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世纪英国文学有哪些作品

2.阿加莎改编 | 话剧《无人生还》中文版

3.关于描述古诗文的段落

4.小学四年级做操后的体会100字一300字作文

5.大学毕业后,为什么大都不再看曾经读过的专业书?

6.文言文的文体是什么

剧评的写法是什么样的_剧评300字

今天小编辑给各位分享张爱玲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张爱玲改编的**分析解答,如果能解决你想了解的问题,关注本站哦。

张爱玲的生平简介

张爱玲,中国现代作家,本名张_。1920年09月30日出生在上海公共租界西区的麦根路313号的一幢建于清末的仿西式豪宅中。张爱玲的家世显赫,祖父张佩纶是清末名臣,祖母李菊耦是朝廷重臣李鸿章的长女。

张爱玲一生创作大量文学作品,类型包括、散文、**剧本以及文学论著,她的书信也被人们作为著作的一部分加以研究。

1943至1944年,创作和发表了《沉香屑·第一炉香》《沉香屑·第二炉香》《茉莉香片》《倾城之恋》《红玫瑰与白玫瑰》等。

1995年09月08日,张爱玲的房东发现她逝世于加州韦斯特伍德市罗彻斯特大道的公寓,终年75岁,死因为动脉硬化心血管病。

扩展资料:

文学成就

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个独具魅力的作家,她一生的创作涉及、散文、剧本评论,其中以成就最高。张爱玲超越了她所处的时代。她的无论是选材、立意,还是人物塑造、叙事结构和语言技巧无不显现出个人的特色,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就。

她的无论是超越雅俗,还是对边缘化小人物的深入描写,都是20世纪40年代的其他任何作家无法比拟的。因此她的不能归于任何一个流派,而是个独特的存在,为中国史做出了独特的贡献。张爱玲贡献了一批文学精品,创造了写实的新高,在中国史具有坐标的价值。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张爱玲

讲述张爱玲的出身及其的一生。

张爱玲的出身和生平:

张爱玲1920年九月三十日出生上海麦根路,取名张瑛原籍河北丰润,她是清末洋务派名臣李鸿章的曾外孙女。

祖父张佩纶是清末名臣,祖母李菊耦是朝廷重臣李鸿章的长女。张爱玲一生创作大量文学作品,类型包括、散文、**剧本以及文学论著,她的书信也被人们作为著作的一部分加以研究。

1942年夏,张爱玲与炎樱返回上海,与姑姑居住在爱丁顿公寓6楼65室,开始了写作生涯,在《泰晤士报》上写影评和剧评。

在英文《二十世纪》月刊发表《中国人的生活与服装》、《中国人的宗教》、《洋人看戏及其他》等散文和其他五六篇影评。

1943年,张爱玲认识了当时月刊《紫罗兰》的主编,作家周瘦鹃。五月,张爱玲在该刊物上发表《沉香屑第一炉香》该篇文章使张爱玲在上海文坛一炮打响,崭露头角。

六月,张爱玲发表续作《沉香屑·第二炉香》同年,汪精卫宣传部部政务次长胡兰成,因得罪了汪精卫而入狱,而苏青听说胡兰成入狱后,携张爱玲到周佛海处为胡兰成求情。

年底在日本人干预下胡兰成出狱。除夕那天胡兰成看到苏青寄来的杂志《天地》中张爱玲的《封锁》后大为赞赏,胡兰成写信给苏青询问张爱玲情况,张爱玲也从苏青那里知道胡兰成的情况。

后胡兰成亲自拜访张爱玲,两人长谈5个小时,一见倾心。此时胡兰成38岁,张爱玲24岁,并且胡兰成已经结婚。

1944年1月,张爱玲在《万象》刊出长篇《连环套》,共登六期,7月自动腰斩。2月,在《天地》刊出散文《烬余录》。

8月,胡兰成与其第二任妻子离婚,后在炎樱的媒证下与张爱玲结婚。9月,张爱玲的集《》由《杂志》出版,四天后即再版。

张爱玲也因此在上海文坛大放异彩,《杂志》编辑部多次举行《》的座谈会,张爱玲也出席了一些作家间的社交活动。

11月,张爱玲在胡兰成创办的朋刊《苦竹》第一期发表散文《谈音乐》,后继续发表散文。同时胡兰成到了武汉,住在江汉医院,认识了一名姓周的护士,很快与周护士开始了同居生活。

12月,大中剧团在卡尔登戏院上演舞台剧《倾城之恋》,张爱玲在《苦竹》上发表《自己的文章》以回应傅雷的批评。

1944年张爱玲结识作家胡兰成与之交往,13年,张爱玲定居洛杉矶,1995年9月8日,张爱玲的房东发现她逝世于加州韦斯特伍德市罗彻斯特大道的公寓,终年75岁,死因为动脉硬化心血管病。

扩展资料:

张爱玲的祖父张佩纶原是清末的著名大臣,而她的祖母则是慈禧心腹中堂李鸿章之女。可到了她父母一代,家道已然完全败落。

父亲属于遗少型的少爷,母亲则是一个时髦的新女性。3岁时张爱玲跟随父母生活在天津,有一个短暂的幸福童年。

受父亲风雅能文的影响,张爱玲从小就会背唐诗,给了她一些古典文学的启蒙,鼓励了她的文学嗜好。

同时也受母亲向往西方文化的影响,生活情趣及艺术品味都是西洋化的。然而好景不长,父亲娶姨太太后,母亲不但勇敢地冲出了家庭的牢笼,而且更勇敢地与姑姑一起出洋留学。

而年幼的张爱玲,则在失去了母爱之后,还要承受旧家庭的污浊。因此,张爱玲后来在文学创作中总是以衰落中的文化,乱世中的文明作为文化背景。

张爱玲是一个天才儿童,6岁入私塾,在读诗背经的同时,就开始创作。如果说第一篇写一个家庭悲剧,可以看出家庭环境对她的影响、

第二篇写一个女郎失恋自杀的故事,则充分显示了她的文学创造力。此外,她还写过一篇名为《快乐村》的类似乌托邦式的,寄托了她对未来的幻想。

她曾说:我是一个古怪的女孩,从小被目为天才,除了发展我的天才外别无生存的目标。1944年,张爱玲与胡兰成结了婚。

不幸的是,这次婚姻只维持了两年,然而,张爱玲的辉煌转瞬即逝。抗战胜利后,因与汉奸胡兰成的关系而消沉,很少有作品问世。

张爱玲在晚年长期闭门谢客,过着寂寞的隐居生活,1995年9月8日,被人发现孤独地死于洛杉矶家中。

有人评价张爱玲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一位充满色彩的作家,而她的身世本身也是一部苍凉而精彩动人的女性。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张爱玲

