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吕克贝松说他一生只拍几部**?

2.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功夫**是什么

3.看完《血战钢锯岭》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4.求文档: 影评关于婆婆来了

5.2021**《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1500字以上精选三篇

入地无门影评_入地无门猜一个生肖

《未被饶恕》剧情简介|鉴赏|观后感

1992 彩色片 131分钟

美国马尔帕索影片公司摄制

导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 编剧:戴维·韦布·皮普尔斯 摄影:杰克·N·格林 主要演员:克林特·伊斯特伍德(饰威廉·芒尼) 吉恩·哈克曼(饰“小比尔”——利特尔·比尔·达格特)摩根·弗里曼(饰内德·洛根) 理查德·哈里斯(饰“英国人”英格利希·鲍勃) 詹姆斯·沃尔夫特(饰斯科菲尔德小子) 索尔·鲁宾纳克(饰W.W.比彻姆)

本片获1993年美国影艺学院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配角、最佳剪辑四项奥斯卡金像奖

剧情简介

1878年,美国西部。威廉·芒尼是一个赫赫有名的劫路大盗,曾杀死过几名地方的治安官员。但自从他和不顾众人反对与他相爱的姑娘克劳迪娅结婚后,他便在后者的劝说下决心痛改前非,过普通人的生活。如今,克劳迪娅却不幸因天花去世了。芒尼悲痛地埋葬了妻子,带着她留下的一双儿女,搬到了堪萨斯州。

两年后,美国怀俄明州大威士忌镇。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两个牛仔在杜波伊斯(外号“瘦子)开的酒吧兼妓院里寻欢作乐。其中一个年龄较大的牛仔由于受到 *** 迪莉拉赫的取笑,恼羞成怒,用刀子在她脸上疯狂地乱划,使她破了相。但是,当两个牛仔被带到镇警察局后,当地的警官“小比尔”却连原来打算施用的鞭刑也免除了,而只是在酒吧主人“瘦子”的要求下,责令两个牛仔赔给“瘦子”七匹马,以补偿由于迪莉拉赫不能接客给“瘦子”带来的损失。听到这一结果,在酒吧里当女招待的 *** 们感到伤心、愤怒。她们不甘受此侮辱。在同伴爱丽丝的倡议下,五名 *** 凑足1000元钱,悬赏雇人为她们惩办肇事的牛仔。尽管“瘦子”在得知此事后恼怒异常,对女招待大打出手;两个肇事的牛仔也在赔给“瘦子”七匹马之外特意赔给受害的迪莉拉赫一匹小马,但 *** 们不为所动。她们用泥块赶走了两名牛仔。

一个被称作“斯科菲尔德小子”的青年牛仔得知此事,梦想得到这笔赏金。他知道自己的能力有限,便来到堪萨斯,找到隐居在郊外靠养猪为生的威廉·芒尼。短短几年的岁月,芒尼已日渐感到自己的衰老,事事力不从心,家里的生活也更显得十分窘迫。他也正需要一笔钱来养活他和克劳迪娅的孩子。因此,虽然他一开始拒绝了斯科菲尔德的邀请,但夜深人静,对着爱妻的照片一番思索之后,决定重新出山。行前,他取出枪练习试射,几发均离靶而飞。他知道自己已年老力衰,便前去邀请昔日的伙伴内德·洛根共同前往。

洛根此时也已结婚,他的妻子对芒尼的到来颇为反感。但洛根出于昔日的友谊还是毫不犹豫地随老友动身了。二人骑马向北,追上了 “斯科菲尔德小子”。这个年轻的牛仔对芒尼带来一位同伴十分不满。因为那将意味着1000元赏金将在三个人之间分配。但在芒尼的坚持下,“斯科菲尔德小子”不得不接受了洛根。此时,一个名叫鲍勃、专靠替铁路公司杀“中国佬”领赏金为生的英国已先期来到大威士忌。与他同行的还有一个叫比彻姆的三流作家。这是一个专门吃所谓“名人传记”饭的角色,他的职业是把那些“名人”的自吹自擂再添油加醋,为大众编造神话。不料,那个据称名扬四海的英国一下车就被比尔和同伙缴了械,第二天又被戴上手铐赶出大威士忌。善于见风使舵的比彻姆立刻转换了主人,改投在比尔门下。

就在鲍勃被赶出大威士忌不久,芒尼和同伴来到了“瘦子”的酒吧内。洛根和“斯科菲尔德小子”上楼与 *** 们接头,芒尼独自在店堂里坐饮。比尔得知他们到来的消息,带着一帮手下来到酒吧。一番寻衅之后,比尔欺芒尼年老体衰,对他拳脚相加,一顿毒打将他踢出门外。洛根和同伴也在仓皇中从窗户中逃了出来。回到镇外的一间小木屋里,遭毒打和雨淋的芒尼浑身颤抖,发起高烧。闻迅赶来的迪莉拉赫对他细心照料。另两名 *** 也来到小木屋。她们不但带来了两名凶手的画像,还为洛根和 “斯科菲尔德小子”提供了免费 “服务”。几天以后,芒尼的身体渐渐恢复。当迪莉拉赫出于感激之情主动提出也为他提供免费“服务”时,芒尼拒绝了。他告诉迪莉拉赫,他不愿意对不起自己的妻子。

复原后的芒尼和两个同伴根据打探来的线索在一个山谷里找到了那两个伤害迪莉拉赫的牛仔,他们正和同伴在给牛犊打印记。洛根瞄准一个肇事的牛仔开了枪,将他击伤,随后便开始有些后悔。芒尼接过枪,连发数枪,打中了受伤牛仔的肚子。后者挣扎着爬到了一块大石头的后面,恐惧地叫喊着同伴。动了恻隐之心的芒尼停止了射击,让他的同伴前去救助。但他知道,这个受伤的牛仔终将慢慢死去。三人离开山谷。洛根开始对芒尼的作法感到厌恶,遂独自离去。芒尼和“斯科菲尔德小子”则来到那伙牛仔的驻地埋伏起来。不久,另一名肇事的牛仔出来方便,“斯科菲尔德小子”在芒尼的指点下跟踪而至,连开三枪,将其打死。随后两人翻身上马,逃脱了追来的牛仔们的枪弹。

在野外的一棵大树下,芒尼接过了迪莉拉赫送来的钱,同时从她口里得知洛根在回家的路上被比尔派来的打手捉住,押回大威士忌,严刑拷打致死。愤怒的芒尼冒着风雨单枪匹马赶回小镇,决心为老友报仇。而此时,因第一次而受到 *** 的“斯科菲尔德小子”也极力想从这件事情中脱身。他连赏金都没拿,匆匆离开了芒尼。

是夜,在“瘦子”开的酒吧外,芒尼看到了老友的尸体被放在一具敞开的棺木中立在门口示众,两边是两只燃烧的火把。芒尼走进酒吧。得意忘形的比尔正在对他的同伙大吹大擂。当他转过身来时,看到面色严峻的芒尼正对他举起手中的来福枪。目瞪口呆的比尔眼看着芒尼一枪打死了“瘦子”杜波伊斯。接着,芒尼又把枪对准比尔,扣动了扳击。枪没有响。比尔狞笑着去拔,但芒尼的动作更快。他闪电般地拔出腰间的枪,对准比尔连发数枪,后者应声倒下。接着,芒尼又接连打死了比尔的几个同伙。只有比彻姆被饶了一条性命,带着他的记录逃出酒吧。报仇已毕,芒尼来到吧台前,斟上一杯酒饮了一口。这时,他发现比尔还没有断气。他拿起长筒来福枪,用枪条通好枪管,装填上,对准躺在地上的比尔扣动了扳机。

芒尼走出酒吧,最后看了一眼躺在棺材中的老友洛根,在风雨中慢慢跨上了马背。他大声告诉躲在暗处的小镇居民们,要他们掩埋好洛根的尸体,并向他们宣布,如果今后谁再敢伤害 *** ,他将誓不饶恕。说完,他驱马离去,消失在黑夜中。

若干年后,名声远扬的芒尼已带着孩子们离开了他的农场,成为旧金山地区的一名富商……

鉴赏

90年代伊始,凯文·科斯特纳自导自演的《与狼共舞》夺得7项奥斯卡金像奖,为已被数度宣布走向死亡的美国西部片带来了一幕新的辉煌。一年之后,影坛老将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如同他在影片中扮演的角色一样,再次孤军突围,自导、自演了又一部西部片《未被饶恕》,并在奥斯卡的角逐战中连取包括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在内的4项金冠。由此,西部片的重新崛起已成为90年代好莱坞**工业中的一个重要景观。

差不多和美国**同时诞生的西部片一直是好莱坞创造的关于美国历史和文化的标准神话之一。它所塑造的那类富于个人主义精神的牛仔英雄和在荒蛮之地建立起法律与秩序的故事已被公众接受为所谓“美国精神”的象征。随着二战之后美国社会氛围的变化,这一神话才开始被当时出现的“挽歌体”西部片逐渐拆除和消解——昔日除暴安良、枪法如神的牛仔蜕变为野性难驯、嗜血的强盗,广袤神奇、孕育了一曲曲英雄史诗的西部荒原演化成肮脏污浊的屠场。而在 一个个西部背后所一贯埋伏着的叙事主线 文明对野蛮的征服,则被人类暴力本性的释放所替代。其时,作为美国银幕上“主旋律” 的西部**开始成为受到时代影响的新进导演们反思美国传统价值观念的模式之一,传统的西部神话也逐渐暗淡了自己的光辉。但是,西部片的历史并没有从此结束。事实上,以美国西部开拓时期为背景的西部片对于美国公众的意义已远远超过了一种普通的类型片的价值。作为一种已被确认的民族的神话或历史的演义,不论是对它的拆解还是重现,都会激起公众的兴趣。80年代,以《长途骑手》、《天堂之门》和《苍白骑士》为代表的西部片曾经两度卷土重来。到90年代,西部片则以更加丰富的面目再度崛起,并在60年之后两度成为奥斯卡最佳影片。这无疑使得西部片和它那似乎经久不衰的魅力变得更加引人注目。

90年代的美国西部片是以在这一类型领域中初试身手的科斯特纳对传统神话的大幅度的反拨为开端的。而到了以主演西部片而闻名的影坛老将克林特手下,西部片则显示出与其历史的变迁更加紧密的关联。

