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部剧一篇影评——《蜗居》A.N.D

2.如何写艺术片影评

3.《巨齿鲨》影评

4.师父影评

5.求一篇北京爱情故事**镜头运用的影评

6.花与爱丽丝影评

7.Hello树先生 你的影评写的真好!

8.艺妓回忆录 影评

影评套句_影评用语

“英雄,在没有战争的时候,都是普通人。”这句台词是对新疆建设兵团的最好写照。军人的故事,不一定是战火硝烟。男欢女爱的小故事,同样可以动人。

《伊犁河谷》,就是这种思路的体现。1951年,新疆解放,17万战士放下枪、拿起锄头,加入生产建设行列。“没有老婆安不了心,没有孩子扎不下根。”在王震将军这一考虑下,五十年代初,数万女兵先后入疆,与男兵们结成革命伴侣,在新疆坚守终生。

影片以此为背景,描写了我们的女兵们融入骑兵团这个从前只有男子汉的大家庭、找到自己另一半的历程。五个女兵的爱情,各有特点,没有血与火、没有玛丽苏,却令人回味无穷。

路华、王喜凤、团长徐祖雄三人,形成了复杂的三角恋关系。喜凤善良又有领导力,是女兵心中的大姐大。她和徐曾在山东共事,都经历丧偶之痛,喜凤来到新疆不久,就表达了心中的爱慕之情。

路华是年龄最小的女兵,圆而不胖的脸蛋上写着些许稚气。她是徐亡妻的妹妹,除了本人对徐的爱慕,也有替死去的姐姐照顾他的想法。徐钟情于路华,可是在最后抓阄抓到她的时候却念了王喜凤的名字。

对于放弃路华的原因,存在各种各样的猜测,有人认为团长担心年龄差距会不能给对方幸福,有人认为团长因为路华是自己小姨子而背上了道德包袱,路华自己的猜测则是:团长担心娶了最小的女兵而引人非议。

但无论如何,作为现代人的我很难接受这种行为,本是两情相悦,却输给了过多的顾虑,不免令人叹息。他在战场上英勇无畏,可在感情的问题上却显得怯懦,这的确给团长的形象点上了污点,但这样的矛盾也使得这个人物更加鲜活与真实。

郑招娣原本是员,因为上线失联而被作为舞女改造,为找寻未婚夫而加入解放军入疆。当初的经历让她受到了歧视,即使抓阄抓到了她都团起来丢回去,宁愿弃权也不肯要。但是她又很地遇到了邱可法,一个真心爱她的人,不在乎她的出身、也不在乎别人的看法。

最终她见到了未婚夫,却决心坚守伊犁,而与执意要回上海的未婚夫分道扬镳,跟邱可法开启了真正属于她的新的爱情。在新婚之夜,她用家乡的习俗“女儿柴”——赤裸绕篝火跑上整整100圈,来表达自己与爱人百年好合的心愿。可以说,这一段爱情,是整部**里最令人欣慰的。

要问影片中最有趣的情侣,非肖迎春和张大力莫属。张一见面就和肖套近乎,之后更是屡屡示爱;然而肖的回应却十分尖锐:“就算世上只剩下两个男人,我也绝不会嫁给你。”当我们都认为张注定以热脸贴冷屁股的结局收场时,打脸剧情出现了:张抓阄抓到了另一位女兵,肖当场大哭起来,痛斥张为什么没抓到自己,而后又央求战友把老公让给他,于是我们终于看到了真相!

也许这就是心理学上的反向机制吧?很多时候,人为了掩盖自己的情感和心思,下意识做出反向表态。这在爱情中并不少见,然而发生在大大咧咧的东北大妞身上,却令人始料未及,正因此也更显可爱。

还有一对情侣,他们把喜剧和悲剧都推到了顶点,他们就是全团仅有的两副眼镜——吴文化和解悄然。吴文化不仅拥有悬河一般的口才,而且对音乐有着极高悟性,很快便学会当地民歌和冬不拉;解悄然则文质彬彬、才华横溢,有着进步青年的开明与通情达理,也勇于追求爱情。

他们的爱情发展得很快也很顺利,以至于在牧民毡房中留宿时发生了那种事情,导致悄然怀孕,喜凤不得不帮他们在抓阄中搞鬼,让吴把纸条藏在袖子里上台。谁承想手一哆嗦,纸条溜进盒子里,他和喜凤的心顿时提到了嗓子眼,也顿时鸦雀无声。

当吴用颤抖的双手抓出一个交给喜凤,后者也哆嗦着打开它。还好命中有缘,当“解悄然”三个字露出,喜凤大声公布,悄然兴奋地跑上前去,吴文化一下就把她抱了起来,的气氛也一下轻松了,许多观众情不自禁地为他们鼓掌。

但命运的玩笑,有时却开得令人痛心。在抢救哈族朋友阿依古丽的时候,怀孕的悄然因为剧烈运动倒在营门口,由于抢救不及时流产,她自己也因失血过多而不治。当她最后一次苏醒,吴文化和战友们尽力摆出快乐的表情,骗她说孩子已经生下来了,一会儿醒了抱过来。悄然想必已经猜到了战友为了让她振作而撒了谎,便推辞了,只是对爱人说想听他唱首欢乐的歌。

在爱人和战友的歌声中,她安详地闭上了眼,永远的离开了大家,离开了生活和战斗的土地。语文课上总是讲这样的一个套路:以哀景衬哀情,更显其哀。可在这一幕中,这种以喜景衬哀情所营造的反差,却使得悲痛更深入人心;如果说还有什么可以让哀伤更进一层的话,那就是用喜剧为悲剧做铺垫。

说平凡,是因为整部**几乎都是生活、恋爱这种在平凡不过的事情;但是说伟大,就要结合历史去看。当影片中多次出现解放军和当地少数民族同胞共同劳动、一起玩乐、互相学习的画面,我的脑海中浮现出学过的历史。

新疆之所以若即若离,很重要的原因是,“春风不度玉门关”的恶劣气候,使得很长一段时间里没有多少汉族定居,古代的军屯亦不能长久,于是民族的文化没有交融,汉地与新疆之间长期存在隔阂。

兵团人深入不毛,睡地窝子、面临土匪和野兽、忍受冰火两重天,并在那里世代扎根,与少数民族同胞打成一片。他们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文化,让戈壁沙滩变成良田,积雪融化灌溉农庄。由此,新疆人民与内地人民紧紧地连在一起,这个民族交汇之地再也不可分割。他们在生活中的每一幕,都是中国民族团结史上不可或缺的画面。

整部影片分成了多条主线,并不存在太过明显的核心人物,青涩的娃娃兵、老干部、知识分子、直率的东北妞、背负歧视努力融入的改造,她们的故事拼接在一起,就是当年第一批军垦母亲的感情历程。不论哪一类,她们都是巾帼英雄,都为巩固统一和民族团结、促进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都是同样的伟大、同样的可爱,创作者向她们致以了同等的敬意。

诚然,《伊犁河谷》在个别地方衔接略有生硬(后面会说),但是,我认为它的情节设计,还是颇有可圈可点之处的。比如,官兵们为了迎接女兵,在河里洗澡,却与女兵偶遇,场面一度尴尬,但是关键时刻有一个男兵唱起《掀起你的盖头来》,紧接着,其他男兵也跟着唱了起来,再后来女兵们也一起唱,欢乐的歌声在河谷飘荡,尴尬的气氛一下子变得轻松愉快。

在最后泪别悄然的场景中,所有人在吴文化的带领下再次唱响这首歌,回忆起他们最初的相遇,首尾呼应,以乐衬哀,更让这份感伤久久不散。再如,喜凤策马狂奔追逐徐祖雄,却总追不上,而路华拦在面前,他却直接把她抱了起来,紧追在后的喜凤也只好立住了马,在一旁默默地流泪。

通过这一鲜明对比,徐的所爱一目了然。这种心态的处理,放在很多其他的作品中,也许是当众宣布“我的真爱是xxx”,或者干脆就是两个人面对面的直接表白,而在《伊犁河谷》中却通过情景展现,体现出文学的含蓄美。

一部经典的**,总会留下很多经典的台词和对白。在《伊犁河谷》中,从团长对女兵的教导:“没有战争的时候,英雄也是普通人”,到喜凤“如果她真的比我更爱那个人,我愿意成全他们的爱情”,还有路华发现抓阄真相后与徐祖雄的最后对白,“你有权利拒绝我的爱,但你没有权利安排我的爱!”,不可谓不深刻、不精彩。

这些亮眼的台词,流露着编剧对当时的时代精神、以及对爱情的理解,也让我不得不佩服编剧的文字功底。

**的摄影和音乐也都非常给力。摄影师很好的把握了光与影,壮美的河谷风光、骑兵团万马奔腾的气势、热恋的甜蜜与惬意,无不体现的淋漓尽致;音乐配合情景,有的雄浑、有的欢快、有的绵长、有的沉重,恰到好处地烘托了气氛,又隐约带着地域风情。这些营造了一种代入感,令观众仿佛身临其境,为**增添了许多感染力。

有人指责这部**“大言不惭”地展现当时的分配婚姻,但我觉得这不是污点,而是亮点。首先,这符合当时的史实,当时动员女兵进疆确实是为了让战士们能够扎根。并且,尽管原本的政策是“组织介绍,双方交流,自觉自愿,合法手续”,中下层为了快速解决这个问题,也的确出现了强制分配以及片中的抓阄现象。

那么,对这些事实,创作团队并没有为了歌颂而予以回避,而是把这些不人性的现象大胆展现出来,不正是其难能可贵之处吗?因为一些不符合现在的价值观,就把它全都篡改和抹杀掉,整部影片只有简单的伟光正和虚幻的浪漫美好,而背离了自己所致敬的历史,这难道是艺术人的历史情怀,这样的作品难道还算是良心之作?

