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话剧《雷雨》中的繁漪?

2.《榆树下的欲望》学院派碰撞教科书级话剧

3.《臭虫》话剧观感

话剧评论范文大全最新免费版下载_话剧评论范文大全最新免费版

国家大剧院德国纽伦堡国家剧院的推销员之死。

去年在国家话剧院看了德国版的《美狄亚》,第二次看德国版的话剧,只能感叹,啊,果然德国版的话剧看不太懂啊。

应该带个观剧镜前去观看的,但是想到我可以蹭到前排,就没有带观剧镜,结果,演员的表情都没有能仔细看到,真是可惜。看来只有坐到第一排看才是最棒的体验!其余都是浮云。

读剧本

德版中这个片段变成了林达穿着高跟鞋在那里拿着话筒唱歌。可是完全没有让我想到草原、数目和天边。为什么这样幕启呢,不懂。

书中观众眼前出现的是推销员的家,但是舞台上出现的只有沙发和很多个衣服架子。没有了淹没在高公寓楼间的房子。没有了演员按照墙线来移动。甚至连门都没有了。没有了林达在床上翻动一下,侧身倾听等动作。

不明白为什么林达选了一个看上去很年轻的演员,我想导演也是想表达什么吧?但是我是完全没有看懂。

这样的林达真的爱威利,崇拜他么。剧本中林达对威利异常耐心,那么年轻的林达真的可以做到无限的耐心么。我也表示异常怀疑,林达根本就不像比夫的母亲。所以我觉得林达还是应该老一点的人来演,至少可以化妆老一些。但是为么那么年轻演员来呢。

怎么觉得人就和物品一样,当没有价值的时候,就被抛弃了。

真的,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人是有福的。

为什么威利那么坚决不在查理收下干活呢。

看的话剧中删除了斯坦利和哈利对话的部分。

最可悲的就是怀着希望结果发现时绝望。

哈皮和酒吧中少女闲谈部分在话剧中也省去了,所以德版的这个话剧改编还挺多的。

为什么这个版本话剧把结尾去除了呢,大家在威利的墓前怀念,指责没有人来参加葬礼。

推销员是怀有梦想。

不过,到底威利是怎么样的人。他应该怎么做,怎么认清自己?比夫这样算认清自己了么,应该怎么做呢?

林达这样真的是完全不理解威利么。当威利遇到挫折时候总是安慰威利说一切会变得更好的难道是不对的么,难道要打击威利么,他已经那么辛苦了。

林达不明白威利,但是她是真心爱威利的,和他一起经历苦难。威利自己都不太了解自己,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也有问题,怎么可能期待林达彻底了解威利,劝导威利应该怎么做呢。

说实话问题

现实就是个人一毛钱不值!

这部剧对于当前的现实意义何在?应该不是万恶的资本主义这样的主题吧,太狭隘了。但是这个剧给我的想法真的就是为企业工作一辈子,结果竟然就是一无所有,为了偿还房子等的,有何意义。人生到底意义何在这样的主题么。应该不是,但是到底最终主题是什么呢。

是他们应该早就认识到自己能做什么,不要妄自尊大从能做的开始做起么。

还是一开始就好好学习才是王道呢。

威利的悲剧根源是什么呢,是社会让我们以为只要让人喜欢就可以是成功,自我实现的方式不对么。

也许是认清在这个社会中我们所处的地位和角色。比夫认识到对于奥利弗来说,他只是一个小职员,不算上一个推销员。威利和比夫曾经天真以为可以借到一万五作为启动资金,但是奥利弗完全忘记了比夫是谁。

比夫的人生是失败的么,到处打工赚钱,单身,就是失败的么。我觉得最失败的是没有梦想的人生。还有没有认清现实的人生。不过就算认清现实又怎么样呢。认清自我是人生最重要的事情么。

威利总是不听比夫把话讲完,就把他的想法插入进去。也是没有认清现实的一种表现。

人物性格:

我觉得我还是没有从根本上理解这个话剧的精髓。

看了别人的评论。大概就是美国梦破碎。威利以为能讨得大家的喜欢,就好了。完全错误的观念,所以比夫是这样的价值观的牺牲品。每个人物都好像是痛苦的。

话剧《雷雨》中的繁漪?

要看话剧,我以为最先要搞清楚的,就是弄明白话剧到底是什么东西,他到底代表了什么,话剧起源于西方,如果真说起来源以及意义之类的未免过于冗长,大家看着也累,于是我就因陋就简,从话剧在中国说起。

众所周知的,话剧是随着1862年第二次战争后,八国联军轰开了满清帝国闭关锁国的大门,西方资本主义思想开始在中国露出萌芽,此时话剧也随着洋人的到来而来到了中国,任何一个时代,任何一件事物,到了中国必然会成为“中国特色”--但这种中国特色并不能一味的去否定,至于到话剧上来说,我以为,中国的话剧其实是届于京剧和**之间的一种产物!一方面他用**相近的表现手法(当然很多特技如爆炸什么的就免了),而在另外一方面,他在演出上面,很多表演手法借荐了中国传统的京剧,如按照京剧传统,角上台之后需要首先来一个亮相,撞一个碰头彩!而在话剧之中这种例子也缕见不鲜!比如说1992年的《茶馆》蓝天野先生所扮演的秦仲义所上台时的一个亮相!刹那间震住全场!!而其二话剧比较明显的一个特点就是“挂腔”,既所谓的“拿腔做调”,这个在后面我们会谈到。

而事实上,话剧最早出现在中国时,中国人的确也是拿他当看京戏、黄梅戏一样看的,在民国时人们传统的管话剧叫做“文明戏”,就已经说明了这一点,也正因此,我说他是届乎于**和京剧之间,都是叙述一个故事!反应一个思想。

话剧要看什么?怎么看?

