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别对我说谎的精彩剧评

2.通过信件传递爱情的年代,话剧《收信快乐》(原创剧评15)

3.开心麻花话剧《乌龙山伯爵》好看么?

4.1913年,中国拍摄了由剧评家郑正秋编写剧本的第一部故事片?

5.阿加莎改编 | 话剧《无人生还》中文版

6.爱情的印象的话剧剧评

7.如何从演员角度写好话剧剧评?考研用

话剧剧评模板简单又好看_话剧剧评模板简单又好看

吐血推荐《On Air》!不看你绝对会后悔。

转一篇经典评论。当初我这个对韩剧不感冒的人,看到On Air什么题材独特,收视冠军,引起热潮的新闻都没什么感觉。无意间看到这篇郁流星的评论后,发觉果然太好看了!中毒至今啊!看了都不知道几遍了!

-------------------------------------

第八篇:重看才发现的暧昧——吴承雅抛绣球(1)

好吧,我承认自己在感情上是一个后知后觉者,所以在不断重看之后,才渐渐可以整理出明经感情浮现的一条条脉络。对爱抱有一种审慎的态度,也是我在看OA 的明经感情线时所有的态度,一路跟随OA下来,徐英恩和李庆民的感情发展很好把握,而吴承雅和张其俊的,却有太多似有似无的情愫,太多若隐若现的谜团,不 是百分之百的笃定,我不敢说吴承雅爱张其俊,一直到十二集吴承雅在樱花树下的那一次哭泣,我才真正发现,张其俊原来一直在吴承雅的心中。带着这个结论,重 新回溯OA的前面部分,吴承雅的种种行为背后,隐藏的那颗初心才渐渐暴露在我的面前。这种种行为背后,除了性格原因之外,原来隐藏更深的恰恰是吴承雅对张 其俊的感情。

是的,在我意识到吴承雅爱张其俊的时候,其实她已经爱了他很久了。

想起旧时的女子为了寻找自己的情感归宿,除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外,民间似乎还流行着一种方法,就是抛绣球,而这绣球的主人,多半是略有主见不愿盲婚哑嫁 的女子。重看OA时,才发现,在那次樱花树下的哭泣之前,吴承雅一直在给张其俊抛绣球,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和手段,有效没效,那就是张其俊的事了。

第一次抛绣球,应该是吴承雅主动来找张其俊签约时。此时的张其俊一无所有,可吴承雅却要来归还七年前的恩情利息。一开始,我以为吴承雅既然想摆脱花瓶的 恶名,又不想过分受制于经纪人,那么找到张其俊这样的人似乎是一种策略。一直到后来,张其俊与吴承雅的过去一点点浮现,而吴承雅对张其俊的感情也一步步确 定,我才觉得,吴承雅一直在等待一个机会回到张其俊身边。早在七年之前,吴承雅就看出张其俊并没有能力让她成为超级巨星,那么七年后的今天,吴承雅就更有 信心了吗?张其俊只是很好的大人而已,以前是,现在是,将来也是。七年后的回归,有赌气,有证明,也有爱。至于吴承雅开出的一系列苛刻条件,只是一种掩饰 而已,掩饰自己回到张其俊身边的真正目的。什么只要我愿意,合约随时都会终止。这句话是吴承雅先说出来的,可是每一次踩到地雷的都是张其俊,每一次先提出 分手的也都是张其俊,可结果呢,我们的大明星一次也没有离开。有生气,有不满,但是想都没有想过要再离开。吴承雅想要的,就是张其俊重新打起精神,不要再 屈膝,要牢牢抓住她抛的绣球而已。还有,让张其俊当她的开车经纪人,也只是想多点时间在一起而已吧。

当看到cherry的照片时,吴承雅说了这样一句话:“以后无论是谁,无论如何,都不要被抢走什么?把丢失的面子也找回来。”所以,吴承雅好好教训了 cherry一顿,不仅借机打击了陈相宇,更重要的是帮张其俊找回面子。吴承雅的这句话,符合她的人生哲学,符合她凡事不认输的性格,但之前我忽略的一点 是,这里的抢走什么,含义太过广泛。七年前,吴承雅在内心深处,还是想张其俊把她留在身边的罢!当她成为超级明星的时候,当陈相宇把她当成赚钱的工具,用 各种手段让她笑的痛苦的时候,她一定不止一次的想过,如果是张其俊会怎么办?是那个很好的大人会怎么办?如果我留在他的身边会怎么样?那时候,涌上心头的 不仅是回忆,还有一丝的怨念吧。不要再被抢走什么,不论是事业还有爱情,不论是你的演员还是你的女人,不论是别人还是我,吴承雅又一次表明了自己的心。只 是爱情原本就是在不断的涂抹自己的真实感情上不断成熟的,所以表明了心迹的吴承雅马上加了一句,坐你的车是看在蝴蝶结的份上。

两人的第一次争吵发生在吴承雅被话剧前辈教训之后,那时的她心情低落,可是一接到张其俊的电话,还是赶了过来,只是她没有想到,张其俊约她的目的是让她 与后辈互相认识。在演艺圈早已混成人精的吴承雅似乎嗅到了危险的气息,那一刻,她的心中五味杂陈。有气愤,有恼火,有不解,更多的是受伤。正如她说出来的 一样,吴承雅的大明星身份与烤肉馆不合拍,在这样一个地方见面也好,聚会也好,被别人看到了会怎么写?那是一种真正的掉价,不仅是对吴承雅自己,其实也是 对张其俊,吴承雅生气的是张其俊并没有对这样小的细节深思熟虑。同样的,什么是一家人?看过了人们套近乎的嘴脸,看惯了圈里的各种借机上位的手段和把 戏,吴承雅无疑变得像猫一样敏感异常,她害怕张其俊也把自己当成赚钱的工具,她恼火的是张其俊为什么没有站在她的立场来想问题。当张其俊要求吴承雅道歉的 时候,吴承雅是真的感到受伤了,她刚刚被别人数落一顿,但是那些人不理解她可以忽略不计,可是张其俊呢,至少吴承雅认为他应该站在她的角度来想问题。吴承 雅说的没错,对于一个像她这样的明星来说,要维系自己的地位远没有人们想的那么简单,多吃一片烤肉,她要在背后付出多少代价呢?这一点,张其俊没有想过, 她受伤的就是张其俊总是站在别人的立场上想问题却没有考虑她,她不敢确定的是自己在张其俊的心目中到底占据了多大的位置,有多大的分量,所有的苛刻条件, 都只是吴承雅希望得到更多的关心和爱护的表现而已。别人不理解,吴承雅可以承受,至多就是甩头而去而已,可是自己最在乎的人不理解呢,那就真的是伤心了, “你希望我走吗?走还是留?”吴承雅不是真的要走,她只是在赌气,只是在,用一种近乎幼稚的方法提示张其俊。

张其俊和吴承雅说的,其实不是一回事,吴承雅未必不知道,她只是借这个机会逼一逼张其俊而已。当张其俊真的让吴承雅走时,吴承雅却呆在了原地。那一脸 不解和不忿的表情,张其俊是没有看到了。一个人坐在黑暗中的吴承雅满脸落寞,这也成为之后每次两人争吵或发生问题之后,吴承雅的经典坐姿。将自己蜷缩的小 小的吴承雅其实,只是希望得到一点点的关心和温暖而已,这个人,她希望是张其俊,可是张其俊能感觉到吗?

