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看《心花路放》,品《杯酒人生》(两部**的15个异曲同工之处)

2.《你的婚礼》女主为什么嫁给别人?

3.青春爱情**《你的婚礼》,这部**影评如何?

4.《你的婚礼》感悟评价

5.《你的婚礼》赢了票房,输了口碑,好坏参半,你看这部**了吗?

6.《对她说》的影评

7.求写一篇影评文章,给分100!

我最好朋友的婚礼影评英文版_我最好朋友的婚礼影评英文版

Some birds aren't meant to be caged, that's all. Their feathers are just too bright.

有些鸟儿是永远关不住的,因为它们的每一片羽翼上都沾满了自由的光辉!

Hope is a good thing, maybe the best of things, and no good thing ever dies.

希望是美好的,也许是人间至善,而美好的事物永不消逝。

《肖申克的救赎》(Shawshank Redemption)是我所看过令人震撼的一部**之一。故事与其说讲述的是主人公安迪成功越狱、重获自由,倒不如说是安迪从灵魂到肉体获得拯救的过程。在我看来,这部**所表现的深刻、玄奥的宗教、社会、人生哲理是该片受到赞扬的最重要的原因。也就是说这部片子触及到了人类灵魂最深处的东西,它反思的是一个关于体制化与反体制化、希望与绝望、灵魂救赎的深刻的主题。

institutionalized(体制化)、hope(希望)、redemption(救赎)是《肖》片中三个最为关键的灵魂性词语,理解了这三个词语,我们才能够很好的解读该片所探讨的主题。

第一个词语institutionalized(体制化),影片是通过瑞德(Mogran Freeman饰演)之口说出对这个词语的看法的。他说:“first you hate them ,then you get used to,enough time passes...you get so you depend on them 。That is instititutionalized(起初,你讨厌它,然后你逐渐的习惯它,足够的时间后你开始依赖他。这就是体制化)”。理解片中所谓的体制化,我们回顾一下老布(那个监狱的图书管理员)的一生就明白了。老布在监狱中也就是在一种体制下,渡过了50年,几乎就是一生的时间。可以想象,曾经年轻的布,在刚刚进入这种体制时,他肯定曾经像一切刚刚进入Shawshank的所有NEW fish(菜鸟)一样,愤世嫉俗,并试图反抗,然后和大部分的囚徒一样,他们逐渐发现:反抗等于徒劳,于是从对体制的反抗逐渐变为慢慢的接受然后学会适应体制,最后发展到对体制的严重依赖。可怜的老布,他的灵魂和肉体都已经完全体制化了,在垂暮之年却被放逐出体制之外,可以想象的到,老布在一个几乎完全陌生的体制下是根本无法存活的,此时老布与体制脱离无异于一个胎儿被斩断脐带,因此老布最终选择了结束自己的生命。

第二个词语hope(希望)。对这个词语的阐释是通过安迪和瑞德在午餐中的争论展开的。心存信念和希望的安迪说:“forget that there are ...places...in the world that aren't made out of stone,

there is something ...inside...that they can't get to...that is hope (不要忘了这个世界上还有可以穿透一切高墙的东西,它就在我们的内心深处,他们无法达到,也触摸不到,那就是希望)”,然而睿智的瑞德马上反驳说:“let me tell you something my friend 。hope is a dangerous thing hope can drive a man insane it's got no use on the inside.you'd better get used to that idea (让我来告诉你什么是希望,我的朋友。希望一个危险的东西,它能够使人疯狂,我们心中的希望根本毫无用处。你最好习惯这个观念)”

安迪的救赎 ——个人和群体的灵魂拯救

理解了以上两个词语,体制化和反体制化、希望和绝望,我们的主人公安迪开始了影片的主题——灵魂的救赎(redemption)。在Shawshank这个世界中,我们可以把人们划分成两大群体:体制内群体和体制外群体。体制内包括像典狱长和狱警在内,他们是体制的缔造者、执行者和维护者,以典狱长和那个凶狠的狱警无疑是撒旦的化身、穷凶极恶的统治者。而Shawshank的囚徒无疑是属于体制外的人群,他们是体制的服从者、被同化者。体制外的囚徒可以分为四类,以安迪为代表的英雄(hero),以瑞德为代表的精英(elite),以老布等为代表的大众(the masses),和以被虐待致死的肥仔为代表的失败者(alsoran)。英雄在灵魂上是超越体制的,尽管他们的肉体不得不服从体制的约束,然而英雄却能够利用自己伟大的灵魂和伟大的行动不断改变体制、超越体制。精英属于对体制有深刻清醒认识、曾经试图反抗但是最终选择妥协的那一类人。精英和英雄的共同之处在于在灵魂深处,二者都有希望存在。精英和英雄的区别在于,英雄除了在精神上笃信希望外,而且在行动上试图改变体制,这种卓越智慧的努力,正是是英雄成为英雄的根本所在。精英虽然在灵魂中尚有对希望的信仰,然而在行动上他们已经完全放弃了反抗的可能,他们在灵魂上虽然没有被体制化,但在肉体上已经完全体制化了。其次,就是绝大多数的大众(就是你我这样的芸芸众生),他们也曾经试图反抗,但是在强大的体制化的力量之下,他们却不幸的从精神到肉体完全被体制化了。最后,就是那些被淘汰的失败者,他们成了体制的祭品,很快被淹没在体制化的漩涡之中。

当然,安迪通过自己的行动不仅改变了自己的命运,而且深深的影响了牢笼中的其他人:安迪在狱中扩建图书馆,帮助其他读书识字,那个拿到同等学历的问题青年就是被拯救的典型,一个跨掉一代中的嬉皮士竟然能够被教化成一个绅士,我们不得不感叹于救赎的力量。因此安迪的拯救不单单是一个个体的行为,还是一个群体的行为,这完全符合基督教关救赎的定义。影片在阐释安迪反抗的过程时,用了一个宗教性很强的词语——redemption(救赎)。追述这个词语的宗教渊源,我们很容易想起耶稣灵魂拯救的故事,事实上,在片中不知一次的出现过《圣经》,以及对《圣经》的引用。具有讽刺意味的是,那个道貌岸然的典狱长,外表似乎是一个圣洁的圣徒而他的行为和内心却肮脏的像魔鬼。在他的办公室旁边又一个精致的隽语:主的审判将要降临,然而这末日的审判却最终降临到这个审判者身上。

因此,《肖》片最重要的贡献在于对历史观的一种寓言式的阐述和对个体救赎、群体救赎的宗教式的反思。

对该片的反思——救赎就在你我心中

不难理解,Shawshank不过是一个寓言而已,它事实上就存在于我们现实的生活中。现实中的每一个人,都在自觉不自觉的扮演着Shawshank中囚徒或者狱方的角色。我们中的大部分人,都将沦为老布那样的命运,逐渐地被体制化直到严重地依赖体制,终其一生不曾越规逾矩。任何一种组织、制度、社会都可以视Shawshank为缩影。比如,我们的大学,某种程度上就是一个Shawshank城堡,当我们离开这座城堡时,我们中的绝大多数是注定要被体制化的,即使进入社会,体制对人的侵蚀也一刻没有停止过,社会历史就是在体制化和反抗体制化的循环中不断前进的,然而救赎却完全在于我们自己的选择,正如安迪的选择一样,再强大的体制也永远无法剥夺我们选择救赎的权利,因为,救赎就存在于我们的心中,那是任何强权也无法到达的地方。to being,or not to being,选择救赎还是选择绝望,选择英雄还是选择大众,选择上帝还是选择撒旦,这一切都在你我心中

摘自:://hyhour2005.blogchina/2271159.html

。。。。。。。。。。。。。。。。。。。。。。。。。

另:

一部揭露美国司法黑幕的巨片,一幅用友谊和希望描绘的生命画卷,寓含人生哲理的喻世之作。

一条漫长的自由之路、一次灵魂深处的洗涤、一部不朽的励志经典,“希望”遵循神的旨意安睡在内页被挖空的《圣经》里,附着在安迪高大的身躯里,匍匐在500码的下水道里,最后,那条仅有的肮脏之路把安迪送往美丽的新世界。这段充满绝望与沉重的救赎之旅来自臭名远扬的鲨堡监狱、来自惊悚大师史蒂芬·金的原著、来自哲理导演达拉邦特的倾力之作。《肖申克的救赎》带来的是恒久不变的真挚友情、百折不挠的灵魂铸炼和生生不息的命运之火。

希望不需要热情,热情的希望只是灵魂深处一次不经意的冲动。在监狱里,当生命的过程只能以时间为刻度的时候,任何高涨的热情都只能无可奈何地向失望举起双手,宿命地接受命运的安排。只有内心清澈的人才能看清人生的荒谬,否则,人只有在面对冤枉时委屈和无奈、在面对压制时愤怒和狂暴、在困境下腐烂,甚或在平常的环境中寂寞和绝望。

怯懦囚禁人的灵魂,希望才可感受自由。强者自救,圣者渡人。

和以往那些讲述阴暗晦涩牢狱生活的监狱片有所不同的是,《肖申克的救赎》是一部讲述友情、困顿、希望与梦想的**,剧中的男主角冷静的心态、不屈的斗志、足智多谋的设计、锲而不舍的精神非常令人感动。这部**最能打动人心之处,便是自始至终都能给予人们希望。

总的来说,这是一部值得再三品味的**佳作。

——《华盛顿邮报》

自由是什么? 自由就是能在阳光下悠闲自得地呼吸。对于我们而言,它就像空气,平常得让你根本不去想失去它会怎样,但是自由对于那些高墙内的囚徒,尤其是那些注定一辈子都要呆在那里的人们又是多么珍贵而又遥不可及。安迪最后逃出鲨堡监狱,是什么实现了对他的救赎?是他心中对自由的渴望,是希望的存在!

——影评人 米 朵

《肖申克的救赎》里,我深深地为主人公安迪对自由一刻不息的渴望震憾了,当他从下水道逃向外面的世界时,当他迎着暴雨和闪电怒吼时,我的心也随着他一同律动着,安迪所获得的身体和心灵上的自由让我觉得痛快极了。

——网友 灯 笼

故事发生在1947年,银行家安迪被指控枪杀了妻子及其情人,被判无期徒刑,关在鲨堡监狱里。

好长时间以来,安迪不和任何人接触,在大家抱怨的同时,他在院子里很悠闲地散步,就像在公园里一样。老瑞德是监狱中的“权威人物”,只要你付得起钱,他几乎有办法搞到任何你想要的东西:香烟,糖果,酒,甚至是。一个月后,安迪请瑞德帮他搞的第一件东西是一把小石锤,他的解释是想雕刻一些小东西以消磨时光,并说会自己想办法逃过狱方的例行检查。不久,瑞德就玩上了安迪刻的国际象棋。之后,安迪又搞了一幅丽塔·海华丝的巨幅海报贴在了牢房的墙上。

由于安迪精通财务制度方面的知识,很快使他摆脱了狱中繁重的体力劳动和其他变态囚犯的骚扰。不久,声名远扬的安迪开始为越来越多的狱警处理税务问题,同时他也逐步成为监狱长诺顿的重要工具。由于安迪不停地写信给州长,终于为监狱申请到了一小笔钱用于监狱图书馆的建设。监狱生活非常平谈,总要自己找一些事情来做,安迪听说瑞德原来很喜欢吹口琴,就买了一把送给他。夜深人静之后,总可以听到悠扬的口琴声回荡在监狱里。

一个年轻的到来打破了安迪平静的狱中生活:这个以前在另一所监狱时听说过安迪的案子,他知道谁是真凶。但当安迪向监狱长诺顿提出要求重新审理此案时却遭到了断然拒绝,并受到了单独禁闭两个月的严重惩罚。为了防止安迪获释,诺顿甚至不惜设计害死了知情人!