伊斯特伍德自60年代开始即不断地在银幕上扮演西部片中的牛仔英雄,因而获得了西部片中的“常青树”的美称。同时,他又是60年代以来改变西部片传统路线的代表人物之一,以至常常被与另一位改变了西部片地位的大牌人物约翰·韦恩相提并论。这也使他西部之作具有着多重的价值取向。在《未被饶恕》中,伊斯特伍德以一种颇为严肃的面目继续着60年代以来美国主流意识中对西部神话反思性的考察。以往西部片中大多是湛蓝的天空,被一种常常是雨夜的阴郁的调子所代替,忠奸分明、善恶对立的 二元格局已不复存在。片中没有传统意义上的好人;每一个人物都背负自己沉重的罪恶。小镇治安官比尔是依靠凶残的暴虐建立着“文明”的秩序,被伤害的 *** 们显然有着咎由自取的罪恶。正义的拯救者芒尼则原本是一名江洋大盗,并是曾杀死过 三名地方治安官员的逃犯。在这其中只有洛根稍具亮色。但他中途弃友而去的行为也终于有悖于牛仔们忠勇的精神,这使他最后遭暴刑而死的结局几乎成为一种被西部精神所否定的隐喻。这些人物形象使《未被饶恕》具有着一种前所未有的道德上的含混,并使西部中第一次负载了如此之多的罪恶。

而影片不仅颠覆了传统西部片中的人物 (这其中包括片中多次出现的芒尼费尽力气爬上马背的著名镜头,以及把芒尼与一群猪的形象联系在一起的画面——它使传统西部片中飞身上马的牛仔英雄英姿不再),同时也彻底拆毁了传统西部片中赖以产生引人入胜的情节和动作的叙事基础。影片中由 “毁容”而至“复仇”构成情节的发展动力,但迪莉拉赫遭到毁容的起因却是源于她对牛仔的嘲弄。这使影片中复仇行为已经缺少了道德上正义的色彩。而正如一位美国影评家所指出的,整个影片的情节和人物行为动机实际上是建立在一系列谎言的基础上: 肇事的牛仔把他割伤迪莉拉赫的原因说成是后者偷了他的钱包(他显然是力图掩盖自己的无能和推卸道德上的责任), *** 们则谎称被召募而来的杀手能得到多少钱,并极力夸张自己所受的伤害。撒谎者中当然也包括地方治安官小比尔,他把他的暴虐解释成善良和秩序的保护神。就连芒尼似乎也难逃撒谎的泥沼。他撒下的一个“弥天大谎”就是在一再向妻子保证不再之后终于重开杀戒。影片以这一连串的“谎言”使传统西部片中的枪战、复仇和英雄主义被剥去了合理性和神话色彩,而把它们还原为一种弱肉强食和原始的暴力冲动。为此,影片特意安排了专门靠记录和对谎言进行编撰的三流家比彻姆的形象,它揭示出那些所谓的西部神话的真实来源,并对最初创造出这一神话的通俗家进行了讽喻。

不过,尽管伊斯特伍德对西部神话进行了无情的揭露,但他并无意、也不可能从根本上去贬损已被美国公众奉为神明的西部精神。而他作为一个以主演西部片闻名的动作明星,对传统的“美式英雄”更会是别有一番难舍的怀旧之情。因此,在顺应历史的潮流对西部神话做了一番解构之后,在影片的后半段,当老友洛根被残暴地杀死,芒尼终于为自己的复仇找到了道德的立足点之后,伊斯特伍德立刻使他恢复了往日西部英雄果敢的英姿。在最后杀死比尔和同伙的场景里,观众又看到了往日西部经典中酒吧枪战的场面:芒尼突然有如神助,身手敏捷,弹无虚发,为非作歹的恶棍一个个应声毙命。而这一英雄牛仔的重塑并不仅仅来自伊斯特伍德个人的怀旧,它也更是被美国主流意识形态所主导的好莱坞**工业对当代美国公众心理需要的一种应答。冷战的结束,曾使数十年来一直被“东西方对峙”弄得惴惴不安的合众国的公民一度欣喜若狂。但人们很快便发现,被称为“唯一的胜利者”的美国在新的时代中却犹如《未被饶恕》中的芒尼,老态龙钟,步履蹒跚。对此,观众无疑需要从芒尼后来的果敢中印证自己的希望——即美国这个“老牛仔”也能够如最后的芒尼那样,重新找到道德的立足点,再振西部精神的雄风,在一片困境中杀出重围。对此,这部由四位年龄均在55岁以上的老影星担纲主演的影片可以说没有使众多捧场的观众虚此一行。

本片导演和主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生于1930年,50年代开始进入好莱坞,50年代末以在一部西部电视系列片《生牛皮》中的表演开始崭露头角。其后,他重返银幕,迄今已主演了近40部影片,并从70年代开始了自己的导演生涯。伊斯特伍德以扮演银幕上的硬汉著称,并成为公众心目中扬善惩恶的偶像。他的成功之作包括以《肮脏的哈里》为代表的一大批警匪片和由意大利导演赛尔乔·莱翁内执导的几部著名的“意大利通心粉西部片”,如《善、恶、丑》等。他自己执导的西部片则包括《高原骑手》、《苍白骑士》等七八十年代的经典之作。在谈到他的这部《未被饶恕》中的主人公芒尼时,伊斯特伍德指出,他通过这个人物试图达到的是对暴力的否定 即由于以往的罪恶,一个人无法重新选择自己的道路,只能重新落入暴力的漩涡。而法国《**手册》杂志则从更加政治化的角度把影片归结为对美国干涉主义的暴露与批判。

吕克贝松说他一生只拍几部**?

长津湖历史

 长津湖历史,在生活中,对于历史上的事情很多人都是不太了解的,而且长津湖历史是比较惨烈的,我为大家整理好了长津湖历史的相关资料,一起来看看吧。

长津湖历史 篇1

 长津湖战役是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中发生在长津湖地区的一场战役。

 长津湖战役中,中国人民志愿军第9兵团3个军,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与武器装备世界一流、战功显赫的美军第10军,于1950年11月27日至12月24日在朝鲜长津湖地区进行了直接较量,创造了抗美援朝战争中全歼美军一个整团的纪录,迫使美军王牌部队经历了有史以来“路程最长的退却”。

 这次战役,收复了三八线以北的东部广大地区。志愿军在东西两线同时大捷,一举扭转了战场态势,成为朝鲜战争的拐点,为最终到来的停战谈判奠定了胜利基础。

 长津湖战役的伤亡人数

 1950年11月27日至12月24日,中美两支王牌军在朝鲜长津湖地区展开了一场激战。美军包括海军陆战队第1师(简称陆战一师)和第3、第7步兵师,以及韩国第1军团,约10万人;攻击这支部队的是志愿军第9兵团,由20军、26军和27军组成,近15万人。

 在零下30-40摄氏度的严寒中苦斗20天之后,美军残部在7艘航空-母舰的掩护下,利用海路脱离战场,这也意味着“联合国军”全部被逐出朝鲜东北部。

 由于从东南沿海紧急入朝,未能配备御寒冬装,志愿军第9兵团此役战斗伤亡19202人,冻伤28954人,冻死4000余人。据当时在27军任营教导员的(1988年授上将军衔)称,他是全营唯一没冻伤的。美军陆战一师也冻伤7000余人,冻死数百人。

长津湖历史 篇2

 长津湖之战的真实历史,远比**要惨烈得多

 一排排战士俯卧在零下40度的雪地里,他们已经变成了“冰雕”战士们成了冰雕连,这一幕让所有的人热泪盈眶。这是**《长津湖》里的镜头,但是,真实的历史,却远比**更加惨烈。

 宋时轮率领的第九兵团,驻扎在我国东南沿海一带,这支队伍原本是要为解放-台湾做准备的。

 1950年6月,朝鲜爆发了战争,美国不光攻打朝鲜,还时常威胁我国边境,于是国家-最高***作出了一个高瞻远瞩的决定,出兵支援朝鲜。 宋时轮率领着志愿军第九并团入朝。

 1950年9月,第九兵团接到了准备入朝作战的命令,随即,第九兵团的20军,26军27军,跋涉几千里来到山东兖州地区,随时待命。 经过了一次整编之后,第九兵团加入了志愿军的行列,在宋时轮的带领下乘坐火车秘密进入朝鲜,参加入朝作战的第二战“长津湖之战”。

 由于害怕贻误战机,因此准备仓促。第九兵团的战士大部分都是南方人,他们穿着单薄的棉衣,当这支队伍来到东北,东北军的司令员贺晋年看到这些战士怎么还穿着如此单薄的棉衣啊,随即拿出了数万件棉衣给志愿军战士御寒。

 1950年的那个冬天,是朝鲜长津湖地区最寒冷的时候,当时最低气温达到了零下40度。

 15万的志愿军战士,几万件的棉衣也不够啊,再加上运送物资的车辆被美军摧毁,志愿军战士除了要面对强大的美国联合国军之外,还要面对恶劣的天气。

 美国方面已经于11月23号到达长津湖地区,为了赶时间,他们甚至来不及领取御寒的棉衣,分到御寒的衣物很少,有的班也只有一两床被子。

 虽然在第一次战役中,志愿军迫使美军后撤到清江川一代,但是美国人依然没有把志愿军放在眼里。 美国陆军上将麦克阿瑟甚至放言说:“孩子们可以安全的回家过圣诞节”。

 美国联合国军装备优良,他们配备有睡袋火炉,美味的食物但是面对这种极寒的天气,依然有人冻死冻伤。 盖马高原的严酷程度,超乎人所有人的想象,海军陆战师一师长史密斯认为,中国人不可能经受得住如此的严寒,但是他想错了,被现实打脸。

 1950年11月17,中国人民志愿军向长津湖地区推进,面对盖马高原的极寒天气,他们没有退缩,创造出了行军十天的记录并于11月26日到达长津湖地区。 很多战士没有棉鞋,没有棉帽子,他们的他们的手脚被严重冻伤,面对如此困难,他们依然创造出了一天行军30公里的记录,躲过了美军的重重包围和侦查,翻越群山峻岭于26日到达长津湖地区。

 27志愿军包围了长津湖地区的美国联合国军长津湖战役就此打响

 11月27日在冰雪的掩护下,志愿军团团包围了在长津湖地区的美军,并用拦腰,截头,掐尾的方法,牢牢控制住在柳潭里,新兴里和下碣隅里的美军。

 当美国人回过神来一切都晚了,志愿军简直是神兵天降,他们不得不感叹:这是战争史上的伟大奇迹,这个奇迹也只有中国人民志愿军可以创造。

 28日晚上,当进攻的号角响起,快要被冻僵的志愿军战士突然集体一跃而起,强势阻击美军的进攻,自此长江湖战役拉开了帷幕。 志愿军为什么能打败号称胜利之师的美国联合国军呢,其实说到这个问题,还得从几方面分析。

