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傲慢与偏见影评

2.《理智与情感》和《傲慢与偏见》对比着写一篇英语影评

3.求《傲慢与偏见》影评

4.哪位热心网友给我10部英语**的影评,中文影评,不要大师级的,要学生级的影评,要有**名哦,谢谢了

5.影评|《傲慢与偏见》

傲慢与偏见影评英语怎么写_傲慢与偏见的影评英语

英国BBC于1995年出品的迷你剧《傲慢与偏见》,在所有同名著翻拍作品里,它以9.2的高评分稳居首位,是大多数书粉心中的“白月光”。

偏爱影版的“美色”,它的演员选择与镜头都将“养眼”一词发挥到了极致,故事侧重的爱情刻画也撩动人心,是一部可以让人直观享受到愉悦的作品。

艺术在每一个年代都能给人们留下一份独有记忆,正如90年代让中国大陆“万人空巷”的《渴望》,以及让欧美观众痴迷的95版《傲慢与偏见》。

但与《渴望》相比,有世界名著打底的《傲慢与偏见》,显然作品魅力与持续影响更为强烈,它播出时的反响可以用当下“爆款+经典”来形容。

口碑热度造就当时空前的声望,每当BBC再出经典时代剧时,影评人都惯于用“《傲慢与偏见》后又一部XX”来形容,可见它的里程碑地位。

傲慢与偏见影评

温暖人心、令人愉悦、浪漫,美国影评界对这部名著改编作品丝毫不吝惜溢美之辞。凯拉·奈特利的表演光芒四射(《亚特兰大宪报》 评论)。

《傲慢与偏见》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原著的精华,在传承经典的同时又巧妙地融合了许多现代元素,好看且耐人回味,是一部难得的改编力作。(台海网 评论)。

《傲慢与偏见》精致,从镜头的转换到原声音乐表现;清新,养眼的俊男美女与悦目的英国乡村风光更符合一部新世纪**的感觉。(新浪网 评论)。

《理智与情感》和《傲慢与偏见》对比着写一篇英语影评

《傲慢与偏见》温暖人心、令人愉悦、浪漫。

该片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原著的精华,在传承经典的同时又巧妙地融合了许多现代元素,好看且耐人回味,是一部难得的改编力作。

该片画面精致,从镜头的转换到原声音乐表现,清新,养眼的俊男美女与悦目的英国乡村风光更符合一部新世纪**的感觉。

主要剧情

《傲慢与偏见》是根据简·奥斯汀同名改编,由焦点**公司发行的一部爱情片,由乔·怀特执导,凯拉·奈特利、马修·麦克费登、唐纳德·萨瑟兰等联合主演。

该片讲述了19世纪初期英国的乡绅之女伊丽莎白·班内特五姐妹的爱情与择偶的故事。该片于2005年9月16日在英国上映。

求《傲慢与偏见》影评

在观看过《傲慢与偏见》和《理智与情感》两部**之后,我强烈的感觉到这两个故事 十分的相似,讲述的都是姐妹花的婚嫁问题,又都是发生在清一孩家庭的故事,她们非 贫非富,被上流社会顶层的有钱人看不起,处在上流社会的尴尬境地,又通过某种场合认识 了比自己地位高的富家子弟, 男女主人公之间总有热心的人为其搭桥牵线, 几番波折之后最 终得到了美满婚姻的爱情喜剧。 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英国女性不论在经济、 社会还是家庭地位上都依附于男性, 社会等 级制度森严,婚姻讲究门当户对,重门第而不顾女子感情和做利丑陋时尚。当时的婚姻 不仅仅是作为爱 情的归宿,还会是“谋生”的手段。不论是伊丽莎白还是埃丽诺她们都出自 家中没有男子来继承父辈遗产的中产阶级家庭, 而她们想要获得一种体面的生活和地位, 唯 一的途径就是嫁给一个有钱的男人。 像伊丽莎白或是埃莉诺这样的家庭的女孩子遇到一个不 错的金龟婿是非常不容易的,然而奥斯汀两部作品的主人公在遇见“金龟婿”时候的态度却 是不同的。 《理智与情感》是简·奥斯汀的第一部作品,这也是她十八九岁时候完成的著作, 故事的女主人公埃莉诺在遇到爱德华得时候表现出的是冷静, 含蓄, 且他的家人也并未因为 爱德华的社会地位而去巴结他, 爱德华深受埃莉诺一家人的喜欢纯粹是因为他的善良和彬彬 有礼。但是在《傲慢与偏见》中,伊丽莎白一家人对宾利先生和达西先生的感情看起来就不 那么单纯了, 尤其是伊丽莎白的母亲班纳特太太对宾利和达西的大献殷勤, 就显得她们十分 的功利。 两部作品虽极为相似, 但这样细微的对人物刻画的差别也许是作者人生阅历的增加 使得她笔下的人物也变得复杂起来。 从人物性格来说,两个故事中的长女埃莉诺和简都是是温柔贤淑,含蓄,沉着冷静的女 孩子。 当埃莉诺从露西**口中得知爱德华与露西早已订婚时她并未表现出她的难过, 虽然 十分伤心,但她却能够理智地克制自己,没有做出冲动和愚蠢的行为,而是一直隐忍在心, 直到安慰因失恋而伤透心的妹妹玛丽安时才说出了真相。 对于简来说, 宾利先生的不告而别 对她和她的家人就像是晴天霹雳,但是为了家庭的颜面,简只能把伤心抛在脑后,一个人逃 去伦敦的亲戚家中躲避邻里的闲言碎语。 作为家中的长女, 她们在面对感情的时都为了家人 的幸福和荣誉作出了让步。但是她们的妹妹就没有那么理智。在柯林斯对伊丽莎白表白时, 她不计后果的直截了当的拒