面对残酷的现实,安迪变得很消沉……一天,他对瑞德说:“如果有一天,你可以获得释,一定要到某个地方替我完成一个心愿。那是我第一次和妻子约会的地方,把那里一棵大橡树下的一个盒子挖出来,到那时你就知道是什么了。”当天夜里,风雨交加,雷声大作,已得到灵魂救赎的安迪越狱成功。原来20年来,安迪每天都在用那把小石锤挖洞,然后用海报将洞口遮住。安迪出狱后,领走了诺顿存的一部分黑钱,并告发了他贪污受贿的真相。而诺顿在自己存小账本的保险柜里见到的是安迪留下的一本《圣经》,里边挖空的部分放着一把几乎磨成圆头的石锤。

瑞德获释了,他在橡树下找到了一盒现金,两个老朋友终于在墨西哥阳光明媚的海滨重逢了。

《肖申克的救赎》和《圣经·出埃及记》

《肖申克的救赎》是一部被广大影迷所喜爱的影片,在分析《肖》之前,我想先叙述一个故事,一个《圣经·出埃及记》的故事。

犹太人始祖之一雅各有子众多,其中最受宠爱的是约瑟,其他几个兄弟很嫉妒他,就趁一次一起外出的机会把约瑟卖给了商人做奴隶,而对父亲谎称约瑟在野外被野兽杀死了。

约瑟被带到埃及,又卖给一个埃及贵族做奴隶。而那个贵族的妻子看上了约瑟的才华,就百般地勾引他,结果被约瑟严辞拒绝。于是这个女人反咬约瑟调戏自己,约瑟被送进了监牢。

一天,法老的酒政和膳长也被关进监狱,晚上,这两个人各做了一个梦,就找约瑟来解。约瑟说这两个梦说明:3天之后,酒政要被释放,而膳长要被处死。3天后,约瑟的预言果然都应验了。

不久,埃及的法老也做了两个梦,先是梦见7头瘦弱的牛吃掉了7头肥壮的牛,又梦见7个细弱的谷穗吞掉了7个饱满的谷穗。谁也解不出这两个梦,酒政就把约瑟推荐来,约瑟从监狱到王宫,告诉法老,这两个梦实际上是一个意思,即天下将有7个丰年,继之以7个荒年,荒年之害将远大于丰年之得。他向法老提建议,在丰年蓄积粮食,在荒年售出,既度荒,又谋利。法老很欣赏约瑟,就把他从监狱里释放出来,任命他为埃及的宰相。

事情果然像约瑟预言的那样,7个丰年之后7个荒年来到了,天下绝粮,只有埃及有仓储。犹太地区也面临粮荒,约瑟的兄弟们也要到埃及来买粮食,他们没有认出约瑟,被约瑟地报复了一通,最后兄弟和解,犹太人全族迁到埃及。

由此看来,《肖申克的救赎》与《圣经》中犹太人在埃及的遭遇在基本故事走向和情节构架上惊人地一致,曾经有人把《肖》比做《基督山伯爵》,而我则认为比做《出埃及记》更恰当一些,因为后者无疑与《肖》有更多共同之处。犹太人几百年间的遭遇在《肖》中被浓缩到了20年,安迪则兼两代犹太人族长约瑟和摩西于一身。

《肖》剧与《出埃及记》在大节上处处契合,正与西方人心理上的文化积淀引起共鸣,这应该不是无意得之,而是精心设计的产物。

另一方面,如果我们把视野从西方扩展到整个人类文化圈,受侮辱与损害者起而复仇、向施暴者连本带利索还的故事,从来都为人类各个民族所喜爱。几乎每个文化发达的民族都有类似的故事或传说。泰戈尔在《飞鸟集》中有语云:历史在很有耐性地等待着被侮辱者的胜利。此话就历史真实来看未必为真,但却是几乎所有人类社会成员的共同理想。

在戏剧里,一个人被打得越狠,被踩得越低,被欺压得越万劫不复,他的报复就越让人痛快,戏剧性就越强,也最容易引起观众的认同。安迪在几乎不可能站起来的地方站起来,在几乎不可能活过来的地方活过来,从烂泥里站起来,从阴沟里钻出来,从坟墓里爬出来,这种生命力已超越了人本身,是神的光芒。大雨冲刷着他的身体,荡涤着他的灵魂,他用地狱的眼光看着曾经真真切切发生在周围的一切,他用雷一样的声音怒吼:“归还的时刻到了!”

哪位导演能掌握住这种力量,就等于掌握住了闪电。

摘自:

://egg888.blogbus/logs/2006/02/14919.html

。。。。。。。。。。。。。。。。。。。。。。。。。

发行: Columbia Tristar 哥伦比亚公司

出品: 1994年

类型: 剧情/悬疑

导演: 弗兰克?达拉邦特 Frank Darabont

主演:

蒂姆?罗宾斯 Tim Ros

摩根?弗里曼 Morgan Freeman

鲍伯?高顿 Bob Gunton

威廉姆?桑德拉 William Sadler

詹姆斯?怀特摩尔 James Whitmore

制片: 尼齐?马文 Niki Marvin

编剧: 弗兰克?达拉伯恩特 Frank Darabont

剧情简介:

故事发生在1947年,银行家安迪因为妻子有婚外情,用枪杀死了她和她的情人,因此他被指控枪杀了妻子及其情人,安迪被判无期徙刑,这意味着他将在肖恩克监狱中渡过余生。

阿瑞1927年因谋杀罪被判无期徙刑,数次释都未获成功。他现在已经成为肖恩克监狱中的“权威人物”,只要你付得起钱,他几乎有办法搞到任何你想要的东 西:香烟,糖果,酒,甚至是。每当有新囚犯来的时候,大家就赌谁会在第一个夜晚哭泣。阿瑞认为弱不禁风、书生气时足的安迪一定会哭,结果安迪的沉默使 他输掉了四包烟。但同时也使阿瑞对他另眼相看。

好长时间以来,安迪不和任何人接触,在大家报怨的同时,他在院子里很悠闲地散步,就象在公园里一样。一个月后,安迪请阿瑞帮他搞的第一件东西是一把小 的鹤嘴锄,他的解释是他想雕刻一些小东西以消磨时光,并说他自己想办法逃过狱方的例行检查。不久,阿瑞就玩上了安迪刻的国际象棋。之后,安迪又搞了一幅丽 塔.海华丝的巨幅海报贴在了牢房的墙上。

一次,安迪和另几个外出劳动,他无意间听到监狱官在讲有关上税的事。安迪说他有办法可以使监狱官合法地免去这一大笔税金,做为交换,他为十几个朋友每人争得了两瓶Tiger啤酒。喝着啤酒,阿瑞说多年来,他又第一次感受到了自由的感觉。

由于安迪精通财务制度方面的的知识,很快使他摆脱了狱中繁重的体力劳动和其它变态囚犯的骚扰。不久,声名远扬的安迪开始为越来越多的狱警处理税务问 题,甚至孩子的升学问题也来向他请教。同时安迪也逐步成为肖恩克监狱长沃登的重要工具。由于安迪不停地写信给州长,终于为监狱申请到了一小笔钱用于 监狱图书馆的建设。监狱生活非常平谈,总要自己找一些事情来做。安迪听说阿瑞原来很喜欢吹口琴,就买了一把送给他。夜深人静之后,可以听到悠扬而轻微的口 琴声回荡在监狱里。

一个年轻的到来打破了安迪平静的狱中生活:这个以前在另一所监狱时听到过安迪的案子,他知道谁是真凶!但当安迪向监狱长提出要求重新审理此案时,却遭到了断然拒绝,并受到了单独禁闭两个月的严重惩罚。为了防止安迪获释,监狱不惜设计害死了知情人!

面对残酷的现实,安迪变得很消沉……有一天,他对阿瑞说:“如果有一天,你可以获得释,一定要到某个地方替我完成一个心愿。那是我第一次和妻子约会 的地方,把那里一棵大橡树下的一个盒子挖出来。到时个你就知道是什么了。”当天夜里,风雨交加,雷声大作,已得到灵魂救赎的安迪越狱成功。

原来二十年来,安迪每天都在用那把小鹤嘴锄挖洞,然后用海报将洞口遮住。安迪出狱后,领走了部分监狱长存的黑钱,并告发了监狱长贪污受贿的真相。监狱长在自己存小账本的保险柜里见到的是安迪留下的一本圣经,里边挖空的部分放这一把几乎磨成圆头的鹤嘴锄。

阿瑞获释了,他在橡树下找到了一盒现金,两个老朋友终于在墨西哥阳光明媚的海滨重逢了。

THE SHAWSHANK REDEMPTION

最常见的三个译名:《肖申克的救赎》、《刺激1995》、《月黑高飞》;

(如果你没有看过这部片,你所应该做的是马上去找一张碟回来看。而决不是看这篇影评。)

redemption,救赎,并不只是andy本身,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不但拯救了自己,也拯救了他的狱友。他对狱友的拯救,表现在一种精神上 的拯救,因为他一定程度上使他的周围的人明白了,追求自由和希望的可贵--red就是其中一个典型。两个对自由持有一样的寄望,但有着不同态度的人,构成 了全片的主线。三次“redemption”如下:

第一次是他帮助狱警HADLEY逃税,为狱友赢得每人3瓶啤酒的奖励。 “We sat and drank with the sun on our shoulders, and felt like free men. We could'a been tarring the roof of one of our own houses. We were the Lords of all Creation.”... “You could argue he'd done it to curry for with the guards. Or maybe make a few friends among us cons. Me, I think he did it just to feel normal again...if only for a short while.” 这时,你看到了T.Ros第一次露出笑容。毕竟,自由总是最快乐的,同时也代表一种自我价值的实现。每个人都有这种需要,使自己有重要感。

第二次则是本片中最为精彩的一part,他在狱警办公室放“费加罗的婚礼”(Le Nozze de Figaro)。这个片段看似平静如水,但 实则四射,杀伤力极强,最能使你两眼发热。 “I he no idea to this day what them two Italian ladies were singin' about. Truth is, I don't want to know. Some things are best left unsaid. I like to think they were singin' about something so beautiful it can't be expressed in words, and makes your heart ache because of it.”...“I tell you, those voices soared. Higher and farther than anybody in a gray place dares to dream. It was like some beautiful bird fled into our drab little cage and made these walls dissolve away... and for the briefest of moments -- every last man at Shawshank felt free.” 这次,andy的微笑是一种带有胜利感的微笑。他利用自己在狱警中的价值以及依此得到的信任,再次给他的朋友,带来自由的感觉--哪怕是一刹那。 “There are things in this world not carved out of gray stone. That there's a small place inside of us they can never lock away, and that place is called hope.”