我在想张其俊如果真的不来找吴承雅怎么办?吴承雅会不会真的和张其俊解约?答案其实是否定的,如果张其俊真的不来找吴承雅了,除非他亲自拿着解约书上 门,态度强硬,让吴承雅再没有转圜的余地,吴承雅都不会自动提出解约,她会用的,可能只是两种方法,或者以静制动,看看张其俊究竟想怎么收场,这时候,她 一定在慢慢的等待张其俊的道歉,这当然是她最希望看到的;可是万一张其俊那根木头真的不来呢,那么,吴承雅应该会拿着解约书气冲冲地冲到张其俊办公室让他 给个说法,然后剩下张其俊一头雾水的表示不是你说随时都可以解约的吗。表面上看,这件事的主动权掌握在吴承雅身上,实则所有的一切转机都要由张其俊负担。 当然,生气是一定有的,尤其是错过了当时当面道歉的好机会,吴承雅一定很生张其俊的气,但是我相信,只要张其俊肯来道歉,哪怕只是肯先来,吴承雅一定会原 谅他,我们猜不出的,只是吴承雅会找什么借口原谅他而已。张其俊大可不必为此烦恼那么久,以致延误了时机。终于,张其俊还是想出了先送剧本,再挂国旗的方 法来讨好吴承雅。我相信在吴承雅看到张其俊再次出现的那一刻,她早已不生他的气了。所以在听到张其俊以来拿雨伞做借口的时候,吴承雅的表情差一点要笑出 来。我怀疑要来喝咖啡,也是吴承雅先提议的,她只是想听听张其俊说什么而已。可是张其俊那个木头,连一句甜言蜜语也不会说,除了抱歉还是抱歉。如果不是发 生了和七年前一模一样的乌龙经纪,刚好让吴承雅找到借口原谅他,真不知道张其俊会不会又把事情搞砸。当亲口听到吴承雅说他是我的经纪人的时候,张其 俊应该有感动到吧,只是那时的他,一定告诉自己,小丫头是想到了七年前他的恩情而已。

当坐在车上的张其俊问吴承雅为什么要这么做的时候,吴承雅说了一句:“那个丫头很漂亮啊,怕那个丫头来找你,就像七年前的我一样。”吴承雅又一次抛出了 绣球,奈何张其俊只单纯的把它认为是和解的信号了。吴承雅说的,也许是为自己找一个台阶下的理由,更多的,其实也是说出了自己的真心,这个“怕 ”是真的, “怕”张其俊真的离开,“怕”自己在他的心目中再没有位置,这个“怕”字背后,吴承雅真的埋藏了好深好深的感情。当看到手舞足蹈的张其俊的时候,吴承雅的 会心微笑应该是发自内心的吧。

第九篇:徐作家阴影——吴承雅抛绣球(2)

吴承雅是什么时候爱上张其俊的,我真的不敢确定。七年前仅仅作为一个被张其俊的热血和善良感动的高中生就爱上他了,这个说法我无法接受,请金编在最后三集一定要让我看到吴承雅感情发展的所有脉络(还陷在不加集的哀怨中!)。我可以确定的只有一点,那就是当吴承雅去找张其俊当她的经纪人的时候,她已经很爱他了。

所以,当徐英恩和张其俊第一次见面就表现的如此亲厚,好像两人之间拥有无数的秘密的时候,吴承雅多多少少心中有些吃味。在此之前的吴承雅,只是把徐英恩当成作家来看待,但在此之后,吴承雅开始把徐英恩当成女人来看待,尤其是当她看到张其俊和李庆民对待徐英恩的态度时。看到徐英恩生气的走开,张其俊放下咖啡追了出去,而李庆民的一只脚也已经抬了起来。就是这时,吴承雅才发现,原来徐英恩这个女人也有魅力。所以她对李庆民说,你怎么不追出去时,李庆民说自己没有把握把徐英恩追回来。之前我曾经分析过这个情节,认为是吴承雅试探和拉拢李庆民的一种手段,现在我仍然这么想,但是我忽略了吴承雅的答案。吴承雅说,我也没把握。吴承雅指的是徐英恩吗?显然不是,吴承雅在这里说的是张其俊。她想追的也是张其俊而已。但是她当然不会追出去,这是属于她的自尊心。还是张其俊先打电话来告诉吴承雅他要和徐英恩去喝咖啡。不过就算张其俊不打来,我估计吴承雅也会在请客结束之后打电话给张其俊用自己一贯的毒舌说他一顿。既然张其俊肯主动打过来,吴承雅的气应该消了一半。可是听到张其俊要单独请徐英恩喝咖啡时,吴承雅还是很不情愿的说:“你们单独要聊什么,要聊就在这儿聊。”在挂掉电话之后,还不忘鼓鼓囊囊的说,这儿没有咖啡么,醋味十足。吴承雅感到不安的是,张其俊和徐英恩之间有自己的秘密,事实上她不能忍受的也是这个,张其俊这个人,她想完全了解,她只对张其俊好奇,这也是一种爱。