所谓的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其实这话适用于球场,在话剧舞台上未必适用,因为可能很多的人看着看着觉的话剧过于于冗长自己就睡着了!或者坐不住了,同时也有一些小孩子,因为年龄尚浅,不解其中真意,因此实在是看不下去,或者退场,或者睡着了,你比如说我,当年五岁时候第一次看话剧看的是什么已经忘了。但是记的很清楚是青年艺术剧院的戏,地点是东单的青艺剧场,看着看着就睡了,醒来以后一点印象没有,后来慢慢大了明白事了,才看出门道,而后现在成人了,对于社会生活有了全新的认识,再翻过头来看小时候不懂的戏,忽然间也悟出了其中的一些意义,因此话剧从某种程度上和京剧、大鼓一样,他要求听的人、看的人有一定的文化素养,这样才能理解这个剧的真义,他和相声不同,相声的门槛比较低,演员在台上说,可能任何人都会在台下哈哈大笑,他比较通俗易懂!而话剧则不然,他对于观看者文化层次的要求比相声稍高,但是同时比京剧也低,举个例子来说,一个初中生来看《茶馆》这部戏也许他只能背下剧情,并且按照说明书来机械的说出“反映了XX人吃人的制度!”但是一个大学生,一个成人再反过头来看《茶馆》,那所看出的意义显然是不同的!

那么,刚才说了这么半天话剧对于文化层次的要求,话剧究竟要看什么?怎样才算是一个好话剧?其实这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我不敢说自己是内行,只能是从自己的角度来给大家一个推荐,一部好的话剧,要看的有三、一、这个戏他的演员挂腔如何?二、这部戏演员的出场是否惊为天人?三、这部戏是不是有能够被人记住的台词或者值得回味的片段?其中一、二属于是演员的演技和剧本的范畴,因为每个演员的出场都是不同的,不可能每个演员出场都是惊为天人,这不现实,而第三个则是一个话剧好坏的基础,在上世纪90年代之前的时候,基本上每个话剧都会有一、两句让人记住的台词。你比如说《雷雨》里周萍的那句“就算你不承认自己是父亲的妻子,可我总要承认是他的儿子!”还有《天下第一楼》里那句著名的台词:“您看见一堆人在那抢球,那准是美国人,一堆人一块洗澡,那准是日本人,您要是啾见一堆人扎堆在那抢着付帐给钱,您甭问,那准是咱中国人!”会有一两句值得回味的台词,这是剧本的范畴。

那么刚才所说是第三条,为什么要把这三条先拿出来说,其实是因为我刚才的解释只解释了半句,既“是否有让人记住的台词?”而对于后半句“是否有让人值得回味的片段!”还没有解释,这是因为我始终以为他是和第一条、第二条紧密挂勾的!任何一个戏,他都必然有高潮,有结尾!那个这个高潮如果碰上一个演技高深的演员是非常值得回味的!那么下面就来谈一谈演员的演技,兼解释一下这第一条和第二条。

演员的演技

话剧在艺术表现形式上和**有些相似,但又不完全同于**,因为现在很多**可能是以特技取胜而并非是以思想取胜,而对于话剧来讲,尽管也会用一些特技,如《大将军蔻流兰》中几名演员被钢丝吊着模拟攻城等等,但是这毕竟是很少的一部分,其原因就在于“话剧以话为主”。

话剧以话为主,这是话剧的灵魂,同时也是话剧的中心思想,他以话为中心,同时兼覆盖眼耳鼻舌,你要配合当时的意境去配合你的言语和眼神,这是很难的事情,对于一些演员来讲,没有二三十年的功底这是下不来的,比如说我们所熟悉的情景喜剧《我爱我家》中,第三集〈亲家母到俺家〉中老演员韩影的出场!当时韩影出场亮相,抖扇子,收扇,然后环视全屋继而发现文兴宇,脸色突变并将手中的茶壶送给身后的宋丹丹,整个动作一气呵成!不过五秒!但是就这五秒就有着30年的功力,年轻演员就足矣手忙脚乱!《我爱我家》为什么空前绝后,其很大程度上的原因除了本子好之外,是他是一批话剧演员在演,导演英达是人艺出来的,而后文兴宇是实验的、宋丹丹、杨立新、张永强、英若成、张曈都是人艺的、老演员郑振瑶也是实验的!话题扯远了,现在的年轻人过于浮躁,都急着拍电视剧出名去了!因此新的话剧演员成长不上来是正常的!事实上话剧对于一个演员的演技有极高的要求。

亮相,这是一个演员第一次出场在舞台上与观众见面,一个好的亮相,会让观众为之一震,并且留下深刻印象,比如说前面咱们说过的蓝天野先生,他在1992年《茶馆》是最后一次在话剧舞台上谢幕,但就是那次演出他把秦仲义这角色演到了登峰造及!后来者无人能过,而那时的他已经是接近65岁的高龄了!而后北京人艺的《茶馆》秦仲义一角一直由杨立新牢牢把持!这也是我现在最喜欢的话剧演员,但是平心而论,杨版秦仲义远没有蓝版令人印象深刻!

