品,还涉及到许多新闻性问题。如:真实性,时效性,是否坚持了新闻的党性、群众性、战斗性等原则,蔡方是否深入,支持是否成功等。

7.镜头方面。电视是用镜头说话的,它的镜头语言运用如何(构图、色彩、光线、速度、字幕、特技、声音等),那些镜头特别精彩,运用了什么蒙太奇手法等。

8.其他方面。除此之外,属于创作的各个方面,只要你觉得很有特色的,也都可以选。如:音乐、美术、表演、播音、主持等。

必须强调,以上这些绝不需要、也不可能全部讲到,只要选其中三四点特别突出、十分明显的讲。甚至可以知将其中一个方面,但必须讲深、讲细、讲透,而且它们也必须提炼出小论点。

四、 要全面考虑,掌握分寸

写文章最要讲辩证法,要全面处理各种关系,掌握好分寸,防止走极端。

1、要充分肯定优点,而不要专门挑刺。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分析作品当然可以讲它的缺点,但必须掌握好一个度。有些年轻人眼高手低,用大半或全部篇幅讲缺点,这就很不应该了。要知道,拿出来的电视片,除特殊情况外,都是好的伙比较好的,甚至是获奖作品。正确态度应该是肯定优点,附带言其不足,在措词上、提法上也要谨慎,如用“美中不足”“瑕不掩瑜”之类。

2、要有专业眼光,但不要乱用专业术语。有人太急功近利,刚接触几个专业术语,就忙不迭地对号入座,结果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只剩下“看镜头说术语”,变成“看图说话”。初学阶段似懂非懂,没有十足把握就不要乱贴标签。

3、要扣住作品,但不要拘泥于作品本身。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分析时必须

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与同一题材、同一体裁、同一作者的其他作品进行进行比较,才能比出特色来。此外,许多作品都与时代背景有关,特别是新闻片,要特别留意它的拍摄(播出)日期。

4、要学会看电视,才会评电视。一般人看电视是为了获取信息、欣赏、消遣放松,这都是无可厚非。但立志当电视人的考生,就不能停留在这种水平了。他们看电视时,应该加上学习的目的,提高鉴赏水平,应该“带着学习的目的看电视,带着职业的眼光学新闻”。建议先学会看电视,养成良好的收视习惯。要多看中央台,多看新闻片、专题片、艺术短片,以及好的电视单本剧,而要少看电视连续。看电视的时候,不要以“小市民”的眼光看,而要带着问题看,边看边想。先要理解作品,深切感受每个镜头的表达效果,分析这样的良苦用心,当创作者的知音。还要与志同道合的同学议一议,与周围人交换一下看法。最好能强迫自己把看法写成文字,或一段文字,或小评论,然后请有关专家老师指导一下,练几次笔。

今年考看片分析时,为了防止偏题的现象,普遍降低了难度。有的对作文要求做了提示。如北京广播学院导演专业2002年的笔试题是:

观看短剧《较劲》,写不少于1500字的影评,题目自拟。应包含以下内容:一、作品的主题思想什么。二、人物对白的语言特点,这样处理的目的是什么。三、剧中印象最深的一段戏是哪里。四、重新设计结尾。

有的干脆不用作文形式,而是回答几个问题。如北京广播学院电视编导专业2002年的笔试题是:

看电视片《蕉窗听雨》(注:是一部介绍苏州园林的艺术专题片)回答问题:一、这部电视片如何表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又如何表现自然的花木与人工园林的巧妙融合?(40分)二、请举例说明“相识固然不难,理解未必容易”这句话的含义。(30分)三、这部电视片阐释了那些具有深刻内涵的思想和哲理?(30分)

这种考试安排限制了话题,使答题不至于离题万里。而且它重在考察队内容的理解,没有太高的专业要求。这比写文艺评论要容易一些,但它们的套路基本一致。这种回答,也不能像中学那样简单地列几条筋,否则肯定没有竞争优势。建议在考前练习时,仍应以写文艺评论为主。