张爱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张爱玲是世俗的,但是世俗的如此精致却除此之外别无第二人可以相比。读她的作品你会发现她对人生的乐趣的观照真是绝妙。张爱玲的才情在于她发现了,写下来告诉你,让你自己感觉到。她告诉你,但是她不炫耀。

张爱玲的童年是不快乐的父母离婚,父亲一度又扬言要杀死她,而她逃出父亲的家去母亲那里,母亲不久就又去了英国,她本来考上了伦敦大学,,却因为赶上了太平洋战争,只得去读香港大学,要毕业了,香港又沦陷,只得回到上海来。

张爱玲的性格中聚集了一大堆矛盾:她是一个善于将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的享乐主义者,又是一个对生活充满悲剧感的人。她是名门之后,贵府**,却骄傲的宣称自己是一个自食其力的小市民。

她悲天怜人,时时洞见芸芸众生“可笑”背后的“可怜”,但实际生活中却显得冷漠寡情。她通达人情世故,但她自己无论待人穿衣均是我行我素,独标孤高。她在文章里同读者拉家常,但却始终保持着距离,不让外人窥测她的内心。

扩展资料:

创作成就(的贡献):

1、拓展了女性批判新视野和女性文学的新天地

张爱玲的,具有更为鲜明的女性主义特征。摒弃了“五四”作品中女性对男权社会单一的控诉,而是“让女性在自己的位置上自演自绎,呈现其矛盾、压抑、自我冲突以致丑怪畸形的深层面貌”。

叙事的主要聚焦者都是女性,张爱玲认为,外在的社会因素对女性的禁锢固然是造成女性生存状态和悲剧命运的主要原因,但最重要的原因还在于女性心灵深处的自私、软弱和奴性意识。人的悲剧性命运不仅存在于外界的威胁,更存在于人的本性中,人类最大的敌人往往是自己。

2、创造了写实的新高

张爱玲的创作巅峰期主要是20世纪的40年代,这在中国文学史上是个特定的时代,形成了国统区文学、解放区文学和沦陷区文学并存的局面。她非常重视继承写实的传统,摒弃了写实中常见的因果报应和教化宣传对形式的禁锢,以平淡、自然、真实的笔触摹画生活。

张爱玲认为,真实是一切艺术创造的生命。在张爱玲看来,作者并不能按照自己的喜好来任意支配和塑造人物,应该按照人物本身的性格逻辑和心理轨迹去创造人物。人物性格的形成和发展都不能脱离、违背生活的真实。

3、形成了与众不同的艺术风格

的叙事方式用传统的全知视角,并利用反讽和参差对照的写法构成其独特的叙事风格,在时空设置、故事情节、人物活动等方面的结构安排上独具匠心,使呈现出色彩纷繁的面目和悲悯苍凉的美学基调,将读者一步步引进作者营造的苍凉世界里去。

意象的营造丰富而传神,她善于将声音、气味、色彩等感官调动起来,具有鲜明的视角性和立体感。的语言风格也别具一格,词语既典雅又通俗,既艳丽又灵透,造语新奇,“通感”手法运用得当,艺术感觉异常敏锐精微。

4、对中国文学史的独特的贡献

张爱玲信奉经典作家的“文学是人学”的创作理念,并不断实践。当对人的本性和命运的关注被很多人忽略的时候,张爱玲的却充分展现了日常生活中人的欲望和生存困境。也许正因如此,张爱玲的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据了一个独特的位置。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张爱玲

才女张爱玲的生平简介?

张爱玲(1920年9月30日—1995年9月),原名张_,笔名梁京,祖籍河北丰润,生于上海,中国现代女作家。7岁开始写,12岁开始在校刊和杂志上发表作品。

1943至1944年,创作和发表了《沉香屑·第一炉香》《沉香屑·第二炉香》《茉莉香片》《倾城之恋》《红玫瑰与白玫瑰》等。

1955年,张爱玲赴美国定居,创作英文多部,但仅出版一部。1969年以后主要从事古典的研究,著有红学论集《红楼梦魇》。1995年9月在美国洛杉矶去世,终年75岁。有《张爱玲全集》行世。

扩展资料:

张爱玲的主要成就:

创作成就

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个独具魅力的作家,她一生的创作涉及、散文、剧本评论,其中以成就最高。张爱玲超越了她所处的时代。她的无论是选材、立意,还是人物塑造、叙事结构和语言技巧无不显现出个人的特色,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就;她的无论是超越雅俗,还是对边缘化小人物的深入描写,都是20世纪40年代的其他任何作家无法比拟的。

散文

张爱玲的散文成就也很突出。在张爱玲的散文里,她成功地将感性与理性,具体的当下的人生体验与深刻的哲理思考融于一体。一方面,她的散文讲究世俗情趣,实实在在而又心怀憧憬地现实人生,谈自己的经历,所见所闻,如童年生活、都市生活、男女饮食、生活起居等等。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张爱玲

20世纪英国文学有哪些作品

1. 文言文有哪几种文体

文言文包含策、诗、词、曲、八股、骈文等多种文体。

文言文是相对现今之后白话文来讲的,古代并无文言文这一说法。其特征是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

经过历代文人修饰越显浮华,唐代起大文学家韩愈等发起“古文运动”,主张回归通俗古文。现代书籍中的文言文,为了便于阅读理解,一般都会对其标注标点符号。

扩展资料:

文言文的特色有: 言文分离、行文简练。 文言文的特点,是相对白话(包括口语和书面语)而言的,主要表现在语法与词汇两方面。

文言文句式总分两大类:固定句式、特殊句式。其特殊句式又可分为:倒装句、被动句、省略句、判断句四大类,而倒装句又分为: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主谓倒装句(谓语前置句)四类。

1、判断句 所谓判断句,就是以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为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的句式。 2、被动句 文言文中,有些语句的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这种句式就是被动句。

3、倒装句 文言文中的倒装句,是相对于现代汉语的句序而言的,基于此,我们将文言倒装句式分为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等。 4、省略句 文言文中,普遍存在着省略成分的情况,对省略成分的把握,有助于完整理解句子的意思。