当然,这部**也是有缺陷的。首先,可能是因为控制时间的剪辑,使得个别地方显得有点生硬。比如,路华从开始怒怼团长到心生爱慕,以及悄然和吴文化瞬间就成了伴侣,其中没有任何的铺垫或解释,这就有点突兀。

其次,原著和剧本中提到:“这次抓阄是联谊,如果大家接触之后发现不合适,也不强求。”我认为影片中如果体现了这一点,更能为观众所接受,也符合当时政策的初衷(不过可能这样拍也影响后面的剧情,比如路华对团长最后的质问。亦或导演有意批评执行中的过激行为)。

此外就是细节,例如团长从44年到50年代初,居然一直是团长,这对于一个战斗英雄、留苏高材生而言是不可想象的。原著中,他在整个二战期间在苏联留学并参战,中回国,从连长打到团长,而一同留学的前妻在苏德战争中牺牲,我认为这个设定更为妥当。

顺便说一下,他留学的伏龙芝是中高级军官院校,那么他在国内怎么也得是营长了,因此学校也应改为基层军官学校。但瑕不掩瑜,它打动了我,将我深深带入到剧情里,久久不能忘怀,因此,这部作品无疑是成功之作,如果未来有人在翻拍或借鉴的时候,能够填上这些坑,也许可以像《芳华》一样,引领人们追忆革命年代的军垦往事。

就像西南那个文工团承载了刘峰、小萍、穗子他们的芳华,伊犁河谷、建设兵团,也承载了这一批人的芳华。他们献身新疆,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巩固国家的统一和民族团结,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金韬先生和刘凡先生谨以此片,致敬最可爱的人们,和他们远去的芳华。的确**中的一些行为和观念,不适合被今天的人接受,但是,请永远铭记他们的贡献。

一部剧一篇影评——《蜗居》A.N.D

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From《阿房宫赋》

音律是讲究 直指人心 的艺术,可以不屑于规则和禁忌;权力则要渗透进世俗,将单纯的暴力有效地表达成让百姓凭本能去遵从的美德。高渐离和嬴政就是这么 互为镜像 的两个人:嬴政有权力,掌控对天下人的生杀大权,高渐离的权力连了结自己都难以如愿;但高渐离懂音律,可以安抚人心,包括嬴政那颗刚毅的心。 嬴政想要天下,更想要人心,所以必须有一首《秦颂》,也就必须有高渐离。

音乐家高渐离勇武不足还情有可原,意外的是骂人也不行,人前只一副癫狂的仙隐之相,唯有在抚琴和求死时才显出超凡的气度。他只想弹琴,用千年的木弹千年的琴,即便年幼时为一母所乳也不曾妄想和一代雄主讨价还价。他最初求死也并非针对谁,不愿作为顶着额上烙印的亡国奴继续苟活而已。 他不指望谁稀罕他的音乐才华,只求死得像个有尊严的士人。

始皇帝嬴政稀罕高渐离的音律,更忘不了幼时从他琴声中获得的抚慰。作为第一颗被琴声俘虏的人心,他想让琴声为己所用,去将天下的人心都收拢脚下。 天下一统之后,不应只是书同文、车同轨,人心也必须拜向一处。 可是 人心无形 ,刀斧威胁不到,那只能用同样无形的音乐来征服。美其名曰是统一民心的国歌,本质上跟俘虏头上的烙印异曲同工。

无数细节都在展示嬴政如何精于统御之术,虽不懂音律却能发出咒语一样押韵的号令,更能看清人心的弱点和欲望:王家父子担忧被猜忌功高震主而兔死狗烹,嬴政便把最受宠的栎阳公主许给王贲做聘妻;李斯作为有理想的政治家一心要为统一后的帝国设计完美制度,嬴政在委以相权的同时不忘提醒他帝王的 戏言与诏令是如何互为一体 ;赵高是个不显山不露水的阴谋家,但只消嬴政略微留神便不敢乱来;徐福是个用命来搏富贵的神棍,嬴政耐心与他周旋好展示英明领袖的 灰度管理 。

综上所述,片中的嬴政还未蜕变成不可一世的枭雄,没有妄想长生不老,也不会简单粗暴地要求“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他还是一位 血肉之躯包裹着的世俗领袖 ,能够洞察并且愿意遵守现实运行的法则,清楚要成功 实现野心就必须在接受规则的基础上付出超凡的意志和谋略。 这样的嬴政是孤独的,单纯居高临下地释放领袖魅力并不能维持一具血肉之躯的 内心自洽 。好在他身边还有栎阳公主, 一个不必把他当君王,也难说有把他当父亲的女人。

在高渐离出现之前, 栎阳是嬴政的锚 ,拴住了他人性当中最接近父亲和情人的那一面,确保这位壮志未成的伟大领袖不会过早被权力剥夺了人格。高渐离出现之后,作为唯一听过,并且重复不断地听过嬴政深情讲述高渐离是谁的人, 栎阳也就自动成为了两个男人角力的支点,对于二人之间可以维系的平衡至关重要。

尴尬的是,这种两男夹着一女玩跷跷板的组合游戏,只有嬴政一厢情愿想玩下去,那边一对 才子佳人早就珠胎明 结 。两个男人之间的平衡点变成了两条狗争抢的骨头。发展到这一步并不能算高渐离作死,让一心为尊严殉国的艺术家活下去的手段可以很多,当最简单有效的就是唤醒他的。将被填坑的高渐离还是原来那副腔调“我本来就是要死的!”但是 与栎阳苟合过的他已经完成了对嬴政的报复,所以他死不了了,他已经成为了嬴政的影子,前提是这个嬴政还是人。

赦免了高渐离公主的大罪;委派高渐离负责《秦颂》的谱曲;册封高渐离为大乐府,嬴政力排众议为他做的一切,表面上是为了《秦颂》,私下里却只希望他能如幼时那样叫自己一声“大哥”。可惜嬴政想要的远不止这些,还有整个广阔的天下等着他去成为那位始皇帝。 在权力顶端的寂寞,嬴政提前料想到了,所以在自己正式统御之前要先为自己构建一个普通人都需要的内心自洽。

高渐离远不像那些朝臣和亡国奴一样顺嬴政的心意,于是帝王只好使出惯用的手段——无差别的暴力。面对高渐离的指责他霸气地用统一天下的短痛好过长期分裂的长痛强硬反驳。如果连这点对杀戮的质疑都驳不倒,嬴政断不可能开启统一大业。不止是舆论攻击,他要面对的 阶前百官的异心 ,还有无数次 说来就来的行刺 。这些他都游刃有余地摆平了,面对最危险的刺客荆轲,也只是干脆一句“荡平燕国,人畜不留。” 到这一步,他的内心自洽尚可以靠野心和智慧撑起来。

但嬴政不止想要天下, 他还要栎阳和高渐离,以及刀斧劈砍不到的人心。 他不想只作简单扩大国土的领袖,他还要继续像个健全的人去做个好父亲、好大哥,还不止,他还有志凝聚天下人心,成为万事传颂的精神领袖。 他想要的太多了 ,完全背离了以往遵守的“物物相易”,这要求一个巨大的内心自洽,所以要有《秦颂》——一首像精神烙印一样消磨不去的国歌来统御人心。

一位英明神武、一统天下的枭雄形象完全成了一个 被强抖出去的大包袱 ,为的是引出一曲能够真正征服天下人心的《秦颂》。然而真的存在这样一首 具备神性的歌 吗?除了嬴政之外没人信,连高渐离都不信。到头来,一切只是这位伟大领袖内心独自划出的 完美闭环 。可惜缺了两角,就是他用领袖的威仪震慑不了,以普通人的感情又无法达成期望一致的栎阳和高渐离。

一个曾经干脆追求死亡,多活一天都算赚到的艺术家,处理也不会拐弯抹角;一个从小骄纵惯了的瘫痪女人,遇到叫自己心动还让自己重新站起来的男人,自然如干柴投进烈火。高渐离和栎阳还是会不断搞事情,嬴政的怀柔手段注定技穷。但是他 对内心自洽的维护 却可谓手段多样,于是高渐离瞎了,栎阳嫁了。

结果 必须有人死 ,栎阳先一步自尽,而后被王贲辱尸。王家确实很窝囊:高渐离栎阳是为报复嬴政,却不巧给王贲扣上绿帽子,最后料定灭门难逃后,不让这“扫把星”留得全尸也不难理解。少了栎阳的制衡,嬴政的人格只能进一步陷入权力的泥沼中。

高渐离也绝不想再活了,他在嬴政登基大典上举筑行刺,为的是毁掉领袖的威严。嬴政不吃这套,吹嘘说历史是自己写的。但是高渐离服毒将死,他能做的也只是给他一剑痛快。 高渐离最后叫出那么一句“大哥”,是正式作为嬴政的另一重人格离世。 最后在万人之上,嬴政埋头哽咽了一场,之后就不会有人知道伟大领袖竟然也是个会哭的普通人了。

附 言

回到**开头,一群脸谱化的仆从正在投钟磬祭河,车架中的嬴政一张弥留的丧脸,嘴里呢喃着乐人怎么怎么渣,浑然一个怨叟。恐怕这就是将死之人唯一能撑起的内心自洽了——种种因果都不必想,寡人现在这么孤苦伶仃全都怪当年一时冲动,去跟高渐离那癫厮搞甚基情!

来源于网络,如侵删。

如何写艺术片影评

Angel and Devil

? 刷了09年的一部电视剧,感叹中国电视剧每况愈下,果然电视剧都是小时候的好看。

《蜗居》,这个世界天使与魔鬼同在,世界才平衡。

? 一个人的伟大,并不是说你为社会作出了多少贡献,你多有成就,而在你面对诱惑的时候,懂得放弃。——宋思明

? 写观后感没大个逻辑,单纯想着出自己再看剧过程中的一些感受。整部电视剧很悲观,所以看剧和写影评都很悲观糟心。“海藻,不是我悲观。事实证明,从古至今,只有悲观主义者才活得长久。记住我一句话,我们天不靠地不靠,只靠我们自己。 ——《蜗居》郭海萍”。是个肤浅的人,所以我很喜欢宋思明,成功男士却依旧对爱情有悸动,能解决遇到的一切问题,对爱人好,这样对爱情单纯的人,成熟而又单纯美好,“阳光下像个孩子,风雨里像个大人”,怎能不爱。不过所有的前提是,宋思明已婚,海藻有结婚对象,所以这一切的又都是错误的。关于这部剧仅仅谈感情和生活。

一, 海藻还是海萍?