接下来和李庆民坐在一起的吴承雅,虽然专心对付着李庆民,却多少有点身在曹营心在汉的感觉。吴承雅说,男人们都喜欢误解我的玩笑,这个话是对李庆民说的,如今看来,除了一丝挑逗之外,我还感到一种隐隐的无奈,所有的男人在吴承雅面前鲜有不上钩的,可是她主动找上门的这个男人却对她的话毫无所动,只有这个男人,她没有对他开玩笑却被他视为玩笑。在结束了和李庆民的对谈之后,以吴承雅的性格,应该会立即回家吧,可是吴承雅却跑到咖啡店去找张其俊,她应该很想知道,徐英恩和张其俊之间到底有什么。可是她到咖啡店的第一句话却是和徐英恩说的。以吴承雅和徐英恩的交情,有必要特别跑来告诉她导演走了吗?吴承雅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再说张其俊现在还是吴承雅的开车经纪,如果张其俊一定要刨根问底,她大可以此当作挡箭牌。徐英恩要走的时候,吴承雅还主动说了一句,导演他夸了你很多。吴承雅大概没有一次如此主动的和徐英恩说这么多话吧。这句话的背后,吴承雅只是想要提醒徐英恩李庆民的存在而已,此时的吴承雅已经隐隐觉察到徐英恩和李庆民之间还有一点不寻常的气流。所以她总是不断的提起李庆民。幸而以吴承雅对人性的洞察,她应该可以看得出,徐英恩对张其俊没有什么,所以在徐英恩走后,吴承雅还不无笑意的说:“看多了还挺可爱的。”吴承雅在这种时候说这个话,实际上是因为张其俊和李庆民的关注,引起了吴承雅对徐英恩的关注,这个女人也挺可爱的,所以还挺讨男人喜欢。对于徐英恩,吴承雅其实没有很大的醋意,因为她应该早就发现,徐英恩对张其俊没有什麽,所以她可以如此从容,但是面对张其俊对徐英恩的关心,吴承雅还是不免的要心里不舒服,两人之间之后的吵架内容也多围绕这一点展开。

就在徐英恩走后,我们的大明星吴承雅说了一句让人喷饭的话,怎么又是你请客,我们亏了,还说什么昂贵的奶茶之类的。吴承雅想说的其实是:你很有钱吗,干嘛要那么大方,什么人值得你这么殷勤。其实只是一杯奶茶而已,如果吃的是别的什么生猛海鲜,真不知道我们的大明星还会说出什么话来。吴承雅最终还是忍不住,说出了她最想问的一句话,你和徐作家是什么关系?没想到张其俊用反问来打马虎眼,吴承雅只能作罢,其实这里也有一点点赌气的成分。你不告诉我吗,我也不告诉你。在张其俊面前聒噪的吴承雅,除了一贯的得理不饶人之外,还多了很多小脾气,小花招,小女儿情态,更多的也有一些的无可奈何吧。

然就像之前健身时吴承雅说的,赶快找一部片子来,我给你赚钱。吴承雅要帮助张其俊的意图是很明显的。所以当张其俊把一堆剧本放在她面前的时候,我猜,她一定会出演其中的一部。张其俊也是聪明的男人,他知道吴承雅和徐英恩不和,所以在介绍剧本的时候就故意说是李庆民导演的剧本,因为吴承雅不是表示过要出演李庆民的剧么。可是此时的吴承雅还陷在徐英恩和张其俊见面的阴影里,对待任何和徐英恩有关的东西,都不免小题大做。干嘛不说是徐英恩作家的作品呢?吴承雅这样反问,其实恰恰是想观察张其俊的反映,也表达心中的不满,张其俊越掩饰就越代表着他和徐英恩有什么,这是吴承雅关心的,她存心就想看看徐英恩在张其俊心目中有多少地位,她存心就想让张其俊着急。我们可以看到在这一段对话中,吴承雅每说一句都要玩味张其俊的表情,就知道选剧本其实是吴承雅的一个策略。此后到一直确认要出演TTTM,吴承雅都一直在为这个事情吃醋,可惜张其俊却不知道。不见的吴承雅多喜欢沈青这个剧本,况且沈青有五十集,吴承雅曾经表示不拍超过24集的作品。但在这个时候,为了多少和张其俊赌气,她还是最后决定出演海女沈青。直到得知沈青是陈相宇在时已经确定的作品,吴承雅才决定不演。因为这关系到自己和张其俊的自尊心。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吴承雅就很依赖张其俊,所以在打了许多次电话不通后才气鼓鼓的跑到工作室去“兴师问罪”。吴承雅未必不知道张其俊其实是因为陈相宇而去登山,尤其是在两个龙套对她说了之后,但是在张其俊回来的时候,吴承雅还是这么问:“徐作家的作品被废了你就这么心痛?”吴承雅自从知道徐英恩和张其俊相熟之后,总是有意无意不断的提起徐作家,其实在意的无非还是张其俊而已。尽管对张其俊这样的行为感到不满,但是吴承雅还是帮忙推后了账单和自己的CF 行程。虽然在最后吴承雅又撂下一句下次再有这样的事就是对我下了逐客令这样的话,但是我们千万要相信,吴承雅说出的这些话通常都有来无回,只是赌赌气而已。

两人为了徐英恩爆发的最大一次争吵应该是在第六集吴承雅去shopping的时候。我已经数不出在此之前吴承雅给张其俊抛了几个绣球,但这次这个却非同小可,因为吴承雅这回抛出的绣球不仅价值昂贵而且意义非凡。一个女人去选钻戒是什么含义,我们都非常清楚。奈何张其俊还陷在陈相宇的中,我强调这一点其实是想说明张其俊并不是因为徐英恩才如此,而是因为曾经的好兄弟陈相宇。当吴承雅对张其俊说我曾经的梦想是做一个贤妻良母,我希望有人带着这个来和我求婚时,她发出的强有力的信号已经不言而喻,此时的她期待的张其俊的反映应该是两种:要不是恍然大悟若有所思,要不是醋味十足追根问底。可是张其俊却一直在恍神状态,让吴承雅不免有点鸡同鸭讲。一对情人在吵架的时候,最喜欢拿出来说事儿的就是旧情人。所以,吴承雅才说你又在为徐作家费神了,其实是在表示自己的不满也有安慰张其俊的意思。无奈张其俊却纠结于吴承雅说这个话的态度和艺德。所以才越说越气,直指你这个人实在不怎么样。要在以前,以吴承雅的性格,早就一走了之,也许是真的被张其俊锻炼出来了,张其俊这样朝她大声吼,她也不过说了一句:一有空就找我茬。直到张其俊还在继续魔魔之音,吴承雅才丢下一句掉头走了,吴承雅每次用来威胁张其俊的不过就是签约的事情,其实杀伤力很小,而且吴承雅根本不会真的走,所以她只是生气而已。张其俊生气的其实是吴承雅对待这件事的态度不是徐英恩,而吴承雅生气的是张其俊没有理会她抛的绣球还在一个劲的教训她,两人的生气都和徐英恩扯不上根本关系,徐英恩只是一个而已,用来彼此攻击,所以,说是吴承雅对徐英恩有阴影,不如说吴承雅想借徐英恩来探索张其俊心中的感情归向,吴承雅想借徐英恩为一个比较点来确定自己在张其俊心中的地位。