而说完了亮相,在谈一谈挂腔,刚才说到“话剧以话为主”,其实以话为主,其中就包含了挂腔,很多人都说话剧演员装腔做势!但其实这是一种形式,因为话剧是一种即演即看的演出形式,因此他要求演员在演出过程中高度的望我!!台上的炙光灯烤着,踏上了舞台,在那一刻你就不在是你!而是剧中的角色,因此他要求一口气沉于丹田,把持于胸口,进入角色的状态。这方面1996年徐帆在演《阮玲玉》时做的极好!很入戏!特别是刚开始那一段独白,对于一个演员来讲,考验他好坏的方法其实就是给他大段的台词,如果是一个好演员,他会非常乐意,而如果是一个奶油小生,那么他会避之不及!!徐帆、傅彪这都是见了大段台词就欣喜的主!你可以看一个国产电视剧《居家男人》,看看傅彪扮演的中年教授高宝生在镜头前是如何处理大段的独白的!

而挂腔,其实他也是一门学问,挂腔过了和挂腔太浅都不行,演员在演出之前要调整状态,这个状态其实就包括润嗓子,也包括入戏,你要与你的角色紧密相连!根据角色决定你挂腔挂成什么样,比如说拿《莲花》这个戏来讲,扮演掌柜的,你就得挂油腔!得把掌柜的那种尖酸,刻薄,老于事故表现出来,这方面可以看看严燕生先生!而挂腔挂过了也不行,人家就说你做作了!那会让观众看的极不舒服,浑身起鸡皮疙瘩。99年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复排《茶馆》,冯远征演的松二爷就是一例!原著中松二爷是一个息事宁人的老实旗人,老版中由黄宗洛先生扮演,而冯远征在挂腔的过程模仿性质太浓,挂腔挂的太过,结果声音尖的仿佛让人以为他演的是庞太监!(当然到了05版就好多了)而挂腔生了也不行!那你没挂住,观众一看就知道,你是个生瓜蛋子!菜鸟,直接的感觉就是你不入戏!而你自己都不入戏,又怎么能够带动观众入戏呢?挂腔就得如同一碗卤煮火烧一样,那火烧你得把味道给他泡进去,但是同时还得保持他火烧皮和火烧瓤不分离,同时火烧的口感还得是牛筋牛筋的!不能一咬起来全烂了,也不能是糟了,东西虽小,但是工夫却在里面,这方面前门取灯胡同的陈记卤煮小肠就见工夫了!那么不谈吃喝的说,一个好的挂腔,他能够使得观众迅速的入戏!并且真的沉迷于其中,而一个差劲的挂腔,我的理解就好比是养鸟人所谓的“脏口”,串了调,养鸟的人最怕见脏口的鸟,因为鸟这东西调音调好了不容易,而且他学好了难学坏特容易,一只脏了口的鸟能带坏一大群好鸟,所以养鸟的人见着脏口鸟的主人有时候那是要上拳头的!过去北京早起溜鸟的人溜完后都要上茶馆喝杯茶,一则休息,二则交流一下养鸟心得,但是不同的鸟!您上的茶馆也不同!为什么?就怕变了调!话题又扯远了,挂腔虽然不是养鸟,但是一个坏的挂腔在台上的效果却是和鸟的脏口有异曲同工之处的,他完全可以使观众刚刚入戏的头脑忽然间清醒过来!

综合上述两点,演员的演技其实取决于话和演,一是本身的挂腔,二则是一个眼神,一个动作,这些可能坐的远的观众看不见,但是不代表他不重要!话剧演员也有状态之说!有的时候迟迟入不了戏那这个戏今天会让观众看的不过瘾,而状态好了,则会惊为天人!92版《茶馆》秦仲义和庞太监(蓝天野和童弟)的对手戏颇为精彩,就是这个道理,大家可以找碟去看。

我应该从什么样的戏开始看话剧?

这更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话题!因为每个人所喜爱的话剧风格都不同,而具体到话剧团体来说,不同的话剧团体,他也有不同的风格!因此他的戏,别家来演就不是那个味道,你比如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茶馆》、《天下第一楼》别人演就不是味道,而河北省实验话剧团的《青松岭》北京人艺也演不来,同样的,南京前线话剧团的《霓虹灯下的哨兵》也只能让前线自己来演(语出杨立新),一个成熟的话剧团体,他有一个稳定的,持续发展的,多年不变的风格和戏路,也许他会在其中加以创新!但是大体风格不会变,具体到我来说,我打小看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戏,这么多年也就喜欢看他们的戏。看别家的戏总感觉有些怪怪的。这可能就是感情上的事了吧?