正如我在你这个年纪,有大把青春可以浪费的时候,我呢,去按照正常的人生轨迹,毕业分配,结婚生子,我一丝不苟地过着谨小慎微的日子。说实话,我是没有资格教训你,因为你的这种路,我没走过。很难说,现在这个社会真的很难说,到底哪种选择是对的,哪种选择是错的。谁的路嘛,谁自己走。累与不累,好与不好,值与不值,别人替你做不了回答。所以呢,我也不是劝你,我只是希望呢,你呀,别被一切表面的现象所迷惑,包括你跟小贝的关系,包括你跟这个宋什么的关系。在你一个人的时候,安安静静地想清楚。你想清楚了,你就知道该怎么做了。好吗? ——郭海萍

刺激?什么刺激呀?偷情的刺激呀?人啊,只有在年轻的时候才敢如此挥霍青春,等你到了我这个年纪你就会知道啊,在有个老实的老公,有个听话的孩子,有个稳定住所的前提下,呢是在自家的床上,而不是在别人家的床上,担心随时会被捉在床,是件多么幸福的事情了。 ——郭海萍

?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人生,不同的选择,不同的运气让我们最终驶向不同人生轨道,究竟什么样的人生才是对的?踏实,平淡,冒险,刺激?纸醉金迷,男女,灯红酒绿,勤勤恳恳?海萍认准大城市的奋斗生活,毕业分配,蜗居在江城,和苏淳过日子,克勤克俭,耗掉青春,却在江城付不起一套首付,与女儿分隔两地。这也许是大多数人的渴望奋斗的人的人生轨道,不过老来有伴,生活稳定,前半生奋斗失落,后半生稳定踏实。海藻,25岁,没有结婚,前途无量。遇到小贝,遇到宋思明,可是爱情败给了现实,小贝再好,给不了海藻生活的捷径,宋思明不一样,能给海藻任何想要的生活,能给海藻惊喜。用青春去冒险,找一条捷径的路,还是为正常的人生轨迹提前铺路?

二,宋思明还是小贝?

? 她明知道会发生什么,她却逃不开。这种奇怪的关系像一块磁铁,让你在正面相对的时候,拼命抗拒;而在背身过后,又期待被拽入磁场。 ——《蜗居》旁白

想谈一下小贝和宋思明,小贝踏实乐观,就像年轻的苏淳,和小贝在一起,老了就会有一个踏实稳定的生活。宋思明有哲学思维风趣幽默,能实质性帮你解决问题,爱情的魅力也许就像磁铁,充满拒绝,又充满期待,就像宋思明说的,如果获得快乐这么简单,人们就不会去追求生活,无疑和宋思明这样的人在一起就是获得刺激与愉快。让人是选择一眼望到底的生活,还是享受复杂带来的快乐?因为我就是这么复杂的人,讨厌纠结,想简简单单,却又享受复杂。就像尼古丁之于烟,绦虫之于猪脑。

三,凤尾还是鸡头?

那我当初的决定对吗?如果当初,我不贪恋这个大都市虚幻的华美,不贪恋爱人香酥的怀抱,我坚决地返回自己那个小镇,我最起码现在混成副处长了。人离乡贱呀,俗话说得没错,宁头,不做凤尾。失足啊,失足啊。 ——《蜗居》苏淳

我哪有什么未来,我的未来就在当下,在眼前,那天陪妈妈去逛街,其实我们都不用走,那个人流就推着我们向前走,我想不走都不行,想停下都不行,我当时就笑了,我说 这就是我们的生活,来不及细想,没有决断,就这样懵懵懂懂的被人推着往前走,而我青春年少时候的理想上哪儿去了?我的理想,就被这匆匆的人流推得无影无踪,是啊,我曾经的坚持,内心的原则,少年的立志,就被这孩子,被家庭,被工作,被房子,被现实生活磨砺的不剩些许。 ——《蜗居》郭海萍

? 当然,不是赞扬做二奶是寻找爱情,因为个人觉得在婚姻的责任前提下,以爱情为理由的背叛是可耻,就算《万有理论》里没有告诉天长地久的爱情,但我依然信仰爱情与责任。也许宋思明一开始说的就是正确的,人的伟大在于面对诱惑,不是不相信人生没有捷径,而是怎么样的人生,才是好的人生,我想就是,永远保持那颗初心。眼看就快进入社会,让我想起:尚未配妥剑,转眼便江湖,愿历尽千帆,归来仍是少年。

《巨齿鲨》影评

( 1 )先看光,每个镜头中光是怎么用的,下一个镜头的光有什么变化,有没有投影的变化,有没有黑夜白天的变化,有没有阴天、下雨;( 2 )空间有没有大小的变化,大房间、小房间,有没有室内室外的变化;( 3 )听声音,是同期还是后期,每个镜头中有没有表现出的声音空间来,它是什么样的,下个镜头的声音空间感有什么变化;( 4 )背景是什么,与前景的关系如何,它是怎样变的(这是关系);( 5 )有没有运动,是画面内的被摄体在运动,还是摄影机在运动,是水平运动(左右横移)多还是纵深运动多。( 6 )有没有用变焦,它是准确地表现了两个人物关系,还是造成了错误的关系,变焦用得多不多,摇镜头有没有增加新的信息或含义;( 7 )注意运动的动与静的关系,是前景有运动,背景没有,或是背景有运动,前景没有,或是前后景都有,或前后景都没有;( 8 )剪辑点在哪里,起幅的画面是怎么样的,落幅的画面是怎样的,如果是一个人在跑,注意起幅的人体造型好不好,看的时候有什么不同,是用切换多,还是用叠化多。( 9 )在一个镜头中人物的调度是怎样的,有没有第四面墙的舞台处理(即所有镜头中的人都排成一排面向摄影机,就像幼儿园里的排排坐,吃果果。)演员的单独表演也是力求面向第四面墙?( 10 )音乐用在哪里;有没有主题歌,有作用吗?音乐与人物动作(或称表演)关系,音乐与摄影机运动的关系,音乐与色彩变化的关系,音乐与对话的情绪及节奏的关系,音乐与自然音响(即噪声)的关系等等。( 11 )如果是故事片,情节的转折点是用什么手段来表现的,是用旁白,还是无声的段落,如果是你的话,你能用无声把这一段落表现出来吗?( 12 )画面上的人物关系变化,有变化,还是没有变化,比如 在整个镜头里始终站在B 右边,就没有走到B的左边去过,等等;( 13 )对话写得是否生活化,还是舞台腔,顺口吗?( 14 )每个镜头中人物都穿什么颜色的服装,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何,也就是说,有没有色彩的调度,即作为流动色彩来使用;( 15 )道具在时代、地域、民族、文化方面准确吗?( 16 )时间上是否用闪回,是用什么手段来表现的,合理吗?( 17 )用长镜头吗?最长的镜头有多长,你感觉是长,还是没有实际那么长,这个长镜头内的人物关系是怎样的。全在画面内,或者是一个在画内,一个在画外(正 / 反拍不算内)。( 18 )人声,是按男高音、女高音、男中音、女中音、男低音这样的搭配吗?( 19 )特写是否作为情节中的视觉重音来使用的?( 20 )全片的声画结合如何,有没有非常精彩的地方?

另外,评论写作可分为几种类型,具体如下:

印象式评论的写作:是写作者对作品的主观感受和个人印象的描述,是最常见、最普遍的一种影评。主要依赖于个人的直觉能力和感觉能力。特点是随意性的评论、敏锐的观察、恰当的联想和丰富的想像力。

印象式评论的写作思路:

**的主演是谁?所饰演的角色是什么?表演怎么样?

主创是谁?编剧、导演、摄影、剪辑、制作公司是谁?他们还有没有其他读者熟悉的作品?

我喜欢这部作品吗?为什么?

作品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哪些部分?为什么?

我在写作中,是否抓住了作品的主要的东西?有无遗漏?我对影片的描述是否清楚、明晰?

我对影片中的演员、导演及呈现的主题有无偏见?如有,为什么?说出偏见的理由,要有理有据。

我的评论能站得住脚吗?影片中哪些方面可以支持我的观点?还有没有其他可以能证明我观点的材料?

我最想告诉读者的是什么?我在影评中有没有清晰地表达出来 ?

形式分析取向的评论写作:评论焦点是作品的形式结构等本体的内容,主要是关于影片的结构和风格,或是的叙事形式在影片定的组织形式。从决定影片的组织结构是叙事性还是非叙事性形式系统出发来了解影片是如何合成一个整体的。分析作品的形式和风格,辨识影片中使用的技巧。找出整部影片中的技巧模式。发现整部影片是如何系统化和模式化地使用这些技巧。在整部影片或单一的片段中,技巧的使用或重复或变化,或深入发展或平行对应,都是应该重点注意的部分。找出这些重要技巧的功能,也就是找出风格在影片不休形式中所扮演的角色。挖掘功能的直接的方法是去注意影片的效果特定技巧在影片的表达中起着强调、误导澄清、强化等作用。

“作者论”取向的评论写作:“作者”论的基本信念是**艺术是个人而非公众表达的工具,但并不排斥创作是一个集体努力的结果,只是指出有一个主要的人物在其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作者论”影评的价值体系的基础:个人风格是否呈现在整体的作品中。关注的是主题意识、技巧的运用和影音风格比较一致的创作者。

写作方法:

从一组影片的比较中,指出它们风格和产题目的一贯性,进而认定影片背后的主要的作者。

详细分析一部作品,以彰显它与作者的主题和风格观念之间的关系。

摄影机的运动、构图、灯光、剪辑及作品中反复出现的母题对分析作者的风格和主题意识都非常有用。

入手角度:

该作者的生活(社会阶级、政治、教育、专业训练等)是否对影片的主题产生某种影响?

该作者是否持续使用相同的主题,或持续拍摄同一类型的影片 ?该作者是否对某种**表现技法(如长镜头、特写、大远景等)有偏好?

该作者在影片中呈现的个人标志是什么?

该作者是否在每一部影片中都固定与一些影片的主创人员合作?他们之间的合作有什么特别之处?谁的作者标记更显著?