第三次,他为监狱建立了一个图书馆。为了得到第一批书,他每周一封信,连续写了六年。然后他增加到每周两封,在andy入狱的第二个十年间,图书馆落成。这也是一个划时代的胜利,这个胜利的影响是深远的。大概也是在这个时候,Tommy出现了,剧情也随之发生了转折。

Tommy被杀后,andy从hole中出来,临脱狱的一天,和red的对白非常耐人寻味。在逃离此处之前,andy反思了自己的错误,妻子的死 他要负一定责任。“I killed her, Red.”... “I didn't pull the trigger. But I drove her away. That's why she died. Because of me, the way I am.”当谈及以后的打算时,经过近40年的煎熬,red显得很沮丧(并且如果你比较20年、30年、40年这三次听证,你会发现 M.Freeman表演的细腻之处)。 “I couldn't hack it on the outside. Been in here too long. I'm an institutional man now. Like old Brooks Hatlen was.”... “In here I'm the guy who can get it for you. Out there, all you need are Yellow Pages. I wouldn't know where to begin.” 他对希望怀有恐惧--因为他也曾拥有希望。但他明白,希望越大,失望越大。很多时候,这也是使我们裹足不前和抱有消极思想的原因。然后andy用一个精辟 有力的句子,结束了两人的谈话:“Get busy living--or get busy dying.”这句话甚至可以视为全剧的中心思想。

这里不得不提一下的是,逃狱前后的片段处理得很好。red总是担心andy会自杀。面对绝望,有人选择死,因为这意味着一种解脱--导演在这里也 有引导观众往“死”那个方向想的倾向,似乎是想和观众开个玩笑--但对于那些真正想获得自由的人来说,会选择另外一条路,一条真正通往自由的路。

其后,norton自杀,“HIS JUDGMENT COMETH AND THAT RIGHT SOON.”这句话非常有讽刺意味。而从 andy脱狱成功到red出狱后的这一段戏,完全是对M.Freeman演技的考验。M.Freeman的独白和表演总是给人一种看破红尘,炉火纯青的感 觉,为本剧增色不少。(王家卫也在《重庆森林》、《春光乍泄》等片中用过独白的手法,但梁朝伟的表现似乎还是稍欠火候。)从在狱中: “Sometimes it makes me sad, though, Andy being gone. I he to remind myself that some birds aren't meant to be caged, that's all. Their feathers are just too bright...”到最后他打开盒子,决定到 Zihuatanejo找他的朋友andy,说出内心最后的独白: “I find I am so excited I can barely sit still or hold a thought in my head. I think it is the excitement only a free man can feel, a free man at the start of a long journey whose conclusion is uncertain...” 均可以看出他的深厚功力。

显然,这并不是一部简单的、纯粹的商业片--虽然它确实带来很高的商业成就--1995年全美影带租售冠军。但除却票房,它带来的信息量也是很大 的。比如“价值”就是该片带来的一个重要信息。出狱监犯的人生价值何在?Brooks(老布)的从出狱到自杀,也是催人泪下的一个片段。正如red所说, 他已经长期的监狱生活institutionalized(“体制化”)了。 “Man's been here fifty years. This place is all he knows. In here, he's an important man, an educated man. A librarian. Out there, he's nothing but a used-up old con with arthritis in both hands. Couldn't even get a library card if he lied. You see what I'm saying?”...“Believe what you want. These walls are funny. First you hate 'em, then you get used to 'em. After long enough, you get so you depend on 'em. That's "institutionalized."”

珍惜你的自由,也是本片所要表现的主旨之一。red是这样评价自己的: “I'm the only guilty man in Shawshank.”他最后一次在HEARINGS ROOM所说的,他对自己所做的一切, 深感悔恨。“Not a day goes by I don't feel regret, and not because I'm in here or because you think I should. I look back on myself the way I was...stupid kid who did that terrible crime...wish I could talk sense to him. Tell him how things are. But I can't. That kid's long gone, this old man is all that's left, and I he to live with that.”

看《心花路放》,品《杯酒人生》(两部**的15个异曲同工之处)

文/风铃丿

人生,最终不过是一场催人泪下的闹剧。

《荒蛮故事》出自拉美人之手,影片由六个独立的故事构成,每个故事的特点是短小精悍,通过小片段的形式讲述给观众一些蛮荒故事。这六个故事均源于我们生活中的点滴,这也是艺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本质。

这部影片是一部喜剧片,不是那种纯粹的喜剧,这种幽默让你很难笑的出来,这也是大家经常所说的黑色幽默。国内也出现过这种黑色幽默题材的**,代表作有《驴得水》,影片的相似性我就不一一赘述。影片中六个独立的故事,从第一个故事到第六个故事,都能透露出一种酣畅淋漓的快感,单个看是生动活泼,整体则事相互关照,张弛有度。

我把这六个故事分享给读者听……

第一个故事是讲述的是一场蓄谋已久的复仇行动。复仇者的名字叫Pasternak,小时候父母对他期望很高,各个方面都想让他比别人更优秀。父母只关心Pasternak飞的高不高,却从来没有关心过他飞的累不累。

pasternak的人生是充斥着坎坷,读小学的时候,她的老师经常侮辱他、诋毁他,说他是世界上最糟糕的学生,就连同班同学也经常欺负他。这无疑给他幼小的心灵带来一次严重的打击。他比较喜欢音乐曾经努力创造出一些作品,这些作品包涵了他的努力和心血。然而他在音乐学院参加比赛的时候,被一个评审团的用刻薄的语言淘汰了,说他的作品是在污染观众的耳朵,评论中充满了讽刺和嘲笑。Pasternak因为此事自尊心严重受损,至使他一周都没下床。

在工作上Pasternak特立独行,经常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工作,和顾客相处的不太融洽,总和顾客之间发生一些矛盾。他的行为让老板很是反感,老板没有给他任何机会直接炒了他。

后来Pasternak谈了个女朋友,女朋友看起来也很善解人意,符合Pasternak喜欢的类型。后来有一天女朋友背着他,和他唯一的好朋友一起偷腥。被友情和爱情背叛的Pasternak伤痛欲绝。

这样的Pasternak在生活中不被接受,不被认可,从来没有人体谅过他认可过他,渐渐的他开始恨这个世界,恨他的父母、恨他的老师、朋友……他想通过报复的形式让那些伤害过他的人感受一下痛苦。就这样他通过各种手段把这群人聚集在一架飞机上,最后他驾驶着飞机带着这群人撞向了他的父母,最终机毁人亡。

复仇来得如此的猛烈和迅捷,似乎唯有毁灭才能宣泄那续积己久的恨意,如果大家多给Pasternak一些鼓励和支持,甚至是多给他一些微笑。也不至于让Pasternak如此的恨这个世界,有句话说的很好“给别人让路就是再给自己让路,给别人机会就是在给自己机会。”

第一个故事简述的是蓄谋已久的报复,第二个故事讲的则是一种猝不及防的报复。一个政客,通过手段变卖了一位女士家的房子,女士的父亲被逼无奈跳楼自杀,政客接着又想霸占这位女士的母亲,母女二人为了逃离政客的魔掌,远走他乡。

这位女士找到了一份饭店服务员的工作,这天恰巧政客来这家餐馆吃饭,真可谓冤家路窄,女士把这一事情的经过告诉了胖婶,胖婶反应比较激烈,说要用老鼠药毒死这位政客。就这样,胖婶在做饭的时候放上了老鼠药,菜端到政客面前的时候,政客的儿子也来到了这家饭店就餐。此时女士的内心充满了负罪感,准备撤回当时的饭菜。女士与政客交谈中发生了冲突,政客抓起女士就打,厨房胖婶看到了这一场景,拿着菜刀对着政客连捅数刀……政客不治身亡。等待女士和胖婶的是法律的惩治。

政客的血留了一地,从女士的表情中我可以看出女士十分的胆怯,而胖婶的表情则是一种无所畏惧的,胖婶是那种不畏敢于站出来的角色,随着时代的发展敢于为朋友两肋插刀的人越来越少了,胖婶看不惯政客欺负底层阶级,可又无可奈何。于是抱着鱼死网破的态度和政客博了一把。胖婶的态度很明确就是要让那些欺负弱小的政客去死。

大妈的那几刀让我想到了《英雄本色》中的小马和《上海滩》的丁力。他们总是不顾自己的死活,去为大哥倾尽所有。这种友情是很可贵的。胖婶想帮助朋友可又无能为力,心有余而力不足,于是胖婶用最简单最原始的暴力做出了傻事。

故事发生在公路上,一个看起来衣冠规整,西装革履的绅士,开着奥迪疾驰在漫无边际的公路。遇到了一个看起来衣衫褴褛的贫农,开着二手奥拓悠哉悠哉。绅士想超越贫农的汽车,贫农就是不让他超越,在疾驰的盘旋了许久,绅士有点不耐烦了,猛踩油门让汽车瞬间提速,超越了贫农的二手奥拓。绅士向贫农做了一个鄙夷的手势,嚣张的远离了贫农的二手奥拓。冤家路窄,绅士走了一会儿后轮胎发生了爆胎,就这样贫农和绅士不约而同的又一次遇见。

绅士看到贫农开车路过的时候,吓的半死,内心满是愧疚和胆怯。绅士怕贫农会揍他,可是事情就这样发生了,贫农停下奥拓,绅士吓得连忙跑到车内紧锁车门,贫农用铁锹敲打着绅士的车床,进行疯狂的报复。贫农的报复方式是一种侮辱性的,触发了绅士内心的底线。就这样绅士和贫农发生了疯狂的战斗,最后两个人都因战争而死亡。

故事中得绅士和贫农就是因为较劲和短暂的激动而引发的一场灾难,谦让是小孩子都懂的道理,竟然在两个成年人身上演,真的是一场荒谬。可见一个三观都有问题的人,在生活中是极度危险的。如果两个人中的一个人选择退一步,忍让一些或许就不会发生这场悲剧,如今的社会和科技的发展是飞快的,而人性的发展却是缓慢的,如果物质生活和精神境界不匹配,会出现这样和那样的闹剧。

这个故事展现了三观的重要性,得饶人处且饶人,给别人让路就是给自己让路,万万不能图一时之快,置道德于不顾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恪守原则做一个好人是很有必要的。

爆破师的妻子对爆破师说了一番话:“每次都找借口,什么都要怪社会?今天怪拖车,明天怪示威游行。我还以为你有一天会改变,社会不会变,你也不会变。”

这种说辞真的好熟悉,就像我们经常所说的一“人丑还要怨社会?”