一直到吴承雅因为受到陈相宇那句“你把他也毁了”的刺激,决定接拍TTTM,在和张其俊说明的那个晚上,她还在提徐英恩,“我接拍这个,徐作家不发神经吗?”结果这一回张其俊果然学乖,说了一句“她手舞足蹈还来不急。”吴承雅眉毛一挑说“你竟然会站在我这一边。”这句话的潜台词是:你不是一直站在徐作家这一边的么,你不是比紧张我还要紧张她吗。果然,张其俊最后还是说了自己希望不要换作家的决定,张其俊固然是出于大局的考虑,并不是单纯站在徐英恩这一边,他的考虑中其实也更多的包括了怎样对吴承雅更有利。吴承雅真的一点也不知道张其俊的用心?还是吴承雅就是爱拿徐英恩的事和张其俊玩口水战?或是吴承雅对待徐英恩和张其俊多少有些耿耿于怀?抑或是吴承雅就想借着自己表现出的在乎来提示张其俊的感情?或者兼而有之吧。

-----------------------------------

就贴两篇吧。每一集都有剧评。此帖地址 ://tieba.baidu/f?kz=370156247

只推荐这一部!因为就这一部就绝对能让你入迷,看一遍再看一遍。

别对我说谎的精彩剧评

看《伐木》的时候,旁边的朋友默默凑过来,对我说:“你不觉得我们都被讽刺了吗。”要不懂装懂、装自己处于一个多高的审美高度、与你们这些凡人多么不同的话……可能就会发生这种情况吧。去看一个听说十分高端的戏,自觉某种莫名其妙的优越感,然后在剧场里被扇脸捂脸 还好,最后看完出来,问及感受,我答得还是十分诚恳:“这个……我说不上好还是不好,反正我没睡着。具体哪里好,哪里不好,还是等沈博给我们详细讲讲吧。”这么说又有什么丢人的呢。总比看完了出来,却如同剧中那些满口易卜生、斯特林堡的伪艺术家一样,满口自己都不明白的理论的好吧⊙△⊙ 遇到看得懂的好戏,出来激动地喊声“牛逼”;看不懂的戏,回来翻翻资料,看看真正学者写的剧评,那不就懂了吗。何苦装那一个晚上呢。它说到底就是一个私人欣赏状态,即便是爆米花大片或狗血爱情戏,不也会因为观众个人经历的不同影响观众个人观感吗。

?

通过信件传递爱情的年代,话剧《收信快乐》(原创剧评15)

形式的胜利

试想一下,在路上问一个人,形式与内涵何者更重要,多数的答案应该是不犹豫地回答“内涵”吧,尤其在当今中国。

《罗生门》这部**我之前看过,虽说时间相隔已不近,但因为确实精彩,所以情节与人物大体都还留在脑中。一部翻拍戏,往往会因观众过分留恋原版而死掉。但《别对我说谎》却让依旧留恋原版的我看得很high。如果在形式上用心做足文章,相同的内涵也能焕发别样的精彩,不是么?

《别对我说谎》把故事放在了中国,但这绝不是刷点红色、绕个中国结这么简单。从人物的感觉、乐器、语言、戏曲的鼓点与动作都是巧妙融入了本土的味道,很自然又很有新意。

另外,以前真没有意识到话剧可以制造与**截然不同的恐怖与紧张。喇叭突然增大音量与身边的乐器突然响起相比、镜头突然拉近而增大的人物与灯光闪处突然跳到你面前的人物相比,后者应该是更有震撼效果吧,而后者恰恰是话剧舞台才能带来的。

总之,对于一部看前已经知道主旨的话剧,在结尾依旧让我感慨谎言的强大与狰狞,那么,这对我来说已是一次很成功的表演了吧。

别对我说谎——首看有感

还是第一次观看如此小剧场的小型话剧,各个方面都觉得新鲜。首先“规模小气势大”——整个剧组有六位演员组成,不仅全部的乐队还有众多的舞台角色都由这六位担当,可见演员哥哥都是多才多艺的!其次是别看这剧组人少,可整体剧目的气势并不小。

一部话剧《别对我说谎》在繁星戏剧村上演,历史上最精彩的作品《罗生门》改名为《别对我说谎》引发了人们对谎言新一轮的探讨和关注。又把这个经典的谜案故事搬上舞台。在迷案中寻找剧中人物为何都在说谎,心理状态和产生原因所在。真相只有一个就是减轻自己的罪恶,掩饰自己的过失经典悬疑,古代现场版情景再现,更加震撼。导演推出对该剧名字的改变,主要是看重了这部剧的社会意义,满怀又把这个经典的谜案故事搬上舞台,在谎言有愈演愈烈趋势的今天,引发人们重新关注和思考关于谎言的问题。观众将在轻松幽默的氛围中,现场接受鉴别力的考验。

这部剧悬疑剧很适合各类观众,话剧更好的表达故事情节内容发展,和观看悬疑**不一样的的感受。可以看剧情细节,也可以选择看某个演员的表情,《别对我说谎》值得一看。

《别对我说慌》剧名很具吸引力,看了让人久久回味,不由得联想现实生活:又何尝不是让人总会发出如此的感慨——别对我说谎!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为不同的目的去“说谎”,有恶毒的谎言;有善意的谎言,有逗人开心的谎言;有致人于死地的谎言。。。。。。

正如结局的台词:是为名利而说谎?还是为地位说谎?是被逼无奈说谎?还是已成习惯说谎?是捍卫自己说谎还是贬低他人说谎?等等等等,让人不由得联想现实感叹生活:别对我说谎!

开心麻花话剧《乌龙山伯爵》好看么?

《收信快乐》海报

话剧《收信快乐》原名《爱情书简》,这是一部简单的戏剧,没有换场,一把椅子一个沙发,一盏落地灯,两个人相隔一段面对观众,剧本是一封封往来的信,但人们都在屏住呼吸,直到眼泪留下来。考学、青春期、就业、爱情、婚姻,甚至是死亡。《收信快乐》以其简单安静而富有张力的表达方式散发出摄人心魄的戏剧力量,拨动每位观者的心弦,令人潸然泪下。

《收信快乐》剧照

《收信快乐》剧照

这是一部跨越50年的爱情故事,故事里有很多人,但舞台上只有他和她。从高中同学直到她去世,他收到的最后一封信是:“谢谢你。”这是一个不确定的世界,在到处都是不确定的因素中,剧中女主人公在连谁是自己的亲生女儿都不能确定的日子里,是哪一点确定的因素在牵着她的生命一直走下去?

《收信快乐》剧照

看过《收信快乐》的观众都不约而同的表示,要为自己的爱人亲手书写一封真挚的情书,寻找久违的感动。我们每个人,穷尽一生都在找寻另一个可以真正理解自己的灵魂,若有这样一个灵魂可以相伴一生,无论是以何种方式,那都是一件温暖而又值得庆幸的事情。

1913年,中国拍摄了由剧评家郑正秋编写剧本的第一部故事片?