绝了柯林斯的求婚。 玛丽安对爱情的认识过于感性, 喜欢感情用 事,相信一见钟情的浪漫爱情童话。在选择恋爱对象的时候,玛丽安比较注重外表,当忠厚 的布兰登上校向她表示好感的时候, 她却以貌取人, 觉得布兰登年老貌丑, 不是她的意中人。 她一味的爱上了花花公子韦德比先生, 完全不管不顾更加爱护他的布兰登上校。 两部作品的 长女和次女的性格是完全相反的, 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长女的性格显现了当时英国社要 求的妇女应有的道德和贞操观,而次女聪明、机灵、大胆、富有思想和见解的性格却突显了 新时代女权主义所要求的平等,自由。 金钱在两个故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金钱自始至终都是一条重要的线索牵引着故事 情节的发展。原本富裕的达什伍德太太一家却因丈夫的去世家产被继子及其刻薄的妻子占 有,生活变得拮据,正因如此埃莉诺才有机会认识了温柔寡言的爱德华。同样面临家产被表 亲继承的班纳特太太一家为了保住家产, 永远过着富裕的日子不惜以女儿们的终身幸福为筹 码尽其可能的巴结有权有势的宾利先生和达西先生。在《傲慢与偏见》中,作者还特别的写 出了伊丽莎白的好朋友夏洛蒂与柯林斯结婚这一幕, 在他们的婚姻中, 就明显的存在着一种 靠金钱和财富维持的感情。夏洛蒂和柯林斯之间,彼此是没有温暖和幸福的感觉的,只是过 着枯燥且平淡的生活。 这就是夏洛特和柯林斯的婚姻, 很显然成就这段婚姻的关键就是金钱。

《傲慢与偏见》和《理智与情感》的四位男主人公有着一个共同的特点——不善于表达 内心的情感。 但他们不善于表达感情的原因又是不尽相同的。 达西的不善于表达感情是源自 于他严谨、矜持和挑剔考究;宾利则是善良,开朗却缺乏主见,他难以判断简是否真的爱他 宾利从未问过简对他的感觉, 单方面的听从了达西的意见便不辞而别; 爱德华的不善于表达 则是因为他自己心中知道他与露西**还有婚约, 而他对埃莉诺的满腹爱意使得他在两个女 人之间摇摆不定, 布兰登上校感情则是因为成熟而内敛, 他对玛丽安的感情是给她足够的自 由。 从写作手法来说, 《理智与情感》中作者使用对比与反讽的方法。姐姐埃莉诺的理智与 妹妹玛丽安的感性用事贯穿于故事的始终。埃莉诺是“理智”的代名词,她第一次出场是她的 母亲对嫂子的粗暴举动十分不满,但是埃莉诺却不是这样她非常有见识,顾全大局,遇事冷 静。而妹妹玛丽安,她则是“情感”的代言人。她是一个直来直去的姑娘,就像她对爱情的态 度一样,她不愿隐藏和压抑自己的真实情感