社会没有问题,“社会也不会变”,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朝着幸福的方向努力着恪守条例,不逾越社会的黄线。社会上没有哪一条规矩是针对某个人的。你过得好不好怪别人?这种说法其实是一种软性暴力,是一种道德式的指责。然而当人们在无助、无力、无奈、无能的境遇下,他们会选择用暴力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因为暴力是最原始解决问题的方式。然而用暴力解决问题的代价是惨重的这也是文章蛮荒的意义所在。

很多时候我们面对生活中的一些无理取闹,我们大都会选择妥协,选择顺从。故事中的主人公则不是,当自己的利益受侵犯时,而且又不能通过部门解决问题,他选择了用极端的方式去报复那些无情的体制,这种人在社会中很难见到,有时候我们会认为这些人是怪咖,其实他们不是,这种人才是真正期待社会变好,然后试着去改变社会。虽然个人的力量是无济于事的,不过他还是发出了内心深处的呐喊。

后来爆破师发生婚变、工作被炒、因为抵抗体制的消极行为导致入狱……在监狱里爆破先生是被尊重的,因为那里没有体制,他找到了真正属于他的地方。或许导演也被爆破先生的行为所感动,他也比较喜欢爆破先生的特立独行。在监狱里爆破先生收获到了爱情和友情,所有的事物和生活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美好。

我们最终都会向这个社会妥协,于是继续展示这个文明社会的伪善和悲哀。

这个故事其实就是一个连环黑吃黑,这也是社会中的一种常见的现象,表面看起来衣冠楚楚的行政人员,干着一些不为人知的勾当。当他们看到有利可图时,他们似乎忘记一切,他们勾心斗角的去赚取非法的钱财。反应了人性的贪、嗔、痴。

最后一个故事讲述的是一场婚礼,妙龄女子在婚姻现场发现了与丈夫偷腥的小三,在大喜的日子遇到这种事,让她伤痛欲绝。经历大喜大悲的她情绪不能控制,她逃离了婚礼现场,跑到天台放声哭泣,这时遇到了一位厨师,一位厨师成功的安抚了她的心态。就这样女士在天台做出了傻事……

她的丈夫在天台上找到她时,发现了一团糟糕的景象。这一切无法控制的局面竟然出奇的和解了。两个人回到婚礼现场后又重新的爱上了对方,一吻天荒。

导演看世界的眼光是特立独行的,前面五个故事都是以暴力的形式解决,而第六个故事则是用和平的方式解决,让影片瞬间上升了一个档次。这其实是一个莫大的一个讽刺,也是一个莫大的嘲笑。

人们为什么喜欢暴力?因为暴力能让人满足。每个故事描述的都是一种失控,但本质上讲的是人们在生活中的无奈、无力、无能和无助。不管怎样愿我们都能在这个充满戾气的社会中好好的生活,活出精彩的自己。

工科男偏要走文艺路,原谅我这一生放荡不羁爱自由。

以文会友,寻觅和自己三观相符的朋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你的婚礼》女主为什么嫁给别人?

此影评有剧透,介意者慎入~~

《心花路放》 (以下简称《心》),有些细节和设置,似曾相识,令我想起另一部看了好几遍的美国影片 Sideways(《杯酒人生》 ,以下简称《杯》)。对比总结向来是我的爱好,一通比较研究之后,发现两部影片有以下15个异曲同工之处:

一、都是公路片,都是沿途风景秀美的公路,一部在美国加州洛杉矶一带,一部在中国西南大理一带,音乐也都很“在路上”。

二、都是两个好基友的脱单之旅。都是一个放荡、荷尔蒙过剩、见了姑娘直奔主题;一个失意、自信心不足、美女当前心灰意冷。都是两基友一路嘴仗互损不止,实则恰好表达了两人的铁杆友谊。

三、放荡的那个都是花心男,晚婚适龄但尚不甘一棵树上吊死,职业都与行业有关(一个是演员,一个是剧组工作人员),外形略胜于失意男所以对女性同胞的杀伤力也略高一筹;失意的那个都是文艺男,不折不扣文艺工作者,一个是出书难产的业余作家,一个是迫于生计改行卖二手音响的创作型歌手,都是老婆跟别人跑了,事业也不顺遂。

四、失意男心中的失意不爽郁结难化,都曾有发飙失态表现,一个在医院,一个在葡萄酒庄。

五、失意男旅途中都数次想要回家,表示不玩了,都是花心男耐心开展思想工作,用眼前的美女做为激励,好言相劝或软硬兼施说服留下。

六、都有分套套一幕,都是花心男拿出四个套套,一个分给朋友,三个留给自己。留给自己的都不够用,分给兄弟的那个都没用上。

七、当失意男听说前妻再婚消息时的悲伤和难以接受都如出一辙,可见都还处在对前妻的深深留恋中,根本没有从失败的婚姻走出来和放下过去。

八、旅途中都有一位基友挂彩,另一位基友横空出世、鼎力相助。

九、经历一番痛苦挣扎,失意男都对伤心过往做了了断。《心》里耿浩去了大理梧桐客栈,擦掉了他和前妻初遇时在留言墙上所写的“耿浩对不起康小雨”,改成了“耿浩祝福康小雨”;《杯》里Miles在一家快餐店独自喝掉了珍藏多年、本想与他的前妻十周年结婚纪念时一起分享的一支1961年白马酒庄(Ch?teau Cheval Blanc)红酒。尽管心理还有伤痕,但在仪式上总算是向过去正式做了一个告别。

十、拐走失意男前妻的现任,从气质、坐驾上判断都貌似成功人士,更衬托出失意男的失意落魄。

十一、失意男都是花心男的婚礼伴郎,都是前任带着现任来参加婚礼,现任都是善解人意的在车里等待,给两人留下一点空间聊聊近况,然后开车来接走,被拐老婆都对现任一脸幸福。

十二、都是文艺失意男遇上了有共同兴趣、共同语言的文艺女。《心》里那一对都以音乐为职业,《杯》里那一对都对葡萄酒有着超常研究和鉴赏力。

十三、《心》尺度不大,《杯》有一些镜头,美国没有剪刀总局毕竟还是宽容一些的。

十四、结尾时好基友都对兄弟说了我爱你。都说旅程催生爱情或友情,这么一段非同寻常的旅程,对友情而言也是升华。

十五、结尾都预示着失意男和文艺女未来走到一起的可能。《心》里,耿浩和婚礼上遇见的伴娘音乐老师小北,边走边聊着两人的共同话题——音乐,消失在镜头里;《杯》里,Miles收到了Maya的留言讯息,听到了对他未出版的赞扬并邀请他前来探望,所以最后一幕,Miles敲了Maya的家门。

Ok ok anyway。不管宁浩是抄袭模仿,还是特意向Alexander Payne (亚历山大?佩恩)和他的《杯酒人生》致敬,我都觉得《心》还算耐看,至少有让人看第二遍的愿望。结构、剧情、演员演技、台词、音乐以及一些细节都很用心,尤其那个令人意外的结尾,但埋伏作得有点,在最后谜底揭晓前,所有手机通话里“老婆”的声音和袁泉的声音根本就是两个人;而且耿浩两次去大理穿的衣服看不出差别,有故意迷惑观众之嫌。由于韩寒与宁浩的友情,有些人把此片和《后会无期》放在一起比较,我觉得根本不在一个level上无以比较。韩寒作为文字工作者还不错,作为导演还是太嫩了。

《杯》第一次看还稍觉平淡,第二次看就品出些许味道来了,第三次看是在和几个朋友一起开车去尼亚加拉大瀑布的路上,也许是那十个小时的美国公路旅程给了和**一样的情境,该片特应景看得特别有感觉。而且那段时间正好在美国遍尝各牌子各品种的葡萄酒,所以当男女主提到Pinot Noir(皮诺),Shiraz(希哈),Merlot (梅洛),Chardonnay(莎当妮),Cabernet(赤霞珠),Riesling(雷司令),Bordeaux(波尔多)等名字时就感觉别样亲切。尤其喜欢失意男和文艺女借由葡萄酒谈人生的那段对白,堪称经典( 台词见文后附注,也是英文学习的绝佳资料 )。最俱喜感的是两人一起回女服务员家取回钱包的那场戏。第四次就是为了专门做比较又复习的这一次,发现这种抱着研究的心态看**也是蛮好的体验,给了自己以一个局外人的身份高高在上的视角。

《心》最喜欢大理梧桐客栈里,留言墙和屋里摆设随着音乐不停变幻的那一组镜头,表达了岁月流逝的不可阻挡,世事沧桑的无可奈何。最俱美学感受的一出戏是黄渤大闹酒吧,轻快音乐伴着慢镜头,画面五彩斑斓。最俱喜感的是结尾两基友准备kiss的那一段。

不管是对食物、书籍、**、朋友,每个人都有自己心仪的款。这种节奏缓慢、情节简单,但台词和氛围都耐人寻味的类型正是我的款,看的时候感觉整个心灵都是打开的,那些精彩的台词随着音乐如涓涓细流般缓缓注入我的心里,在那里发生着奇妙的化学反应,成为身体细胞的一部分,我想这应该就是心灵游历的一种吧,毕竟人生短暂,现实中能够亲身经历的还是太有限了。所以,我们才需要阅读、**、写作、旅行……来增加阅历、丰富体验。

有感而写,随性而为,闲言碎语而已,只为好玩开心。如有错误,欢迎指出。本人不善也不喜辩论,如有不同观点,请保留,不值得细论推敲、更无必要争论说服。

附注:《杯酒人生》经典台词:

Maya: Can I ask you a personal question, Miles?

Miles: Sure.

Maya: Why are you so into Pinot Nior? It’s like a thing with you.

Miles: I don’t know, um, it’s a hard grape to grow, as you know, right? It’s thin-skinned, temperamental, ripens early. It’s not a survivor like Cabernet, which can just grow anywhere, and thrive even when it’s neglected. No, Pinot Noir needs constant care and attention. In fact, it can only grow in these really specific tucked-away corners of the world. And only the most patient and nurturing of growers can build it really. Only somebody who really takes the time to understand Pinot Nior’s potential can then coax it into its full expression. And then I mean, oh, its flors. They are just the most haunting and brilliant and thrilling and sule, and ancient on the planet. Cabernet can be powerful and exalting too, but they seem prosaic to me for some reason, but by comparison. What about you? Why are you so into wine?

Maya: I like to think about the life of wine, how it’s a living thing. I like to think about what was going on in the year of grapes were growing. How the sun was shining, if it rained. I like to think about all the people who tended and picked the grapes. And if it's an old wine, how many of them must be dead by now. I like how wine continues to evolve, like if I opened a bottle of wine today, it would taste different than if I opened it on any other day. Because a bottle of wine is actually alive, and it is constantly evolving and gaining complexity. That is until it peaks, like your 1961. And then it begins its steady, inevitable decline and it tastes so fucking good.