我看的沈腾,马丽版的,阵容应该是开心麻花能拿出来数一数二的了。因为看过开心麻花其他的剧,所以明显能感觉到《乌龙山伯爵》的道具灯光布景都算是开心麻花最好的剧了,舞台调度控制很给力,转场时间也恰到好处不长。说回表演我看的这场里所有的演员都算是发挥正常,表演到位,沈腾的舞台控制也是十分优秀,剧本从接到二大爷死讯到取钱再到遇劫再到分赃的各种反转都十分紧凑,笑点也算是均匀分布……但是接下来从沈腾离开座椅求死之后,整个剧本彻底崩坏了,编剧应该是没法抓住一个维持这种氛围下去的点了,从过早就被明显暴露的马丽的身份,再到无法解释神父如何死而复生,以及谢谢不死之后流浪的内容的空白,再到复仇的过于简单。马丽的人物刻画还算丰满。 ?

阿加莎改编 | 话剧《无人生还》中文版

1913年,中国拍摄了由剧评家郑正秋编写剧本的第一部故事片是《难夫难妻》

1913年 《难夫难妻》

当摄影机遇到文明戏

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拍摄的《定军山》只是对京剧表演片段的简单记录,通常认为,中国第一部故事片是1913年由亚细亚公司出资、发行,新民公司负责具体拍摄的**《难夫难妻》。该片由郑正秋编剧,张石川、郑正秋两人导演,而所有的演员都由文明戏的演员担任。由于当时有男女不能同台的规矩,片中的女角也都由男演员充任。影片现已丢失。根据当时资料记载来看,《难夫难妻》制作简陋,但它毕竟意味着一个开始,同时也是中国**鼻祖张石川与郑正秋踏入**事业的第一步。

**大历史:故事从这里开始讲述

《难夫难妻》———中国第一部故事片。这件事很宏大。但临近落笔时,却难以启齿。问题只有一个:这部**丢了,要人如何讲述?

网络有奇文一篇,跨越时空,如临其境:“1913年9月29日,上海。**就快开场了,郑正秋坐在新新舞厅剧场的前排左角,心跳如雷。他把上千度的黑圈眼镜摘下来,反复擦拭,眼前一片迷蒙。他无法想象,此时此刻,在剧场门口,慕名而来的观众正如潮水般涌动,几乎要将门厅挤垮。他们蜂拥而至,不是为了欣赏穿着Modern Dress的时髦舞女们大跳西洋舞,而是为了观看一部名为《难夫难妻》的**……”

春秋笔法,挥洒自如。令人心动之余,不免生出恐惧。某某影史评价《难夫难妻》的导演郑正秋与张石川———这两位中国**拓荒者———说郑正秋有多么忧国忧民,说张石川却只求大众。意识形态阴影倏然笼罩,令人汗颜。也许,跳出某某影史影评的圈套,这个持续一年之久的专题也就有了自己的灵肉。

从仅有的文献看,《难夫难妻》是中国第一部有编剧、开始讲故事的**,这并不简单。《难夫难妻》的剧本是郑正秋根据他家乡潮州的乡俗风情撰写而成。故事讲述:乾坤二家欲结秦晋之好,于是不顾子女意愿,请媒人代为奔走。经媒人甜言蜜语,此欺彼诈,又经繁文缛节,择吉成亲,拜天地入洞房。一对素不相识的男女逼成夫妻。

这个单细胞的故事而今听来乏味至极,但却意非寻常。从1905年中国第一部**《定军山》诞生,到1913年《难夫难妻》登场,中国**终于开始了用镜头讲述故事的旅程。

尽管,从表面上看,《难夫难妻》的拍摄手法并没有产生什么技术性的飞跃,按张石川在《自我导演以来》一文中的说法:“导演技巧是做梦也没有想到过的,摄影机的地位摆好了,就吩咐演员在镜头前面做戏,各种的表演和动作,连续不断地表演下去,直到二百尺一盒的胶片拍完为止。”“镜头地位是永不变动的,永远是一个‘远景’……倘使片子拍完了而动作表情还没告一段落,那么续拍的时候,也就依照这种动作继续拍下去。”从某种意义上讲,《难夫难妻》和用摄影机完整地拍下一出当时流行的文明戏并无差别。但是,这个过程却预示了一种全新的讲故事的语言开始在中国大地兴起。它的意义绝不亚于中国第一部的诞生。

说到讲故事,联想到上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的电视报,“故事片”一词似乎是那时每部教育意义十足的**前面的特定称谓。而如今,恐怕再没有一篇影评敢使用这么老土的词汇。“故事片”一词的消亡也许代表着中国**界的整体进化。但这却并不意味着中国**已经像好莱坞一样找到了一种属于自己的讲故事的方法。在迷惘中,中国**仍然努力地寻找着故事与表达,从《难夫难妻》这个坐标原点中射出的却不知是不是一条永无止境的射线。

“文明戏”与中国故事片之始

虽然中国的戏曲源远流长,但现代话剧的形成竟然也是与中国**同步前行的。**与话剧均为“舶来品”,中国人最早看到的**是外国人带来放映的“西洋影戏”,中国话剧的初创也是受到当时日本兴盛的“新派剧”所感召,春秋社的发起人如曾孝公、李叔同等人均是一些在日本留学的中国学生。

当时,人们一般称这种刚刚输入的戏剧样式为“新剧”,取“新型的戏”之意,区别于旧戏,把“新剧”叫做“文明戏”。“文明戏”的“文明”二字则是热情的观众赠予的美称,表示“进步或先进”的意思。文明新戏在当时社会成为了一个流行的名词。1911年至1912年是文明戏的全盛时期,辛亥革命成功后,宣传与鼓吹革命思想的文明新戏团因其与群众声气相投而受到普遍欢迎。

当时著名剧团有春秋社(曾孝公、李叔同)、新民社(郑正秋等)、民鸣社(张石川)等,后两家的主要成员都是中国早期**的骨干。新剧的演出剧目多半以赞美江湖豪侠、自由婚姻或揭露官场腐败等为内容。社会大变动时期,人们来到剧场,不只是为看戏,更为听到议论,知道新的事实。而更迭,使统治者一时无暇顾及新剧艺人们的活动,这就给予当时的新戏以较大的自由,使他们可以满足观众的要求,编演出一系列往日不敢演或不能演的新剧。即使有幼稚、粗糙或不妥的地方,也被看戏人原谅了。

到1917、1918两年,文明戏已趋于衰败,因为文明戏演出并不严格遵守剧本,后来甚至完全弃掷剧本不顾,只是简单地利用一点情节,在表演上,不排练、不试演,有时甚至演员上场后还不清楚情节,据说一出叫《秋瑾》的戏开幕前演员还突然大喊:“哎呀,这个秋瑾是男是女啊?”那时候,“文明戏”这一称号则已经有蔑视、鄙夷、贬斥的意味。