 美国虽然装备精良,但是他们的装备多,消耗大且怕吃苦,白天只能用飞机大炮试探,也不敢轻举妄动,晚上更加不敢出动,而夜间则是志愿军战士的天下。

 我们的战士吃的是黑土豆,缺衣少穿,由于大部分没有棉鞋和棉帽95%冻伤的部位是足部,但即便是在这种恶劣天气艰苦条件下,志愿军战士依旧没有退缩。他们顶着重重困难。全歼了美国一个团,北极熊团,将战事牢牢的锁住三八线以外,这次战役,是抗美援朝战役中的一个伟大转折。

 11月28日,三连连长杨根思奉命驻守在下碣隅里的一处小高地,他的任务阻挡美军往南逃跑,这次任务异常艰巨,除了强大的敌人以外,恶劣的天气更是如猛虎一般袭来。 特别是杨根思手下的人员较少,只有一个排的兵力,但是尽管如此,他们凭着顽强的毅力击退了敌人的八次进攻。

 紧接着敌人又发起了第9次进攻,可是此时只剩下杨根思和一位机枪排排长和一名伤员。敌人觉得前面的八次进攻,驻守在这里的志愿军已经没什么人了,而对于第9次进攻,他们胸有成竹,认为这一次一定能够突围出去。 40多名敌人浩浩荡荡的冲了上来,而此时一个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三连连长杨根思,抱着一个5公斤的包出现在他们面前。看到这一幕,敌人吓得肝儿颤了,紧接着,杨根思拉响了包,和敌人同归于尽,杨根思壮烈牺牲,此时他年仅28岁。

 美国引以为傲的一个团“北极熊团”在团长麦克莱恩被打死以后,已经变得溃不成军,3000人的大团,逃出来的只有670人。 志愿军9兵团-派出了一个连,奉命在水门桥迎接南逃的敌人美陆战一师,这一个连着兵力已经在这个地方整整守候了6天6夜。

 在那种零下40多度极寒的条件下一动不动,别说6天6夜就是几分钟也是常人无法忍受的,渴了只能抓点雪,饿了吃一点坚硬如石的干粮……不出所料,12月9日,美军真的来了,但是此时守候在这里的志愿军战士却没有任何动静,面对此情况,美军也纳闷:“怎么没有动静了?”但是接下来一幕,所有的人都惊呆了,整整一个连的战士被冻成了冰雕,而他们依旧做着射击冲锋的姿势。 美军被强烈的震撼了,这是怎么样一只如钢铁般的队伍呀?

 在这些牺牲的志愿军队伍中,有人还找到了一封绝笔信,绝笔信的内容是一个叫宋阿毛的上海籍小战士写的:

 我爱我的亲人和祖国,更爱我的荣誉,我是一名光荣的志愿军战士,冰雪,我绝不屈服于你,哪怕是冻死我,也要高傲的耸立在我的阵地上。

 水门桥是美军南逃的必经之路,它悬空于悬崖峭壁之上,周围是万丈深渊,志愿军自然深知其重要性,早在几天前就已将其炸毁,被炸之后美军是过不去的,水门桥被志愿军炸了三次,最后一次连桥墩都炸毁了。

 这时候,美国利用强大的国力,在日本美军基地连夜赶制了十几套钢制桥梁基座,连夜空投到水门桥,不到一天的时间,美军工兵又架设好这座承重50吨的钢制桥梁,最后美军陆战一师一万多人,连同坦克,装甲车一起通过水门桥。

 水门桥这一段在**《长津湖》上没有,不过导演也埋了一个伏笔。**《长津湖》整整176分钟的片长,三个小时,每一个镜头都让我热泪盈眶,我们的先辈啊,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遭受了常人的想象的苦难。

 指导员梅生的女儿问他为什么要打仗,梅生抚摸着女儿的头,斩钉截铁的说: “这场仗我们不打,就是我们的下一代要打。我们出生入死,就是为了让他们不打仗”。

 伍千里回到家里和父母团圆,凌晨突然接到了,部队的召唤,他背上行囊就要走,他的父母没有阻拦,知道这是儿子的使命,临行前他对父母说:“立春就回来了,回来给你们盖房子。”。

 这次战役的结果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全歼了美国31团,这个曾今让他们引以为傲北极熊团,并获得了北极熊团的团旗。

 我看了一下这部片子的影评,有人说这部片子太过于血腥,不适合儿童观看,看到这些话的时候,我顿时血冲脑门 :“真正的战争要比你们想象的更加血腥”既然那么矫情,那就藏在温室里,永远当一颗不经风雨的花朵吧。

长津湖历史 篇3

 《长津湖》讲述了那段真实历史?

 由陈凯歌,徐克,林超贤联合执导,集结了吴京,易烊千玺,段奕宏,朱亚文等一众一线演员的《长津湖》今日开始上映了!今天就和大家聊聊这部**中发生的真实历史和背景!

 同样拥有超豪华配置,去年上映的《金刚川》讲述的抗美援朝的最后一场战役,金城战役,而这部《长津湖》讲述的是,朝鲜战争第二次战役中一场具有决定性的长津湖战役,在抗美援朝第一次战役后,所谓的联合国军兵分两路继续向北进犯,直逼朝鲜临时所在地,江界。

 为了遏制其攻势,中国第9兵团3个军,渡过鸭绿江,进入朝鲜东北部,在长津湖包围了联合国军,这让长津湖地区的美国第10军十分意外,双方随即在严寒气候下,展开一场将近1个月的残酷战斗,这场战役,美军参战部队包括海军陆战队第1师,和第3第7步兵师,以及韩国第1兵团,约10万人,而我方的参战部队是志愿军第9兵团,由20军,26军和27军组成,近15万人。

 要知道当时的长津湖室外温度在零下30-40摄氏度,中国人民志愿军在缺少棉衣,缺少食品补给,以及武器装备落后的劣势下,与在当时武器装备世界一流,战功显赫的美军第10军苦斗20多天,创造了抗美援朝战争中,全歼美军一个整团的纪录,迫使美军王牌部队经历了有史以来路程最长的退却!

 在这之前,联合国军的总司令麦克阿瑟将军还天真地认为,朝鲜战争将在圣诞节前结束,万万没想到中国人民志愿军凭着钢铁意志和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征服了极度恶劣的环境,通过这场战役一举收复三八线以北的东部广大地区,彻底粉碎了麦克阿瑟,圣诞节前占领整个朝鲜的美梦,可谓是一举扭转了战场态势!可以说长津湖战役是朝鲜战争的拐点,长津湖战役也为最终到来的'停战谈判,奠定了胜利的基础!

长津湖历史 篇4

 经过

 11月27日傍晚,志愿军10万大军已经隐藏在朝鲜北部广袤的山地和丛林当中了,20军位于长津湖西侧;27军位于长津湖北部和东北部。两军分别以陆战1师两个团和第7师的31团级战斗队为主攻目标,后对下碣隅里进行围攻,继而在从下碣隅里至兴南的一条被称为“长隘路”的通道上展开围追堵截。

 11月27日夜,西北风卷着棉球般的雪花,吹得人睁不开眼。美陆战第1师和美步兵第7师,当时正沿着一个山间的小路行进,整个队形成柱状,延伸达50公里。一个美国的随军记者后来说“总觉着有人在盯着我们”。这句话没有说错,他们确实是被隐没在崇山峻岭中的志愿军战士牢牢地盯紧了。山林中忽然传出惊天动地的军号声和呐喊声,宋时轮、陶勇指挥20军、27军向美军发起猛攻,10万志愿军将士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扑向美军,美军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遭遇到意想不到的攻击。在第二天的早上,美7师和陆战1师被九兵团分割成了5个部分。

 11月28日,整个28日白天,美军都在设法打通被截断各部阵地。全部机械化装备的美军在大部分时间里,仅能以每小时500米的速度前进。战斗间歇,一位美军记者问一个正在用从冻硬的罐头里挖蚕豆吃的陆战队士兵:如果上帝能够满足你的一个要求,你最需要什么?那个士兵头也没抬的回答:给我明天吧。

 11月30日,27军集中两个师5个团的兵力由27军副军长兼80师师长詹大南统一指挥,并使用全军所有炮兵,围攻新兴里的美7师31团。历史悠久的美第7师第31团组建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因曾参加对苏维埃俄国的干涉作战而获得“北极熊团”的绰号,团旗上就有北极熊的图样,称得上是陆军中战斗力较强的部队。该团蓝色的团旗被志愿军班长张积庆缴获当包袱皮,后来成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的展品。这是朝鲜战争中,志愿军唯一一次成建制地全歼美军一个团的光辉战例,但与此同时27军80师和81师也付出了巨大代价,伤亡及非战斗减员高达1万人,全军冻伤高达22%。

 12月1日,当第26军在距离合洼里还有80公里的时候,美陆战1师终于突破了志愿军第20军的包围,开始向南撤退。9兵团总部随即命令第20军余部:追击美陆战1师,减缓他们撤退的速度,缠住他们,为第26军争取时间,为最终歼灭美陆战1师创造机会。

 12月4日,柳潭里的陆战1师5团、7团终于撤回了下碣隅里,他们用3天时间才走完这22公里,一路惨遭志愿军层层截杀,平均1小时只能走300米,22公里道路上有1500多人伤亡。然而,志愿军也伤亡惨重,美军的一份史料中记述,“中国人在地面战斗,空袭,及严寒的天气里伤亡巨大。由于没有适当的御寒服装,志愿军的战斗力因为大批士兵被冻死冻伤而被严重削弱。大部分志愿军耗光了在过江时随身携带的,而且食品也供应不上。”

 12月5日,美第10集团军军长阿尔蒙德向守在下碣隅里的史密斯下令:“尽快撤退到咸兴地区。”当日晚,下碣隅里所有的美军用火炮开始向两侧山地猛轰。6日清晨,大撤退开始。但美军也没忘记在逃跑前彻底毁灭下碣隅里这个供给基地。美军先用炸,然后用推土机碾一遍,最后将堆积如山的食品、衣服、泼上汽油烧掉。那些在几公里外山头上20余天没有吃过几顿饭的志愿军士兵,看着就快到手的大批给养被这样毁掉,心疼无比。

 在古土里的水门桥是架在长津湖引水管道上的悬空单车道桥梁,桥下是万丈深渊,水门桥一旦被炸,撤往咸兴的美军可谓上天无路,入地无门。

 20军曾经于12月1日、4日两次炸掉了这座桥,可每次都被美军工兵修好了。志愿军干脆把桥基也炸掉了。但出乎志愿军意料,美国空军居然从日本调来8套每套重达1.1吨的车辙桥组件空投到美军阵地,然后在悬崖上仅用两天不到的时间就架设了一座载重50吨、可以通过撤退部队所有车辆的桥梁。美国强大的国力优势和训练有素的部队反应能力在这次撤退中得以充分展现。

 12日,美陆战1师终于在咸兴与美第3步兵师汇合。美军的两个师继续向南撤退,一直到达东海岸的咸兴市。一路上,虽然20军余部继续穷追不舍,但是第26军主力始终没有能够赶到投入战斗。在美军士兵的印象中,战役后期他们并没有受到什么有力的阻击。

 1950年12月24日,亚洲时间的平安夜,美第10军从兴南港装船撤离,次日志愿军占领兴南,历时近一个月的长津湖战役,抗美援朝二次战役东线作战,同时也是整个二次战役落下帷幕。

 1952年9月,第9兵团从朝鲜回国,车行鸭绿江边,司令员宋时轮要司机停车,下车后向长津湖方向默立良久,然后脱帽弯腰,深深鞠躬。当他抬起头来时,警卫员发现,这位将军泪流满面,不能自持。这一颇具悲彩的场景无疑是对这场战役惨烈程度的最好注解。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功夫**是什么

"一生只拍10部",不过只有说当导演,不包括编剧啥的.