但是对于话剧的初级者来说,你所要看的话剧你先不用管风格,他一定应该是你所喜爱的,或者说,一定相对来说你最想看的戏!早年间北京有青年艺术剧院、中央实验话剧院、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三大话剧团体,现在青艺和实验和成了国家话剧院!这个我是有点不赞同的,两家风格不同,你说今后走哪条路呢?但对于刚看的人来说你不用管这些,你就去找你想看的戏,他可以是你看这个剧本喜欢上的,也可以是你因为一个明星而去看的!比如说你喜欢张爱玲的可以去看国家话剧院的《红玫瑰与白玫瑰》或者在八一剧场上演的《色戒》话剧版,而同样的,如果你喜欢濮存昕的话也可以去看《大将军蔻流兰》、《茶馆》、《李白》这样的戏,其实说白了,就是给自己一个接触话剧的诱因!当这个诱因出来后,你会因为这个诱因而去接触话剧!继而接触他,而在观看的过程中慢慢的对于话剧产生兴趣,并且逐渐了解不同话剧团体的风格并从中找出自己最喜爱的一种选择观看。

所谓的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其实在话剧中就是内行看门道,外行看明星,但是从明星接触话剧,这并不丢人!因为我刚才说过,话剧他在民国时期被人们称之为“文明戏”,其实本质上中国人就是拿戏曲的眼光来看他的,既然是戏曲,那么就同样有一个“捧角”的关系,因此在话剧之中,“捧角”并不丢人!你去人艺看《李白》时盯着濮存昕犯花痴!这也不丢人!重要的是你通过他对于话剧是否能够产生兴趣。事实上很多人都是通过一位明星对于话剧产生兴趣的,拿我来讲我是因为蓝天野和杨立新两位演员对话剧产生的浓厚兴趣。

随便从公司抓来一个明星,能不能演话剧?

理论上来讲,是可以的,一切皆有可能,从表演形式上来看这毫无问题,但是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有句话,叫做“拉开大幕才是真的!”这意思是说你之前吹的说的都不做数,只有拉开大幕,你站在那块舞台上,一切才见工夫!因此如我前文所讲,一个话剧团体,特别是成熟的话剧团体,他有一个稳定的、成熟的、可持续发展的戏路,多年不变,这么多年,我就是按照这个戏路来走,外人进来,你先得在我这熏!只能是我改变你,而不能是你改变我!一切你得服从我,这也是为什么许多话剧演员演了几十年才演出门道来的原因,米铁增先生82年演《茶馆》的马五爷,台词不过五句,最著名的就是那一声吼“二德子,你威风呀!”。到了2007年在演《茶馆》,他演的还是马五爷,台词还是这五句!最著名的还是那一声吼,但就这一声吼就是工夫!类似于此的还有人艺的老演员黄宗洛先生,老人家演了一辈子戏,全是小角色,跑龙套的干活,但是龙套却总能被他跑活!这也是工夫!

北京人艺规定要想入人艺这个槽,导演得15年,演员得5年,这个时间不是让你熬日子的,而是让你慢慢在身上熏属于人艺的烙印的!何冰在人艺呆了19年,至今还没独自挑过大梁,梁冠华把《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的张大民演的活灵活现,但是也没独自挑过大梁,更别提王斑、吴刚这帮小字辈了。现在的演员大都耐不住寂寞,全都出去演电视剧了,因此想看到蓝天野、于是之、朱琳、英若诚等这样的老先生精湛演技的人可能比较少了。

那话题回到公司抓来一个明星能不能演话剧上面来,刚才说过话剧有一个持续的风格,但他终归不是**,他看了以后得让人回味,而不是看了就忘,演话剧不比演肥皂剧,哈哈一笑看过就忘!因此从公司抓来一个明星,他更多的可能是按照表演**的方式去演话剧,新观众看明星可能感觉不错,但是事实上这样的话剧难称是话剧,因为他的功底终究不硬!比如说最近的《红与黑》,主角于连找了李宗翰来扮演,当然,这里不是说李宗翰不好,毕竟后者也是中戏毕业的,多少也有基础,但是这可能会让观众看的有些别扭!

哪些演员是话剧演员

很多演员都是中戏毕业,同时也是不同剧院的签约演员。这里仅列举一二。当然了,主要是我熟的。

国家大剧院(原青艺+实验):雷恪生、文兴宇(卒)、秦海璐、高虎、刘金山、孙红雷、陶虹、孙彦军、朱媛媛、张丰毅、刘佩琦、袁泉、伍宇娟、郑振瑶等等。此外还有章子怡挂靠。其实这里面有不少人是挂靠。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濮存昕、杨立新、徐帆、宋丹丹、何冰、梁冠华、亓亮(可可西里的主演,就最后被流沙淹死那个,这小子老不回戏院呆着)、王斑、张志忠(突出重围里那范英明)、陈小艺、于震(吕梁英雄传的主演)、谷智鑫(恰同学少年里的)、张曈(编辑部故事里的刘书友)、冯远征、张永强(我爱我家里的孟朝阳)、王德立、蓝天野、闫怀礼(西游记里的沙僧)、郭达、李婉芬、黄宗洛、英若成、韩影等等。像于是之、朱琳、刁光谭、狄新、朱旭、郑榕等这样的老艺术家就不说了。

此外历史上还有过郭冬临、臧天朔、英达、葛优、谢园、巍子(笑傲江湖里那岳不群)、江珊等人,其中后两个当年老不回剧院演戏,结果被时任院长于是之开除了。

从哪些戏开始看?