爱情的印象的话剧剧评

内含剧透,谨慎观看

? 话剧《无人生还》改编自“推理女王”阿加莎·克里斯蒂(1890-16)的同名作品。成书于1939年,其后由作者本人亲自改编成话剧,也是阿加莎本人最为满意的话剧作品。这次在天津大剧院的演出,只有9月25日和9月26日两天的晚场。

? 话剧《无人生还》的中文版由林奕导演。林奕是一位女导演,1982年出生于中国上海,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2007年独立执导了阿加莎的《无人生还》,后来又导演了另外两部阿加莎的作品。这次演出的海报上特意注明了“结尾版”,这代表了最终是有解谜的过程。据说一开始的版本,只是以“无人生还”作为结尾,并没有解释所有人是怎么死的、凶手是谁、动机为何等等,迷雾般的结局还引起了观众的不满。

? 这部戏分为两幕,中间有十五分钟的休息时间。演出时间大概有三个小时,算是比较长的戏剧了。我的座位是在一楼的17排右侧接近挂壁,算是比较偏的位置,但是观剧体验还不错。舞台装置并没有明显遮挡,只不过位于右手边的楼梯部分由于角度问题看不见。不过在楼梯上的戏份,肢体动作并不多,光听台词也不影响理解。

? 这部话剧共有11位演员登场,一人一角,除了十位主演,还有开船送他们上岛的人。按照途中顺序,从左到右分别是负责做饭的管家妻子罗杰斯太太、管家罗杰斯先生、老姑娘布伦特**、退役军人隆巴德先生、前家庭教师现被聘任为女主人秘书的维拉·克莱索**、麦克阿瑟将军、阿姆斯特朗医生、瓦格雷夫法官、酷爱飙车的富二代安东尼·马斯顿、前警察现布洛尔先生。与原著相对照,人物形象不太对应的是布洛尔先生,原著中描述他是“体型粗笨,行动却格外敏捷”,这个描述与原著中他作为倒数第三个死者(凶手在倒数第五个位置死,此处是将凶手算进去的倒数第三个),另外两人在海边等待,放心让他自己回到别墅里取食物的情节相对应,是十分合理的。不过话剧因为舞台的限制,所有的凶杀现场都设定在了别墅内以及观众视线可达的外廊、窗口等处,孤岛海滩等外景均未展现,所以即便不强调布洛尔的身材,剧情也完全不会受到影响。

? 原著中文译本我读的是新星出版社的版本,这本书收录在文库里,上面还有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外孙的手写稿,解释了版权授权原因和对外婆阿加莎的解读。这里面提到的一个很重要的观点,在话剧中也有体现。

? “读者不仅欣赏到作家的巧妙构思、离奇桥段和睿智语言,而且能体味到浓郁的英伦风情。”

? 话剧虽然不像音乐剧一样要求演员有唱段,但是以音乐作为背景的情况是十分常见的。《无人生还》中的音乐非常具有英国、爱尔兰一带民族音乐的风情,欢快的小提琴、手风琴,还有给人嘶鸣感的风笛应该都是有的。话剧中的音乐感觉和踢踏舞剧《大河之舞》很像。

? 原著中最后探长和探员上岛百思不得其解的部分,在话剧中并没有呈现。但其实观众们就和发生后,看到一座孤岛和十具尸体现场的探长和探员一样百思不得其解。最后的最后,设局惩治法律无法惩治的由于一瞬恶念而犯下罪行的九个人,并认识到自己作为法官但无法抹杀内心想法并向往杀戮快感的瓦格雷夫法官的自白信,被直接搬上舞台,以瓦格雷夫法官自述独白的形式进行呈现。的最后,瓦格雷夫法官的自白信是被放入漂流瓶中,扔进海里。他以犯罪者的扭曲心理,希望这个案件成为犯罪经典,真相永远无法被揭开,但同时又把“绝妙”的手法和犯罪动机写下来,以一种艺术性的自白来期待世人能得知他的高明。阿加莎以这样一种形式来解开谜题,一方面是要给读者一个交代,但是通过瓦格雷夫法官写下自白并选择漂流瓶的形式来解谜,其实也是对犯罪者心理状态的一个剖白,更加突出人性的复杂。

? 《无人生还》这个故事,是首次将“恐怖童谣”和“孤岛模式”两种元素融入悬疑作品的杰作。它不属于阿加莎的任何一个系列,但却作为她的代表作广为人知。话剧《无人生还》中文版,可以说是非常忠实地还原了情节,并且通过灯光和音响,对观众的感官进行刺激,让观众更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 虽然《无人生还》这次在天津只演两场,但是舞美做的非常棒。舞台是孤岛别墅的大厅部分,室外背景是颜色会随着时间流逝和天气变化而变化的天空。别墅长廊的部分也做出来了,麦克阿瑟将军和布洛尔是直接死在长廊上的。长廊的存在,让有人由于精神崩溃奔出别墅的情景,还有一开始结伴去室外搜查的情景变得非常真实,舞台美术的布景是给观众真实的空间感的,非常棒。还有关于别墅的装潢,与原著中描述的一样,宽敞明亮而富有现代感,非常漂亮。没发生案的时候,给人的感觉是华丽而美好的,但是随着灯光的变化,十个人在孤岛上的生存和互相猜忌都被染上了一种阴郁的美感,就像瓦格雷夫最后在自白信中写到的,他追求的是一种极致的犯罪,孤岛和十具尸体就是他创造的艺术品,而话剧中整个舞台的呈现也确实将这一基调在三维空间里得以实现。

? 每一次灯光暗下来,配合当时演员们或惊恐或沉思的表情和动作,每一场的最后一幕都像**中清晰的一帧一样,让人对接下来的剧情发展浮想联翩。在这里必须要说一句,灯光大赞!上文提到的优秀的布景,如果没有不同灯光变换的衬托,其实适合很难做到与情节完全适配的,所以这部话剧的灯光师真的很优秀!音响也很赞,不过真的吓到我了,伴随着剧情的发展,第一幕中虽然已经有将尽一半的上岛者死了,但并没有让人觉得恐怖。第二幕天气的风雨交加、别墅里意外停电、维拉在自己房间惊恐的嚎叫声都非常真实,太吓人了。演员们的台词和肢体都非常棒,剧情很激烈,但是演员的表演都很到位,戏剧性但具有控制力,对手戏发挥得也很均衡,超级好看。三个小时如此惊悚的剧情,加上来回跑动的体力消耗,估计演完身心都很疲惫……