类型研究取向的评论写作:在20世纪60末到70年代初第一次在**研究的领域演变成评论的一个重点。入手角度:

是否可能找到某些有关情节、人物、主题、场景和对白的重复牲来对影片进行分类?

**的类型中是否包含了某种社会价值观?

不同的类型片的发展如何?它们在类型影片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有无变化?是消退还是繁荣?变化的根本原因体现在什么方面?

影片是否属于新的类型?如是,为什么?不是又为什么?新的类型的特点或特色体现在什么方面?

**类型的形成与历史有什么关联?

背景取向的评论写作:

1、史学取向的评论写作

最广泛使用的方法之一。主要是运用**发展的历史及**反映的社会历史影像。都是把影片放到**、电视发展的社会、历史的脉络中去审视它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2、社会意识形态取向的评论写作:主要是从社会的政治意识、道德、美学取向、男女角色的社会地位与性别认同、对待不同民族或种族的态度及宗教对社会生活的影响等方面来分析作品中隐藏的相关观念。

入手角度:

影片想要告诉观众一个什么样的主题信息?在这些信息中,哪些是明指的,哪些是暗指的?明指与暗指与现实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影片所表露的精神和价值是什么?它们代表着哪个阶级或阶层?

影片是否挑战了观众的信仰,或是暗合?

影片是否制造了某种文化或价值的认同,它使用的是什么手法?在这中间是否存在着国家/民族主义或文化侵略?不同的性别/种族是如何在影片中被呈现的?他们在影片中所呈现的形象是被真实再现还是被歪曲和曲解?

影片所使用的基本的思维模式是什么?它是如何运作的?

影片中的世界是呈现世界真实的复杂性,还是不断暗示着某种价值观?这一种价值观背后的理论支撑是什么?

师父影评

《巨齿鲨》影评

同样是鲨鱼题材的**,和《鲨海》比较,更值得一看。如果说《鲨海》给6分,那么《巨齿鲨》给9分,不为过。如果只能用三个词语评价的话,那么更刺激、更热血、更男人。

不按套路出牌。当肯尼迪怂恿大胖子奥拉夫松把头塞进鲨鱼嘴里拍照时我是很担心的,因为根据所有的老套**定律,这鲨鱼肯定没有死透,绝对会嘴巴一合把脑袋咬掉然后血喷得到处都是。结果居然出现了第二只巨齿鲨,一口咬走了巨齿鲨鱼干。What?!What?!What?!为什么不按套路出牌?!也许这是导演的才华所在,不按套路出牌,才能让观众更加期待。不按套路出牌远不止于鲨鱼咬脑袋,其实还有第二条巨齿鲨,这才是高潮。干掉大BOSS本该欢庆丰收了,但居然又来一个大BOSS。相信玩网游的小伙伴们,此刻的心情跟这帮深海探险队一样吧。想到一句话“山外青山楼外楼,强中自有强中手”,BOSS之外又BOSS,呜呜呜,队友们Hold住啊!

实力派演员一如既往没有让观者失望。杰森·斯坦森饰演的乔纳斯·泰勒硬汉柔情。多年前在马里亚纳海沟做任务时突遇危险,被迫放弃一半的船员,他被开除军籍,婚姻破裂,而最让他难以忘怀的是,攻击他的船是被认为已灭绝了一百万年的巨齿鲨,但没人相信他,人们都称他“Crazy”。现在又一艘潜水器在海底瘫痪,他必须面对内心的恐惧,去营救灾难。同样的敌人,同样的场景,同样的境地,他能否克服内心的恐惧?男人的魅力一方面可以是来自肉体的,但另一方面一定不可忽视内心和行动的勇敢。克服身体的极限,独挑大梁极速潜海救援探险队,双鼻出血不管不顾;联手张苏茵一战巨齿鲨,英雄救美;探索站二战巨齿鲨,斗智斗勇,二度英雄救美;灭掉大BOSS,欢庆之际,又杀出一个大BOSS,张博士遇难,够胆,鲨口抢人,虽不是救美,但是救美的父亲,姑且称之三度英雄救美;当泰勒背着标枪给巨齿鲨装导航,一个硬汉形象油然而起,与鲨共舞,飚速度,够MAN!够硬汉!在三亚浅水区泰勒拦下巨齿鲨让张苏茵腾出就女儿,称之四度英雄救美;干掉大大BOSS,一条漏网的小鲨鱼冲向泰勒,正在他不知所措之时,救完女儿的苏茵及时赶到,美救英雄。泰勒硬汉形象,有勇有谋,苏茵作为华裔海洋生物学家勇敢、坚定、有责任,是女儿有着深深的责任心,又是母亲有着无比的柔情,角色之间变换自然情感到位。还有可爱的蔡书雅,年纪这么小却英文这么溜演技这么赞。一边扬眉毛一边说:“My mother loves you。”真是又好笑又可爱,简直萌萌哒!

影片也有人性的思考与对比。泰勒、张苏茵、张博士、Toshi等无疑是正面人物,为了队友舍生取义;莫里斯无疑是贪婪的,对远古的好奇,对新大陆的贪婪,甚至可以忽略队友的生命;Toshi为了救同伴牺牲自己,海勒医生把生还的机会给了杰克斯;然而在三亚,所有人为了逃命,把对方往海里推,甚至互相踩踏人。最危险的时刻见证最真实的人性。珍惜爱你的人和你爱的人,因为生命很脆弱,余生不一定很长。

类似周星驰的《美人鱼》,巨齿鲨也涉及环保问题,这是一个很大气的话题,类似这样立意宏大的影片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大片。当探险队看到海面漂浮着成群没有鱼翅的死鲨鱼时人性的贪婪和自私,一览无余,“只为了一碗鱼翅汤…”。张博士说:“我们做了人类一直在做的事,一边探索,一边毁灭”,虽然最终人类战胜了巨齿鲨,但我们真正意义上胜利了吗?我们只是又一次伤害了自然而已。什么时候人类能够同自然和谐相处?

杰森·斯坦森说“The world is changing, while you’re just a stardust. The earth turns around with or without you. Reality doesn’t change according to your will”。直译过来,地球离了谁都照样转动,所以别太把自己当回事,虽然很残酷,但这是事实。

求一篇北京爱情故事**镜头运用的影评

 下面是由整理的师父影评,欢迎阅读。

 师父影评(一)

 虽然迷恋武侠,但是不见得功夫片都要去看。《道士下山》我打开电脑看10分钟就关了。

 我喜欢的武侠,无非两种,现实一点的、要不就到头的,比如《功夫》《英雄》那种华丽的神作。

 关注了一下《师父》的影评,基本就是两点,武打真实的有力度,有看不懂的地方。我昨天去观影,原以为又是包场一样,结果后面坐个女的,挺无语的,我觉得她肯定是看懵了没怎么懂,我倒是很惊觉得自己看懂了。

 片中各种出卖与欺骗,师父出卖徒弟、徒弟算计师父,军阀算计武行,武行大姐大蒋雯丽算计大局,一切的一切确实不是一下就能懂的,有人评价说就一句话:这个世界容不下真英雄。

 至于大伙说结局没看懂,我觉得很好理解,不圆满不挺好的吗,又不是童话。给你们自己想象的空间,蒋雯丽呢就是嘴上说说一定杀了廖凡,一直就没想真杀他,廖凡有真本事、回答问题很睿智,徒弟有实力有骨气,刚巧小宋佳的遭遇和自己同病相怜,正好军行想霸占武行没人出头,借廖凡手杀军界老大,既为郑大哥雪耻又为武行解围何乐不为呢,命令各大门派高手去单挑廖凡就是知道肯定斗不过他但求不出人命,追到火车站看到廖凡的女人没有下手,也恰恰是综合刚以上诸多因素,把事做给明面人看放过廖凡生路。

 再有我觉得自己对武学尤其是冷兵器的认识又上一个台阶,很值得在平时的练习中加以运用提高。

 师父影评(二)

 看罢《师父》,欣喜和失望是皆有的。这是一部优点和缺点都太过明显的**,在武打效果的呈现上是超乎预料的精彩,但作为一部**作品却硬伤太多,深觉可惜。

  无可挑剔的老派动作戏

 刚刚才在金马奖上摘得了最佳动作设计,《师父》的动作戏无疑是整部**最赏心悦目的部分。自编自导,甚至自己担任动作设计的徐皓峰说:?好莱坞港式韩式什么的都不会,就只会老天津式的。?正是这种老天津式的武打设计,让《师父》的武斗场景有着特别不一样的质感。和现在武侠片里面典型大开大合、故作潇洒的武术,或好莱坞那种实用主义至上、拳拳到肉的蛮打都不一样,《师父》的武打戏点到即止,而且透着一股暗劲。这股暗劲尤其体现在高手过招之间,两人往往距离极短,动作看似不快也不大,但最为直接而不花哨,往往在几手之间就见胜负,不拖沓,不缠斗,是武打戏中难得的干净利落和爽快。

 除了武打动作上的设计,徐皓峰的武戏还有一种从容不迫的气场和仪式感。我最喜欢的两场武戏,一场是廖凡和他戏中的妻子边谈情边打架的一幕。一边是老神在在地诉说往事,一边是惊慌失措的打手。嘴上不含糊,手上也不含糊,逼得对方数十人不敢越半步雷池,这边则从容离去,那种泰山压顶的气势看得人大呼过瘾。

 另一场武戏当然就是最后的高潮决战。持不同武器的对手轮番上阵,但都被廖凡一一化解攻破。而这场武戏最让我喜欢的地方,除了动作的利落和悦目,更重要的是一种?武道?的重现。一方虽人多势众,但也是轮番挑战,没有群涌而上;一方虽技艺高超,但也是点到即止,没有伤人性命。于是廖凡每打败一人,拦路的对手就退后一步,直至被全部撂倒,廖凡扬长而去。仿佛一场武道的试炼,充满了仪式感,而这种仪式感实际上在这部**里随处可见,营造出一种曾经?武道至上?的尊崇感,这和《一代宗师》倒有一些异曲同工之妙。