青春爱情**《你的婚礼》,这部**影评如何?

因为女主从男主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父亲的影子,她的父亲就是那种推卸责任的人,所以她不想跟母亲一样,因此就放弃了男主。

男女主高中相遇,经历了一系列的分别与相聚,后面男主遇到了困难,就会把责任推给女主,男主是属于那种爱得特别投入的类型,倾其所有,爱得很满,几乎是想要将整个生命都赋予女主,但这也就是后来感情破裂的原因。

男主全部人生的关注点都在女主身上,在顺境中会接收到源源不断的幸福感觉,而在逆境中,男主也会产生后悔的念头,并且下意识地将所有的责任推卸给女主。后来,这番话被女主听到了,因此女主选择了分手。

影评

《你的婚礼》片中的初恋故事中,诸多平凡且“落地”的恋爱细节,正是一步步敲开观众共鸣的关键。导演韩天翻拍《你的婚礼》,将这些令人动容的恋爱日常保留下来,并做了进一步的本土化改编。原版男主角高中毕业后去做炸鸡店店员,而在国产翻拍中则是去做网管,“有问题重启啊”这样的台词也能勾起不少观众曾经的记忆。

另外,翻拍版的情节要克制许多,比如原版中高中时期男女主角接吻、大学时女生为男生洗内衣等情节也均被删改。这些细节的修改更加符合国内观众的审美需求,从而也一步步提高了观众在观影过程中的投入度和认可度。青春片,顾名思义,这类影片中所关注的故事主体是青少年或青年人群。而在青春这个元素中,往往会有莽撞、幼稚、冲动,也有懵懂的爱情。

《你的婚礼》感悟评价

《你的婚礼》这部**也算是今年最感动的爱情**了,这部剧结尾的泪点非常的多,影片讲述的是高中生周潇齐对转校生尤咏慈一见钟情,年少懵懂的纯纯爱恋,男孩默默守护,但女孩却不告而别,此后15年的爱情长跑,你的婚礼,桨辩微备也是我的成人礼。

青春爱情**《你的婚礼》

事实证明主动不会有好结果的。爱情也好,友情也罢。女主说他们在青春中的每一次相遇都是错过;男主在每次错过的相遇中一直默默成全。

总算上天安排了他们相爱,短暂的爱过一场,不是,是15年。我替男主不值,为了爱可以牺牲梦想和追求更好生活的权利,可结果是连心尖尖上的肉都径自走掉了。

我依旧不太想用现实的眼光看待这部**,因为我对女主也有一丝丝的心疼,心有愧疚的爱到底如何长久? 离开是不得已而为之的选择,是成就双方的选择。

她喜欢他,也只能停留在喜欢了。15年的爱恋如何释怀,我无法理解, 只有**中才会这么演叭 最后,我还是想说,喜欢某个人,我不会为之付出,我爱你,我更应该为自己付出;喜欢某个人,那是一场从未来过的春天啊。

《你的婚礼》影评如何

看完**后,我回忆了一下:**中的几个时间段都特别现实,不管放在哪个年代。努力之后的向ta奔去,再次相遇。

那么毫无保留地爱过你,不遗憾,不后悔!但生活依旧要继续,我们只能“被迫”向前看。我爱你,爱过你,不遗憾,不后悔,很值得。

虽然没有看过原版的,但**《你的婚礼》在我个人看来是个“悲剧”。我个人来讲,我还是很喜欢皆大欢喜,是主角二人的皆大欢喜,最后还是在一起了。

不得不说,特别现实,这部**的评分和票房也是非常高的,是今年最好看的青春**的。

《你的婚礼》赢了票房,输了口碑,好坏参半,你看这部**了吗?

《你的婚礼》影评 2021.05.03? 小雨

#情感类 #爱情观#伴侣

①影片好句+情节评价+想法

大猪蹄(大主题)

15年后,你会在干嘛?

⑴如果我没遇见你,这一切是不是会不一样呢?”

⑵明明每一分钟都在想那个人,却要找借口才能联系

⑶“只要新郎是你,穿什么都不重要

⑷“以前总是很傻,一边担心未来,一边浪费现在。”

⑸是你亲口告诉我,不会再让我伤心的

⑹可是我竟然听到你说后悔这两个字

⑺原来,这是你的婚礼,也是我的成人礼

②情节

⑴当时醉酒爸爸刚刚出现我就在想为什么这样的女孩子会那么轻易敞开心扉去喜欢人,好,后来才想明白那不是感情,而只是止于朋友的信任,第一个男朋友是有了安全感才开始的,所以感觉这段剧情立住了。

⑵当时男主在楼下发烟花我就在想为什么这样的男孩那么坚持,烟花 童话 慌灯 唱歌~

明明知道没有结果,却还是会去过她的生日,而后却默默地离开了?

⑶当他是游泳健将时酒吧喝酒,大家众星捧月,到了他很长时间没有工作,只能当健身教练看着兄弟们一个个恩爱时,男主出口伤人,以表达出他对现状的不满。

ps:从没有人让你放弃梦想,只有你自己可以向自己投降。

就如莫泊桑曾在《一生》中写到:“生活可能不是你想象的那么好,但是也不是你想象中的那么糟。人的脆弱和坚强,都超乎了自己的想象。有时候可能脆弱的一句话就泪流满面,有时候你发现自己咬着牙已经走了很长的路。”

⑷当我看到男主放弃选拔赛毅然冲向受难女主的时候,被他的热血与勇气打...冻了

如果男主当时没有逃离选拔赛,也许他成功参加了全国比赛,更有可能代表国家参加国际大赛。可是人生没有如果,很多东西渺小的可怕...

⑸当婚礼前周潇齐单独对尤咏慈说的那一段不免让人觉得失落又尴尬,

“再见了陪伴了我15年的女孩,谢谢你出现在我的生命中”

“人的一生可能会遇到很多人但是初恋只有一个”

摘录完了~

③想法~摘录+整合+文献

⒈我认为成熟的伴侣关系,是你走一步,我走一步。

如果对方不再前进,说明他还没有准备再继续,那么等待就好了。该来的终究会来,不该来的也无法强求。

尊重是成熟伴侣关系的前提。对伴侣穷追不舍,是一种孩童的态度

**的结局可能也是揭露活生生的现实吧!

毕竟导演们会这么想事出必有因..

选伴侣是一笔人生投资,男主人公破产了,女主人公难道真的会幸福吗?批判男/女主人公

突然想起这个老人家的话

⒉“找到好配偶的最佳方法是什么呢?

唯一的最佳方法是你首先必须值得拥有好配偶,因为从定义上来说,好配偶可绝不是傻瓜。”--查理芒格

对于男主人公的批判~

结合到**,在男主人公28岁的时候,有点浑浑噩噩,没有持续提高个人价值,反而处处碰壁,最终走不出来。

ps:终生学习!投资自己!成长性思维!

这句话慢慢悟哈~

弗洛姆说:

“爱情不是一种与人的成熟程度无关,只需要投入身心的感情。”

男主的确不够成熟,的确只在投入感情。

而却没有创造爱她的能力...? (创业搞钱去~)

对于女主人公的批判~

我们抱着“不能选错人,抱憾终身”的想法,想要找到那个百分百对的人,希望该有多渺茫呢。

而且,在感情中遇到任何分歧、困难的时候,你不会想办法去解决,不会想要调整自己,而是首先怀疑对方是否合适,你会想:都是因为当初看走了眼,选错了人,才导致现在的境地。

真正的爱情,是两个人可以在做自己的情况下,妥协一些让你们彼此都可以接受的部分

⒊那为什么需要伴侣呢?

伴侣之所以相互需要,就是因为双方身上有能够感受到自己所缺乏的东西。

而女人也可以通过男人来增加自己未被开发的特质,而男人也可以通过女人激发激励自己潜能。

就像影片中? 男主人公努力游泳,努力考同一个大学就是例子

⑷那为什么需要爱呢?

弗洛伊德说:“我们既渴望爱,却又近乎自毁地浪掷手中的爱,人的心中好像一直有一片荒芜的夜地,留给那个幽暗又寂寞的自我。”

很多人一直在渴望灵魂伴侣,总觉得身边那个人不是。

然而,没有人和人是天生完美契合的,亲密关系不光有甜蜜,也会有痛。

有的时候,我们的痛并不是真正地来自对方,而是隐藏在自己身上的雷被对方踩爆了。

正是在冲突当中,我们才能真正地了解自己,看见自己身上的优点与不足,完善和拓展自我的丰富性。

当我们真的想与一个人靠的更近的时候,别忘记脱下你的铠甲。

世界和我爱着你。

爱情也许应该是这样子的吧,互相崇拜,各自发光,一起成长,一起进步。

《对她说》的影评

《你的婚礼》是由韩天执导,许光汉、章若楠主演的爱情**,讲述游泳特长生周潇齐(许光汉饰)与转校生尤咏慈长(章若楠饰)达15年的爱情故事。作为五一档唯一一部爱情片,《你的婚礼》在中国大陆首映后,便掀起了一波观影热潮,即使该片票房很高,但是影片质量以及口碑上却是不尽人意的,可以说的赢了票房,输了口碑,好坏参半。

爱情题材

**讲述了游泳特长生周潇齐与转校生尤咏慈长达15年的爱情故事。高中时,周潇齐( 许光汉饰)对尤咏慈(章若楠饰)一见钟情,年少懵懂的纯纯爱恋,男孩默默守护,但女孩却不告而别。大学时代,两人的人生都进入了新的阶段,却再次相遇,仿佛人生早有安排。

此后的时光,15年的爱情长跑,众人也在经历中成长着。作为周潇齐好友的常帆,与他一同经历了青春里的欢笑与酸涩;为了心中所爱,他们每次都光顾同一家炸串店;为了打起精神,常帆和其他好兄弟们遍寻冷门**送给周潇齐;即便是在去往婚礼的路上,常帆和好兄弟们依旧陪在周潇琦身边,做他最可依靠的壁垒。

在《你的婚礼》曝光的终极预告里,周潇齐(许光汉 饰)在婚礼上回忆与尤咏慈(章若楠 饰)年少相爱,十五年间一次次错过又重逢、坚定地在一起的点点滴滴。这段两个人十五年深情横贯整个青春、不留下遗憾的爱情故事令人动容、感动落泪。

《你的婚礼》翻拍自韩国同名**《你的婚礼》。中国版由韩天执导,许光汉、章若楠主演,《你的婚礼》发布的每一款物料,都让观众好感度不断叠加,关于爱情话题的共鸣也不断加深。年幼的周潇齐与尤咏慈一眼心动,奋不顾身地为彼此付出着;成年的周潇齐与尤咏慈深爱着彼此,却在遇到人生挫折时也会为曾经的选择犹豫。

看得出来,男主的心态也已经逐渐回归正常的状态,爱过了,就不遗憾,点明了**的主旨,曾经爱过就没有什么好遗憾的了,但男主还是会回忆与女主之间的甜蜜回忆,即使不能走在一起,那份关于他们之间的青春会被他永远留在心底。