刚才说过,找你喜欢看的话剧,你感觉好的。大幕拉开才是真的。

但是如果你不知道的话,那么可以去市面上买一些话剧碟来看,具体来讲,有青艺、人艺和实验的不同版本,当然还有林兆华艺术工作室、国家话剧院等等不同话剧团体的作品。在其中找你熟悉的题材和想看的。

初学者可以从人艺话剧开始看,如《茶馆》、《雷雨》、《阮玲玉》、《天下第一楼》这样原经典剧目开始,而后再不断发展,看其他的如《蔡文姬》、《王昭君》、《秦皇父子》这些剧。

哪里可以买到话剧碟

有几个地方。

1、第三极书局和中关村图书大厦,不过这两个地方的碟太少。

2、西单图书大厦和王府井图书大厦,碟相对多一点,但是不打折。

3、北京人艺的戏剧书店,就在首都剧场边上,下午才开放,同样不打折。碟相对较全一点。

4、中戏的“拾贝书屋”,碟比较全

5、淘宝....碟最全,基本上很多碟,甚至是一些绝版的都可以找到,我这月在淘宝上买话剧碟已经花了三、四百了。

买哪些碟更合算?

1、大桓光盘中心出版的,人艺话剧经典,一共是22张VCD,8部大戏,《茶馆》(92版)、《雷雨》(版)、《阮玲玉》(96版)、《天下第一楼》、《咸亨酒店》、《蔡文姬》(朱琳版)、《北京大爷》、《骆驼祥子》。当当和卓越均有售,大概是70块钱左右。除了《天下第一楼》以外,其他七部剧声音质量都很不错!

2、同样以上八部戏,被压缩在两张DVD9里,售价10块,在西院门口的卖盗版碟的小贩那有售。

3、《中国话剧大典人艺篇》,一共25张DVD、共33部人艺大戏,其中包括一些比较老的剧。外面实体店卖180、190,淘宝上有售,北京地区有一家标价137,但是实际上125拿下,加上5块运费是130.质量非常好,很有收藏价值,但是有一些大桓那套的他反倒没收录。**包装。

4、《中国话剧大典2》26张DVD,售价和人艺篇差不多,他就是包括了青年艺术剧院、中央实验话剧院的经典剧目,说白了就是国话篇。这套我没买,因为我一般只看人艺的戏!这套是粉红色包装。

5、《茶馆》纪念版。

以一个纪念册形式发售的,里面包括92、99、05三个版本的《茶馆》,售价80,当时在人艺戏剧书店看的很眼红,真后悔没拿下来!!!!!郁闷呀!

6、林兆华戏剧作品3

包括了六个大戏,《白鹿原》、《建筑大师》、《哈姆雷特》、《推销员之死》等等六部林兆华的戏,演员都是人艺的演员在演,但是形式是以林兆华艺术工作室的形态出现,地方也在人艺演的,多少张DVD忘了,实体店售价是150,海图第三极有,网上卖更便宜些!大概120拿下吧?

7、林兆华戏剧作品1

包括九个戏,除以上六个外还加了三个,淘宝上有,快绝版了,好像是1张D9?卖90!

8、其他的如《刺客》、《吴王金戈越王剑》、《79版雷雨》、《99版茶馆》大家有的可以在市面上轻松见到,像海图第三极就有,买的时候注意包装上标明的年份即可,还有的只能在淘宝上找了,因为确实绝版了...

不同的剧院是不是对于观看者的状态也有影响?

理论上来讲是没有的,但是实际上这取决于多个方面,包括剧院的大小,观众本人对于剧院的亲和力,对于演出话剧的亲和程度,演出当天演员的演技,以及剧院本身的舒服承度都有关系。举个例子来说,你这辈子第一次看话剧也许是在解放军歌剧院,偏巧那天的戏演员状态不大好!你看着看着睡着了,结果把脖子睡的生疼,那么我想你从此就会对该剧院留下不大好的印象,其实这不是剧院不好,而是你的一个心理影响。

另外就是你对于剧院的熟悉程度,一个好的剧院,他应该能够给观众一种回家的感觉。拿我来讲我看话剧还是喜欢去北京人艺看,还是觉的那里看戏最有氛围,别的地方都没那感觉!

当然了,要梅兰芳剧院那样的也太离谱了点...三层的高度不大成比例,一层仰着看,二层正着看,三层趴着看,那就是设计结构上的问题了...好在这样的剧院并不多见!

演出时可不可以拍照

不可以,一方面是出于知识版权的考虑,而在另一方面,则是出于观众本身权益的考虑。如我前文所说,话剧是一门端着的艺术,他要求演员有高度的忘我性,要极端的入戏,因此一口气必须沉于丹田,而观众,特别是前排的观众,拿起相起胡拍一通闪光灯乱响,则对于演员的影响是巨大的,这就好比是两个武林高手比武,正在僵持阶段!你却偏偏上去给人挠痒痒一样!那气一下泄了,演员在找回来就不容易了!这方面不仅是相机,同样还有手机,在演出时最好也关闭,否则对于演员都是极大的影响!像北京人艺、保利剧院几个剧院在话剧演出时都是严格禁止使用相机的!

如果实在想留下话剧舞台上的一刻,那就在演出完毕后演员出场谢幕时照吧!这时演出已经结束,演员出场谢幕,观众这时应鼓掌,这时拍照对于演员的影响不大,同时工作人员一般也能理解观众的心情,不会过多的阻拦,但是还是尽量关闭闪光灯,当然,能不用相机最好还是别用相机。

哪些剧院有话剧演出,票价多少?