百度百科——文言文。

2. 文言文的文体知识有哪些

知识点总结 1.说 是古代的一种散文体裁。

从内容上看,文体可以叙述事情,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发表议论;大多是一事一议,要求说出作者对某个问题的深刻见解。这种“说”,它的叙事及议论,都是为了表明作者对社会生活中的某个问题或某种现象的看法,从本质上说,它是属于议论性的文体,与现代的杂文或杂感小品相似。

初中阶段所学的有《马说》《爱莲说》《黄生借书说》等。 2.表 是我国古代的一种特殊文体。

在古代,臣子写给君主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战国时期统称为“书”,“书”是书信、意见书的总称。

到了汉代,这类文字被分成四个小类,即章、奏、表、议。刘勰在《文心雕龙。

章表》里说:“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可见,表的主要作用就是表达臣子对君主的忠诚和希望,“动之以情”是这种文体的一个基本特征。

此外,这种文体还有自己的特殊格式,如开头要说“臣某言”,结尾常有“臣某诚惶诚恐,顿首顿首,死罪死罪”之类的话。我们初中课本所选诸葛亮的《出师表》即“表”中范例。

3.序 又名“序言”“前言”“引言”,是放在著作或正文之前的文章。古代另有一种序是惜别赠言的文字,叫做“赠序”,内容多是对所赠亲友的赞许、推重或勉励之辞,如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即是作者写给同乡晚辈的赠序。

还有一种是写在诗歌前面的序,叫“诗序”,多交代所咏故事的有关内容或作诗的缘起,如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前面有一段序:“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这段小序即交代了作词的缘起与过程。 4.铭 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一般都用韵,形式短小,文字简洁,内容多含颂扬、鉴戒之意。我们学过的如刘禹锡的《陋室铭》。

5.记 是古代的一种散文体裁。文言文标题中的“……记”,相当于现代文“记……”的形式。

如“小石潭记”,就是“记小石潭”,即记述游小石潭的行踪以及小石潭的景物。这类文章当中,大多数是游记,一种用来记叙旅途见闻和某地政治生活、社会面貌、风土人情、山川景物及名胜古迹等的散文体裁。

其次是些普通的叙事性散文或者“杂记”(包括如《桃花源记》这样的诗前序文)。除以上两篇,我们学到的还有《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满井游记》《核舟记》等。

6.传 记述个人生平事迹的文章。一般来说多为记述那些在历史上较有影响而事迹突出的人物的生平事迹。

多用叙述、描写等手法,展示人物的生平风貌。这种文体,惯用于史书。

一般为他人所写,如《张衡传》等,也有写自己的传记,如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 7.书 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曰“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

尺牍文学功能多种多样:可以抒情,如司马迁的《报任安书》、林觉民的《与妻书》;也可以写景,如吴均的《与朱元思书》;可以写私人化的和感情,如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也可以进谒显贵,勉励后学,形成别具特色的书牍文传统。尺牍讲究谋篇布局,文质俱佳。

3. 文言文文体的概念是什么

1、说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叙事,也可以发表议论,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

它与“论”无大异,故后来把说理辨析一类的文章,统称为论说文。它与现代杂文或杂感在某种程度上相似,变化有致,写法不拘一致。

如《马说》、《师说》、《爱莲说》、《捕蛇者说》、《六国论》、《过秦论》等。2、表表是古代臣子向帝王上书言事或陈述某种意见的一种文体。

此外还有一种专门议论朝政的文体叫做“疏”;用于臣子回答皇帝对政事的询问,叫“对”。如《出师表》、《陈情表》、《论积贮疏》、《隆中对》等。

3、记古代的一种记叙文体,叙事、写景、状物成份较多,可以描绘名山大川的秀丽瑰奇。也可以记一下国家的重大,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如《岳阳楼记》、《小石潭记》、《西湖游记》、《石钟山记》、《醉翁亭记》、《桃花源记》等。此外,也有以说明为主的《核舟记》。

4、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记述生平事业、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一种文体。常用托物言志的写法,如《陋室铭》。

也有刻在石碑上,叙述死者生平,加以颂扬追思的铭文,叫“墓志铭”,如韩愈的《柳子厚墓志铭》。5、赋这种文体产生于战国,盛行于汉代,重视词藻,对偶和押韵,讲究铺陈叙事,写法上常用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如《赤壁赋》、《阿房宫赋》等。6、传用来记载某人事迹(主要活动和生平)的文章,“传”一般由别人记叙,也有自述生平的“自传”。

如《五柳先生传》、《童区寄传》、《廉颇蔺相如列传》等。7、书即书信体,今天的书信格式是由古代的“书”体演变而来的。

如《报刘一丈书》、《李陵答苏武书》、《与朱元思书》等。8、序序也作“叙”或称“引”,有如现代的“引言”,“前言”。

如果是说明编写目的、简介内容的,属于说明文,如《荔枝图序》;如果是对作者、作品进行评论,属于议论文,如《伶官传序》;还有为某一件具体的事向人赠言的文章,如《送董邵南游河北序》、《送东阳马生序》;而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则带有很浓的抒 *** 彩。9.讽谏:古代用比喻暗示一类的方式委婉规劝别人接受下级意见的文体。

如:例: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后汉书?6?1张衡传》;《战国策》中的《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讽齐王纳谏》。

文体,是指独立成篇的文本体栽(或样式、体制),是文本构成的规格和模式,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是某种历史内容长期积淀的产物。它反映了文本从内容到形式的整体特点,属于形式范畴。

文体的构成包括表层的文本因素,如表达手法、题材性质、结构类型、语言体式、形态格式,以及深层的社会因素,如时代精神、民族传统、阶级印记、作家风格、交际境域、读者经验等。文体的特征及其划分,往往取决于其层面结构中某些因素的强化、突出或变异。

文体通常指由交际环境、交际目的的不同,而逐步相对稳定下来的篇章结构及言语总体格调。作为特定的程式,它既可以成为学科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关注对象,又能为人们的应用提供最为切实的规则范例。

正因为这样,相关的学科领域里边,如写作学、文艺学、语文学、语法学、修辞学、文章学等等,大都要论及该内容。(见《应用写作》2003年第9期《文体分类中的误区》) 文体的客观存在是一种社会文化的需求,但更重要的是依赖于自身的独特的功能。

德国姚斯在《走向接受美学》中认为:“文学的形式类型既不是作家主观的创造,也不仅是反思性的有序概念,而主要是一种社会现象。类型与形式的存在依赖于它们在现实世界中的功能。”