,想哭就哭,想笑就笑,想怒就怒,甚至可以说 有些任性。第一次和威洛比见面后,她就急于知道他的所有信息。仅仅听了约翰爵士的几句 介绍就对威洛比有了好印象。她根本就没有自己认真思考过威洛比到底是什么样的一个人, 他到底适不适合自己。 经过几次接触, 她就匆匆和威洛比确定了恋爱关系。 《傲慢与偏见》 在 中这样的例子也比比皆是。例如,在丽迪雅与韦克翰私奔后,班纳特太太担心女儿的下落又 为女儿没有新嫁衣而烦恼。两种感情交织,让班纳特太太轮番的受折磨。故事中那些在感情 上和理智上的过分行为均遭到作者辛辣而巧妙的讽刺。 作者以她女性细致而敏感的睿智、 毫 不妥协的态度、 自信的道德意识、无所顾忌的胆略, 在作品中以浪漫的手法歌颂真、 善、美, 鞭挞、丑、恶。 两个故事都得到了完美地结局, 故事的主人公们都找到了与自己情投意合的人。 美好的 故事总有个与之相称的结尾,爱情从来不分高低贵贱。但是在婚姻中,金钱和物质是婚姻幸 福的保障,真挚的感情、相互之间的尊重、个格的独立都是不可或缺的基础。我想,这 才是简·奥斯汀最想要告诉我们的道理。

哪位热心网友给我10部英语**的影评,中文影评,不要大师级的,要学生级的影评,要有**名哦,谢谢了

在我看来,影片的一个成功之处是它将轻快优美的田园小调作为背景音乐,既从听觉上展现了Elizabeth一家闲适又颇具起伏的生活,又因为是小调,有神秘感,配合了Elizabeth跌宕不平的感情变化。 另外,**是需要场面的,片中舞会的热闹与欢畅淋漓、彭伯里庄园的壮美恢弘、平原的广阔辽远……都为影片注入了诱人的因素。而背景与背景音乐的完美结合,更能让人沉迷其中。 影片是由《傲慢与偏见》改编而成,属于剧情影片,所以我认为,评价该片优劣的标准之一便是:影片是否能充分体现出原著的魅力与精神内涵。 在我看来,《傲慢与偏见》构思精巧,措辞幽默,情节跌宕起伏,讽刺极有力度;作者Austin用极细腻的笔法将Elizabeth的心理活动描写得惟妙惟肖,并塑造了Elizabeth的独特形象:她喜欢笑,会勇敢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她不卑不亢,有主见却又任性;她聪慧过人,理智中又有丰富的情感。另外,这本书还时时刻刻提醒现代女性:婚姻必须有感情基础。 影片在两小时内虽不能尽情地展现出Elizabeth的心理活动,但改编者适度地整和、夸大、改变了原著的幽默情节,又夸张了人物个性,(尤其是对Mr. Collins),使影片更加妙趣横生。影片对Mr.Wickham的塑造不象我想的那样有所丑化,而是十分尊重原著,让一个帅气,有风度,谈吐典雅风趣的男人出现在我们面前,使对Mr.Wickham的罪恶很熟悉的我们更觉回味无穷。 虽然我觉得Keira.Knightley不够漂亮,但她丰富的表情将Elizabeth的心理活动表现得淋漓尽致,这应归功于她高超的演技。不过我感觉她有点过,让Elizabeth少了一点温柔内敛。 看了影片后,我对Mr. Darcy很迷恋,不过理性地一想,这部影片里的Mr. Darcy因沉默寡言而显冷酷稳重,因绅士认真而显严谨负责,他对Elizabeth的爱恋给人一种“发乎情,止乎礼”的感觉。这样的Mr. Darcy象一座沉默的大山,给人安全感,让人很想靠过去。但我将他与原著比较,发现原著里的他更显智慧过人,而且“更能说话”,而不象**里的Mr. Darcy那么“木”。不过,要同时把这两种感觉演出来,需要多高超的演技呀。 要说演得好,就不能忘了演Mr. Collins和Elizabeth的妈妈的人,要多荒谬就有多荒谬,要多搞笑就有多搞笑。 总的来说,这是一部很不错的影片,既美,又深刻,值得品味。但要得到《傲慢与偏见》的精华,不能忘记原著。 这是部浪漫又现实的爱情。爱情没有浪漫就失去其美好的色彩了。但是中种种关于门当户对,以及财富对婚姻的考量却充斥其中。 伊丽莎白为自己家人的行为给自己带来的影响万分懊恼,达西也因此劝宾利先生离开 简,后来自己也是在理智与情感较量之后万分矛盾地向伊丽莎白吐露心事。所以说什么是爱情?那种纯粹的感情,爱的不顾一切,单纯的洁白如雪的爱情是不是真如镜中花水中月,是不是只不过是人们心中的美好幻想和追求罢了,而现实生活中人们总是寻找二者之间的最佳平衡点。 伊丽莎白在知道威克姆的真实面目前对其充满好感,她的姨妈却说这样的青年托付终身不会幸福,因为他没有财产没有稳定收入,伊丽莎白接受这样的看法,并且主动克制了自己的感情,呵呵这样并没有给伊丽莎白抹黑,只会让我们看到一个真实理智的伊丽莎白,聪明理智的姑娘。 达西继承祖业,生活无忧无虑,在上流社会里也是受人尊敬,在那样的地位,一切的美德都不为过,慷慨大方,助人为善,这些东西无助与对他形象的丰富,对他倒是没什么评价。 有一个细节的描述很有意思,伊丽莎白和她的舅妈舅舅Mr./Mrs.Gardiner 到彭伯利-达西的庄园去游玩时,不小心遇见达西之后,Mr.Gardiner 和达西先生的交流让伊丽莎白非常满意,她觉得达西应该知道自己的亲戚不都是那种举止让人厌烦的人。这样的心理描述的确很有意思,伊丽莎白已经非常在乎达西的感受了,如果不是的话,她的亲戚如何的糟糕又关达西何事?再者,伊丽莎白是不是也有那么一点的虚荣心呢,这无损她的可爱,反而使她更加可爱!谁不有一点点呢? 在追求爱情的路上,一定要坚定自己的信念,不要因为金钱、名利或其他原因而草草决定,要坚持寻找真爱。如果对方的某些缺点是自己所不能容忍的、而且也是自己所无法改变的话,就应该果断选择放弃;当然也应该要珍视彼此,不要由于别人的一些话就改变自己的决定,幸福要自己去经营。