想到曾经两人在一起的画面,相处期间难免会发生争吵,但欢乐的时光仍然甜蜜,发自内心的欢笑无法抹去,爱情不应该只有一种定义,而到底有多少种定义呢?这就要看双方的情况了。不仅是爱过了不留遗憾,错过了也同样不会遗憾,只要最后双方都能各自幸福美满就是最好的的答案,互相治愈,温柔了岁月,必定会被铭记在心中,不必遗憾,也许两人确实不是最适合的,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比什么都重要。

演员阵容

首先当然要从男女主角说起了,《你的婚礼》男主是许光汉,女主是章若楠,这两位演员都堪称“神仙颜值”。许光汉长相帅气清爽,是个很干净很纯粹的帅哥,他的颜值高气质佳,女生们都很喜欢他的颜,他完全就长在了女生们的审美点上。

而章若楠呢,她的长相清纯又甜美,身上有着一股独特的清新气质,好多人都是她的颜粉了呀。另外,许光汉太白月光了,演一个青春期混小子,越用力越尴尬,败坏了《想见你》中“李子维”的完美形象了。好在章若楠的表演出乎意料的松弛,为剧集增色不少,但15年的跨度,令其难以用现有能力来弥补经历上的缺失。

丁冠森虽然长相达不到大帅哥级别,但是有一种可爱呆萌的感觉,而且笑起来非常阳光,笑容也是很治愈的了,也是挺帅的呀。然后来看看晏紫东,没想到此番晏紫东也加盟了《你的婚礼》,在《三十而已》中晏紫东演“钟晓阳”的时候,有挺多观众就在说他帅,而这回在这部**中他也十分帅气,他剪着清爽的发型,是个干干净净的清爽男神呀,颜值太可了!

总之,即使很多人觉得《你的婚礼》不算烂片,但个人觉得也离烂片一墙之隔了。毕竟这就像是一部没有灵魂的感情制造机,谁的青春不是在陪别人成长和成熟,这或许是青春的样子,但绝不是青春的全部,剧情台词无法逻辑自洽,看完国产版再去看韩版,不得不说韩版的看到的是自我救赎,国产版的看到的是脑子进水的舔狗舔到感动天感动地感动小宇宙。

可能预告片的时候真的感觉挺好的,看的时候感觉自己真的会哭,但是到最后我也没哭出来,我觉得不值得,男主太渣了,而女主呢有点软弱,有点绿茶的感觉,总之大体上觉得不是很好。总而言之,整部**就是烂梗拼凑的剧情,mv式剪辑,男主演的太作,女主又演太浅,煽情的地方因为前期铺垫情节悬浮不到位,也没能勾住多少情绪。

求写一篇影评文章,给分100!

影片以宿命般的巧合安排了两位男主人公的第二次相遇。因为无法遏制内心对阿里西亚的感情,贝尼诺对处在昏迷状态的阿里西亚进行了性侵犯,并导致她意外怀孕。马克尝试着用交谈与莉迪亚沟通,但他却在另外一个男人的介入后选择了退出。影片的结尾“刻意”安排了马克与苏醒过来的阿里西亚不期而遇,为另一段崭新的感情埋下伏笔。导演在此并没有做多余的暗示,而是让镜头凝固在目光相会的瞬间,留给人无限的遐想。本片所容纳的丰富内涵与探讨力度使它远远超出一般意义上的言情片。导演的处理手法仿佛具有一种魔力,将两段看来不可能的爱情拍得栩栩如生,贝尼诺“”心上人的一段设计尤其妙不可言。

花絮:

·阿莫多瓦的这部影片在拍摄过程中就遭到了爱牛人士的抗议,原因是片中有斗牛的情节,他们在拍摄过程中为了拍戏而斗杀了几头牛。结果类似动物保护激进分子之类的人,立即对阿莫多瓦的此举提出了抗议,好在最终没有对拍摄造成太大影响。

·贝尼诺的角色来源于佩德罗·阿莫多瓦的好朋友罗伯特·贝尼尼。

·塞西莉亚·露丝和玛丽萨·佩莉迪斯经常出现在阿莫多瓦的**中,在该片里当Caetano Veloso在唱歌的时候,两人短暂地露了一下脸。

·在马可旁边的桌子上,有一部西班牙翻译版本的迈克尔·坎宁安的《时时刻刻》。

·法国**手册评选该片为2002年十佳**,位列第七。

·客串:(奥古斯丁·阿莫多瓦)主持婚礼的牧师是影片的纸片人那,同时也是导演的兄弟

精彩对白:

(last lines)

Katerina Bilova: Nothing is simple. I'm a ballet mistress, and nothing is simple.

获得奖项:

* Academy Awards:

o Best Original Screenplay (Pedro Almodóvar)

* Argentinean Film Critics Association ("Silver Condor"): Best Foreign Film

* BAFTA Awards:

o Best Film Not in the English Language

o Best Original Screenplay (Pedro Almodóvar)

* Bang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Golden Kinnaree Award"): Best Film, Best Director (Pedro Almodóvar)

* Bodil Awards: Best Non-American Film

* Bogey Awards: Bogey Award

* Cinema Brazil Grand Prize: Best Foreign Language Film

* Cinema Writers Circle Awards (Spain): Best Original Score (Alberto Iglesias)

* Czech Lions: Best Foreign Language Film

* César Awards: Best European Union Film

* European Film Awards: Best Film, Best Director (Pedro Almodóvar), Best Screenwriter (Pedro Almodóvar)

* Golden Globe Awards:

o Best Foreign Language Film

* Goya Awards (Spain): Best Original Score (Alberto Iglesias)

* Los Angeles Film Critics Association: Best Director (Pedro Almodóvar)

* Mexican Cinema Journalists ("Silver Goddess"): Best Foreign Film

* National Board of Review: Best Foreign Language Film

* Russian Guild of Film Critics ("Golden Aries"): Best Foreign Film

* Satellite Awards: Best Motion Picture - Foreign Language, Best Original Screenplay (Pedro Almodóvar)

* Sofia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Audience Award - Best Film

* Spanish Actors Union: Performance in a Minor Role - Female (Mariola Fuentes)

* TIME Magazine: Best Film

* Uruguayan Film Critics Association: Best Film (tie)

* Vancouver Film Critics Circle: Best Foreign Film

[edit] Nominations

* Academy Awards:

Best Director (Pedro Almodóvar)

《阳光灿烂的日子》

很早就想写一篇关于这部**的评论,因为这是我个人最喜欢的一部国产**,也是个人认为目前为止国内最好的青春片或爱情片。

把这部片子定位为青春片或者爱情片并非臆断,姜文和王朔其实并不是在这个片子中讲述,而是在讲述期间的他们自己的青春和爱情,《阳光灿烂的日子》这个片名本身就说明了问题――没有谁会认为那个特定的年代真是一段阳光灿烂的时光,但是**开头就需要我们仰视的伟大领袖雕像也好像在用他的巨手指点我们:“……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因为对于这群孩子来说,没有父母管教,没有老师的约束,有的只是啤酒、老莫、香烟、武斗和内参片的只是一段让他们尽情闯祸的日子,这种无止境的自由在孩子们看来是最阳光灿烂的生活。与此相呼应的是,在**的结尾,**胶片的颜色由彩色变成了黑白的,也许姜文认为的那段日子应该是马晓军人生中最多姿多彩的时光,跟那段最肆意的生活相比,现在的他纵然开着卡迪拉克也已经失去了当年那灿烂的色彩。

既然是青春片,爱情当然是少不了的,撬锁那段场景其实是暗示了马晓军在爱情刚刚开始萌芽时的好奇心理,所以他撬开的第一把锁当然就应该是锁着避孕套的抽屉,因为好奇的而引发的探索也从此一发不可收拾,直到遇见米兰,确切的说应该是遇到了米兰的照片。在那个经典的把玩望远镜的场景中,马晓军有了生命中对异性的第一个灿烂的发现,所以当时看到的米兰照片居然是彩色的,然而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们应该记得那个时候是没有彩色照片的,一直到80年代初彩色照片都还是刚刚出现的奢侈品,所以随着对米兰神秘感的逐渐消失,她的照片也在马晓军眼中失去了初见时的光彩,变成了原有的黑白色。在疯狂迷恋米兰的时候,马晓军也从同伴那里听说了米兰的“事迹”,但是对米兰的好感使他根本没有去理会那些传闻,然而米兰与刘亿苦关系的暧昧,游泳池里面一干人等为米兰的争风吃醋,使得他对米兰所有美好印象的一次次被打破,最后将米兰踢入游泳池的那一脚明白无误的表示了此刻马晓军对她的不屑与厌恶。

与之对应的另一个情节是:米兰第一次出场的时候,在马晓军的眼中她的步履如此轻盈,神秘不可测,高不可攀,可是在**快结束时米兰爬上游泳池展示身材的那个场景中,观众会留意到在马晓军视角中,米兰爬上游泳池的动作是如此的笨拙,在仿佛是马晓军审视她的眼光的摄影角度里,观众也会和他一样感觉她是如此肥胖,这跟第一次见到米兰时她戴着墨镜距人千里之外的记忆差距是如此之大,已往马晓军能够近距离接近米兰无非是她让他给自己倒水洗头或者用自行车载着她去农场,而在对曾经爱恋过的异性的所有神秘感消失殆尽后,马晓军终于摆脱压抑了很久的感情冲进了米兰家里,扯断了那根想早就渴望扯断的束缚在米兰脚踝上的钥匙链,之后那个在国内公映版中删去的米兰半裸的镜头表现了马小军渴望发泄的青春冲动,也见证了他与那段怀着朦胧的爱情感觉在屋顶上穿行的青少年马晓军的决裂。

就像中的阳光在那个特定的时代如此灿烂以至于不真实一样,片中唯一的雨中的场景在全片暖洋洋的色调中也显得如此不真实,也许正因为不真实,所以马晓军不真实的幻想都在这个场景中成为了现实,在这场雨中场景里,马晓军出人意料地一改往日的小心翼翼,放声大米兰的名字,当米兰问他“你怎么了?”的时候,他在片中毫不犹豫地唯一一次当她的面的说出了那句一直萦绕在他心里的话——“我喜欢你!”,而米兰也如他所愿,和他紧紧拥抱在一起,这是整个影片唯一一次令人欣慰的拥抱,然而却那么不真实,因为这场雨是一场在阳光最灿烂日子里显得如此不真实的雨………雨过天晴后米兰依旧在和刘亿苦打情骂俏的现实,证明了他的幻想真的只是一厢情愿,生日宴会上那个和刘亿苦对战的场景也不过是马小军脑海中未遂的壮志!其实从来没有过那么温情的雨,从来没有过那么灿烂的阳光,也从来没有过那么壮怀激烈的青春!