每一种文体都具有其他任何一种体裁所无法取代的功能,以及审美效应。正如莱辛在《汉堡剧评》中所说:“各种体裁的诗歌不可能改善一切,至少说两种体裁不可能产生完全相同的完美效果;但是每一种体裁可以尽其所能做到最好的改善,而且在其范围之内做得比其他体裁更好——那才是它的特定目的。

文体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就是表达,就是选择,就是风格,甚至也可以说是一种强调。每种文体都具有某种对现实社会内容的表达功能,这是文体的本质特征,也是它产生和存在的前提。

它在表达同一思想内容时,可以在对等的种种方式中进行选择,即选用最恰当的再现思想内容的形式外衣。作家在构思创作过程中,总要选择最符合创作意图和对象的某种体裁结构及其规定性。

因为有人视文体为艺术创作的选择性。它往往以历来展现在作家面前的体裁可能的丰富性为前提。

它能代表某个作家、某个时期、某……在于任何地方,只存在于文本的文本品格之中,或者用D.H.劳伦斯的话说,存在于它‘为语言意识而作斗争’之中”。在接受美学的观点看来,文体又是读者的一种强调。

达克尔.里法泰尔在《文体分析标准》中说:“文体被认为是在不改变意义的情况下给语言结构所传达的信息添加的一种强调(表达的、感情的或美学的)。这也就是说,语言表达,而文体强调。”

文体的意义,主要不是来自于文体结构的自身属性,而根本上取决于某种非语言的个人或文化的特质,也可以说取决于某种民族文化的思维方式和心理机制等深层结构。而后者又归根结底受制约于-。

阿加莎改编 | 话剧《无人生还》中文版

20世纪文学

20世纪文学的第一个成就是戏剧创作上的突破。首先是爱尔兰人萧来到伦敦,用泼辣的剧评为易卜生所代表的欧洲现实主义新戏剧打开局面,接著又在自己的创作里巧妙地把它同阿里斯托芬以来的欧洲古典喜剧传统结合起来,写出了51个剧本,其中有《华伦夫人的职业》(1894)、《人与超人》(1903)、《英国佬的另一个岛》(1904)、《巴巴拉少校》(1905)、《皮格马利翁》(1913)、《圣女贞德》(1923)、《苹果车》(1929)等名作,它们或是辩论社会问题,或是发表新颖思想,但都给观众以高尚的艺术享受。萧的出现使过去一百年英国戏剧不振的局面根本改观。

新戏剧的另外一支强大力量也来自爱尔兰。随著爱尔兰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出现了一个爱尔兰文艺复兴运\动。都柏林的阿贝戏院,在格雷戈里夫人和诗人叶芝的主持之下,演出了他们自己的和新起的爱尔兰作者包括辛格和奥凯西的剧本。辛格的《西方世界的花花公子》(1907)和奥凯西的《朱诺和孔雀》(1924)都是杰作,他们不但成功地写了爱尔兰题材,而且在戏剧语言上有重大的创新。叶芝写了《胡里痕的凯瑟琳》(1902)一剧,鼓舞了观众的民族主义情绪。后来他又在戏剧艺术方面多所试验,但在诗歌方面他的成就更为突出,早期诗作以优美著称,后来则写得精粹深刻,吸收而又超越现代主义,成为西方世界最大的诗人之一。

在英格兰本土,两次世界大战对文学有重大影响。特别是1914至1918年的战争,英国虽胜而遭受重大损失,一整代有才华的青年死于战壕。战争文学几乎全是创伤文学。炮火初停,仍然疮痍满目,在精神的废墟上出现了现代派文艺,其诗歌上的代表作是艾略特的《荒原》(1922),它用新奇的形像、多变的韵律和通过大量引文对比古今各国文化的手法来写西方文明的危机感,造成了一时影响。现代派还发表文学理论,为他们作品的晦涩与险僻辩护,又对过去的作家重作评价,如艾略特就抑革命诗人弥尔顿与雪莱,而扬17世纪的玄学派诗人。在方面,战前已有詹姆斯、康拉德等人将艺术推向对心理与动机的细致分析,战后又有属于布卢姆斯伯里团体的维?吴尔夫,既撰文抨击威尔斯、高尔斯华绥、本涅特等人的旧现实主义为不真实,又创作《到灯塔去》(1927)等来展示“意识流”的新技巧。运用“意识流”技巧而成就更大的是爱尔兰作家乔伊斯,他的长篇《尤利西斯》(1922)细致、深入地写现代都市居民精神生活的庸俗和猥琐,在结构和语言上都作了大胆创新,成为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另一个重要的现代作家劳伦斯揭露了现代西方社会中人的畸形生活,并用火样的热情和明亮的语言表达了对于一种身心和谐、情感与智慧融合的圆满生活的追求。《虹》(1915)和《恋爱中的女人》(1921)是他的名作。

在这些创新活动的同时,传统的文学形式与写法仍然有众多的实践者。就诗而论,哈代在20世纪初放弃创作而重新拾起诗笔,不但写出了真挚深刻的抒情诗,而且完成了一部规模巨大的史诗剧《列王》(1903,1906,1908) 。他不追随任何流派而自成一家,但由于他深深植根于英国农村人民的纯朴生活,对历史和人生也长久思索过其意义,又有相应的貌似古拙实则敏感而又强烈的语言,因此诗作质朴而深沉,秀美而有力,近年来其诗名几乎超过他在方面的声誉。

在方面,继续现实主义传统的更大有人在。老一辈作家中,威尔斯不止善写科学幻想,而且长于描绘伦敦小市民的职业生涯,高尔斯华绥用上层人士的语言写资产者福赛特的家史,本涅特和毛姆用法国式的现实主义手法写人们的情感生活,都拥有广大的读者。对知识分子更有吸引力的是著重写人与人之间的交情的福斯特,他的名作《印度之行》(1924)表达了东西文化在精神上的隔膜。赫胥黎则利用他对于科学和文艺的广博知识,写知识分子在现代世界里的困惑。20年代之末出现了普里斯特利的《好伙伴》(1929),写一个民间剧团在各处演出时的遭遇,发扬了狄更斯的喜剧式的现实主义传统。