很多地方都有,比如知名的有几个。

保利剧院,票价最低180起,没去过,不知道有没学生票,时不常的接一些有明星压阵的戏。地铁东四十条上来就是。

解放军歌剧院,会接一些话剧。

八一剧场,偶尔接一些。就在万寿寺,学校边上。

以上两个票价最低似乎是60,应该有学生票,同时八一剧场有套票,即180块钱可以买两张100元价位的票,520元可以购买两张280元的VIP票!

国家大剧院,票价最低180起,学生票50一张。常年上演国家话剧院的话剧,同时偶尔会接一些散单位的戏,同时会有一些国外的高水平演出,在长安街上的“世纪之蛋”就是。分为戏剧场、歌舞场等等。

东方先锋剧院,300人的小场子,也是国家话剧院的下属场地。

实验剧场,在中戏里面,

天桥剧场,也会有一些话剧。

海淀,不定期上演一些话剧。学生票好像就便宜五块吧?

北大,百年讲堂还是哪不固定,反正肯定有戏看。

首都剧场,就是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场子,票价最低80起,120、180、280、380一般最高就到580,偶尔好的戏到880,学生票分为40、60两档。人艺自己的戏一般都会有2-3个学生公益场,只对学生开放!要求凭学生证入场,这时的票价最低10块,封顶40.只不过票不大好买!

千人礼堂红楼五层逸夫楼三阶?这是纯搞笑了。

看话剧要记的干啥?

记的在大厅拿本说明书。一般剧院都有提供,在大堂里,应该是免费的。上面附有剧情介绍和演员名单。

看话剧可不可以喊好?

这个问题看来是十分的荒唐!怎么可能呢?但是实际情况是,话剧其实和京剧、相声一样,都是可以喊好的!

刚才说过,话剧进驻中国以来,是以“文明戏”的形态出现的,那么角一出现,同样也可以激起一个碰头彩,喊声好,按照京剧的原则,一般都是一个段落,或者是一个碰头出现,一个唱腔提起时开始喊好,但是现在了解喊好规矩的人不多,再加上大家不重视,因此现在喊好的人几乎是没有了。事实上演员的话在一个段落结束或者出场时,是可以叫个好的!

92年人艺演《茶馆》最后一场时就是一例,当时大傻杨(王德立饰)上台,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敲牛榜骨的声音,极为清脆悦耳,合辙压韵,于是得了个碰头彩!与此同时的,其实蓝天野先生在剧中的亮相,按照规矩,是可以喊声好的!

当然了,您在看国外的话剧,像《哈姆雷特》、《罗密欧与茱丽叶》这样的戏时就甭喊好了!您在吓着人家...《李尔王》兴许可以凑合喊一个!毕竟这是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中最悲的一部!!这二者其实没什么联系!

基本上上就这些了吧?现在时间过了十二点了,我也睡了,本文只是写一些个人看法,不当之处还希望大家指出来,祝大家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话剧。