最近上海电台还有他的访谈,LZ可以网上搜来看看.好像是杨谰的节目/有提到的.

作品年表:

2000《舞者/吕克贝松之光芒万丈/Dancer, The》(法国)、《终极杀阵2之霹雳雷霆/Taxi 2》(法国)

1999《圣女贞德/Joan Of Arc》(法国)

1998《出租汽车/Taxi》(法国)

19《第五元素/Fifth Element, The》(法国,美国)

1996《Kamikaze》

1994《职业杀手里昂/这个杀手不太冷/Professional, The;leon》(法国,美国)

1993《Point of No Return》、《舐血狂花/Assassin, The》(美国)

1991《大西洋岛/Alantis》(意大利,法国)

1990《堕落花:尼基塔/Femme Nikita, La》(法国,意大利)

1988《碧海蓝天/Big Blue, The;Grand bleu, Le》(法国,意大利,美国)

1985《地铁/Subway》(法国)

1983《最后的战斗/Dernier combat, Le (法国)》

获奖记录:

1990年《尼吉塔》(Nikita)获得第16届法国**凯撒奖9项提名,荣获一个奖项

1988年《碧海蓝天》(The Big Blue)获得第14届法国**凯撒奖8项提名,并荣获二个奖项包括最佳导演

1985年《地铁》(Subway)荣获第11届法国**凯撒奖13项提名,并荣获三个奖项(详细资料)

参与制作过的**:

碧海蓝天 (1988) .... 导演

暴力13街区 (2004) .... 导演

绿芥刑警 (2001) .... 编剧

企业战士 (2001) .... 编剧

第五元素 (19) .... 导演

郁金香芳芳 (2003) .... 编剧

的士速递3 (2003) .... 编剧

光芒万丈 (2000) .... 编剧

暗流2:天使启示录 (2004) .... 编剧

车神 (2003) .... 编剧

的士速递2 (2000) .... 编剧

碧海情天 (1988) .... 导演

不归路 (1993) .... 编剧

这个杀手不太冷 (1994) .... 导演

圣女贞德 (1999) .... 导演

的士速递 (1998) .... 编剧

的士女王 (2004) .... 编剧

狼犬丹尼 (2005) .... 编剧

地下铁 (1985) .... 导演

最后决战 (1983) .... 导演

亚瑟 (2006) .... 导演

13区 (2004) .... 编剧

非常人贩2 (2005) .... 编剧

女抢匪 (2006) .... 编剧

亚特兰提斯 (1991) .... 导演

霹雳煞 (1991) .... 导演组

法国**大师:吕克·贝松**作品集

一提起法国导演,人们通常的第一反应是一个无比深沉、或者超级前卫的形象,似乎他们总是热衷于表现人类精神危机之类的东西,充满知识分子气。在这种情况下,吕克·贝松就显得十分另类。这个来自法国的导演,既可以拍出梦境般纯净的《碧海蓝天》,也可拍出比好莱坞更好莱坞的《这个杀手不太冷》,还扬言自己只拍十部**就够了。对于**,他没有太多的豪言状语。他说他自己拍片,只是为了某个坐在戏院角落里的少年,“只要这小孩喜欢我的**就够了!”

实际上吕克·贝松的作品已经远远超过十部,最新的《非常人贩2》已经在北美票房榜上打拼了。

5K名为《吕克·贝松眼中的**》作品集,收录了其截至2005年最新《狼犬丹尼》一共21部**,21D5。所有作品均精心挑选最佳D5配置,其中不乏独家。

以下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最后决战Le Dernier Combat /The Last Combat (1983)——24岁的吕克贝松初出茅庐的异类之作,影片没有任何大腕,也无任何对白,完全不含任何商业因素,却一举拿下瑞士阿沃基影展评审特别大奖及影评人奖,也开启了吕克·贝松国际大导演的大门。一区版,由于本片没有对白,所以也没有任何字幕。可变型宽荧幕,画质修复的非常不错。本片是黑白片。

地下铁Subway (1985)——此片是吕克·贝松初次结合大卡司,邀请身价不斐的大明星有伊莎贝艾珍妮,克里斯多夫蓝伯,尚雨格安哥拉等来演出。此片有连环式风格,对话简扼,通俗的警匪片却带着巴洛克式的色调。此片的出发点是边缘人克里斯多夫蓝伯对伊莎贝艾珍妮的迷恋。这是一部拥有缤纷原色的**(蓝,红)。解剖现代文明底下的地铁。克里斯多夫蓝伯以此片赢得法国凯萨奖最佳男主角。这张D5的配置也可谓独到,法2+正宗六区国配+三区,法2画面是可变的,画质不错,六区国配似乎还是头一次加到9区节目中来。

碧海蓝天Le Grand Bleu /The Big Blue(1988)——这部片子太有名了,所以偶就不多介绍了。日2版。

霹雳煞/尼基塔Nikita(1990)——此片是吕克·贝松从一个特务杀手角度,来解剖国家官僚体系背后的恐怖黑爪。浓厚的商业色彩让好莱坞相中而将此片重拍成美国版的"双面女蝎星",由布丽姬方达诠释片中的女杀手。此片也呈现吕克·贝松对人性的探索,是部黑色调的动作片。此片也是吕克·贝松**风格朝着好莱坞商业领域转变的关键之作。日2版+六区国语+六区+三区,这个配置对于D5来说比较豪华了。另外说明一下,六区的实际上跟国语翻译一样。日2的画面也是原版中的佼佼者。

亚特兰提斯Atlantis(1991)——此片无演员,只有旁白,这部影片将带领影迷进入美丽的海底世界,配上美妙的音乐,以音画来表现不同的生活面貌与心灵层面。此片是1991年影展的开幕大片。这也是一部充满环保意识的影片,全片只有悠游大海的鱼,毫无人影,是吕克·贝松又一次冒险之大不讳之作。此片与10年之后出现的《深蓝Deep Blue》有异曲同工之妙。日2版+自制,日2可变画面画质很不错。本片只在影片开头有一段简单的英语独白,所以自制字幕没有任何问题,本片精妙之一,就是几乎没有任何对白,全凭观众想象力任意发挥,去领略一个神秘的海底世界。影片拍摄精美异常,值得好好欣赏。

杀手莱昂Leon /The Professional(1994)——本部影片是吕克·贝松的颠峰之作,也是吕克·贝松的第一部美国**。从此吕克·贝松凭着自己对**的独特见解,在大师云集的好莱坞杀出了一席之地。并且,本片也被誉为《尼基塔》的姊妹篇,前后两部影片讲述了男女杀手的复杂世界。一区特别版(画面水准跟超码版大致一样)+六区版国配+电视版国配+六区DVD字幕+享誉江湖的全美版,此片其实到目前为止,都没有任何确凿的消息能证明三区有发售DVD,以前的字幕都是全美那版仿三区字幕,集成六区字幕的,5K是第一家。

第五元素The Fifth Element (19)——吕克·贝松真正好莱坞商业化的第一部大作,以好莱坞流行的科幻为题材,加上布卢斯·威利的加盟,成为真正的卖座大片。一区特别版+三区全套字幕+六区国配,江湖传闻此特别版的画面要优于之前发布的超码版。

出租汽车Taxi( 1998)——吕克·贝松经典的幽默片之一,也很出名了,不再介绍。法2TF1+三区+六区国配。

圣女贞德 the Messenger(1999)——个人认为吕克·贝松比较烂的一部片之一,宗教题材看来不适合这位天才导演,而且,女主角神经兮兮的表演着实让人有点透不过气来。不过,片子随烂,配置可不差。日2超码版+三区+六区国配。

出租汽车2Taxi2( 2000)——98年经典搞笑片的续集,Taxi三部曲大概大家都耳熟能详了吧。本集同样是TF1素材,法2TF1版+三区。

无声的舞者Dancer, The( 2000) ——2000年是吕克·贝松的多产年。人们不会忘记在2000年的戛纳**节上,那部由冯特里尔导演的震撼了评审团和无数观众的丹麦影片《黑暗中的舞者》,冰岛女歌手比约克把这位“黑暗中的舞者”演绎得入木三分。她让我们知道语言是可以看见的。影片《无声的舞者》同样是一部描写舞蹈语言的影片,但在吕克.贝松这样一个前卫、叛逆并不断向自己挑战的导演手中,它就附加了许多与众不同的东西。

本节目5K为独家配置,市面以前并不见其他版本面世。5K此片独家法2版+自制优质字幕(无三区),首次面世的法2素材非常值得称道。

龙之吻Kiss of the Dragon(2000)——本片吕克贝松其实是编剧+制片,不过,将这部影片放到吕克·贝松的作品集里还是非常合适的。这是吕克·贝松第一次功夫片的尝试,而且也是第一次与中国演员合作,龙之吻尽管不是一部非常出色的影片,但是,这也是李连杰迈进好莱坞的重要一步。吕克·贝松就盛赞李连杰是一名非常出色的演员。一区版+三区。

绿芥刑警Wasabi(2001)——在尝试跟中国演员合作之后,吕克·贝松似乎对东方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首次与日本知名女星广末梁子合作出品了这部影片,不过,这部片子似乎并没有受到太多的好评,大多数影评人都批评吕克·贝松敷衍了事。韩三版+三区+六区国配。

非常人贩The Transporter(2002)——同样吕克贝松只是担任了本片的监制,导演是香港功夫片****之一的元奎Corey Yuen,更有靠拍摄走红的舒淇Shu Qi加盟。一区版+三区全套字幕+国语。