1926年的英国大罢工,1929年开始的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30年代的民主力量与法西斯势力之间的紧张搏斗,使得全英国的作家比平常更加关心政治。奥登、斯彭德、刘易斯、麦克尼斯等青年诗人在技巧上受现代主义影响,在内容上却反对资本主义。家衣修午德也在这个时期初露头角,他的《再见吧,柏林》(1939)等反法西斯表现了他的才华,而后来的作品则有负读者的期望。在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方面也出现了考德威尔的优秀著作,如《幻觉与现实:诗的源泉研究》(1937)。英格兰以外的地区,进步文学也在活跃。苏格兰诗人麦克迪尔米德在掀起“苏格兰文艺复兴运动”后,又写了歌颂大罢工的《受难的玫瑰之歌》(1926)和献给列宁的颂歌;他的战友格拉西克?吉本则用诗一样的散文写了充满愤怒和希望的三部曲《苏格兰人之书》 (1932~1934) 。威尔士地区有矿工作家刘易斯?琼斯写自己和伙伴们的战斗经历,甚至后来被目为颓废诗人的迪兰?托马斯在其初期的作品里也颇有反资本主义的。爱尔兰这时已经独立,但是移居英格兰的奥凯西并未停止战斗,他写出了《星儿变红了》(1940)和《给我红玫瑰》(1943)等直接表现工人反对法西斯的武装斗争的卓越剧本。

第二次世界大战当中和以后,英国文坛仍然名作不断。艾略特的《四个四重奏》(1944)写下了一个诗人在战时最黑暗的年代里对于生、死、历史的沉思,这里已无多少现代派的手法,诗句变得素净而深挚。也曾以新颖手法惊世的女诗人伊迪丝?西特韦尔在后期作品里表达了她对于人类面临威胁的深重不安。天主教家格雷厄姆?格林描写人的罪恶的存在,继深刻的《问题的核心》(1948)等书之后,又写了一系列他自己称为“消遣品”的惊险。另一个天主教家伊夫林?沃原来长于讽刺,在大战后期则写了怀念风流往日的长篇《旧地重游》(1945)。乔治?奥威尔用寓言的形式表达了他对一个高度集中的社会的戒惧。安格斯?威尔逊用狄更斯的笔法写伦敦知识分子的生活。威廉?戈尔丁在《蝇王》(1955)一书里写下了暴露人性丑恶的新寓言。两个家开始了卷帙浩繁的连组的写作,即安东尼?坡威尔和查?珀?斯诺;前者借用乐曲的结构写一个资产阶级家族,充满了对美好往日的怀念;后者则用科学家的客观眼光,解剖了现代英国上层人士之间的权力争夺。

战后一代的青年作家则另有一番心情。他们大多是在工党当政后的国家里成长起来的,靠公家津贴才上了大学,然而在阶级依然分明的英国,他们又感到处处碰壁,因而出现“愤怒的青年”的文学。韦恩的《每况愈下》(1954)、艾米斯的《儿吉姆》(1954)和布莱恩的《向上爬》(1957)等开其端,奥斯本的剧本《愤怒的回顾》(1956)扩大其影响,拉金、休斯等人的诗又加深人们对于战后时期小资产阶级生活的平凡、粗糙感。等到西利托写《星期六晚上和星期天早上》(1958),他笔下的伯明翰自行车厂青年工人的情绪就不止是愤怒或力图向上爬,而具有一种无所顾忌的爆炸性;他的中篇《长跑运动员的孤独》(1959)通过一个体育比赛的场面,巧妙地写出了穷苦人家出身的青少年对统治阶级的反抗。还有安东尼?伯吉斯的《带发条的橘子》(1962),用掺有俄文字的怪诞英文,写一群青年流氓的奸*破坏以及官方的对策,手法离奇;伯吉斯的其他作品则是用传统的技巧写成,其特点在善于讽刺,文笔洒脱。

这一时期,继续出现有才华的女作家,多丽斯?莱辛创作了一系列以南非白人妇女生活为题材的,继之以表达当代知识妇女的幻灭心情的《金色笔记》(1962),都写得新鲜而有力。艾丽斯?默多克以存在主义者的眼光看人生,才思敏捷,继初期成功作品如《在网下》(1954)、《逃避巫士》(1956)、《一个砍掉的头》(1961)等之后,陆续有新的发表。比她年轻的玛格丽特?德赖布尔在《金色的耶路撒冷》(1967)等里专写受大学教育或在大学教书的青年妇女所面临的恋爱、婚姻、职业等问题,用细腻的文笔描绘了20世纪60年代英国妇女的神态风貌。

奥斯本的《愤怒的回顾》也标志著本世纪英国戏剧的第二次高潮的开始。在此之前已有多人进行戏剧创新的试验,如艾略特、弗雷之于诗剧,麦克尼斯、迪兰?托马斯之于广播剧。从50年代后期起,更有一批优秀的剧作家涌现,除奥斯本外,还有威斯克、惠廷、邦德、斯托珀特,爱尔兰人比汉,青年女剧作家雪拉?德莱尼,都以他们或新鲜或有力的剧本在舞台上取得不同程度的成功。爱尔兰人贝克特的《等待戈多》(英文版,1954)也在伦敦上演成功。此后,英国也出现了自己的“荒诞派戏剧”,其代表作家是品特。他在《生日晚会》(1958)、《归家》(1965)等剧内用最少的对话、光秃秃的场景写畸零人在现代社会里的凄凉生活。同时,英国的演员继续以其精湛的演技闻名世界,还出现了富后创造性的导演如比特?布鲁克。他们上演新剧,但也不时重演从16世纪以来的优秀老剧。从莎士比亚到萧,在英国戏剧和整个英国文学里都有一个连续的传统,而其特色则是各个时期都有优秀作家在努力创新;正是创新丰富又推进了这个传统。

关于描述古诗文的段落

内含剧透,谨慎观看

? 话剧《无人生还》改编自“推理女王”阿加莎·克里斯蒂(1890-16)的同名作品。成书于1939年,其后由作者本人亲自改编成话剧,也是阿加莎本人最为满意的话剧作品。这次在天津大剧院的演出,只有9月25日和9月26日两天的晚场。

? 话剧《无人生还》的中文版由林奕导演。林奕是一位女导演,1982年出生于中国上海,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2007年独立执导了阿加莎的《无人生还》,后来又导演了另外两部阿加莎的作品。这次演出的海报上特意注明了“结尾版”,这代表了最终是有解谜的过程。据说一开始的版本,只是以“无人生还”作为结尾,并没有解释所有人是怎么死的、凶手是谁、动机为何等等,迷雾般的结局还引起了观众的不满。

? 这部戏分为两幕,中间有十五分钟的休息时间。演出时间大概有三个小时,算是比较长的戏剧了。我的座位是在一楼的17排右侧接近挂壁,算是比较偏的位置,但是观剧体验还不错。舞台装置并没有明显遮挡,只不过位于右手边的楼梯部分由于角度问题看不见。不过在楼梯上的戏份,肢体动作并不多,光听台词也不影响理解。