影评|《傲慢与偏见》

1.烈火战车

影评:喜欢这部**的理念:信仰、勇气和战胜自我,原声乐也大赞,除此之外,配角阵容也是亮点,绝对有你意想不到的:里面有油炸叔和啃泥叔,而且这部**是他们俩的银幕处女秀!

2.傲慢与偏见

影评:喜欢导演对光线的运用,很多时候特别唯美。那个时代表达爱情的方式含蓄中有热烈,两人间保持着礼节的距离,目光却可以表达纯净、真挚的情感。片中温馨,平和的氛围,宛如一杯午后红茶,音乐也相当不错。

3.海盗电台

西蒙佩吉或盖里奇那透露着精致的简单粗暴,在理查德柯蒂斯这里永远不会体现,他的**包装精美色彩鲜艳,同时却也失去了英式喜剧的洒脱和随意,风格更近似于美式工匠**;一群出色的性格演员(jen和roy看到你俩我就泪目了)也只能掩埋在表面性的摇滚精神和串场的名曲里了。

4.赎罪 如果看到年迈的Briony出现前就关掉,那么也许就好了,痴情的情人们因为误会和阻挠分别过一段时间,各自经历成长后再次相遇,hy the ending.

5.触不可及

影评:

高雅喜剧,黑与白分别代表两种被法国社孤立的特殊群体,他们相互嘲讽,是用法国社会的嘲讽来引领观众对使角色的认同;他们相互扶持,融为一体并重新融入社会。通过片尾我们了解到原型是白人,片中改为黑人一是能够起到对角色的随性化处理;二是对于第三第四代非裔法国人渴望融入社会的渴望。

6.调音师 L'accordeur

影评:这是一部至少要看三遍的优质短片。一遍浏览大概一遍回味全局一遍深思咀嚼。 看过的悬疑类**其实不多,但自认为无论从技术层面还是故事结构,短小精悍的调音师绝对算得上上乘之作。 浓缩的13分钟可以说尽显世间百态。泰姬陵的故事也在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7.刺猬的优雅 Le hérisson

影评:

作为导演处女作是及格的,作为文学改编是迎合大众口味(保守)的。把小萝莉写奇怪的日记改成拍**是亮点。而恰恰是改编中丢掉了原著最有趣和最重要的双视点结构,并通过中产之家小萝莉的儿童视点来消解原著具有的批判性,把米歇尔太太的形象从犬儒主义民间知识分子改成了Loser的……

8.巴黎,我爱你

影评: 这是由18个短片组成的,发生在巴黎20个区的爱情故事的**。每个片子只有短短的五分钟,刚刚进入情节便结束。意犹未尽。也许生活就是如此。许多事情接踵而至,来不及细细品位,就已经被岁月抛弃。

在这样的**集里,好处就是可以看见许多导演不同风格的拍摄和许多演员的精彩表演。我无法清楚的记得每个区的名字,那些拗口的法文。**结束后,脑中还残留着情节的就是可以打动自己的。

9.精神分裂症

影评:不曾离开,我一直不曾离开但是我离着世界有92cm,那微不足道的92cm,困住了我的一生,我的一辈子就在这儿,我在这儿也在那儿,你就在我身边,你离我天涯海角,我们永远差92厘米,我在世界的那边,你在世界的这边 ......