出租汽车3Taxi3( 2003)——在前两集的《的士速逮》系列**中,我们领略了法国人独特的法式幽默和搞笑能力。既有的士飙车的速度刺激,搞笑司机的睿智,又有对法国马赛警察嘲讽的噱头。第三集用回第二集的原班制作精英,选择寒冷的季节,把场景搬上冷峻陡峭的阿尔卑斯山,冰天雪地的场面壮观浩瀚,动作难度更大更刺激,极尽速度的雪山飙车精彩纷呈,加上颇有新意的幽默感,大大提升了**观赏的性和趣味性,华人女星白灵也参与了演出。日2版+三区。日2版的优势是带有满档DTS,不过对于D5节目似乎没有什么价值。

郁金香芳芳Fanfan la tulipe (2003) ——这个**使人想到大仲马的,故事曲折离奇,充满色彩,俏皮幽默,但过目即忘。影片编剧是吕克·贝松。法2+三区+六区国语。

车神Michel Vaillant(2003)——本片作为中法文化交流的项目之一,是中影集团重点引进的法国大片。除了酷,没啥别的感觉了,看来吕克·贝松对汽车似乎也情由独钟啊,跟汽车相关的影片,算一算也至少有4部了。用画质最佳的法2版+三区+六区公映版国语。市面带国语的D9都不多,5K的D5倒是带上了这条国配。

暗流2:末日天使Crimson Rivers 2: Angels of the Apocalypse(2004)——吕克·贝松与让·雷诺再度联手!融合《七宗罪》的惊悚,以及《印第安纳·琼斯》的冒险动作,刷新观众视野!2003年,影片《暗流》曾经以中国第一部进口分帐法国大片的身份被引进国内发行。由于该片是美国投资、法国班底拍摄的好莱坞式悬疑片,因此融合了法国**细腻优雅、善于营造气氛的特色,以及好莱坞**所擅长制作的宏大逼真的动作场面,让观众获得视听和心理上的双重满足。《暗流》在世界各地公映后好评如潮,创造高额票房收入,更荣获2001年法国**最高奖--恺撒奖的最佳导演、最佳摄影、最佳剪接、最佳**音乐及最佳音响五项提名。在如此成功的背景下,续集《暗流2:末日天使》的推出自然不足为奇了。这是大名鼎鼎的吕克·贝松与著名影星让·雷诺的再度携手合作,共同再创法国动作片的奇迹。该片延续了《暗流1》中的惊悚风格,监制兼编剧吕克·贝松的剧本向观众们提供了更多令人不解的神秘感,而情节的错综复杂性,也比上一集更加丰富,是一个真实社会案件与神秘宗教的混合体。

5K本D5使用了日2素材,日2版+三区,这片日版的画质简直好到惊人。

的士速递(美国版)TAXI(2004)——本片是1998年法国卖座**《的士速递》(英文同名)的翻拍片,当时那部**是由杰莱德·皮尔斯导演,吕克·贝松编剧和监制的。影片在上映后获得大获成功,不仅创造了国内票房记录,还顺势进去美国,在世界范围内造成轰动。 日2dts加长版+三区,有泰语音轨。

暴力街区Banlieue 13(2005)——吕克·贝松编剧,三区版。

狼犬丹尼 Danny the Dog (2005) ——《狼犬丹尼》由欧美双方斥资4500万美元合拍而成,是法国名导吕克·贝松(Luc Besson)继《终极杀阵》(taxi)、《赤色追缉令》等片之后,又一部身兼制片与编剧的力作,影片由《美丽新世界》和《玩命快递》的助理导演路易·莱特瑞尔(Louis Leterrier)执导,由享有“中华第一武指”美称的袁和平担任动作指导。片中更是明星济济,包括中国功夫皇帝李连杰,黑人影帝摩根·弗里曼(Morgan Freeman),主演《大敌当前》的鲍勃·霍金斯(Bob Hoskins)。 5K本节目使用三区版素材制作而成,带国粤语配音。

看完《血战钢锯岭》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功夫**是1928版《火烧红莲寺》。

相关介绍:

1928年的《火烧红莲寺》带动了中国**史上第一次武侠神怪热,此后武侠**也成为在世界影坛上最富于中国特色的**种类。

故事讲述了位于湖南浏阳、平江两县交界处的赵家坪,是历史上有名的械斗之地。浏阳县地方把头陆风阳在一次械斗中吃了亏,便托人介绍,让儿子陆小青拜昆仑派大师学习武功。

扩展资料

相关背景:

《火烧红莲寺》诞生在1927年中国近代史上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以后,其时国民党昨日的同盟者***人的屠刀,令社会充满了血腥和失败的气氛,失望和避世的情绪也在社会上弥漫。

这部影片的问世曾被视为满足人们逃避现实情绪的一个典型代表。但就**本身而言,《火烧红莲寺》也有着特殊的意义和影响。它在商业上的成功为中国**在市场上的立足开辟了一种**样式。

《火烧红莲寺》上映后广受欢迎,一时有万人空巷之感。故此后在三年内连续拍出了18集。从1928年到1931年,中国共上映了227部武侠神怪片。同时,片中的一些特技摄影在当时也充满了创新意识也使它获得了“武侠神怪片”之名。

百度百科-火烧红莲寺

求文档: 影评关于婆婆来了

看完《血战钢锯岭》第一感觉是震撼,在知道影片根据真实改编后,多了一份难以置信。

我们常说**富有戏剧性,总是在人为制造冲突,但有时候,现实更加戏剧化。

历史上的道斯更加神奇,他不使用武器更多是来自童年的阴影。在道斯很小的时候,父亲喝醉后用枪差点误杀了道斯的舅舅,从此道斯暗自发誓不再碰枪。

他因为拒绝碰枪而被军法处置,却因为救了75名战友的性命而获得了荣誉勋章。

这样的故事搬上大荧幕,导演梅尔·吉布森反而在一些地方做了低调的处理,因为真实的太难以置信。

真实的战争片应该是怎样的呢?

我觉得首先不能矮化敌人,很多国产抗日神剧被诟病就是把我军表现的上天入地无所不能,把敌人演的蠢笨异常。如果日本人真像抗日神剧中那样好打,怎么可能打上14年。

其次我觉得不能美化战争。战争从来都是恶的,极端残酷,如同魔鬼一般。真实的战场也绝不是有的**中表现的大场景,集体冲锋那么简单,真实的战场是残肢断臂、鬼哭狼嚎,是被眼前惨剧震动后呆滞的表情,是承受不住目光所及的惨剧而失心疯。

这两点,《血战钢锯岭》都做的非常完美,近年来最真实的战争片非它莫属。

导演梅尔·吉布森擅长拍摄动作片,他把自己的浑身解数都用在了《血战钢锯岭》中。在钢锯岭的坑道战壕中,美军与日军,你死我活的争斗,那一大段是影片最出彩的地方,也是最残忍的地方。

《血战钢锯岭》是一部反战**,男主角拒绝拿枪象征反战,残酷的人间炼狱场景在提醒观众战争并不是请客吃饭。

做到了还原历史,让观众厌恶战争,一部战争片也就成功了。《血战钢锯岭》不仅做到了,还顺带弘扬了人性的真善美,豆瓣8.7分的高分毫不为过。

2021**《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1500字以上精选三篇

先说何琳、王传志一家。

作为本剧的矛盾主体,何琳和婆婆两个人都没有什么要过分指摘的,表面看来他们的矛盾始于一个男人王传志,两个女人共同爱着一个男人,共同争夺一个男人,这个男人就是对垒两方面军要争夺的桥头堡、滩头阵地。而实际上他们的行为归根结蒂是不同生存条件、生活背景以及不同文化程度和文化背景下所凝固的不同意识形态之间的冲突,与他们之间的道德品质和文化修养没有任何关系。既然脱离了人品道德的范畴,如果再对这对矛盾进行家常里短地讨论就显然偏离了主题,因为文化的问题是说不清楚的。

那么既然文化与文化之间产生了矛盾,就总会有一方强势文化,一方弱势文化。从何王婆媳关系来看,从文化的主流方向以及所处的大背景来看,婆婆无疑是弱势的,她只是一个闯入大都会的外乡人。如果她不是以婆婆的身份出现,而是以其他的任何一种身份闯入除何家外的任何一种环境中,在文化属性不改的前提下,两种矛盾的冲突一样会显现。

那么既然婆婆是弱势文化,何琳是强势文化,为什么受气的却是何琳?自古以来从来不都是强势文化收复弱势文化的吗?为什么历史的车轮要在这里转向哪?因为她是婆婆。正所谓清官难断家务事,历史的车轮可以滚滚向前,可以大刀阔斧,先进必将战胜腐朽。但在家里就不同了,中国人从来都是等级森严的,官场有“官大一级压死人”,家里有“岳父老泰山”,“岳丈大人”。婆婆就是凭着中国传统文化尊卑有别和“十年媳妇熬成婆”的根深蒂固的观念来约束管教何琳,何琳即使有天大的道理,即使代表着主流文化,可是在婆婆所代表的更强大传统文化时(其实有相当一部分是小农意识),也不得不败下阵来。

败也有两种败法,偃旗息鼓或奋起抵抗。何琳选择了后者,败得很惨烈,这实属性情使然,最后两败俱伤,牺牲了自己,牺牲了王传志。

小雅、方鸿俊一家。

说完何琳一家的悲剧性结局,下面我来说小雅一家。他们家真正应了那句古语:淘尽黄沙始到金。虽然有过大动干戈的时候,最后仍然化干戈为玉帛,有一个圆满的结局。究其原因,不仅仅是因为小雅一家的关系相比王家要单纯得多,只有丈夫、婆婆和媳妇,不像王传志一家还要加上大哥和大嫂,事实证明这两个人都不是省油的灯,稍后会说到他们。更因为小雅一家人一来在同样的文化背景下成长起来的,而且都生活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这样就不会造成太大的意识形态的落差。二来是都受过良好的教育,这样沟通和理解就不会有问题。而且受教育的好处之一就是增加头脑的容量和灵活性,可以随时校正自己思想上的标尺,就更容易拉近距离。而王传志他们家人的小农意识根深蒂固得就像座大山,愚公也奈何不得。这也就是为什么小雅一家在分分和和后终成眷属的原因。还是取决与相同的文化属性。编剧准确地把握了这一点,符合逻辑,难能可贵。

虽然小雅的童年和少年经历带来了性格上的缺陷,却也不会带来太大的疑难,这种缺陷完全可以在爱情中渐渐丰盈起来。可惜的是,婆婆来了,而且是一个如此恋子的婆婆。两个女人同样深爱着同一个男人,这场争夺战注定不会平静,虽然没有王家复杂,但硝烟味却一点也不少。

还有一点,我看本剧的时候总觉得小雅一家的事没有王家看着那么过瘾,我觉得一来是小雅家的矛盾单一,二来是他们都是有文化的,这有点文化的人冲突起来也是只文斗不武斗,不像王家好几次大打出手。

下面说两个男人,先说王传志。

如果他能和何琳安安稳稳地过二人世界并且相互逐步融入对方的世界,他们会相安无事,甚至体验到幸福的感觉,尽管存在文化上的差异,但只要没人捣乱问题不大。可是婆婆来了,一切就都乱了。他被两个同样爱着自己的女人所引来的一大串家庭斗争牵扯其中,上天无路入地无门,最后闹了个鸡飞蛋打的悲惨结局。这悲剧因爱而起,以悲剧收场。这是他的?抑或不幸?就算爱的悲剧吧。“爱”这把双刃剑真是威力无穷,丝毫不亚于把亚当夏娃赶出伊甸园的那把“带火的剑”!