? 这部话剧共有11位演员登场,一人一角,除了十位主演,还有开船送他们上岛的人。按照途中顺序,从左到右分别是负责做饭的管家妻子罗杰斯太太、管家罗杰斯先生、老姑娘布伦特**、退役军人隆巴德先生、前家庭教师现被聘任为女主人秘书的维拉·克莱索**、麦克阿瑟将军、阿姆斯特朗医生、瓦格雷夫法官、酷爱飙车的富二代安东尼·马斯顿、前警察现布洛尔先生。与原著相对照,人物形象不太对应的是布洛尔先生,原著中描述他是“体型粗笨,行动却格外敏捷”,这个描述与原著中他作为倒数第三个死者(凶手在倒数第五个位置死,此处是将凶手算进去的倒数第三个),另外两人在海边等待,放心让他自己回到别墅里取食物的情节相对应,是十分合理的。不过话剧因为舞台的限制,所有的凶杀现场都设定在了别墅内以及观众视线可达的外廊、窗口等处,孤岛海滩等外景均未展现,所以即便不强调布洛尔的身材,剧情也完全不会受到影响。

? 原著中文译本我读的是新星出版社的版本,这本书收录在文库里,上面还有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外孙的手写稿,解释了版权授权原因和对外婆阿加莎的解读。这里面提到的一个很重要的观点,在话剧中也有体现。

? “读者不仅欣赏到作家的巧妙构思、离奇桥段和睿智语言,而且能体味到浓郁的英伦风情。”

? 话剧虽然不像音乐剧一样要求演员有唱段,但是以音乐作为背景的情况是十分常见的。《无人生还》中的音乐非常具有英国、爱尔兰一带民族音乐的风情,欢快的小提琴、手风琴,还有给人嘶鸣感的风笛应该都是有的。话剧中的音乐感觉和踢踏舞剧《大河之舞》很像。

? 原著中最后探长和探员上岛百思不得其解的部分,在话剧中并没有呈现。但其实观众们就和发生后,看到一座孤岛和十具尸体现场的探长和探员一样百思不得其解。最后的最后,设局惩治法律无法惩治的由于一瞬恶念而犯下罪行的九个人,并认识到自己作为法官但无法抹杀内心想法并向往杀戮快感的瓦格雷夫法官的自白信,被直接搬上舞台,以瓦格雷夫法官自述独白的形式进行呈现。的最后,瓦格雷夫法官的自白信是被放入漂流瓶中,扔进海里。他以犯罪者的扭曲心理,希望这个案件成为犯罪经典,真相永远无法被揭开,但同时又把“绝妙”的手法和犯罪动机写下来,以一种艺术性的自白来期待世人能得知他的高明。阿加莎以这样一种形式来解开谜题,一方面是要给读者一个交代,但是通过瓦格雷夫法官写下自白并选择漂流瓶的形式来解谜,其实也是对犯罪者心理状态的一个剖白,更加突出人性的复杂。

? 《无人生还》这个故事,是首次将“恐怖童谣”和“孤岛模式”两种元素融入悬疑作品的杰作。它不属于阿加莎的任何一个系列,但却作为她的代表作广为人知。话剧《无人生还》中文版,可以说是非常忠实地还原了情节,并且通过灯光和音响,对观众的感官进行刺激,让观众更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 虽然《无人生还》这次在天津只演两场,但是舞美做的非常棒。舞台是孤岛别墅的大厅部分,室外背景是颜色会随着时间流逝和天气变化而变化的天空。别墅长廊的部分也做出来了,麦克阿瑟将军和布洛尔是直接死在长廊上的。长廊的存在,让有人由于精神崩溃奔出别墅的情景,还有一开始结伴去室外搜查的情景变得非常真实,舞台美术的布景是给观众真实的空间感的,非常棒。还有关于别墅的装潢,与原著中描述的一样,宽敞明亮而富有现代感,非常漂亮。没发生案的时候,给人的感觉是华丽而美好的,但是随着灯光的变化,十个人在孤岛上的生存和互相猜忌都被染上了一种阴郁的美感,就像瓦格雷夫最后在自白信中写到的,他追求的是一种极致的犯罪,孤岛和十具尸体就是他创造的艺术品,而话剧中整个舞台的呈现也确实将这一基调在三维空间里得以实现。

? 每一次灯光暗下来,配合当时演员们或惊恐或沉思的表情和动作,每一场的最后一幕都像**中清晰的一帧一样,让人对接下来的剧情发展浮想联翩。在这里必须要说一句,灯光大赞!上文提到的优秀的布景,如果没有不同灯光变换的衬托,其实适合很难做到与情节完全适配的,所以这部话剧的灯光师真的很优秀!音响也很赞,不过真的吓到我了,伴随着剧情的发展,第一幕中虽然已经有将尽一半的上岛者死了,但并没有让人觉得恐怖。第二幕天气的风雨交加、别墅里意外停电、维拉在自己房间惊恐的嚎叫声都非常真实,太吓人了。演员们的台词和肢体都非常棒,剧情很激烈,但是演员的表演都很到位,戏剧性但具有控制力,对手戏发挥得也很均衡,超级好看。三个小时如此惊悚的剧情,加上来回跑动的体力消耗,估计演完身心都很疲惫……

? 话剧中对于人物关系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调整,那就是倒数第二个死的隆巴德和最后上吊自杀的维拉。中的十个人是毫无牵连的关系,每个人独立为个体,为了自己的生存去推理藏在十人中的凶手。但是话剧一开头,隆巴德就对维拉进行了调戏,而维拉看起来很多时候也很相信隆巴德,虽然最后凶手未现身,只剩下他们俩的时候,她还是想办法夺枪并开枪打死了隆巴德。原著中只在开头,众人坐火车来到乘船处的过程中,描写过隆巴德对维拉的关注,觉得她漂亮但是女教师气质太重。这一点在话剧中被放大了。而且有观众说,**版的最后,瓦格雷夫法官在最后剩下两个人的时候现身,最终三人都没死。在CNKI上看到的一篇剧评里写到,也有其他人导演的话剧的结尾是,维拉由于枪法不准,没有将隆巴德打死,最终隆巴德找出了凶手瓦格雷夫法官,并将法官杀死,最后带着爱人维拉逃走。但是话剧的结局与一致,故事情节也可以说是完全忠实于原著的。