 凌乱失控的节奏感

 但仅有动作上的惊艳,是成不了《一代宗师》的。《师父》最让人失望的地方,就是其凌乱失控的节奏感。可能是因为**本身改编自短篇,《师父》更像是由一个个漂亮的碎片胡乱拼合起来的四不像,充斥着无意义的慢镜头和各种故弄玄虚的分镜。很多段落的处理更像是导演的一时兴起,完全没有考虑到**整体的氛围和节奏,所以虽然故事的逻辑勉强算是通顺,但是基调的保持却是灾难性的。观众往往酝酿好了一种情绪,下一段就被导演自行打破,实在尴尬。

 这让我不其然想起《刺客聂隐娘》,侯孝贤在处理这部**时,故事上是刻意留白的,所以习惯了直白的**逻辑的观众可能会云里雾里,但他在**整体氛围上的把握却是到了严苛的地步,从头到尾的每一个段落和细节,都是为再现真实的唐朝而设的。相反,《师父》在**语言上的随心所至则使**整体都呈现出一种不真实的滑稽感,我认为这是这部**最失败的地方。

  僵硬突兀的人物和情感

 整体氛围和节奏上的失控,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里面人物和情感的僵硬和突兀。廖凡饰演的陈师父和他徒弟之间的情谊也好,陈师父和他妻子之间的爱情也好,都来得那么莫名其妙。例如师徒之间的情谊,这是引发最后高潮的原因,本应好好刻画,但两人之间情感上的互动在**里几乎为零,乃至于最后徒弟身死,师父留下的那一滴泪显得如此刻意而不自然。

 再例如师父和他妻子之间的爱情,这两人的互动倒是够了,但问题是几乎感觉不到火花的存在,两人都似乎在端着样子演戏,说着故作深沉的台词,却看不到情在里头。实际上**里的所有人物都有这种问题,在**一开始的时候,这种端着样子能让人有不明觉厉的感觉,但如果整部**都是如此,只会使人物形象流于表面,观众无法投入感情,人物行动的动机也经不起推敲,而使故事本身也黯然失色。

 师父影评(三)

 最近看了几集电视剧《师傅》,对?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八个字有了更深刻的悟读。

 《师傅》讲述上世纪80年代,师傅老铁(李幼斌饰)带领三个徒弟艰苦工作的故事。由夏雨、李幼斌、斯琴高娃主演。

 老铁是一家工厂的高级焊工,是工人阶级的优秀代表,改革开放伊始,他收了三个性格各异的徒弟,老铁对他们言传身教。在改革开放的三十年里,老铁一家和这三个徒弟之间发生了很多故事。

 大徒弟通过知识改变了自己的命运,走上领导岗位,却在经济大潮中迷失了自己,走向了犯罪的道路,在师傅的感召下幡然悔悟;二徒弟勤劳致富并娶了师傅女儿,但家庭生活一波三折,在经历了商海拼搏和工厂改革后才明白幸福生活的意义;三徒弟继承了师傅的技术和精神,从一个调皮捣蛋的顽劣青年成长为新一代工人的楷模,接过了师傅的旗帜。老铁师傅教会三个徒弟本领,更教会他们做人,师徒情如父子,他们一起为生活为信念拼搏。

 剧中,师傅老铁与三个徒弟之间的?斗法?无不诠释着?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句话,他们时而温馨,时而调侃,时而严肃,时而搞笑,特别是师傅?老铁?的台词深刻且幽默,十分给力,经典语句层出不穷,看后令人拍手叫绝。夏雨在戏中是远近闻名的?打架王?,从让人头疼的街头小混混到传统产业工人的代表人物,许风经过重重磨练最终完成了蜕变的过程。许风的成长史也让很多男性观众找到了共鸣,从中看到了自己的心灵成长史,而女性观众们则也从许风身上看到了一个男人成熟蜕变的全过程。

 而驾驭这一切的,正是师傅---老铁。

 第一:身正为范。老铁在工厂是无冕之王,用工人的话说就是不是领导胜似领导。老铁能有这样的权威,并非单纯来自于过硬的技术,更在于他是一种进取型人格以及完美道德的代表。老铁在事业上的表现可以用他自己的话来概括,?是金子早晚要发光,是疯子早晚要疯的?,他是想要带领自己的徒弟以及工友?去天上飞?的?雄鹰?,在工厂里,他用自己的技术和职业道德说话,而在家里,他用自己的细腻和深刻来经营亲情和爱情,成为三个徒弟的道德标杆。因而桀骜不驯的许风对老铁说?你就是我永远的北斗星?。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人格的魅力就是无声的教育。师德的高度决定了教育的高度。

 做师傅的,要想身正,就要做好两项修炼:一是修心,二是修脑。修心就是修炼师德,就是真正树立全心全意为徒弟服务的思想,即牢固树立一切为了徒弟,为了一切徒弟,为了徒弟一切的思想。修脑就是修炼教育智慧,只有有了科学的方法才能探索教育发展规律,徒弟成长规律,也只有有科学的方法,才能在继承中务实,在务实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修心比修脑还有意义,因为心是管方向的,脑是管方法的,方法是为方向服务的,也就是说你再有智慧,如果你没有一颗火热的奉献之心,那你的智慧和方法也会一文不值。

 第二:学高为师。在《师傅》一剧中,李幼斌扮演的老铁师傅是当代工人的杰出代表,高级焊工,荣誉无数。在和日本工人的大比武中以自己精湛的技术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赢得了三徒弟许凤臣服,三个徒弟决定发愤图强,做一个和师傅一样的人。徒弟对师傅的崇拜,首先是从崇拜师傅精湛的技术开始的。

 第三:攻心为上,因材施教。老铁和唐僧一样总共收了三个徒弟,大徒弟有文化,二徒弟憨厚,三徒弟许风最不服管教。许风的个性更像孙悟空,刚开始总是惹是生非,搞得大家苦不堪言。师傅老铁就像唐僧,有着自己的一套道理,对人对事都坚持?不抛弃、不放弃?的英雄男人。他三徒弟徐风之间的更是唇枪舌战,互不相让,二人在剧中胜似一对欢喜冤家,不仅台词给力,还多次逼得李幼斌发出咆哮体。剧中面对日本专家,许风民族情绪高涨,发生了语言上的冲突,这时老铁因势利导:?你想让人尊重你,就得长本事,以后打仗的机会不多了,可是比能耐的机会多了,我说你缺心眼吧你就是缺心眼,还倒立拿大顶,你把头发磨光了也白搭,去,给我备战去。?末了,还照着许凤的屁股踢了一脚,严师慈父的爱就在这一脚上。

 《师傅》在这里向人们表达了一个民族优良传统,优秀人材培养成长的完美过程。优秀人材的培养,如同美玉雕刻,需要历尽千辛万苦,精雕细刻,才能光彩照人、惊艳四方。这就所谓的?玉不啄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人材也是在刻苦磨练,遂步完善成材成器的。

 我们做教师的也是一样,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直接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不强调身教胜于言教,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做到,而且要做的更好,更具有示范性,在无形之中为学生树立榜样。尤其是班主任,他的世界观、他的品德、他的行为、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全体学生。车尔尼雪夫斯基说:?教师把学生造成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这种人。?

 教育是一门科学,育人成才是一种精雕细刻的艺术,在工作中只有讲究科学、创新、艺术,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的人才来。

花与爱丽丝影评

热气腾腾的火锅店里,陈思诚正因为意外播种成功决定一踩油门加速进入爱情的坟墓里,郭京飞大醉酩酊决定从三个月就宣告分崩离析的婚姻里抽身而退。而身为他们上司兼爱情导师的王学兵像个真正的master一样,抽着造型奇特设计感十足的烟斗,吐出一句话——

『爱情就像鬼,谁都说它有,谁也没见过。』

爱情这点事,从古至今纵贯东西被歌颂了几千年,人们仍是源源不断尚未词穷,或浪漫或悲哀,或美好或残酷。那边罗密欧朱丽叶一对富二代早恋小男女坑爹坑妈坑出了莎翁不朽名作,这边也不甘示弱祝英台异装湿身引诱梁山伯制造了懵懂伪同性之爱的雏形;木马的祸水伊始不过是特洛伊王子选择递给爱神的一个金苹果,冰山美人褒姒的一笑让幽王甘心把烽火戏了诸侯亡了西周……

而爱情到底是什么真实模样,竟是在诗人的赞美和世人的传唱之下,渐渐变得氤氲模糊而无人知晓。五个角度,五段爱情,撷取了北京这座城的爱情片段,亦或是每一座承担着梦想的城池中的爱情,微茫却不渺小。

在所有人都逃离北上广的今天,你是否有勇气,同我一起逆流而上?

20代的爱情:就像不复习的人却仍有一颗不挂科的心

影片的开头,是喜闻乐见的社会新闻边角模板——没车没房的北漂屌丝,眼见漂亮女友进了高富帅前男友的豪车,却没注意自己身边疾驰而来的大卡,身体飞出去的一瞬间,他喃喃自语,这个故事不应该是这样的。

这个故事,如果出现在X浪或者X讯新闻,也许会有人愤然『女的就是个绿茶X』,还有人一脸惋惜『何必呢为了这样的女人不值得』。不过大多数人,恐怕还是木然摇头,关掉新闻页面继续浏览下面XX女星未婚先孕的八卦。

所有人都心知肚明,在这样的爱情论斤卖真心泛滥成灾的年代,爱情又值几个钱?

『明早九点到我家来,陪我两个小时,房子就归你了。』

高富帅耿乐在微信里对小白领佟丽娅如是说。

有钱人觉得真心可以用钱买,没钱人觉得真心换不来钱花,北京这个土地比金子还要昂贵的城市,注定了它不会是也不能是一个只要有爱情二字就足够的地方。陈先生和佟**,没钱没房没户口,只有肚子里一个尚未成形的孩子,和看似单薄的不堪一击的爱情。

然后就是开头的一幕,第二天早晨,陈先生一觉从噩梦中惊醒,枕边的温度冰凉,女友手机关机不见踪影。疯狂的追出去,一把把尚未彻底走远的佟**抱住,按照我们想象的节奏,接下来是要说点什么腻歪情话的时间了吧?