他的大学是母亲和大哥供出来的,贫穷的农村要供出一个大学生多么的不容易!他对此感恩戴德,这没错,可直到最后言听计从丧失了原则。自从他们一家搬来,无论他母亲和大哥多么的不讲道理,多么的重伤何琳,王传志从来就没有替何琳说过一句话,没替她硬气过一回!你也不想想当初何琳怎么为了和你在一起离家出走和家人闹翻,人家父母说过一句伤害你的话吗?就算你母亲和大哥对你有恩,你也不能把这当成欺负你妻子资本啊!以何琳的个人条件和家庭背景能看上你这个农村人,并且顶着那么大的压力和你结婚,你也不用脑子好好想想!处理问题的方式就那么单一吗?那些琐碎的事不谈,可你王传志不该和家人串通瞒着何琳卖了人家陪嫁的别墅啊!归根结蒂,王传志是农民的儿子,几年的大学生活并不能剔除植根于脑海里的农民意识。何琳是城市里知识分子家庭的千金,金枝玉叶。所以仍然是文化上的差异!

通过我对周围的观察,我发现好像农村男人只要结了婚都对自己的妻子不好,这绝不是个案,而具有普遍性,这已经成为一种农村的婚姻观念和家庭观念。追本溯源是因为农村特殊的生活环境所致,在此把话题岔开一点。首先,农民的所有生活来源均靠种地的收入,种地是重体力劳动,家里壮劳力多,收成就好,收入也就能好点。所以每家每户都希望能生个男孩,为了能多把子力气下地干活。相对的,女娃娃才会被称作“赔钱货”,不但因为不能干重活,还因为养了那么多年却终究要嫁到别人家,替别人家干活。所以农村的一切身体和思想活动都是围绕劳动展开的。农村的女人要从事重体力劳动,所以对女性的审美角度和城市也截然不同,窈窕淑女在农村是要遭到“白眼”的,那么细的胳膊,那么窄的腰条,一阵风就吹走了,哪能干活哪?他们需要的是“结实”的女人,越是体魄强健的女人就越受人欢迎。那么身材哪?相对于填饱肚子而言,也就只能忍痛割爱了。整天劳动的女人是不会“美丽”的,她们的美丽不在外表,她们在劳动和岁月的磨砺下没心思也没条件美,在农村,不需要外表美丽的女性,劳动的女人、能生大胖小子的女人才是美丽的,才是“有用”的,这是农村男子对女人最朴实最实用的审美标准。

其次,农民经济状况不佳,没条件花前月下。农村人口受教育水平不高,不懂得花前月下。

再次,农村男性大都大男子主义。秉承着“兄弟如手足,妻子衣服”的古训。

最后,我觉得农村男性人群不太懂得爱护自己的妻子,妻子在他们的生活中只是劳动、泻欲和传宗接代的工具。这真是农村女性群体的悲哀!

下面回归本文,王传志是农民的儿子,农民的一切特性他都具备,包括对母亲的唯命是从和对妻子这个角色认识上的偏差,我甚至认为这种错误的认识已经遗传到他的基因里面了。何琳后来终于明白,她一语道破天机:买头猪还得看猪圈哪!此言极是!无论嫁男还是娶妻都要看家庭,穷不怕,钱都是人挣的(对那些结婚即想奔小康养尊处优的女子除外),但不能无法沟通不懂道理。儿子新婚之夜,母亲带着一家六七口人把新房糟蹋得又脏有乱,反过来说媳妇不懂事。你说这是懂道理的人能做出的事吗?这和文化就无关了吧。

美满幸福的婚姻需要两个充要条件:一定要建立在爱情的基础上,一定要门当户对。第一点王传志与何琳没有问题,问题出在第二点上,而且是大问题!这问题出在意识形态上,并且无法调和。

王传志有可怜之处亦有可恨之处。他的悲剧性结局完全是对家庭关系处理不当的结果,在母亲面前完全丧失了公公允和男子汉气概,完全忘记了自己是一个丈夫,辜负了爱他的何琳!婚前他信誓旦旦答应何琳说绝对不让母亲来住,出现问题一定站在何琳这边。当然,这个要求何琳提的也欠妥,但毕竟那么大的房子是何琳家的,人家提点要求也不过分,况且何琳也没说绝对不可以。你王传志那么爱自己家人你可以不答应啊,可以和何琳商量啊,实在不行你可以不和何琳结婚啊!他都答应了,满口答应,也不知道当时是否经过了大脑。可他不但没做到,而起变本加厉对待何琳,最后说了一句我永远不能不要我的家人。这不是等于婚前在欺骗何琳吗!我相信他婚前据理力争的话何琳也不会为难他,那样至少让何琳有个心理预期啊!有这么骗女孩子的吗!你父母你大哥是你家人,那何琳是谁?不是你家人?我女儿要是嫁个这么个窝囊男人我这当父亲的得后悔死。

客观上说王传志他应该在道德上受到强烈谴责!

还有件小事我觉得他做得欠妥,就是大嫂流产。你看把他急得,抛下那么重要的工作就跑到医院,一个小叔子怎么那么没深沉?有大哥有母亲在医院用的找你这样吗?万一把工作丢了你拿什么养活那一大家子人,怎么对得起何琳!

方鸿俊。

一个完美的男人,完美到让人没感觉。让我印象深刻的事有两件,其一是他对称呼自己母亲“黑山老妖”的妻子那么客气,客气得像商务洽谈,而他又是那么孝顺,就是再有涵养,怎么能容忍妻子如此重伤自己的母亲!要是我早就发脾气了。那么是因为他深刻地爱着妻子不忍对她发脾气?可那时他们关系正僵啊。这不和逻辑。

其二就是小雅对他事业取向的背叛导致“他从半辈子沉默寡言的气度中惊醒”雷霆。这件事给我的印象是事业比母亲重要。那么他的孝顺是表面文章?可看着不像。这是又一处欠妥的地方。

何琳。

首先我要向编剧致敬,在这个女性群体价值观扭曲的时代塑造了何琳这样一个单纯追求爱情的女子,相对于层出不穷的让人鄙视的女人,在这种歌颂堕落的社会风气下,何琳的存在就更加难能可贵!她是一个好妻子、一个相对婆婆而言没大毛病的媳妇,除了一点大**脾气之外让男人非常向往的妻子形象。王传志娶妻几乎就没话什么钱,酒席是何琳家办的,房子是何琳家给的,你王家就出个人。你王家好好对何琳也行,他们不,他们认为娶到手的媳妇就可以像中国的经济一样“粗放”了,他们认为一切都是理所应当的,是我儿子的能耐,我儿子就是高房价,耗尽你何家的财产你们还得乐呵呵地接着。何琳错就错在太相信王传志。她的父母也没能把好关。

唯一的一点不满是他动手打婆婆,有失身份。但不合逻辑,我猜是编剧为了夸大戏剧效果,过于牵强。

大哥。

一个粗鲁的庄稼汉,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无视。

大嫂。

这个人物塑造得有问题。外表憨厚老实,实则心意极深,但表演上并没有体现出来。老家卖地奔京是她的注意,唆使丈夫动员卖何琳的房子是她注意,这两件大事都是她的主意。对于一个农村妇女而言,不真实。她如果有那样的心机,总不会嫁个结巴丈夫吧。

何琳的父母

一对大好人。看着让人那么舒服,办事也那么得体,就是没选好女婿。事情处理得很有修养,如果面对的同样的文化人那没有问题,你敬一尺我敬一仗。但他们忘了面对的一家农民,他们会把修养理解成软弱,真是秀才遇上兵。娘家人都那么软弱,婆家还怎么会拿媳妇当回事。很多事就应该让小姨处理,王家人也就不会那么嚣张了。

方鸿俊的母亲

很真实的人物,尽管开始有过不妥行为,但她的不妥和王家婆婆的不妥有着本质区别,编剧对这个细节拿捏得很好。通过最后对小雅态度的转变充分体现了一位慈母、一个知识女性应有的素质。

何琳的婆婆

凭心而论,她是我最反感的二号人物,某些做法非常过分,对待何琳非常过分,对待何琳一家也不够尊重。但回头想,她就是个农村老太太,文化属性在那摆着,摊上这样的亲家也只能自认倒霉。

最后说小雅

对她我持鄙视态度。谈两点。第一是她不检点的婚前行为,这点让我尤为鄙视!还是方鸿俊说的对:和你不爱的男人你都能打胎。你看小雅说什么:正因为我不爱他所以才没把孩子生下来。简直不知廉耻!我要是方鸿俊紧接着就会问:你不爱的男人你都能发生关系?方鸿俊太善良了。

第二就是她的愚蠢,愚蠢有两点,其一是对争取丈夫错误的方法。明知婆婆是恋子狂,丈夫又孝顺有佳,自己和丈夫的感情没有大问题,那么聪明的方法就是争取婆婆,正所谓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争取到了婆婆,不仅少了一个对手,丈夫也会因此更爱自己。这道理他不懂。

她的做法是不停的和婆婆针锋相对,而起多数是当着丈夫的面和婆婆大吵特吵,并且还希望丈夫能站在自己这边,你说这不是傻吗?