《榆树下的欲望》学院派碰撞教科书级话剧

繁漪作为名门之女,被周朴园续娶为妻,无论在年龄上还是在思想上,她和周朴园之间都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在物质方面,繁漪可以得到一切用来满足女人的虚荣心的东西,但在精神方面,繁漪却一生空虚。自己非但不能得到真正的爱情,还要为封建专制主义铐上精神枷锁。而繁漪本身却是一位具有新思想、透着一股新气息的女性,面对周朴园盛气凌人的"你应该……"以及他强加给繁漪的与外界交往的限制,繁漪再也忍受不了这样年复一年的精神折磨。终于,当周朴园的长子周萍出现的时候,繁漪的心燃起了希望,多年来对自己的默默的压抑使她丢弃了辈分之见,义无反顾的与自己名义上的儿子坠入爱河,但好景不长,没多久,繁漪便发现周萍的悔意滋生,并且逐渐对她冷漠,但这仍不能浇没她心中爱情的火焰,直到她发现周萍深爱的人是四凤,而并非自己时,她痛彻了心扉,由挚热的爱转为极大的恨,心中的愤恨促使她在一个下雨的夜晚,召集全家人道破和周萍的关系,并发出"被周家父子两代人玩弄"这样痛苦的话,当亲眼看到自己的所爱的周萍自杀,儿子周冲也被电死以后,繁漪的精神彻底的崩溃,进而发疯。 作为整个剧本的灵魂,蘩漪是个颇具评论价值的人物。 蘩漪敢爱敢恨的突出个性给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我对蘩漪的爱恨有着自己的理解。 她是那个年代里唯数不多的个性派女性的代表,她有自己的思想,敢于作出自己的决定,即使在成为封建婚姻的牺牲品后,仍敢于冲破封建纲常,大胆追求自己的爱情。“我不是周朴园的妻子,我不是周冲的母亲!”她就是这样一个敢于大胆释放自己的女性。正是这,才把她与那些默默忍受、族权、夫权,神权的一大群妇女区分开来,显出一丝耀眼的锋芒。 然而,我不赞成蘩漪对周萍寄予的感情,因为我始终认为周萍没有真爱过蘩漪。或许女人的心天生是软的,很怕每一份自以为是的感情从身边滑过,她深深地陷入了对周萍的爱中,似乎只有周萍才能使这个桀骜的女人改变桀骜的个性。这从周朴园让周萍劝蘩漪吃药的细节上可以一眼看出。 虽然蘩漪和周萍在年龄上属于同一辈人,但他们谁也无法改变他们既定的社会坐标,蘩漪是周朴园的妻子而周萍是周朴园的儿子。正如子君和涓生那样,哪怕他们是真爱最终也无法冲破封建的社会大网。这也注定了蘩漪走进的最终是悲剧。 蘩漪是自私的。为了爱情,她的行为甚至有点让我瞧不起。作为周冲的母亲,知道自己的儿子喜欢四凤,然而她鼓励自己的儿子追四凤并不是因为做母亲的自私而是做女人的自私。 到后来她百般阻挠周萍与四凤的感情,死搅蛮缠地跟踪周萍,下跪哀求周萍,勉强他的感情,说实话,我恨周萍,更恨蘩漪,这些不符合她要强的个性,既然她敢于反抗周朴园,为什么最终要向周萍下跪,难道这就是所谓的追求个性吗? 我一直以为周萍和四凤在一起的可能比和蘩漪在一起的可能性大得多,甚至希望周萍和四凤的努力不会是徒劳,正因此才差点忽略蘩漪这个悲剧人物。 细想想,我的想法太天真了,蘩漪并不是造成周萍和四凤及周冲悲剧的罪魁,因为她同样不幸。 作者通过蘩漪来表现自己的爱恨,反映深刻的社会主题;对她的刻画符合人物的功利心态,我透过蘩漪的爱憎读懂了作者的爱憎也有了自己的爱憎,我明白了:黎明前总是最黑暗的。 如果对蘩漪所处的时代、自身教养、家庭属性等进行分析,我们就不难看出蘩漪有资产阶级女性和旧式女人两方面的因素。对蘩漪性格上的两重性,曹禺先生显然也注意到了。他曾说:“蘩漪是五四以后解放的资产阶级女性。”在蘩漪的舞台指示中他又说:“她是一个旧式女人,有她的文弱、她的哀静、她的。”而在新版《雷雨》中他综合了以上两种说法:“她是一个爱过一点新的教育的旧式女人,有她的文弱、她的。”显然,在蘩漪这个追求个性解放的资产阶级女性身上还带有非常浓厚的封建色彩。 蘩漪出生在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末年,又经历了辛亥革命和五,三个时期都在她的身上打上了自己的印钤。蘩漪具有旧式女人的“文弱”、“”,以及在仆人面前那种旧式大家主妇的风范和对侍萍、四凤深重的阶级偏见。(旧式女人的表现)另外,她上过私塾,又“受过一点新的教育”,这不仅使她具有了较高的文化水平,丰富了她的感情,开阔了她的精神世界,更重要的是使她具有了较易接受新事物、新思想的条件,所以当资产阶级革命的浪潮掀起以后,受到资产阶级个性解放思想的影响,使她不能安于“三从四德”所规定的命运,她要挣脱封建礼教的束缚,改变身为“工具”的命运,力图作为一个“人”而“真真活着”。她不顾封建礼法高呼:“我的心,我这个人还是我的。”这完全是一个资产阶级女性追求人格独立、个性解放的重要表现。 蘩漪生活了十八年的周家的阶级属性对她的性格亦有很大影响。周家是一个典型的封建性的资产阶级家庭,有明显的封闭性和凝固性。周朴园作为封建式的家长,他的生活、思想、道德观念和家庭观念,无不带有非常浓厚的封建色彩,他的家庭有着封闭的旧家庭的显著特点,他在家中是“天然尊长”,有着不可动摇的地位,他扼制一切有生气的东西。在这个家里,受害最深的是蘩漪。周家对蘩漪来说,无异于一个不透气的“铁屋子”。这对她的个性解放是一个极大的限制。同时也使她的反抗形式明显地有别于西方资产阶级女性。西方资产阶级女性虽然也没有政治地位,但是在个人生活上却有一定的自由,而蘩漪却没有任何社交的自由,她完全是周朴园的附属品。虽然在物质上她应有尽有,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资产阶级太太的生活,但在精神上却贫困如洗。周朴园的凶横以及蘩漪自身的地位,都使她再也难跨出周家大门一步。这使得她只能把自己的追求局限在家庭以内,不得不把眼光投向她不该爱的周萍,使她一步步走向悲剧的结局。 如果说周家生活封闭性割断了蘩漪同外面世界的联系,那么它的凝固性与日俱增是无情地消磨和窒息蘩漪心中的生命气息。周家的一切都是静悄悄的,死沉沉的,内心要求极为强烈的蘩漪生活在这样的家庭里,磨掉了她对未来生活的向往,使她只好“安安静静地等死”。但是,周萍从乡下来到周家,这种凝固性被打破了,给蘩漪的生活带来了希望。可周萍这棵弱不禁风的小草同周朴园这样的实力人物是无法匹敌的,所以这种凝固性的中断对蘩漪来说是带来了更大、更沉重的痛苦,它彻底毁灭了她心中重又萌发的生的渴望。

《臭虫》话剧观感

明星版《榆树下的欲望》学院派碰撞教科书级话剧 2017年2月16日至19日,堪称“教科书”的话剧《榆树下的欲望》明星版,将作为新春“开年大戏”在国家大剧院演出。该剧由著名演员史可、刘小锋、周野芒担任主演,国家大剧院青年导演沈亮执导。