? 话剧中对于人物关系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调整,那就是倒数第二个死的隆巴德和最后上吊自杀的维拉。中的十个人是毫无牵连的关系,每个人独立为个体,为了自己的生存去推理藏在十人中的凶手。但是话剧一开头,隆巴德就对维拉进行了调戏,而维拉看起来很多时候也很相信隆巴德,虽然最后凶手未现身,只剩下他们俩的时候,她还是想办法夺枪并开枪打死了隆巴德。原著中只在开头,众人坐火车来到乘船处的过程中,描写过隆巴德对维拉的关注,觉得她漂亮但是女教师气质太重。这一点在话剧中被放大了。而且有观众说,**版的最后,瓦格雷夫法官在最后剩下两个人的时候现身,最终三人都没死。在CNKI上看到的一篇剧评里写到,也有其他人导演的话剧的结尾是,维拉由于枪法不准,没有将隆巴德打死,最终隆巴德找出了凶手瓦格雷夫法官,并将法官杀死,最后带着爱人维拉逃走。但是话剧的结局与一致,故事情节也可以说是完全忠实于原著的。

? 还有就是,话剧在恐怖阴森的情节里,加入了搞笑成分。比如第一个喝酒被毒死的安东尼·马斯顿,一开始看到十个小士兵以不同的死法,一个一个都死光了的童谣时,毫无惧色,甚至故意喝了一口酒,然后佯装倒地,吓唬其他人。但是就在观众们都松了一口气的时候,安东尼真的死了,观众的心情也跟着一下子紧张起来。所以我觉得这部话剧中的搞笑成分,其实不是为了搞笑而去搞笑,反而是渲染了一种起伏不定的气氛,让观众的心情跟着剧情忽上忽下。事实证明,故事的结局也是一个悲剧。

?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这个剧的谢幕特别有意思。用前一天看完这部剧的朋友的话说,就是“谢幕超级有梗”。演员们按照角色的死亡顺序,依次登场,并且反向操作了一下,有些黑色幽默的意味。第一个被氰化物毒死的安东尼吐出了毒酒;由于安眠药过量死亡的罗杰斯太太就像是睡了一觉刚起床;被人一刀捅死的麦克阿瑟将军从外廊的椅子上起来,自己拔出了刀子;劈柴时在储藏室里被人从后面用斧子重击后脑而死的罗杰斯先生自己拔出了斧子,并且挥舞了几下;喝下混有安眠药的水,然后在沉睡中被人用注射器注射了氰化物而死的布伦特**自己拔出了注射器,并且把液体喷向空中;被装作死的法官骗到悬崖边,被推下悬崖在暴风骤雨的惊涛骇浪中溺亡的阿米斯特朗医生,抱着青鱼道具从阳台栏杆处爬了上来;在别墅门口被楼上落下的大理石狗熊雕像砸死的布洛尔捂着脑袋,满脸是血地向大家鞠躬;被维拉用枪打死的隆巴德,低头谢幕,当啷一声,落地;上吊自尽的维拉把绞绳从脖子上拿下来,然后当着大家的面“掰头”,把头摆正。最后所有人一起谢幕,汽笛声响起,开船的人说了一句“各位,我来晚了”。好在有可爱的谢幕让我和朋友勇敢地走出剧场,披着夜幕回家。毕竟结束的时候已经十一点多了……

? 个人觉得有一点点不太满足的地方就是,整首恐怖童谣只在结尾用不同人的声音快速念了一遍,那些声音在剧场里久久回荡,效果确实很恐怖,但我更想完整地听一遍,看剧得过程中心里可以有个预判,因为《无人生还》这个案件中,十个人的死法是严格按照十个小士兵的童谣进行的。但导演并没有这样安排,所以搞得我看剧的时候更紧张了……这首童谣的内容大家自己找一下吧,太吓人了,英国怎么总有这么多恐怖童谣,比如音乐剧《面试》里的“谁杀死了知更鸟”,大人听了都有点瘆得慌,怎么还给孩子唱……个人盘点一下话剧中最恐怖的场景,还要数瓦格雷特法官死时候的装扮。“五个小士兵,同去做律师;皇庭判了死,五个只剩四。”当时的场景是停电的夜晚,本来前期渲染的气氛就很恐怖,然后外面还开始疾风骤雨,本来舞台很暗,大部分时间一片漆黑,只有说话声,结果突然闪电亮了,瓦格雷特法官身披之前管家汇报说丢失的猩红色浴室防水窗帘,头上戴着之前布伦特**说自己丢失的灰色毛线,别提多吓人了。后来看发现红袍灰色发是当时法官的装扮。可能服装师和化妆师对这个吓人的造型十分满意,闪电一明一暗地持续了很久,当时真的吓坏了。间歇性闭眼,但还是觉得很恐怖。还有就是,最后维拉上吊的场景。本来她以为自己胜利了,活下来了,但是舞台中央突然从上方掉落了一根绞绳,然后她就疯了,承受不住心理压力上吊了。瓦格雷特法官上来揭示谜底之前,舞台灯光黑了一下,然后当幽暗的深蓝色灯光再次亮起时,就有尸体道具吊在上面,就在舞台正中间,别提多吓人了。虽然一看就知道是道具,但看上去还是很吓人。个人感觉这个剧不太适合年龄小的孩子看,很容易被吓到。但这也说明这个舞台呈现出的悬疑惊悚气氛的成功,可以说各方面都很到位。

? 我还有一点不太理解的地方就是,中揭示岛上的死亡顺序是经过瓦格雷夫法官精心安排的,他按照罪恶程度的轻重安排谋杀顺序,他决定让罪恶程度轻的人先死。最先被毒死的安东尼·马斯顿开车超速,撞死了两个小孩,却认为倒霉的是自己,毫无悔改之意,最终交了保释金,人生完全没有因为那次过错而受到影响。罗杰斯夫妇在之前的雇主犯病时,没有及时送医,导致了雇主的死亡,而两个人却得到了丰厚的遗产馈赠。法官认为这件事的主导是罗杰斯先生,于是用过量安眠药将罗杰斯太太第二个。麦克阿瑟将军则是发现了最欣赏的手下与自己的娇妻私通后,派那个年轻人去前线打仗,间接性导致这位副官战死。布伦特**则是因为自己的女仆与人私通怀孕,作为清教徒她毫不犹豫地将女仆赶出家门,最终导致女仆走投无路,投河自尽。阿姆斯特朗医生原来嗜酒如命,有一次酒后做手术,导致一个病情本不严重的乡村妇女死亡。布洛尔原来身为警察,却再一次案件中证,导致无关的人被抓进监狱,最终因为身体羸弱死在了监狱里,而他自己却得到了晋升。隆巴德被指控在非洲作为上尉时,带领当地二十一名土著人作战遇袭,自己跑掉,导致土著人丧命。维拉在给一个叫西维尔(话剧里改为“小皮特”)的一个遗腹子做家庭教师的时候,听信了孩子叔叔雨果的话,以为孩子死了,雨果就能继承哥哥的遗产,然后娶自己,结果在孩子提出在海里游到对岸的时候,没有加以阻拦,导致孩子溺水身亡,而自己装去救他,还被人称赞勇敢。也就是说,都有罪,上岛的人都曾被恶念控制,犯下了隐秘的罪行,有的人甚至还因为这种罪行而得到了好处。但是若说安东尼的罪行最轻,恐怕以现代人的眼光看,并非如此。交通肇事造成两个孩子死亡,却毫无悔改之意,这个排序是让人不太理解的。