最为精妙的就在这里,熙熙攘攘人不得顾的街头,对比的是一个久久无言的拥抱。镜头微微向下一摇,佟**手里拎的是再家常不过的早餐盒子,一切的秘密也随之揭晓,几乎要拍手叫好——

不爱的人赠予的大宅豪车,又怎么比的上为了爱的人买一顿平凡不过的早餐?

我没房没车,可是我有一颗爱你的心。这就像我没复习没准备,可我有一颗不挂科的心。说这句现实的露骨的话的人,却从没想过,考试的充要条件是复习,而爱情,原本的充分必要条件就只有一颗爱你的心。

最近很热的一条新闻里,杭州小伙买不起房被岳母揶揄,把自己五年的积蓄20万折成几大盒纸玫瑰,向女友求婚。他说,二十万,买不了房,也买不了很好的车。但是我相信,她是能和我一起同甘共苦的人。

而在陈先生和佟**的故事里,两个人紧紧拥抱在一起,说,我怎么没早点遇见你,这么多年你都干嘛去了?

能够笑着说出这句话,那便是爱情真的来临了吧。

30代的爱情:流浪几张双人床,换过几次信仰,才将戒指义无反顾的交换

王学兵醉醺醺的敲开了家门,余男熟练的接住了他,扶到床上盖好被子,然后继续到客厅里擦地板。

这个时候,王学兵偷偷睁开眼睛,露出一抹窃笑。

『老婆是用来打发小四小五的。』Master王不无得意的说。

事业小有成就而自控力并不成正比的男人,似乎总是要通过家中红旗不倒、家外彩旗飘飘这种方式来证明自己的魅力。很多男人在出轨之后,谈到自己的老婆,都会说一句话,她没必要知道,反正我是不会和她离婚的。

结婚纪念日当手机密码,是习惯还是白痴,这点已无从知晓。只是因此知道了真相受了伤的女人,画了眼线散了长发,去到老公最爱的party,贴身热舞,觥筹交错,举手投足之间,竟是从未有过的魅惑风情。

『我身上最多的味儿,就是洗衣粉和油烟味儿。』

和陌生男人缠绵间,她自嘲的说了这句话。

然后她大怒,只因为她提到陌生男人的老婆的时候,他不屑的说着,我没有老婆,你神经病啊。

她笑了,攥住他的手腕,无名指上摘下戒指后的色差清晰可见,无比讽刺。

她在电话里把上司约到酒店,却又在他洗澡的时候落荒而逃。

用背叛来报复背叛的行为,愚蠢透顶。

只是她想不明白,自己的老公,的陌生男人,合作多年的上司,婚姻对他们来说究竟是什么?是民政局九块钱一个的红皮册子,还是手机锁屏的婚纱照壁纸,又或者,不过是一个价值昂贵,却束缚了自由的无名指戒指?

晨光熹微,她坐在公车上,前面的一对身着校服的男孩女孩,笑容青涩甜蜜。手指上没有熠熠的戒指,却有着她曾经拥有,却消失不见的东西。

回到家中,他翻了个身,习惯性的抱住她。

她也抱住了他。

这一段的末处,那个对爱情妙语如珠的男人,因为妻子提出的离婚,在唱歌买醉。赶来的下属陈先生傻傻的问,大哥,你现在相信爱情的存在了吗?

王先生沉默,然后忽然像个孩子一样,嚎啕大哭。

40代:不能说的秘密

上司家辉哥除了抽掉一根烟之外,和余男什么也没发生,然后他就飞去了希腊,和电话里的嘉玲姐来了一段爱琴海浪漫偷情之旅。

男人西装笔挺,女人裙裾摇曳,舞步翩跹风情万种。约好了今天不说彼此的老公老婆,专心享受二人世界。然后夕阳西下,缠绵到床榻的时候,家辉哥忽然开了灯,大煞风景的来了一句,你的鼻子变了!花了多少钱?!

里看到这不禁失笑,露馅了吧,这哪里是情人之间的路数,分明是老夫老妻的调子。

然后,在他还是继续对嘉玲姐的鼻子依依不饶的时候,他的腿抽筋了。老夫老妻费尽心力折腾了一出偷情游戏,结果就是两个人坐在泳池边,探讨老生常谈的问题,为什么夫妻之间的感觉好像越来越淡。

真心话大冒险,40岁的夫妻,无法像20岁那样坦言相告,也不能像30岁那样冷战争吵。索性选择了含蓄里透着闷骚的这个游戏,剖白彼此一直隐藏的内心。

『你的鼻子到底花了多少钱?』『你最遗憾的事是什么?』这些问题不过是铺垫。

『从那一次之后,你有没有再出过轨?』

『我们结婚20年,你有没有出过轨?』

这个问题埋在心里像定时,但却在问出来的一刻忽然释然。

很多东西,走到现在了,已经变得不再重要。

如果还能继续,那么就让该过去的过去。

嘉玲姐拿出一盒钙片(或是蓝色小药丸?),家辉哥欣喜万分,原来你还带了这个。嘉玲姐微微一笑,有备无患吗。

即便是左手牵右手,谁又能比你更熟悉我的温度?

新生代:初恋那颗棉花糖,甜蜜的梦想

公车上的校服小男生小女生,成为别人眼里的风景同时,也有着自己成长的烦恼。

十六岁的花季,眼里的爱情就跟棉花糖一样。哪怕是对方的微微一笑,都会感觉好像飘飘欲仙一般,不真实的美好。

这一段的故事,处理得颇有些幻想的色彩,小男生能够看到人们身后的光芒,而对他来说,拉提琴的小女生身后则不仅是光芒,还有天使洁白无瑕的翅膀。

为了喜欢的女孩绕远坐公车;躲在窗外偷偷看她排练;逃学攒钱为了圆她的一个梦想;一人一只耳机听着流行的歌;不经意的抽碰到彼此的手然后慢慢握住的第一次牵手……

初恋这件小事,总是有很多傻傻的回忆藏在其中,不谙世事的单纯,在尚未被世俗的尘埃沾惹之前,或许会用一生来回味。

她比赛结束,实现了梦想,也要听从父母的安排去到英国,这种传统式爱情结束的戏码,却因她一句话而改变——『在电邮和QQ上联系我哦!』

这才是年轻人的爱情,充满活力而坚定。你吐槽说异地恋不过是养了个手机宠物,他吐槽说早恋大多有头无尾,可是谁又说天天相见才能相恋,所谓的修成正果,恰恰是因为坚定而从不为放弃找借口吧。

我有预感,我一定会再见到她的。他骑着单车,笑容灿烂。幻想中飞上了天空,见到了更加广博的世界。

村上春树说,相逢的人会再相逢。

而我知道,你在未来等我。

80代:爱情的模样

又胖了……都说岁月是一把杀猪刀,我看岁月就是一把猪饲料。

斯琴高娃这句神吐槽一出,笑翻全场。

身患绝症不知何时会突然过世,所以希望自家的王老师找到一个合适的人一起生活。老年人的思想,不能说完全合理,却表达了最淳朴的爱——

如果我走了,忘了我,和一个更好的人在一起。

血糖高所以不能吃十分饱,饭后十五分钟慢跑,见相亲对象要主动一点……她努力的希望自家老头找个更好的人,却又在他说第九个相亲对象人不错时独自黯然神伤。

印象最深的镜头,老太太走在花坛高高的边缘上,老先生伸手扶住她,然后她一时兴起,几分顽皮的扑到了他的背上,韩剧『冬日恋歌』里俊男美女的浪漫桥段,放到两个加起来一百多岁的老夫妻身上,竟然也是如此的自然美好。

从十几岁对爱情单纯的向往,到二十岁房子车子的现实大逃杀,再到三十而立七年之痒的疲惫厌倦,直至不惑之年的练达通透。最后到老, 能靠在你的肩膀,沉沉睡去,这就是爱情的模样,它从来都不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虚无,只是如空气般,存在于你的身边,存在于相爱的人的每一次,视线相对和呼吸相闻的瞬间。

致,那些年我们一起相信的爱情

有人说初恋的故事只能是回忆,只是你没有看到那对现实中从小学开始相恋十六年恋人的婚礼。

有人说二十岁的爱情敌不过现实,只是你没有看到恋人溺水后女生坚持三年为他留言的深爱。

有人说三十岁的爱情经不起平淡,只是你没有看到女友轻生毁容之后男友的照料和承诺一生不弃。

有人说四十岁的爱情只剩亲情,只是你没有看到丈夫为妻子偷偷准备一捧玫瑰之后妻子含泪的笑容。

有那么多人说,只是因为你们从未相信的,或者已经再也不相信的,是爱情。

套用影片的最后一句话,献给所有曾经坚定,正在怀疑,即将开始,却一直相信着爱情的人们,情人节快乐。

一些题外话

**的基调其实比较青年向,和电视剧的关系也不是很大。建议完全纯情的初高中小男生女生,在一些桥段要做好捂眼睛的准备。

其实北京爱情故事这六个字,家辉哥和嘉玲姐这对要算个例外,应该属于爱琴海爱情故事。

影片的时长决定了篇幅,五个故事都放120分钟里,所以只能是一个rar.格式的压缩包。如果喜欢比较细腻精致故事口味的慎入,这里的每个故事都没有展开的很透,匆匆一笔。

个人对于有些地方的摄影方式其实并不十分喜欢,比如摩天轮上的一段,紫色的光晕太晃眼,一瞬间有了是在看盗录的枪版的错觉。还有俩人是怎么上去的?也太危险了吧。

植入广告不算多,但是xx滋饮料和中国x想秀的植入也不要太明显了吧?小姑娘欧阳娜娜念这些广告的时候不会笑场么,个人认为四对大人呢何必把重点植入部分给孩子呢。

云南x药牙膏远渡重洋随家辉哥一起到了希腊。

只要涉及北京二字就绝对离不开的关键词,房价,雾霾。

我敢说男孩妈妈唠叨的那堆话,以『你看看别人家孩子』为开头的,只要上过中学基本都能背出来。

影片结局处的彩蛋出现较晚,片尾曲小柯的『北京爱情』很好听,建议不要太过急着离开座位。

陈先生和佟**啪的时候,房东使劲拍墙的那一段,后面对照有个小惊喜,不知道你看的时候会不会也恍然大悟的“哦~~~~~”一声呢。

整个影片除了高中生组基本上都贯穿着性之一字,如果是本着想看《初恋这件小事》一样纯爱目的去看的话恐怕会失望。

还是要给演员的演技点个赞,老演员和中生代自不必说,尤其是外貌有点像马里奥毛瑞尔的小演员刘昊然,演的小高中男生颇为接地气的感觉,一秒钟有些《男生贾里》的即视感。

最后,关于影片的长镜最终选择在医院的理解。个人理解,大概是因为老人的生命在这里划上句号,年轻人的爱情结晶在医院出生,生老病死生生不息,医院算是个小小的轮回之所吧。不过感觉把另外三对也放进去有些牵强,一家之言,见仁见智。

Hello树先生 你的影评写的真好!