戏剧“教科书”成必看话剧

据了解,《榆树下的欲望》是美国著名剧作家尤金·奥尼尔的创作中期代表作。尤金·奥尼尔是美国民族戏剧的奠基人,一生共4次获普利策奖,并于193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评论界曾指出:“在奥尼尔之前,美国只有剧场;在奥尼尔之后,美国才有戏剧。”

尤金·奥尼尔的《榆树下的欲望》被称为编剧“教科书”,该剧于1924年完成,同年还被拍摄成了同名**。据了解,该剧剧本因为写**题材,在波士顿曾经受到禁演,在英国直到1940年以前也是不准公演的。戏剧评论人曾说,“曹禺先生的话剧《雷雨》也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作品,而这个巨人就是《榆树下的欲望》。”

主创团队科班级“学院派”碰撞

据了解,明星版话剧《榆树下的欲望》由史可、刘小峰、周野芒等联袂出演,女主演史可是荧幕上和舞台上的“双重女王”,男主刘小锋是剧和舞台的“千面小生”,曾在05版《白蛇传》饰演“法海”。

此外,还有央视版电视剧《水浒传》中的“林冲”饰演者周野芒加盟。春节过后,三人将在舞台上诠释出一台展示“欲望”大戏。

据了解,该剧导演沈亮、史可、刘小锋、周野芒三位主演分别是中央戏剧学院和上海戏剧学院科班院校出身,届时,一场学院派的碰撞在舞台上得以展现。

演出时间:2017年2月16日至19日

演出地点:国家大剧院

演出票价:VIP/480/400/320/200/100

订票电话:010-66550000

订票:.chncpa.org

榆树下的欲望-海报确定版

榆树下的欲望剧照

无意间看到在杭州蜂巢剧场有孟京辉导演的第三版《臭虫》的话剧表演,作为一枚伪文艺女青年,自然选择订票,结束心理培训课程,便欣然前往。

这是继《恋爱的犀牛》后,第二次前往蜂巢剧场看剧,怕对这类先锋话剧理解困难,特意在前往观演前了解了一丢丢该剧的有关内容。据网友评论对这部孟导的作品很多人当年是不满的,说是怀疑他直接丢给了年轻人去创作而自己只挂了个名。反正对孟导越发商业的批评也从未消停过,褒贬不一并不影响他一再地推出新作品、修改老作品。

作品改自前苏联著名诗人马雅可夫斯基的同名戏剧作品《臭虫》,讲述了一位生活在1928年苏联时代的年轻人---普利绥坡金的荒诞故事。他是充满小资情调和享乐主义的无产阶级工人,抛弃了同为无产阶级工人的多年女友,爱上了一位资产阶级家庭的女儿。在他红色的婚礼上,众人被一场莫名其妙的大火烧死,而他却被意外冰冻。当来到100年后的新世界时,人们决定救活弄醒这位100年前的无产阶级工人,而苏醒后的普利绥坡金却无所适从,他充满对过去生活和现在环境的恐惧与疑惑,随后众人视其为垃圾都不如,并将他作为同他一起苏醒的那只臭虫的食物,遂开枪自杀。

该剧是孟导继2000年首导此剧,2013年再导后的第三版改编,演员大多参演过《恋爱的犀牛》。如果没有听错,剧中男主角有一段台词应是来自《恋爱的犀牛》。以相似的爱情荒诞剧开场,却表达了某种政治讽刺:追求自由、民主、文明的无产阶级分子,却爱上了资产阶级的女儿,最后却被所谓自由、民主、文明的世界票投致死。

说实话,整个观演过程中,每到演员们声嘶力竭唱歌的时候,我都没听清楚他们一句完整的歌词。不过,演员们近乎歇斯底里的充满张力的表演却是值得敬佩和鼓掌。尤其是男主肌肉紧绷近乎踉跄但又情感饱满的表演,把那种充满矛盾和冲突的病态,演绎得十分到位(演员王梓行自述继上一次北京《臭虫》肥胖出演后的腹肌健身效果展示,作为女观众表示效果不错,嘿嘿)。只是对中场突然冒出的有些令人出戏的狼人杀设置有些疑惑不解,不知这是否是想表达之后处置男主的所谓公民票选的意思。

回来查阅了马雅可夫斯基的生平,发现其实改编的剧本似乎也是对该剧原作者的某种映射。马雅可夫斯基一生是无产阶级的拥趸者,抨击社会中资本主义的思潮和理念,是社会主义革命的积极参与者和推进者。同时,这位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无产阶级诗人,在多段罗曼蒂克和充满不可思议的爱情中,既高产了许多作品,又断送了自己的性命。1930年,37岁的诗人用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他用自己独特的人生,演绎着革命、爱情和诗歌的故事。至今,他的自杀都是一个令人猜测颇多的迷。

有资料说,马雅可夫斯基生命后期确有情绪时而高亢兴奋时而抑郁低沉的表现。由此,我且大胆推测,原著作者是否有可能是躁狂抑郁双向情感障碍患者,最后的自杀也是抑郁所致。而比这部政治荒诞喜剧更为荒诞的则是,创作于1928年的《臭虫》,与作者自己的生死经历有着惊人的相似,两年后的自杀在作品里不正有某种预设性的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