顾长卫的摄影技巧在在影片的结尾得到了最大的发挥――马晓军被踢下游泳池,他在水中的无助同时也象征了他的被孤立,,这段非常意识流的镜头很好的表现出了那种窒息感,但是镜头中表露出来的些许沉沦与疏离好像又在表达他的一种玩味感,也许是在呼应影片结局志得意满的马晓军开着名车细数儿时伙伴的落魄时的那种成就感吧!

最后提一句,马晓军忧伤地在屋顶上漫步时,以及在夕阳的橙色阳光中骑车带着心爱的米兰穿行在林间小道上时,所放的背景音乐是马斯卡尼的歌剧《乡村骑士》里的间奏曲,这首来自国外歌剧的古典音乐与中国时期的爱情配合的如此协调,以至于最早引用这首间奏曲的那部《愤怒的公牛》反而被我认为是不适合配用这首曲子的了。

《英雄》

张艺谋对这部影片的主题——" 天下刺秦,又 天下放弃了刺秦".那 何放弃呢,因 那刺客听到了自己要刺杀的暴君,宣称自己要建立伟大的国家,於是被人家的梦想打动了. 我印象裏的秦始皇,是 手瘟疫,挥袖雷霆,只施行统治,只借助暴力,从不弘扬梦想的人.他不提自己要把祖国以及祖国之外的新疆土,建设成什 样子——顺我者昌,逆我者亡,跟个普通的黑道老大没什 区别.

《英雄》裏的秦始皇,可就不一样,是新的人物,开口就谈天国将要近了,天国是什 样子.在一统江山阁裏,他看著满噙亡国之泪的韩国画工父子,可以从容谈起自己 什 要统一天下, 什 要让眼睛看得到的地方,和眼睛看不到的地方都连在一起,成 一个伟大的国家,最后让父子二人眼中重生希冀——这就不是一般人物了. 我们这些后人,自然知道这位非一般人物,接下来干的就是焚书坑儒役使天下,所以听他这一刻还这 诚挚深情地谈天下大同,脊梁沟裏不可能不冒凉气.

我觉得这片是过份赞颂公认的暴君秦始皇.秦王明显是一位暴君,由秦始皇焚书坑儒,孟姜女哭倒长城的故事可知.影片的主题说穿了无非就是国家利益高於一切的翻版,只不过在张的文本那裏,国家的利益被置换成「天下」罢了.如是这样,被秦始皇的人遗下的孤儿寡母也当像无名剑客那样理解秦王的一番苦心才对.因为他们今天个人的苦难恰恰是为了明天更多人的和平所必须付出的代价.「很多人会死,而大王会活著」.只是「死去的人请大王记住」.我实在不认同这奴才逻辑 而这片中的英雄也不算是真英雄,影片中侠士们之所以被宣扬成悲剧英雄,无非在於他们甘愿为天下人免於战乱之苦而放弃个人的恩怨和家国之恨.所谓通过对个人一己之私的牺牲来换取天下大公的道德灌输,从而把对个体精神和利益的剥夺上升为一种天然的正义.在这样的「正义」下,当然就是谁自觉地舍生取义,以「小我」献身於「大我」,谁就是英雄.然而这里的问题偏偏在於,「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是由一个个活生生的血肉生命所组成的「天下」.如果为了「天下」而可以是都应当为之牺牲自己的理由,那麼这样的「天下」又将如何具体落实到天下人的身上 这不正是一种自相矛盾 真正的英雄应像岳飞,文天祥一样.还有岳飞的"满江红",岳母刺字,岳飞大败金兵,秦桧夫妇永跪岳飞墓前供人啐吐;文天祥的词"正气歌"和"过零丁洋"都是世代流传的. 张艺谋对影像的调度太单一了.每一个武戏的高潮都是高速摄影和特技做成的效果,像一部部广告片堆砌的风光长片. 我觉得统一并不是英雄的充分理由,因为真正的英雄无疑应当是正义和美德的使者.当英雄的人他应悲天悯人,以仁爱为怀,不是去夺取天下人的权利集於一身而是真心实意地解放天下,造福人民.照这个标准秦王至多只能算个奸雄,或者更确切地说是个犯.犯不管他曾有多大的历史成就,在法律面前都不会因此就不再是犯,而反成了历史英雄.这太不公平了,也对死在秦王手下的人侮辱.

在片尾出现了荒唐得让人合不拢嘴巴的一幕:历尽千难万险才走到距离秦王仅有十步之遥的位置的大剑客无名,在刺杀行动成功在实时,居然被这位「胸怀天下」,而又不眨眼的暴君倡导永久「和平」的济世豪情所感动,受到启发后幡然悔悟,主动放弃了行刺,结果转身离去,落了个万箭穿心尚面带欣慰之色的「圆满」结局.这结局也太不合理了,以无名的武功应可以全身而退的.这裏也说了一些主题.张艺谋在《英雄》中生硬表态支持秦始皇,糟踏掉一个本来可以拍成一部宏大诗史的难得题材。

《花样年华》

花样的年华,无言的结局

“如果多一张船票,你会不会和我一起走?”

摇曳的旗袍,昏黄的路灯,梳的一丝不苟的爱司头,一切欲说还羞的情感,如一张泛黄的老唱盘,在岁月的留声机中静静旋转。没有喧闹的浮躁,没有泡沫文化的缩影,只是哀婉却唯美地唱着一首老歌:花样年华。一部不俗的**也随之沓来,一样的温情脉脉。

这是香港90年代后现代主义的代表导演王家卫的一部影片。故事情节再简单不过--讲述两个已婚男女的婚外恋。还有一部类似的题材**是美国的《廊桥遗梦》。两者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只不过后者是西方人的爱情观,而《花样年华》折射出的爱情理念,则是属于“那年代白墙黑瓦淡淡的忧伤”的东方情怀。

让我们回过头来再谈谈王家卫,这个经常以一副墨镜示人的性格导演,拍出的作品都是些有着强烈个人色彩弥漫的影片。《阿飞正传》里的“无脚鸟”、“一分钟理论”,阿飞的桀骜不逊仿佛是他的缩影;《重庆森林》里警察633和663的各自特立独行的生活理念,“凤梨罐头”和爱情保鲜论也已成为华语**的经典;《东邪西毒》中欧阳锋那犀利的眼神和“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大气镜头,也已经成为众多导演甚至是张艺谋导演都拿来借鉴的典范;连《春光乍泻》这一部颇受争议的同志**,王导都依然能把它拍摄的细腻动人,片中长镜头的娴熟运用,尼加拉瓜大瀑布的垂直美感,也都宿命般的被贴上王家卫风格的标签。可是,2000年的这部《花样年华》中,王导的前卫美学并没有体现。相反地,这部影片充满了含蓄美和隐蓄的镜头语言。影片的主题也关注的是关于中国人惯有的情感处理方式,从头至尾都向观众传递着东方特有的韵美和思想。可以说,这是一部最不像王家卫的风格,却深得他钟爱的影片。

梁朝伟和张曼玉在片中分别诠释了周慕云和苏丽珍这两个具有传统观念的旧0年代中产资产阶级的已婚男女。他们原本都各自拥有着属于自己的家庭,一种缘分使他们都搬进了同一座公寓,又是一种缘分让他们两家的间隔只是一面墙壁。在逐渐的交往中,大家熟络起来。可当他们在狭窄的楼道里单独相遇时,却还是只一句“这么巧啊?”便匆匆而过,继续走他们各自的路。日子如果只是这样过,倒也安然自在。可终于有一天,他们发现了各自的伴侣不忠走在了一起的事实。周与苏不知是因为一种同病相怜的感情,还是基于报复的心态,抑或都不是,他们只是为了找到一个诉说心事的知己。总之,他们成了朋友。一起吃过西餐,一起在旅馆那间著名的2046号房间里写过武侠,一起演绎过各自爱人的出轨原因,也一起在男主人公的房间里清早吃着糯米鸡......他们都说过“我们不会像他们一样。”可后来,一句“原来有些事情,不知不觉中就会发生。”证明了一段苦恋的开始。周慕云在挣扎,苏丽珍也在挣扎,挣扎在情感与道德理智的边缘,也彷徨在爱与不爱的边缘。可惜,最后他们谁也没有越出那至关重要的一步,各分东西。怀着心中对对方的挂念,苏丽珍选择了坐在他已经空荡荡的房里无声地哭泣,任眼泪肆意地流过脸颊;周慕云选择了将心中的秘密诉说在吴哥窟的石洞里,用土埋住,让它永远是个秘密。花样的年华,却是个无言的结局。

这是一部看后会沉重的影片,也是一部看后会思索的影片。不少人观看它只是因为那绚丽的旗袍。的确,那26套婉约幽雅的旗袍紧紧包裹出张曼玉玲珑曼妙的曲线时,的确是一种美的享受。可如果只是为了欣赏服装美而观看此片的话,那未免有点糟蹋一部好片子了。

好片子像是一杯清茶,乍品没什么滋味,可细尝之下,一股沁人心脾的清香便会不知不觉地飘溢在你的五脏六腑间。《花样年华》就是这样一部片子。无论是镜头中精致的特写,还是丝丝小雨中由昏黄路灯投下的柔和光线,或是整个画面色彩的鲜明层次,色调搭配技巧的夺人眼目,都是导演王家卫和摄影杜可风深厚功力的体现。还有不得不提的片中的声音艺术,就算是雨滴落地的声效都是那样富有感染力,就更别提片中那伴随着男女主人公在楼道里多次相遇时恰如其分地响起的影片的主旋律--抒情中带有丝许压抑的提琴曲了。影片的这些硬件设施做的完美无瑕,更可贵的是影片的灵魂--内容情节,王家卫一样描写的匠心独运。

像是片中经常出现的一个场景:周慕云一个人在面摊落寞地吃着云吞面,此时的镜头长时间地定格在他的面部。他的眼神里充满苦闷和孤独--为了总不归家的妻子。这时苏丽珍提着精致的保温壶出现在潮湿的石板路上。镜头由她纤细的手拍起,逐渐上移到她的胸前,却始终看不到她的脸。这种开放性的构图可以引起观众无数的想象力。她来到面摊前,同样一份云吞面,脸上带着一种沉思的忧郁的神情--为了不归的丈夫。另一对在享受爱情,而这一对只是在各吃各的云吞面。不得不说,此刻导演用一种明暗线交织的手法既含蓄又内敛地表现了两种爱情的理念。而这种意境,只有在反复细细地品味后才能理解,可谓是该片的一个经典的情节。

还有一处让人记忆深刻的片段出现在该片的中下段。周慕云终于鼓起勇气向苏丽珍表达了心中压抑已久的感情。可苏却用无语沉默来回避。周看出了两人不可能在一起的结局。于是,他请苏丽珍帮他做件事--拒绝他,让他练习承受住那份痛苦,苏答应了。可当周说完“以后你自己好好保重”随即放开她的手头也不回地走开时,苏却开始心潮汹涌。此时运用了一段长镜头,特写出了苏的手在被松开瞬间的抽搐,跟着紧紧抓住另一只手臂,手上的青筋凸现,一种油然而生的痛苦陡然现于手部。接着镜头移到她的脸:不忍、难过、冲动、压抑......种种表情交汇在一处。紧接着,苏伏在周肩头痛哭的场面出现,周的手不断轻轻地拍打着她的肩,安慰地说“好了好了,只是演戏,只是演戏.......”一种压抑已久的情感的骤然爆发,导演却没有刻意煽情,只是用娴熟的镜头语言来婉约地表达,却得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成功效果。只这一点,就可以让许多动辄让演员虚情意地喊出“我爱你!”的导演好好学习。

片尾,周慕云离开香港这个伤心地之后,苏丽珍来到他的房间,点燃一根雪茄,不抽,只是放在那里任它的烟雾缭绕、盘旋、四散。一种她曾经熟悉的香味。她呆坐在椅子上,眼泪开始滑落。一滴一滴,最后连成一片。此时,**中的背景声全部消失,一阵寂寥后,一个男人的声音响起,响在苏的心里,也回荡在观众的耳畔--

“如果多一张船票,你会不会和我一起走?”