? 还有在读文本的时候,有一个让我特别注意到的地方就是,关于“士兵岛”的这个名字,在这部作品多次再版的时候,有所更改。我看的这个版本的中译本中,翻译老师关于这一点做了注释。

? “本书于一九三九年在英国首次出版时,此处原文为Nigger Island,意为‘黑人岛’;在一九年再版的英国版中,将Nigger Island替换为Indian Island,意为‘印第安岛’;在二〇〇三年出版的英国版中,此处改为Soldier Island,本版据此译为‘士兵岛’,下同。”

? 关于不同版本中,对于岛的名称的更改,或许与时代背景有很大关联吧。

? 我记得之前看过**版的《东方快车谋杀案》,也是揭露人性善恶复杂性的悬疑推理故事。这种社会拍悬疑的写法,让非推理迷的读者和观众皆可受到震撼和影响,最终实现共鸣,这应该是阿加莎作品至今仍然经久不衰的原因之一。

如何从演员角度写好话剧剧评?考研用

《爱情的印象》源于史铁生的《务虚笔记》,编剧李健鸣。《务虚笔记》是另一个奇迹,我曾经写过评论,惊叹过作者史铁生,在身体如此羸弱的状态下,长篇中的却从头至尾饱满充盈。这个长篇的另一个特点是读起来不能说晦涩,但不容易读,正如题目昭示的——务虚。编剧李健鸣对此长篇的理解加上浓浓的热爱,呈现的剧本,可以说是这个长篇精髓的二度传达。她在忠实原著的基础上,整合了核心故事彼此间的勾连,以戏剧的筋骨和秩序对的神韵予以加强。最后的舞台呈现,首先成功地制造了虚幻的气氛,一如的务虚。

编剧兼导演在《爱情的印象》中,对戏剧的任务稍做了更改,不以推动情节为主,代以讨论。关于爱情,关于真实,关于背叛……等等,讨论迅速脱离表象,趋近本质,求个究竟,与一脉相承。这种“究竟”与道德判断无关,与是非无关,不是中国式离婚中的矛盾,不是蜗居中的困难,与GDP无关,与微博无关,似乎与当下社会主流也没有必须直接的联系,但它却是些伴随人类的行进,始终形影不离的问题,哪怕在我们想摆脱它们纠缠时,仍然如此。

《务虚笔记》中,此类的思辨是严肃的,更为独特的是作者通过想像力重新编织的逻辑魅力。

《爱情的印象》男女主角的通篇对话,探讨的这些话题,即使没有结论,逐渐还是营造出了一个临时的与世隔绝的小空间。观众随着演员,进入了由台词内容构成的吸引,无论年老年少,都能从这较为广泛的探讨中找到自己的点,联系自己的人生体验,随着台词开动思索。两个小时的长度,观众坐下,坐住,渐渐离开当下的沉重,沉重中的无望,或者希望中的怀疑,躲进这个小空间,片刻地忘我……让思绪和灵魂在这空灵的话语中,美丽的话语中稍稍朝上飘飘,耸耸尘世的风尘……应该承认,这出戏不是符合大众胃口的,但在此剧中沉浸下来的观众,比我想象的多出好多。这是可喜可贺之事,这说明通俗恶俗的文艺大潮,并不能卷走所有的读者和观众。

剩下的小众们,应该彼此庆贺,小酌一番。

不同的意见的内容。重点戏剧和**题材,主题,人物,和它的社会意义,并致力于不同的流派,风格的**或艺术风格,造型手段,表达和戏剧语言的使用;特殊时期,AA体裁的创作专题评论,同时也为著名的导演,演员及其他艺术家写评传,都在报刊上写专栏评论的**上映时间,或某种创造性的问题,也为一段时间在影片的评论。由于不同层次的读者和观众,都需要专业人士的专着观众的批评文章的整体水平还需要提高。

**评论评估的地方,其董事,图像和声音的独特的概念,包含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的时代意义,**和电视中的音乐和**内容描述,**灯光,**拍摄技巧,**角色,所以可以发表评论意见过程中,通过**的具体内容和**的结合,最闪耀的理念,结构,技术,人把自己的观点来看,如此接近一步的示范。

书面的批评者应该先仔细观看**,并在影片中,镜头记录的重要特征,找出最亮点,以及最具创新性的**。一位评论家是否有吸引力的没有什么不同,从别人的角度来看,写的内容,其他人普遍认为,这两个词总结“新”奇“。

步骤

主题的标题是第一任何书面的亮点,影评也不例外。一个好的批评家标题,最关键的是他是否可以用来传递信息的作者所要表达的评论家。的评论家写道看完这部**后,首先要找到一个很好的起点,当然,这个入口点是必要的,从标题开始。主题着重介绍了创新,新颖的,批评的发挥让别人看到喜欢上阅读的主题。此外,批评者最好尽可能短的话题6-7开始阅读教师的高考作文评分的方法,这个问题的习惯 - 开始 - (中级) - 结束,如果候选人的中间部分再好,但一开始他们做得很不好,所以老师的考生中的最高含量分级大致浏览一遍,有的甚至没有,甚至看,因此,无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开始。异性恋的影评开始的,一最多的最亮的点,以引进的**要到写,或写直接的高潮,这部**的结局,这引起读者的兴趣,您可以也使用了“六个艺术的诗经,”兴“的方法换句话说,你想要表达的联想到其他什么事情上的代表,如内容;内容可以插入一个**名人名言,巴赞,爱森斯坦,锦上添花,使你可以评论家。中间部分的**评论家的核心内容。事实上,写的影评,写一篇议论文,所以我们写的批评要注意分析和叙述,你想表达的,将这些参数,以配合它,但要注意不要偏离,那就是,说,你评论家的分析必须围绕的中心。不结束后,我们已经完成了主要内容的影评为此,应该有一个响亮的结束。最后,我们首先应该的**评论家的主要内容,概括地说,然后就可以表达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的理解,在整个影片中,也可以参考著名的,支撑的语句,让批评者有一个好的结局。

问题跑题,讲故事,包罗万象,有没有书面的角度来看,以“块”,把本末倒置,一个常识问题,任何一个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