10.碧海蓝天

影评:

"也许人来到这个世界都有一种使命感,关于生命和情感都有自己的归属,于是就一定会有放弃,即使不舍。生命只是一个过程,最大限度地遵从自己的内心也是一种活法。""人经常会感受到内心的召唤,如果不去回应它,人就始终不能平静下来,如果去回应它,就意味着必须放弃很多心爱的人和物。"

虽然没有看过原著,也咩有看过BBC的经典版,但看到网上的一片谩骂,我还是相信确实未能超越,但是就从画质和场景的拍摄还是令人赏心悦目的,可能和我本来就喜欢英国的服装和建筑有关,没有比较,不谈这部片子的好与坏,就聊聊剧中的人物吧~这部片子主要是写英国那个时期对婚姻和爱情的观念,但其实男女之间那些事,像某人说的,有让人令人生厌的粘糊感,但好像大家都为爱情前仆后继、欲罢不能。

在剧中,或者说在中,大家通常认为达西是傲慢,伊丽莎白是偏见,但我认为~both~剧中有一句台词叫做对傲慢的偏见,不是很能理解,对待傲慢就是要有偏见啊!这句话我觉得改成对伪傲慢的偏见~伊丽莎白本身也有傲慢啊,就像她的妹妹丽迪亚,一个疯癫的人就说,有的时候你比达西更傲慢,但其实,傲慢和偏见是共存的,因为都是固执的衍生出来的两种表现。伊丽莎白最后和父亲说,我和达西太像了,都一样的固执~由此可证,傲慢和偏见就是共生的。不过看完**之后,我确实没有能够看到导演或者编剧有对傲慢与偏见的解读,好好的现实主义,被拍成了浪漫主义,画面美到逆天~

伊丽莎白身上的优点还是很明显的,是一个特别有想法的人,她的父亲也说,没有任何一个人配得上他的伊丽莎白。所以在面对母亲的强逼,一贯懦弱的父亲强硬的说出了你不答应,你永远见不到你的妈妈,但是你答应了,你就永远见不到你的爸爸,看了弹幕,大家表示这里好爽,好解气,但我却觉得心好凉啊,对比他父亲对待其他女儿的态度简直了!

达西在**里其实身上我没有看到傲慢的味道,感觉塑造的他是一个因为家境太过富裕而丧失了基本的交际能力,又也许是缺少父爱而有点孤僻的少年形象罢了~(不知道原著中是怎么描述的)

夏洛蒂的聪明在预知伊丽莎白的姐姐吉英如果不表示出自己的热情,就可能会失去宾利的时候展现得淋漓尽致~但最讽刺的是她嫁给的是大家都极其鄙视的人——柯林斯。原来,再慧心兰质的女人都逃不过命运的悲剧。

柯林斯和夏洛蒂是典型的为了凑合而凑合的婚姻,柯林斯追求不到最美的吉英,转而求娶伊丽莎白,最后只娶到了一个27岁未嫁的“”老女人,他大概也不会对我们的夏洛蒂有多好了

在**中,有一幕让我特别触动。就是当夏洛蒂告诉伊丽莎白的时候,伊丽莎白难以置信甚至有点恶心到的表情伤到聪明但又自卑的夏洛蒂,这个画面我能感受到来自伊丽莎白不自知的傲慢,这种傲慢才是最伤人的,所以面对朋友做的一切选择,不要擅自傲慢的表明态度,你不是她,do not judge~

作为配角,在**中就是一个推动男女主人公的线索。两个人的性格不温不火,没有特别的亮点或者槽点~但是这两个人身上都有我好讨厌的东西,男人身上的磨磨唧唧,和女人身上毫无想法的依附~

每个人身上都有着这两个不好的东西,我们对人对事的刻板印象都是偏见,我们的每一次judge都是傲慢,不仅是这两个东西,嫉妒、虚荣、自卑、自大这些看起来好可怕的词汇其实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上都体现过,只是程度的深浅有差别吧,所以这个世界大致还是可以把人分为可爱的我,和面目狰狞的你~哈哈哈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