无言......

也许一切都应了该片的英文译名:In the mood of love

只是那“情绪中的恋爱”,在那个消逝了的花样年华......

《毕业生》

提到毕业,就不能不提到这部**。达斯汀·霍夫曼对未知世界的彷徨和向往,以及那个洋溢着和冲动的结尾,都一丝不差地契合了毕业生的心情。当然,还有那首广为传唱的插曲,它会适时地荡起你心中淡淡的离愁.虽然现在只是大二 但有时也会有一种对未来的迷茫就像影片中展示的那样,彷徨,无所事事.就是那样发呆,死死的发呆...... 从影片的开始本的脸上就是一脸麻木的表情,正是所有毕业生所共有的.而影片的音乐更是增添了一种忧郁的色彩,悠悠的,清清的,让人不知不觉的进入了自己内心的世界去思考些什么.什么呢?本是一个优秀的毕业生,而且他的家人早就为他准备好了一切就等着他的归来,而他对这些似乎还上不在意.他对自己的人生充满了疑问.或许他也曾憧憬过很多美好的未来,但在现实生活中他要面对的东西远远超过了学校的书本,他要面对各种诱惑,还要承受高潮过后的寂寞,这就是人生.或许他还没有作好准备,或许他开始暴露他人性中的缺点. 当罗宾逊太太邀请他到她家的时候,或者是在她开始诱惑他的时候,他的良知开始沦陷,我们不能说他的内心没有挣扎,但最后他还是选择的堕落.而罗宾逊太太就是这个社会的象征,她牢牢掌控着本.她曾经也是一个像本一样憧憬美好的毕业生,但经过世事的经历,她一点一点的被这个社会同化.现在成了一个追求享乐,精神空虚的半老徐娘.在自身受到威胁时是那么的狡诈恶毒.或许到最后我们都会像她那样吧.而这时的本也暴露了他的弱点,他懦弱,这一点从开始在罗宾逊太太家里面对她的调情是本的不知所措就可以看出.面对这个社会本是一张空白的纸,他要经历的东西还有很多,他要学的东西还有很多.现在的本精神也如罗宾逊太太一样空虚,但他多了懦弱. 但在与罗宾逊太太偷情的这段时间里他也感觉到了无聊一天他的父亲严厉的问到"你对自己的未来到底有什么打算" 时, 他被刺眼的阳光弄得睁不开眼,现实的问题对他来说是那么棘手,而他只能在不停的游泳和偷情中去逃避."你问住我了"本的回答无力而迷茫,但这也唤起了他对自身的思考. 而就在这时他的天使一连出现了.一连可以说是片中唯一的完美形象了但可惜也是三个人中最单纯的一个.本从她身上发现了自己已经和逐渐失去的东西,终于鼓起勇气向一连告白,但事情当然不会那么简单,罗宾逊太太疯了似的阻挠他们.但两颗相爱的心走到了一起,终于在一个大雨之日本向一连坦白了他的行为,但当一连知道那个女人就是自己的母亲时.她无法忍受毅然的离开了本. 一连的离开让本开始思考,他发现自己不能没有一连,她带给他太多的东西,让他找到了自己的方向,找到了自己生活下去的理由.他决定追回一连. 在破坏婚礼的这场戏里,镜头对混乱的表现很到位,在看到窗外哀号的本时,镜头分别给罗宾逊太太和罗宾逊先生一个特写,夹杂在混乱的全景中,级好的表现了他们那种虚伪面孔下的穷凶级恶的扭曲,而本终于得到了一连. 最后两个人奔跑着踏上象征自由的公车奔向解放.他们的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眼中有希望有欣喜有决心但也有些许的迷茫.新的生活就要开始不知道两个人即将面对的会是什么?

影片一开始,就给我带来了极大的震撼。影片在主人公本做飞机回家的一系列镜头剪辑中开场,虽然这只是一组交待性质的镜头,但却直刺我心底的那一丝不安和痛楚。片中本带着一脸茫然的表情,对身边的一切不闻不问,机械的在回家的路途上前进着,我深切的感受到本对毕业和回到离开多时的家并不感到高兴,相反,似乎有些不情不愿。为什么一个在他人看来即将步入社会,应该充满活力和冲劲,前途光明的毕业生,却显得那么死气沉沉呢?在这点上,同样作为大学生的我当然明白个中缘由,因为我也正处在彷徨的时期。大学生活已经在不知不觉间过去了一半的时间,蓦然回首这过去的两年光阴,竟发现自己一事无成,时间都耗费在了一些无聊的事情上,如果再这样继续下去,两年的时间又将一晃而过,那时毕业后走出校门的我,是不是会和本一样对前途毫无打算,一片迷茫?突然又想到了家中父母亲人们的殷切期望……我不敢再想下去。

之后,本在一个错误的时间,一个错误的地点接受了一个错误的女人的诱惑。“Mrs. Robinson, you're trying to seduce me. Aren't you?”影片并没有清楚的交待罗宾逊太太勾引本的具体原因,是罗宾逊先生那方面有问题?是罗宾逊太太生性风流?还是罗宾逊太太就是喜欢本这种类型的小男生?……我们无从得知。但有一个大的时代背景是显而易见的,影片拍摄于1967年,那时的美国女权运动、性解放运动、黑人民主运动正在大张旗鼓的进行着,披头式乐队引领的反叛精神正风靡全国,无数青年为之疯狂……总之,那是一个躁动、叛逆的年代。所以,影片的整体画面氛围很鲜艳很明亮,有时甚至有点刺眼,有意给观众制造了一种躁动不安的感觉。明白了这一点,我们也就不难理解罗宾逊太太为什么会勾引一个年龄和自己的女儿差不多,并且是自己看着他长大的小男生,而本竟然会抵不住诱惑,和一个看着自己从小长大的长辈上床。他们之间有爱吗?至少本在遇到多年不见的罗宾逊太太的女儿——尼恩之前,还是相信他们之间有爱的,这从他极力安抚罗宾逊太太,并多次保证不和尼恩交往的情节中可以看出。但自从他对尼恩一见钟情之后,他就明白了自己对尼恩的感情才叫,才是真爱。加之罗宾逊太太极力反对他和尼恩交往,并用公开两人关系来威胁,本和罗宾逊太太彻底决裂,两人走向了对立面,这段有性无爱的关系走到了近头。

回头再说尼恩,她是单纯的,在她与本的交往过程中,影片多次响起了《Scarborough fair》这首曲子,这首歌给人的感觉很美,这也切合了本对尼恩的追求,是完全出于真心的,完全是简简单单的两个年轻人的相爱过程。影片中安排的本追求尼恩的几场戏很有看头,使观众暂时忘却了之前的沉重心情,姑且先看看这个傻小子是怎样挽回姑娘芳心的。印象最深的一段是本前往尼恩的学校,在喷池边坐着,脸上有柔和的期待痕迹,本追着尼恩的公车,在车上与她搭讪,使他第一次看起来像个二十一岁的男孩子,有点赖皮,一种很讨观众喜欢的赖皮,最后,尼恩与男友约会双双离去,《Scarborough fair》再度响起,本尝到一种失去的滋味。这种心情,只有真正有过此中经历的人才能完全体会个中滋味。“明天嫁给我好吗?” “不知道” “后天呢”,本的这句求婚台词堪称经典,这也充分体现了主人公当时的心境,也只有这样一个对未来毫无打算的21岁男子,才会说出这样的求婚词。

然而,正是由于尼恩的单纯,使她无论如何也无法接受一个和自己的母亲有染的男性,尽管她深爱着那个男孩子。所以,尼恩还是选择了和一个自己并不爱的男生结婚,可以说,此时的尼恩内心还是受压抑的,尽管她内心深处想和本在一起,但她摆脱不了社会传统的约束,直到最后本那惊天动地的抢婚行动,就像一把钥匙将尼恩的心灵枷锁彻底打开,什么社会,什么道德观念……统统抛之脑后,率性而为,干自己最想做的事才是真理,所以,她毫不忧郁的和本一起冲破了众人的阻挠,坐上了自认为是通往“幸福之路”的那趟公交车。

再说一遍那场经典的抢婚行动,首先是本驾车到处寻找被送去结婚的尼恩,配合着车速,《Mis Robinson》响起,这首歌曲调轻快诙谐,带着对以罗宾逊夫人为代表的成人世界的辛辣讽刺,体现了年轻一代的反叛精神。最后,本用教堂的十字架来抵挡想要阻止他把尼恩带走的那些人,在西方社会基督教有着约定俗成的权威,可班却偏偏要用有着象征意味的十字架作为武器,来追求自己的幸福,讽刺意味和反叛精神体现的一览无余。当本和尼恩冲破重重阻挠,胜利的踏上自己心目中的“幸福之路”后,《Scarborough fair》再度想起,影片到此结束,却把思考留给了作为观众的我们。

这是一场青春的冲动,一场青春的胜利,然而,过后,就不需要面对现实了?本和尼恩的母亲确实发生了关系,这种错误是无法用一句“我错了,我很后悔,我以后改正”来弥补的。可以断定在两人以后的生活中,这件事会像梦魇一样纠缠着他们,他们将始终无法面对各自的父母。另外,本之前对自己的未来毫无打算,追求尼恩并向她求婚只是率性而为,并没有什么完整的,在抢婚成功之后将会不可避免的面对“要爱情还是要面包”这样一个古老而又很有现实意义的问题。忽然想到了在抢婚过程中,某个时刻本趴在教堂的玻璃上向尼恩大声疾呼,当时的那个造型和表情像极了受难的耶稣,我们不禁思考,他在为谁受难,是为自己还是所有和自己一样叛逆的年轻一代……

《毕业生》是一曲美国那个时代的青春之歌,而作为目前中国年轻一代的一员,我似乎遇到了和主人公本一样的境遇,所以,看完影片后不禁感慨万千,觉得不吐不快,以致发了这么多牢骚,希望能够引起和我一样处在彷徨中的年轻人的一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