其二是竟然拿丈夫的事业开玩笑,没有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她以为可以把丈夫玩弄于股掌间,到时顺水推舟、暗度陈仓就水到渠成?太天真。错误地估计了自己在丈夫心中的位置,把爱情看得过高,被脱离婆婆掌控的愿望冲昏头脑,加上之前的芥蒂(未婚堕胎导致无法生育)和后续事情处理不当,最终导致了没能达到预期目的反而险些葬送了婚姻。更愚蠢的是她没有想到男人是不能忍受被女人玩弄的,更不能忍受被自己的妻子玩弄,那种羞辱感会深深磋商男人的自尊心,会非常伤感情。爱情是很脆弱的,尤其是现今社会,花花世界到处都是诱惑,处处都大于爱情,要维护爱情需要做千百件事,而伤害它一件就足以。这也就是为什么方鸿俊连她重伤自己的母亲是都能保持忍让,而在得知这件事后却雷霆的原因。

何琳家的悲剧归结于文化属性的差异,婆婆来了是导火索,幸福是恩赐,不幸是注定。

小雅家的圆满源于文化属性的同化,小雅虽然是一股外来,但终究能被相斥后吸纳。婆婆不是导火索,后来甚至是左右逢源的温和的化学试剂,正是她挽救了这个家庭。导火索是小雅自己。不幸是异端,中性是注定,幸福亦难非难,亦易非易。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 1

?

 每个孤独的孩子都是地球上的星星,你可以在黑夜中看到它闪闪的发光,但是你永远都触碰不到它,也许,在黑夜中,你也不移地昂可以看得到它,因为你可能会被月亮的光芒吸引住了,你也可能被路上的灯光迷花了眼,你也可能在豪华的房间内流连中,忘了天上默默发光的星星。

?

 看了《地球上的星星》(又名每一个孩子都是特别的、心中的小星星)后,你真的了解自己的孩子吗

?

 可能你会一昧的要求你的孩子成为班上学习成绩最好的学生,你可能会一味的要求你的孩子成为老师口中被称赞的好孩子,你可能在想我自己的严厉是孩子学习上的动力,孩子会在未来感谢你的!

?

 孩子会明白的,外面的竞争是很严厉,很残酷的。只要你不是最优秀的孩子,你就会被社淘汰,你会在残酷的世界中失去活下去的能力的。

?

 但是,你现在的一昧的要求,你会让孩子很痛苦的,你会让孩子失去自信的,你会让孩子背负着过多的压力的。

?

 在剧中,Ishaan Awasthi (Darsheel Safary饰)是一个八岁小男孩,他的世界充满了别人并不以未然的惊奇:色彩、鱼儿、小狗和风筝。他不会默写单词,他的算术很烂,没有人知道其实在他眼里数字和字母是在跳动中的,他分不清B跟P,他会把字母和数字反过来写,是因为他根本不能。

?

 而不是,父母老师眼里的那样的,并不是伊夏的态度问题,并不是他的调皮捣蛋的问题。

?

 是他根本就不能,在被父母的叫骂声中,在老师的辱骂中,他不能跟不会是同一个概念,那他为什么要承认自己是不能呢伊夏开始逃避,他用反抗来掩饰他的不能,来掩饰他的自卑。

?

 即使伊夏不能阅读和听写,但是,伊夏有着我们很多人都没有的才能?画画。他的世界里,即使不能读,不会听,他也有着很强的画,很丰富的想象,色彩是他的朋友,动物是他的朋友。

?

 但是,这些对于成人世界并不那么重要,他们对家庭作业、分数和次序更感兴趣。而Ishaan在学校,总显得那么格格不入。

?

 老师、同学和父母看到的是,他的缺陷,他的成绩差的没有人可以比他还差。没有人会看到他的才能,丰富的想象,超强的动手能力,美妙的色彩感知能力,没有人知道,或许,她们是知道的,但是,没有人会在意,画画和动手能力,不能再考试中为伊夏加哪怕那么一点的分,所以,她们忽略了。

?

 当伊夏他惹出的麻烦已经超出父母能承受的范围后,他被送到了一家寄宿学校接受?教育指导?。在新学校,一切并没有什么不同,甚至愈演愈烈。老师们的侮辱,同学们的嘲笑,甚至伊夏还要必须应对额外的与父母分离的创伤。

?

 那个曾经调皮捣蛋的孩子,不见了。那个曾经笑容满面的孩子,不见了。那个留意美好事物的孩子,不见了。

?

 他变得沉默寡言,他变得惶惶不得终日,他变得无比的自卑......

?

 一天,一位新的美术老师Ram Shankar Nikumbh(Aamir Khan饰,他演的三傻大闹宝莱坞大家总知道吧)突如其来,用乐观和自由的教学风格感染着每一个学生。他打破了?事情是如何完成?的所有规则,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梦想,去想象。学生们都满怀热忱,除了伊夏。Nikumbh很快也发现了Ishaan并不快乐,然后他开始了找寻原因。用时间、耐心和关怀,他最终帮助Ishaan找回了自己,还有快乐。

?

 到最后,伊夏是的,因为他遇到了,Nikumbh。遇到了曾经是伊夏的Nikumbh,遇到了那个打破传统教学方法的老师,从新从挫折中站起来了。

?

 可是,那些没有遇到像Nikumbh的像伊夏那样的孩子,她们有事何其的不幸。

?

 那个曾经被父母叫骂的伊夏里,那个曾经被老师辱骂的伊夏里,是不是有着你自己的影子在里面呢

?

 那个曾经是好孩子,年年第一的孩子的弟弟的伊夏,是不是有着你自己的影子在里面呢

?

 那个曾经背井离乡身处陌生的环境中的伊夏,是不是有你自己的影子在里面呢

?

 那个曾经因为哥哥的比赛无法看到久别的父母的伊夏,是不是有你自己的影子在里面呢

?

 我们在远离了,那个我们在埋怨教育的不公,埋怨父母的不公,埋怨老师的偏心的时候时,你有没有想过自己已经成为了那时的父母,那时的老师了呢

?

 从开始浪漫天真的童年,相继带来孤苦伶仃的生活、艰难的学习压力的私立学校,最后的释放出伊夏德思想,展示出惊人的才华。

?

 这结局也是我们想看到的。影片中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东西太多。

?

 影片展示的主题在于Nikumbh(美术老师)在伊夏家与父母讨论的话题。最经典的一句?家长不是在抚养孩子,而是在训练一匹?我觉的这句话可以让有心的家长深思上一段时间了。

?

 是还孩子个童年,还是像一样的训练。在这个社会上,一定要出人头地嘛,简简单单不好嘛!在这个社会上真挚的天真、浪漫,社会的演变抹杀了一切。

?

 是什么,我想不用我说你们也知道的,看看这部片子吧!你们会收获很多的。

?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 2

?

 《地球上的星星》的小主人公伊夏是一个八岁小男孩,他的世界充满了别人并不以为然的惊奇:色彩、鱼儿、小狗和风筝,甚至是别人随意踩出的水纹和倒影。这些对于成人世界并不那么重要,他们对家庭作业、分数和次序更感兴趣。而伊夏在学校,总显得那么格格不入。当他惹出的麻烦已经超出父母能承受的范围后,他被送到了一家寄宿学校接受"教育指导".在新学校,一切并没有什么不同,甚至愈演愈烈。伊夏必须应对额外的与家庭分离的创伤。一天,一位新的美术老师尼克突如其来,用乐观和自由的教学风格感染着每一个学生。他打破了"事情是如何完成"的所有规则,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梦想,去想象。学生们都满怀热忱,除了伊夏。尼克很快也发现了伊夏并不快乐,然后他开始了找寻原因。他发现伊夏最主要的问题是不能拼写和阅读,他是一位学习障碍的儿童,尼克对伊夏取了一系列的特殊辅导,从而最终帮助伊夏找回了自己,还有快乐。

?

 影片中虽然过分夸张了社会的秩序和学校的规则,但小主人公伊夏特有的顽皮可爱与自由却演绎的生动真实,就像是我们身边的孩子一样。面对如此特别、淘气的孩子有多少老师能耐下心来等待他成长?即使老师有这等教育意识,但也存在着影片中的教育尴尬:"你让一个一节课要教40个学生的老师怎样为其中一个特殊的学生设置教学呢?"当校长问尼克老师时,我同样也在问自己,很羡慕尼克老师不用做一年一个的速成课题,不用写无聊的手写教案,不用发无聊的广告,不用做很多和教育无关的事情。尼克老师面对校长的疑问,很有责任和担当的说,他每天会抽出1、2个小时单独帮助伊夏。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尼克老师用行动和爱践行着教育者的职责,我佩服他面对质疑的坚持、欣赏他对教育的理解、更对他对孩子的点滴付出充满敬意!

?

 当然,我也能理解伊夏爸爸的焦急与失望,伊夏爸爸虽然不懂教育,但他也是担心儿子的,他之所以一再给伊夏施压是因为担心伊夏今天的不努力会造成日后被社会的淘汰。可怜天下父母心,同样有责任感的老师,难免也会对后进的学生产生焦虑,我觉得这种焦虑也要一分为二的看待,一个不无责任感的老师是不会关心学生进步与落后的,只有一个把学生当自己孩子的老师才会因为付出后没有收获而失望、焦虑。这种老师的出发点是好的,但通过影片的夸张演绎,特别是从孩子视角的镜头表现,我感受到了一种心灵的涤荡,这种焦虑的释放对孩子的影响是破坏性的,伊夏因为大人的这种焦虑释放一度处在心理崩溃的边缘,就连伊夏哥哥?好好学生约翰在打输网球决赛时,面对父亲失望的嘴角、质问的眼神,也是一副垂头丧气的样子。

?

 在大人担心快节奏的现代生活孩子未来是否可以适应,一味给孩子学这学那,让孩子会这会那的同时,我们能不能静下心来,从孩子的角度去体会感受,**给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视角。面对班上听话的孩子,我们在尽职尽责的实施着教育,推进着孩子的进步,但当我们面对着一个不按常理出牌的孩子时,我们能否也像尼克老师一样,多一分耐心、多一分等待呢?生活,就像是磨石刀,总能将我们变得平滑光整。

?

 当我们身边出现一块有个性的石头时,我想只要他本性纯良,我们就应不断调整自己,用耐心、爱心去接纳和包容,虽然他也许不能成为普遍意义上成功的人,但至少他是个健康快乐的人,也许正是这一份接纳和包容,说不定就能成就一个让世界惊艳的人。尼克老师对孩子的关心是实实在在的,心理的接纳、教育的指导、信心的重塑,一切都是可行的,在接触家长中我也常发现像伊夏爸爸的人存在,对面孩子或打骂,或溺爱,这都是扭曲异化的关心,而孩子真正需要的关心,也许就是能骑在爸爸肩上吃冰棍,能在发呆幻想时得到一点理解,能有面对面倾心交谈的时候。每个孩子都是特别的,强行将他们装在同一个箱子中,只会造就复制人偶的时代。让孩子的童年多一些属于自己的天马行空和自我探索,这种探索也许会走很多弯弯路,但正是弯弯路上的点滴感受,流连忘返才是属于他们自己生活的细节和美丽。少一点控制,多一点理解,让地球上的星星都能闪耀自己的光芒。

?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 3

?