? 还有就是,话剧在恐怖阴森的情节里,加入了搞笑成分。比如第一个喝酒被毒死的安东尼·马斯顿,一开始看到十个小士兵以不同的死法,一个一个都死光了的童谣时,毫无惧色,甚至故意喝了一口酒,然后佯装倒地,吓唬其他人。但是就在观众们都松了一口气的时候,安东尼真的死了,观众的心情也跟着一下子紧张起来。所以我觉得这部话剧中的搞笑成分,其实不是为了搞笑而去搞笑,反而是渲染了一种起伏不定的气氛,让观众的心情跟着剧情忽上忽下。事实证明,故事的结局也是一个悲剧。

?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这个剧的谢幕特别有意思。用前一天看完这部剧的朋友的话说,就是“谢幕超级有梗”。演员们按照角色的死亡顺序,依次登场,并且反向操作了一下,有些黑色幽默的意味。第一个被氰化物毒死的安东尼吐出了毒酒;由于安眠药过量死亡的罗杰斯太太就像是睡了一觉刚起床;被人一刀捅死的麦克阿瑟将军从外廊的椅子上起来,自己拔出了刀子;劈柴时在储藏室里被人从后面用斧子重击后脑而死的罗杰斯先生自己拔出了斧子,并且挥舞了几下;喝下混有安眠药的水,然后在沉睡中被人用注射器注射了氰化物而死的布伦特**自己拔出了注射器,并且把液体喷向空中;被装作死的法官骗到悬崖边,被推下悬崖在暴风骤雨的惊涛骇浪中溺亡的阿米斯特朗医生,抱着青鱼道具从阳台栏杆处爬了上来;在别墅门口被楼上落下的大理石狗熊雕像砸死的布洛尔捂着脑袋,满脸是血地向大家鞠躬;被维拉用枪打死的隆巴德,低头谢幕,当啷一声,落地;上吊自尽的维拉把绞绳从脖子上拿下来,然后当着大家的面“掰头”,把头摆正。最后所有人一起谢幕,汽笛声响起,开船的人说了一句“各位,我来晚了”。好在有可爱的谢幕让我和朋友勇敢地走出剧场,披着夜幕回家。毕竟结束的时候已经十一点多了……

? 个人觉得有一点点不太满足的地方就是,整首恐怖童谣只在结尾用不同人的声音快速念了一遍,那些声音在剧场里久久回荡,效果确实很恐怖,但我更想完整地听一遍,看剧得过程中心里可以有个预判,因为《无人生还》这个案件中,十个人的死法是严格按照十个小士兵的童谣进行的。但导演并没有这样安排,所以搞得我看剧的时候更紧张了……这首童谣的内容大家自己找一下吧,太吓人了,英国怎么总有这么多恐怖童谣,比如音乐剧《面试》里的“谁杀死了知更鸟”,大人听了都有点瘆得慌,怎么还给孩子唱……个人盘点一下话剧中最恐怖的场景,还要数瓦格雷特法官死时候的装扮。“五个小士兵,同去做律师;皇庭判了死,五个只剩四。”当时的场景是停电的夜晚,本来前期渲染的气氛就很恐怖,然后外面还开始疾风骤雨,本来舞台很暗,大部分时间一片漆黑,只有说话声,结果突然闪电亮了,瓦格雷特法官身披之前管家汇报说丢失的猩红色浴室防水窗帘,头上戴着之前布伦特**说自己丢失的灰色毛线,别提多吓人了。后来看发现红袍灰色发是当时法官的装扮。可能服装师和化妆师对这个吓人的造型十分满意,闪电一明一暗地持续了很久,当时真的吓坏了。间歇性闭眼,但还是觉得很恐怖。还有就是,最后维拉上吊的场景。本来她以为自己胜利了,活下来了,但是舞台中央突然从上方掉落了一根绞绳,然后她就疯了,承受不住心理压力上吊了。瓦格雷特法官上来揭示谜底之前,舞台灯光黑了一下,然后当幽暗的深蓝色灯光再次亮起时,就有尸体道具吊在上面,就在舞台正中间,别提多吓人了。虽然一看就知道是道具,但看上去还是很吓人。个人感觉这个剧不太适合年龄小的孩子看,很容易被吓到。但这也说明这个舞台呈现出的悬疑惊悚气氛的成功,可以说各方面都很到位。

? 我还有一点不太理解的地方就是,中揭示岛上的死亡顺序是经过瓦格雷夫法官精心安排的,他按照罪恶程度的轻重安排谋杀顺序,他决定让罪恶程度轻的人先死。最先被毒死的安东尼·马斯顿开车超速,撞死了两个小孩,却认为倒霉的是自己,毫无悔改之意,最终交了保释金,人生完全没有因为那次过错而受到影响。罗杰斯夫妇在之前的雇主犯病时,没有及时送医,导致了雇主的死亡,而两个人却得到了丰厚的遗产馈赠。法官认为这件事的主导是罗杰斯先生,于是用过量安眠药将罗杰斯太太第二个。麦克阿瑟将军则是发现了最欣赏的手下与自己的娇妻私通后,派那个年轻人去前线打仗,间接性导致这位副官战死。布伦特**则是因为自己的女仆与人私通怀孕,作为清教徒她毫不犹豫地将女仆赶出家门,最终导致女仆走投无路,投河自尽。阿姆斯特朗医生原来嗜酒如命,有一次酒后做手术,导致一个病情本不严重的乡村妇女死亡。布洛尔原来身为警察,却再一次案件中证,导致无关的人被抓进监狱,最终因为身体羸弱死在了监狱里,而他自己却得到了晋升。隆巴德被指控在非洲作为上尉时,带领当地二十一名土著人作战遇袭,自己跑掉,导致土著人丧命。维拉在给一个叫西维尔(话剧里改为“小皮特”)的一个遗腹子做家庭教师的时候,听信了孩子叔叔雨果的话,以为孩子死了,雨果就能继承哥哥的遗产,然后娶自己,结果在孩子提出在海里游到对岸的时候,没有加以阻拦,导致孩子溺水身亡,而自己装去救他,还被人称赞勇敢。也就是说,都有罪,上岛的人都曾被恶念控制,犯下了隐秘的罪行,有的人甚至还因为这种罪行而得到了好处。但是若说安东尼的罪行最轻,恐怕以现代人的眼光看,并非如此。交通肇事造成两个孩子死亡,却毫无悔改之意,这个排序是让人不太理解的。

? 还有在读文本的时候,有一个让我特别注意到的地方就是,关于“士兵岛”的这个名字,在这部作品多次再版的时候,有所更改。我看的这个版本的中译本中,翻译老师关于这一点做了注释。