影评怎么写(一)影评写作简介

影评是什么?不是你的日志,不是你的纯感受,不是**报告。

影评有四种形式。**报告——**的简单记录。**评论——推荐**,直白的来说。理论文章——纯理论性。评论文章——帮助已经看过的观众加深理解。

观后感:小学生也会想,纯感受,有**技术运用吗?没有,有景别镜头分析吗?没有

你想写哪种?纯介绍,**评论,告诉读者你的一些感受最深的镜头。告诉读者这个导演的幕前幕后。不管哪种,丰富的文学知识和**知识,还有你独特的视点,又为你打造一篇犀利但观点独到的影评。

一.影评写作简介 (一)影评初识 中学生比较喜欢看**电视,看了之后也比较喜欢谈论片中的内容,或是写一些对**看法的文章.但往往容易将影评写成观后感,其实两者是有很大区别的。 观后感——重在“感”,表达方式以抒情,叙述为主,内容多为**对观众的启发,观众看了影片后的感想等。影评——重在“评”,在挖掘了主题之后,应当对主题的成功与否,主题的表现所依赖的环境是否真实,人物形象的塑造是否符合现实生活以及**语言的运用是否成功等方面展开评价与论述。 写好评论的前提是细心观赏。评论不同于书评,书可以反复地看,而影片却一闪即逝,因此,在看**时不能漫不经心,而要全神贯注,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对画面,音乐,对白,音响,表演等方面都要体察精微,并及时捕捉闪光的东西。这样在写的时候才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二)影评应试指导 考试内容:这里的作品可能是**或电视剧,也可能是电视散文,还可能是专题片或纪录片,还可能是综艺节目片等等,考生观摩后,当场写出一篇评析性的文章。 考试目的:主要是考察考生对作品的感悟能力、鉴赏能力和理论分析能力及文字写作能力。作为一个导演,其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对优秀作品的感悟、鉴赏和借鉴,因此作品的分析是导演专业入学考试的首要一环。 应试指导:在这一考试科目中,作品的类型可能是故事片也可能是纪录片,还可能是综合艺术片等等。不论所提供的作品是哪种类型,分析总要从艺术分析的角度进行而不能是复述性的内容概括或泛泛而谈的观后感。考生要结合作品的画面、音响、音乐、解说、主持等各方面的要素,对其主题内容、结构框架、制作造型等方面作出艺术性的分析。不求面面俱到,但求集中深刻,有独特的视角,力求写出自己的独特的感受,表达具有自己个性的构思。 (三)常见的评论文体有: 专论式、点评式、杂感式、思想评论、艺术评论、终合评论、专业化的评论、通俗性的评论、印象式的评论等等。 专论式评论以论带评、理论性强,有一个相关的专门论题针对评论对象的某一个方面或某一个较突出的、带有一定倾向性的问题进行阐述、分析、论证的方式。在它所包含的写作元素中,论述作为一种运作方式,是其最主要的成分。它一般必须就评论对象自身所存在的重要特征、性质、倾向、问题或由之所引发的评论者的个人思考,作出较周密的研究并给出理论上的回答。因此,相当的理论色彩是其固有的要求,而对对象的单纯“评价”并不特别重要。而且,它一般也不必一定要对对象作出“全面”的考察。 点评式评论以评为主,对象单一,一般针对一部作品或其某一重要方面进行专门的评论。任务:对既定的对象进行集中的审美关照,并作出基本的评价(从简明扼要的分析中引出明确的价值判断)。三不要:1、过多的引伸;2、过多的理论发挥;对既定认识和看法做过多的详尽展开。 杂感式评论以评起兴,重在发挥,一般是以借题兴文,引譬连类,举一反三,自由涉及的方式来表明自己的思想、生活、艺术、体会、感想、见解。三不:不重视理论探讨,不专注于对对象的评价,不把主要着眼点放在对写作对象的审美考察上。一抓:抓住作品思想内容或艺术形式方面的某一特征,某种倾向,某个现象做较系统、较随意的联系,评论跟它有关的或相似的现象,重在发抒个人的“其它”看法。 (四)写影评的准备 1.生活经验把自己设身处地地放在影片中,作为其中一个关键角色 2.文字水平表达的需要,能够言辞达意,表现自己的思想 3.**常识是对文章进行构想的基础 4.理解能力是分析影片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