 一部《三傻大闹宝莱坞》,我认识了演员阿米尔?汗;一部《我的个神啊》,我记住了演员阿米尔?汗;而一部《地球上的星星》,我迷上了导演阿米尔?汗。

?

 这或许是我写得最艰难的影评了。感动太多,难以取舍。这是第三次提笔,不过为这样一部**,太值得。当你的热泪盈眶对上同样热泪盈眶的双眼时,语言成了多余,?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才是正解。对于我,《地球上的星星》就是这样一部**,它敏感,炙热,满怀感恩与深爱。

?

 ?孩子?,是世界上最美也是最孤独的生命体。一汪纯净的眼睛,可以一眼望到底,像清澈的水洼,映着大大的世界,装着小小的自己。

?

 从一出生起,他被爱包围,被熟悉而陌生的世界包围。他与这个面带笑意的成人世界格格不入,于是他孤独地自娱自乐地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你有没有想象过,有一天,清早醒来,当你束起窗帘,回过头,发现儿时的自己正酣睡在床上,这时的你,心情会是怎样?

?

 ?孩子?,是世界上最美的名词,?爱?,是最美的动词。所以我爱极了泰戈尔以孩子的口吻写下的诗歌。《地球上的星星》可以说这是我看过最美的**。什么是爱,我记得有首情歌说,爱,是连我自己都像你。我们都有这样的经历,吃他爱吃的美食,看他爱看的**,为了更了解,为了更亲近。我们对情人是这样,那对孩子呢?《地球上的星星》是这样一部**,它站在孩子身旁,俯下身,与孩子一般身高,它贴着孩子的脸颊,顺着孩子目光,让我看到了孩子眼中的世界。我好像住进了一个孩子的眼睛,开始回忆自己的孩提时期。

?

 以孩子的视角来展开故事的文学作品,让我记忆深刻的有两部,一个是王朔的《看上去很美》,一个是贾平凹的《古炉》,不过他们都是借用孩子的视角来反观成人世界、反思现实,他们的目光是向外的,这种孩童视角,不过是一种叙事方式罢了。而《地星》的孩童视角是向内的,它让我们真正走进孩子澄净的内心世界。

?

 影片一开始,一个不算清澈小水沟,几根水草,几条小鱼,几片垃圾,一个小脑袋出现在了小水沟的倒影里,这是一个不算漂亮的脸蛋,两颗门牙向外暴露着,他拿出小网网起小鱼放进水瓶。开心得趴在水边歪着脑袋欣赏,连头发浸湿了都不知道。

?

 我们的小男孩,叫伊夏。他那双敏感的眼睛,让他能看见别人看不见的美景。上课时,他怔怔地趴在窗边望着马路上的积水,看着车轮碾过小水洼,阳光下水面的反光被打破,荡漾开来,泛着粼粼波光,又回归平静。

?

 有一天,他翘课了。他就这样背起书包,走出教室,走出校门。他走过街道,艰难地穿过密集的车流。他行走在集市中,看见手艺人用双手捏出色彩渐变的冰棍;他在施工现场,和人群一起看着挖掘机的劳作;他坐在石墩上,眺望着海面辽阔;他在双层巴士上,伸出双臂拥抱着呼啸而过的街景;他路过广场,激起一群白鸽飞舞;他走上桥面,火车拉长着尾巴从桥下开过;他跟随着弹棉花声,走过贫民窟,看着和他同龄的孩子,衣衫褴褛,却仍旧享受着童年。

?

 整整一天,他游荡在街上。他看见粉刷匠,灵活地攀上高高的脚手架,搅拌桶中的粉漆,刷子刮过筒沿,溅起雪白的粉浆,滴落在他的小脸上,他打了个幸福的寒颤,一切都那么美好。

?

 ?童年璀璨如星,短暂易逝,我的朋友,请别辜负它。?,童声这样轻轻唱道。伊夏在校车上醒来,同学们放学了,没人发现他的缺席,也没人知道他这一天的经历。回到家跟 哥哥说起,他一脸骄傲?我没在怕的。?

?

 这是究竟是个怎样的男孩?

?

 伊夏,七八岁的年龄。喜欢把水沟里的小鱼带进家里的鱼缸,喜欢帮家门口的大狗挠痒,喜欢收集随地捡来的小玩意,当然他最喜欢的还是画画。另外,他还很健忘,常常忘记吃东西前要洗手,忘记关掉水龙头,忘记自己的东西要收好。他倔强又乐观,被邻居欺负,自己气鼓鼓地跑到天台抹眼泪,可发现一支断了线的风筝之后,又渐渐忘记了难受。他就是这么个男孩,调皮任性但又充满生气,对什么都好奇,都满怀热情,他不完美,但依然美好。

?

 导演似乎很喜欢?水?,伊夏也是,他喜欢水里的东西,也喜欢水面映出的倒影。或许清澈的水塘,像极了孩子的眼睛吧。

?

 伊夏用眼睛去感受,用色彩去表达。一道数学题在他的脑海里都能演变成一场?星际大战?。他用手指作画,他用画讲战争故事,也用画表达离别的恐慌和难过。他能看清世界,却唯独看不懂课本。文字在他面前就像被施了魔法,变化着跳跃着像在舞蹈。在老师眼里他与书本为敌,不思进取,被赶出教室罚站成了常事。在同龄人眼中,他是嘲笑的对象。在父亲眼里,他是麻烦制造者。于是他被迫转入一所传说?再野的马儿也会被驯服?的寄宿学校。

?

 黄昏,一个小小的他,被丢在一个陌生而冰冷的地方。他倔强地背着小手,小小的肩膀颤动,着看着家人的车渐渐远去。他没有追,也没有哭闹。只是默默地掉着眼泪,他难以置信但却那么深切地感觉到了自己被遗弃。他无助却又无能为力,直到深夜,他才一个人躲在卫生间失声痛哭。

?

 在寄宿学校,伊夏的状况依旧没有改观。诗歌课他回答不出老师要求的答案,体育课他跟不上踏步的节奏,文法课他听不懂什么动词名词形容词,甚至连上美术课也变成了一种负担,规规矩矩的素描让毫无兴趣。每一门课他都没办法参与,每一个老师都对他满腹牢骚,他们认为他懒惰、迟钝、愚蠢。他们辱骂他、嘲笑他、甚至体罚他。他的人生被逼近了死角,就像他的作业本一样,他浑身上下都被残忍的画上了红批。渐渐地,伊夏的眼睛失去了光泽,他不再反抗、也不再愤怒。他把自己封闭起来,空洞而麻木。好像什么都听不到了,什么也看不见了,只有偶尔不住的战栗,提醒着我们他还有感觉。这个名叫伊夏的男孩,已经不是我们初见时的模样了。他的眼睛依然澄澈,但却再倒影不出美景了。

?

 伊夏怎么了?他真的愚蠢吗?他真的懒惰吗?我们知道他各科成绩很都差劲,他排斥读书,可是究竟为什么,没有人试着了解过?伊夏的不知所措,他的惶恐害怕,也没人理解,甚至认为哪些不过是他的借口罢了,居高临下地认为是伊夏态度的问题。

?

 是什么遮住了伊夏的眼睛,或者更应该问是什么遮住了大人们的眼睛?孩子与成人之间的距离,就像两者之间的身高,孩子看向成人的眼睛是向上的,对于他们来讲,成人似乎是更为高级的生物,我们常常能看到,孩子穿着大人的衣服,模仿成人的样子。而成人,因为早就经历过童年,而且拥有更多的阅历,他们看向孩子的目光是向下的。孩子在成人的视野中不光是弱势群体,也一定遭受着?歧视?。我们骂一个人低能,常常用?小儿科?一类的词汇。孩子很多时候并无法恰当的表达自己,我们不能正确理解,也就自以为是的给他们下定义。想想看,或许并不是我们给予儿童的耐心和关心太少,而是我们根本不了解他们,我们的童年如同乳牙一般被遗落在了时光里。曾经小小的我们和小小的他们一样,渴望的是尊重,理解和平等对待,像一个人一样。

?

 伊夏患有?诵读障碍?,他认不得字,所以根本无法阅读更无法书写。这是大脑传输上的问题,文字是符号,符号必定要与具体的事物相对应,才有意义,伊夏的大脑无法实现这样的对应,因而无法认字。不仅如此他的运动协调性也会不如常人,甚至子,系鞋带都没办法独立完成。?别人轻松能做的事,他却不可以,他的自信一定备受打击,他用反抗掩饰自己的无能,与其承认?我不能?我宁愿说?我不想?,反正对于大人都没差。?

?

 从某种程度来说,孩子是没有话语权的,他们的话多数被当成童言无忌。这样看来,对待孩子这件事上,成人才是?诵读障碍?的患者,我们无法正确理解孩子的语言,也无法正确的与孩子沟通。没办法像孩子一样,这是成人世界给我们的无奈。

?

 《地星》是一种警醒。导演阿米尔?汗,饱含热泪地把目光投向孩子。他看向伊夏,一个特殊而鲜活的个例;也看向特殊学校里,哪些被上帝啃过一口的小苹果;看向贫民窟里,童年早逝的童工;他甚至看向全世界,看向所有洒落在地球上美丽的星星。

?

 地球上的星星,多么美丽的比喻。星星属于天空,却掉落凡间。孩子们就像这些星星,来到了不属于他们的一方土地,那来自天空的光芒渐渐散去,最终成了平庸的我们。我们从哪里来?哲学的至高问题或许孩子比我们更明白,因为他比我们更接近那个未知的世界,他明了,却无法言说,当他能够言说时,却已然与我们一样。

?

 孩子,是上帝的眼睛。纯粹的背后藏着最高的智慧。在孩子眼中,世界或许没那么复杂。在孩子眼中,一片水洼,一个世界。这一切,在上帝眼中亦然,不是吗?

?

 而这一切,你能看见吗?

?

 有一天,清早醒来,当我束起窗帘,回过头,发现儿时的自己正酣睡在床上。我会帮他掖好的被角,在他的额头落下一个吻,阳光也温柔地亲吻着他的脸颊。不想惊扰他的美梦,只希望这场梦里有我温暖的投影。我因为终有一天我们还会相遇?当我孕育了一个小小的我;当我走向人生尽头,当我再次变成地球上的一颗闪闪发亮的星星。

?

 最后,《地球上的星星》原声带你值得拥有,每一首都很棒。特别推荐插曲《Ma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