  花与爱丽丝影评 (一)

 距离上一次看《花与爱丽丝》,已有近七年之隔,这期间,选片的指尖无数次从DVD盒两个女孩的封面上滑过,始终未曾有重温的心境和勇气,占据七年的印象, 是间或的疯癫,是岩井不擅长的喜剧,还有苍井优一段幽长的独舞。或许回荡在山涧的呼唤与回应,和那充彻冷空气的白色雪地太让我难以释怀;或许在升格而缓落 的细雨中,转动着的破旧红色雨伞给过我太多悸动;再或许是朦朦泛波的泳池池水和那句“hold me like a friend”给过我记忆的共鸣,种种的心结,让我害怕第二次去审度这部影片,提供肯定自己当初感受的机会。

 原来是我复杂了,原来《花》与《爱丽丝》本就是两部影片。青春是一种通用的语言,把小的情愫放大到诚惶诚恐是每个人的故事,把诚惶诚恐悄悄掩埋在心底,细 细的把他们分解成快乐,分解成猜忌与争吵,分解成绝交数次之后的开怀大笑,也是我们每个人的故事。几天前接到一个儿时玩伴的电话,哪怕数年没有过联络,哪 怕曾经有过种种埋怨,但几句调侃之后,是长达五十分钟的畅谈。电话之后,夫人问我,你们聊什么那么久,我回想,竟然想不起具体都聊过什么内容,我知道,不 是我看懂了《花与爱丽丝》,而是我浅懂了青春与友谊。

 岩井的每一处纯美都渗透着淡淡的忧伤,花不是那个神经兮兮哭笑写在脸上的花,是独自一人躲在花屋里被其他孩子视为怪女孩的花,是寂寞着单恋男孩却只能背对 着心爱的人哭泣的花;爱丽丝不是那个充满自信脚踩着纸杯翩翩起舞的爱丽丝,也不是那个捏着鼻子向餐桌对面男孩表达歉意的爱丽丝,而是包裹着厚重的黑衣在风 雨中摇曳的爱丽丝,是躲在车门后对着爸爸刻意用最不擅长的语言方式表达情感的爱丽丝,是经历过种种面试挫折后终获肯定,一人独坐在浴盆中喜泣却无人分享快 乐的爱丽丝。如果不是爱丽丝的苍井优,不是娓娓道来的岩井俊二,不是镜头充满了呼吸感的莜田升,恐怕任何影片中出现长达五分钟的芭蕾独舞,都会显得冗长。

花与爱丽丝影评 (二)

 岩井俊二是一位风格独帜的青春片导演。这是我看的他的第三部**,前两部关于莉莉周的一切>和梦旅人>都很深刻,但又都太沉重和压抑。倒是这部花与爱丽丝>有种闲庭信步的感觉,不那么刻意用力,看得人很舒服。岩井俊二是细腻的,这份细腻甚至超过了一些女性导演,慢慢地由表及里渗进你的心里。两个女孩之间的青春故事,如果没有这份细腻支撑,不可能拍出新意。**的画面很美,构图讲究,有些甚至是岩井俊二一直都喜欢和坚持使用的表现手法,如用大片开阔的蓝天做人物的背景,如总是略带朦胧、微醺的光照处理。

 故事讲了两个女孩与一个男孩之间的青春爱情故事。花与爱丽丝虽性格各异,却是形影不离的好友,她们同时喜欢上了一位呆板木讷的男孩。一次偶然的发生,花为了能与男孩接近,编造了一个巨大的谎言(之所以说巨大,是因为谎言有一个,随之而来的就会有一百个),渐渐地,爱丽丝也被纳入了这个谎言体系里。接着就是三角恋情惯有的A爱B,而B却爱C的套路。在这个谎言游戏中,爱丽丝一直在权衡爱情与友情的利害冲突 ,雨中在花家门口与花的闲谈是一种试探。而三个人在海滩上拾牌的那场戏将这种三角关系的冲突推到了顶点。红桃“A”就像是花的那个谎言,当分明是男孩捡到了它,而爱丽丝却学花撒谎说自已捡到了,并说赢了的条件就是要花让出男孩时,夕照中的三人心理微妙而复杂。捡到红桃“A”的男孩彻底明白了真相,此时的爱丽丝选择退出这场三角恋情。花也终于明白男孩真正爱的是爱丽丝,决定放手。最终,两个女孩和好如初。

 两个多小时的**,闲笔不断,如爱丽丝与父亲吃饭逛公园拾手机的戏,如爱丽丝去试镜的戏,还有跳芭蕾拍照的戏,都看起来和故事主干没什么很大关系。不过,除了稍给人散淡感外,倒也不让人生厌,流淌着一种青春期女孩才有的轻盈、懵懂和淡淡愁绪。在这部**里,岩井俊二编了一个很“新奇”的故事,甚至说“离奇”可能更恰当,而他看似散淡的讲述和演员本色自然的表演很好地冲淡了那份“奇”,只给人留下“新”的印象。唯一让我感到不解的是临近结尾爱丽丝的那场面试,不停地给广末凉子打电话的镜头,还让苍井优穿着一对纸杯大秀芭蕾。这样的戏如果放在海滩冲突戏之前的话可能会更好,可是岩井俊二将它放在临近结尾处,实在不知道他的真正用意何在。

 苍井优的外表是我很喜欢那类,青春可人,清纯淡爽,“薄纱般的气质”(忘了是谁这么形容她的,借用一下)。她的表演很本色,但也不着痕迹,松驰自然,比堀北真希强(日本本色青春女星很多,论表演,堀北真希实在是气场比较弱的,她那么受欢迎,只能说她很有观众缘)。铃木杏的那场大特写的哭戏演得不错,把那种想放手不忍放手却又不得不放手的心理演出来了。相对于两个女孩的表演,男孩过于寡白,不过也是囿于这个角色本身太平面苍白,没有多少可发挥的空间。男演员在这部**里当了一回花瓶,而且是一个不像花瓶的花瓶。

 一路看来,觉得岩井俊二是个相当有才华的人,在这部**里,制片、编剧、导演、音乐他一手独揽,而且都还做得不错,但他离“大师”级别还是差了那么几个台阶。究竟还要走多远呢,那就交给时间去验证吧。

花与爱丽丝影评 (三)

 说起来我看《花与爱丽丝》的过程,有点可笑,打开上半集看到只有1小时06分,便自顾地以为这个片子只有这么长而已,以为又是岩井俊二的风格,就像《四月物语》。直到我看完上半集,以为看到结束,也没有疑惑怎么少了字幕。就是这样了,我看了半部**,还很心满意足地认为这是个不错的故事,有着不错的结局。

 和宿舍人探讨起这部片子,听到“他第二次晕了以后”,我开始疑惑,最初还固执了一下,然后恍然。再隔了一个星期以后,我才又翻出下半集看到真正的结局。这下半集看得我并不很痛快,有点为了看而看的意思,在我看来,真正的结局似乎俗套了。

 但似乎又不能说的那么决绝,如果我根本没把之前的“结局”当结局,或许我会认可导演预定给我的结局;但现在,我的确是把它当结局了,那才是我接受了的,而不是别的,这样导致的结果便是:下半集并非下半集,它是另一部**。这种先入为主的思想把我局限了,容不得后者,更无法使其居上。

 说说我所认可的结局。斑驳,恍惚,晕倒,还有未知,分不清现实与梦境的色彩完全可以充当一个结束。从**的逻辑上,也有其合理性,第二次晕倒明显是**的一个逆转,无论是从情节还是情绪上都说得通。真正的故事从第一次晕倒开始,一个身材和性格都略显单薄的男生,被动地生活在两个女孩编造的回忆中。像我们都认为的那样,第二次晕倒会使人的记忆恢复,即使是在这个虚幻的失忆故事中,男生确实恢复了他应有的记忆。但他并未坚决地离开,他留恋,因为他爱上了艾利斯(喜欢这样的译法,让人想起地理老师说的“布宜诺斯艾利斯”,女朋友的名字)。我有一种设想,打一开始他就知道失忆的谎话,但他不愿离开,他愿意成为男主角,无论女主角是汉娜,还是艾利斯,他不是木头,打从一开始,他就有感情,对哪个都有。直到有一天,他们纷纷觉察到其中两个的心逐渐偏离最初,这个谎言便无法再继续。情绪上,上半集因为谎言,一切都美好,是轻盈的,每个都有自己的想幸福;下半集,谎言拆穿了,愁绪开始爬上三个年轻人的脸庞,沉默、谈判、战斗,有一种抹不开化不掉的怨。

 当我把第二次晕倒当做结尾的时候,就一直在想,接下来的会是什么,我心里希望这个谎言不要结束,直到它成为真的,不是说,谎话说得多了就成真的了吗?我期待聪明的汉娜和艾利斯给学长一个更美的谎言,将这场恶作剧淋漓尽致,我忽略了男主人公的想法,我认为他完全应该受两个姑娘的摆布,谁让两个姑娘才是真正的主角?(m.taiks)导演显然没有像我这般“绝情地”对待那个男孩,所以这结局就俗了。我的理论是,很多事情即使那样真真,没什么对不对得起谁,也许我们就一辈子生活在谎言之中,可能是他人的阿谀,可能是自我的逃避,我们便不自己觉得将自己置身于主观认为真实的谎言之中,为什么说主观认为?因为我们无法生活得客观,不管是你看别人,还是别人看你,又或者是自我审视。所以,很多时候我们根本无法确定什么是发生过的,什么是你在某个瞬间的臆想,什么又是你听来的故事,没有人记录你的生活,除非你是楚门,但你想那样吗?

 说了这么多,我无非就是想表达自己对于“第二次晕倒”作为结局的认可,那么明媚的阳光,那么鬼魅的景象,那么惊异的表情,那么诡异的晕倒,那么妖娆走来的艾利斯,那么惊慌跑来的汉娜……醒来,意味着什么,会发生什么?交给观众。我主张导演不要给我一个完整的故事,应该给我续写的空间,这样我才能对导演想表达的有更深的理解,也才能有超出导演的理解。还是余华那句话:读者看到的东西既有作者意识到的,也有作者没有意识到的,读者便是在这个时后站出来说话的。

 我想说话来着!

 貌似宿舍有好几个人表达过最近喜欢看日本**了,我的同感在两年前已经存在。就我看过的里面,我喜欢那种雾气一样的渲染,蒙蒙的,尘封的记忆一样,确实,这些**里总有回忆里淡淡的忧伤,然而结束却是默默的释然,就像雾气的消散。紧接着,是太阳的洗礼。

 愈发对日本这个国家感兴趣,它很多元,可以很迷幻,但又不只是诡秘;可以很纯朴,但又不只是乡土;可以很朴素,但又不只是传统;可以很,但又不只是AV。

艺妓回忆录 影评

树先生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 ,一个城里人可能看不懂,农村人一看就明白的故事,因为他们这些形形的人就在我们的生活中,他们是那么的鲜活。他是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人物缩影,他懦弱,好面子,他有自尊,有灵魂,他需要别人的尊重,他也一直在尽自己的力量想赢得自己应该得到的尊重。

小时候看着父亲活生生勒死哥哥,至今也未能从家里一下子失去两个男人的沉痛中自拔出来,以及母亲本身温和的个性都让他隐约的自卑。生活给了他压力,这些压力让他有轻生的念头,那句:“活着有啥意思”是他压抑在心里许久的话。他把所有的尊严血淋淋的从身上扒下,跪在二猪面前的那一刻,我想,他已经开始对这个世界绝望,对自己绝望 ,却依然要挣扎着存活下去却又不知道怎么样才能逃脱这样悲剧式的生活,各种情绪的夹杂,终于他迷失了自己。小梅是他生活中唯一的亮光,给了他希望,让他看到生活原来可以跟别人一样美好,可是当他发现结婚时连一辆体面的婚车都给不了她的时候,他再次质疑自己的人生,把所有的情绪都发泄在自己弟弟身上,可是一拳一脚他都是打在自己心里,生活的无奈、窘迫,心里的懦弱跟逞强通通爆发出来。这一次,小梅的到来不再是他生活中的希望,而是把他带到一个更绝望的境地,生活已经没有任何亮光。

他开始把生活塑造成自己理想中的样子,嘻嘻哈哈,开心活泼的哥嫂来到他世界,婚礼也成了他最想要的样子,阳光明媚,欢声笑语还有哥哥最诚心的祝福。那些曾经给过他屈辱的人,崇拜的跪在他面前,那一刻他的眉宇间透着一份光亮,他终于解脱了、释放了,他终于得到人们的尊重,所有的自信和尊严都回来了,他找回了迷失很久的自己,他也如愿以偿帮矿山剪彩。荒诞的情节背后也反映了这个社会的扯蛋。小梅会开口说话了,树先生携着自己有了宝宝的妻子奔向了美好的生活。

**以悲剧收尾,树先生带着自己的臆想以幸福重生。

看了很多这部**的影评,众说纷纭,好与坏成了两个极端,有人说这就是一部2B导演、2B演员拍的2B**,有人说这就是扭曲现实主义的影片,有人说看不懂,更多的人是曾经失意过的或者正在失意的,所以读懂了树先生的这半生。

三个女人一台戏,影片把这个刻画地淋漓尽致。巩俐扮演的Hatsumomo是个有“三维深度”的艺妓。她骄横、傲慢、残忍。她嫉妒小百合,并不遗余力地试图去摧毁这个必定制造一段的女孩的一切。她恣意地享受着艺妓身份给她带来的虚荣和体面,却也经受不起爱的诱惑。这种性格人格和社会角色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注定了她最后的陨落。杨紫琼扮演的Mameha是个老资格艺妓。在她身上,艺妓从业所要求具备的认知、精神、经验、手腕浑然天成,简直是绝配。她在影片里受Chairman之托,把小百合一步一步培养成为一名优秀的艺妓,并传授给小百合自己对行业最精要的理解。章子怡扮演的小百合从一个浑身散发着鱼腥味的少女,成长为艺妓界的一颗明星。少女小百合和姐姐离乡背井,被父亲卖到艺妓馆。姐姐的离去和父母的相继过世把她彻底地抛弃在了这个冷酷的世界里,她沦为艺妓馆里的一名婢女。一个很偶然的机会,小百合在外出的途中碰到了Chairman(渡边谦)。Chairman的绅士风度和身旁两名艺妓的风姿深深吸引了小百合。情窦初开的小百合暗自决心要成为一名艺妓,以“进入Chairman的世界”。在Mameha的悉心调教下,小百合渐渐显露出了她成为一名出色艺妓的特质。她不仅懂得如何发挥艺妓的魅力,更有语言表达上的天赋,在进入社交圈以后,很快成为很多大牌资助人争夺的对象。资助人Nobu深深爱着小百合,但却无法逾越某种既定的关系。此时的Chairman作为Nobu的朋友,只是一个离得远远的旁观者。影片最后,Chairman和小百合互诉衷肠。小百合为了靠近Chairman成为艺妓,Chairman委托Mameha培养小百合,后来主动退让只是放不下朋友的情谊。有情人终成眷属,一切都是为了爱。

影片所要寄托的人文情怀,都藏在小百合那双浸满了“水”的眼睛里。“水”对影片主题的作用大概可以用旁白里面的一句话来诠释。原话我忘了,大概是说,男孩象树,一旦扎根就会紧紧抓住不放,女孩象水,虽然会被打乱,但最终还是会汇合并继续向前流动。艺妓璀璨和光华的背后是放弃爱的代价。如同片头老年小百合回忆的旁白中所说的一样,“我们成为艺妓并不是为了追求自己的某种目的,我们成为艺妓是因为我们没有选择。”Hatsumomo、Mameha和小百合完全是同一职业下三种迥异的人格。Hatsumomo不甘心于无爱的潜规则,但她无法恪守艺妓的职业规范,最后走上自我摧毁的道路。Mameha是个完美的艺妓,她“把爱封冻起来,并让自己抽身离去”。小百合融合于艺妓的规范之中,但她心中的一汪情泉永远不会停止流动,最后得到了爱,成就了自我角色的突破。

接下来,我不客气了。

其实这是一个歌舞片导演几乎完全摒弃了歌舞的元素拍出来的一部庸俗的好莱坞爱情片,一部披着艺妓和和服外衣的西方**。对这部**,你可以毫不犹豫地批评它空洞、肤浅和老套,甚至牛头不对马嘴并且虚。

影片开头的清冷的海景航拍,同时老年小百合的话外音响起,充满了沧桑和凄凉的感觉。这么几刻还是有点触动人的。谁知道最后是个皆大欢喜的结局,浪漫得有点让人受不了。本来做好了领略一种悲剧气氛的准备,结果被大大地出卖了。唯一剩下的感悟:这不就是个怀春的少女和一个老男人最后成功勾搭在一起的故事么?

影片对“水”这个元素的构建大概只能算勉强及格。少女小百合那双眼睛真是够水汪汪的,但水汪汪的眼神和水汪汪的心境还是差得有点远。也许是为了加强这个意象,在开头部分,不管是渔村还是城市,都经常笼罩在大雨滂沱之中。人容易受到暗示。最直接的后果,就是我一直内急,中途实在忍不住出去一趟还差点错过了情节最关键的部分。

争论最多的,恐怕是影片女演员的选择。导演一再申明,他不在乎到底该是由日本的女演员还是由在国际上声望更高的中国和马来西亚女演员来演艺妓,只要谁演得好就选谁,甚至编出了“谁对角色有强烈的自我认同感就由谁来演”的说辞(废话,我还特有自我认同感呢......)。艺妓本来就是日本历史文化的产物,历史和文化不会对相貌产生明显的生物学上的改变(即使变了点在西洋鬼子眼睛里面还不是一回事),但会对某种角色的人物在其表情、气质、动作、行为、精神状态上留下难以磨灭也相应难以模仿的特点。导演又说:“我们时间不多,要找有舞蹈功底的演员,最好能在六个星期之内掌握所需要的舞蹈技巧。”然后明着暗着说,章MM和杨MM都是有舞蹈功底的,所以名正言顺该选她们勒。拜托,看看片子里所谓的“舞蹈”是什么?不就是章MM踩着两块巨大的“墙砖”,披头散发,手里还拽着把伞,勉强地下了个腰么?想知道艺妓是怎么跳舞的,连《座头市》里面那个男扮女装的“艺妓”都跳得更地道。如果导演不能正大光明地为商业**的商业视角和商业口味作个CONFESS,那我只能怀疑他思维上有严重的逻辑漏洞。与其说这班人马在PK日本人的民族感情,不如说他们在PK整个东亚种族的文化归属感。

抛弃了这种挑剔来纯粹地看演员的表演,还是有些看头的。杨紫琼从里到外都有一种无法抗拒的雍容和稳重,但作为女人的魅力同样无法抵挡。“一眼勾魂”那场戏,她能勾住人我信,但章MM就难说了。巩俐一如既往地显得非常个性鲜明,但作为一个“三维性”的角色,欲望的迸发中少了柔情总有些说不过去。其实我一直等待着她突然变得温柔一下,但最终只有铺天盖地的刻薄和狠毒。小妮子号称演技和英语都大有进步,我觉得只不过是换了个马甲,人物特征本身稍微丰富细腻了些而已。还有她的笑,怎么还是象当年《我的父亲母亲》里面那样收不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