? “本书于一九三九年在英国首次出版时,此处原文为Nigger Island,意为‘黑人岛’;在一九年再版的英国版中,将Nigger Island替换为Indian Island,意为‘印第安岛’;在二〇〇三年出版的英国版中,此处改为Soldier Island,本版据此译为‘士兵岛’,下同。”

? 关于不同版本中,对于岛的名称的更改,或许与时代背景有很大关联吧。

? 我记得之前看过**版的《东方快车谋杀案》,也是揭露人性善恶复杂性的悬疑推理故事。这种社会拍悬疑的写法,让非推理迷的读者和观众皆可受到震撼和影响,最终实现共鸣,这应该是阿加莎作品至今仍然经久不衰的原因之一。

小学四年级做操后的体会100字一300字作文

《湖亭望水》

唐白居易

久雨南湖涨,新晴北客过。

日沉红有影,风定绿无波。

岸没闾阎少,滩平船舫多。

可怜心赏处,其奈独游何?

《澄水如鉴》

唐崔颢

圣贤将立喻,上善贮情深。

洁白依全德,澄清有片心。

浇浮知不挠,滥浊固难侵。

方寸悬高鉴,生涯讵陆沉。

对泉能自诫,如镜静相临。

廉慎传家政,流芳合古今。

《春水》

唐杜甫

三月桃花浪,江流复旧痕。朝来没沙尾,碧色动柴门。

接缕垂芳饵,连筒灌小园。已添无数鸟,争浴故相喧。

《引水》

唐杜甫

月峡瞿塘云作顶,乱石峥嵘俗无井。

云安酤水奴仆悲,鱼复移居心力省。

白帝城西万竹蟠,接筒引水喉不干。

人生留滞生理难,斗水何直百忧宽。

《登楼望水》

唐顾况

鸟啼花发柳含烟,掷却风光忆少年。

更上高楼望江水,故乡何处一归船。

《水》

唐韩溉

方圆不定性空求,东注沧溟早晚休。

高截碧塘长耿耿,远飞青嶂更悠悠。

潇湘月浸千年色,梦泽烟含万古愁。

别有岭头呜咽处,为君分作断肠流。

《海水》

唐韩愈

海水非不广,邓林岂无枝。风波一荡薄,鱼鸟不可依。

海水饶大波,邓林多惊风。岂无鱼与鸟,巨细各不同。

海有吞舟鲸,邓有垂天鹏。苟非鳞羽大,荡薄不可能。

我鳞不盈寸,我羽不盈尺。一木有余阴,一泉有馀泽。

我将辞海水,濯鳞清冷池。我将辞邓林,刷羽蒙笼枝。

海水非爱广,邓林非爱枝。风波亦常事,鳞鱼自不宜。

我鳞日已大,我羽日已修。风波无所苦,还作鲸鹏游。

《春水》

唐李建勋

万派争流雨过时,晚来春静更逶迤。

轻鸥散绕夫差国,远树微分夏禹祠。

青岸渐平濡柳带,旧溪应暖负莼丝。

风鬟倚楫谁家子,愁看鸳鸯望所之。

《四水合流》

唐李沛

禹凿山川地,因通四水流。萦回过凤阙,会合出皇州。

天影长波里,寒声古度头。入河无昼夜,归海有谦柔。

顺物宜投石,逢时可载舟。羡鱼犹未已,临水欲垂钩。

《浔阳观水》

唐李群玉

朝宗汉水接阳台,唅呀填坑吼作雷。

莫见九江平稳去,还从三峡嶮巇来。

南经梦泽宽浮日,西出岷山劣泛杯。

直至沧溟涵贮尽,深沉不动浸昭回。

《观汉水》

唐梁洽

发源自嶓冢,东注经襄阳。一道入溟渤,别流为沧浪。

求思咏游女,投吊悲昭王。水滨不可问,日暮空汤汤。

《御沟水》

唐卢肇

万壑朝溟海,萦回岁月多。无如此沟水,咫尺奉天波。

《流水》

唐罗邺

漾漾悠悠几派分,中浮短艇与鸥群。

天街带雨淹芳草,玉洞漂花下白云。

静称一竿持处见,急宜孤馆觉来闻。

隋家柳畔偏堪恨,东入长淮日又曛。

《水帘》

唐罗邺

万点飞泉下白云,似帘悬处望疑真。

若将此水为霖雨,更胜长垂隔路尘。

《咏水》

唐骆宾王

列名通地纪,疏派合天津。波随月色净,态逐桃花春。

照霞如隐石,映柳似沉鳞。终当挹上善,属意澹交人。

《远水》

唐马戴

荡漾空沙际,虚明入远天。秋光照不极,鸟影去无边。

势引长云断,波轻片雪连。汀洲杳难别,万古覆苍烟。

《看水》

唐齐己

范蠡东浮阔,灵均北泛长。谁知远烟浪,别有好思量。

故国门前急,天涯照里忙。难收上楼兴,渺漫正斜阳。

《望水》

唐司空曙

高楼晴见水,楚色霭相和。野极空如练,天遥不辨波。

永无人迹到,时有鸟行过。况是苍茫外,残阳照最多。

《远水》

唐项斯

渺渺浸天色,一边生晚光。阔浮萍思远,寒入雁愁长。

北极连平地,东流即故乡。扁舟来宿处,仿佛似潇湘。

《蜀江水 》

唐熊孺登

日夜朝宗来万里,共怜江水引蕃心。

若论巴峡愁人处,猿比滩声是好音。

《水》

唐徐夤

火性何如水性柔,西来东出几时休。

莫言通海能通汉,虽解浮舟也覆舟。

湘浦暮沈尧女怨,汾河秋泛汉皇愁。

洪波激湍归何处,二月桃花满眼流。

《大水》

唐薛逢

暴雨逐惊雷,从风忽骤来。浪驱三岛至,江拆二仪开。

势恐圆枢折,声疑厚轴摧。冥心问元化,天眼几时回。

《水》

唐郑谷

竹院松廊分数派,不空清泚亦逶迤。

落花相逐去何处,幽鹭独来无限时。

洗钵老僧临岸久,钓鱼闲客卷纶迟。

晚晴一片连莎绿,悔与沧浪有旧期。

《咏水》

唐张文琮

标名资上善,流派表灵长。地图罗四渎,天文载五潢。

方流涵玉润,圆折动珠光。独有蒙园吏,栖偃玩濠梁。

《山下水》

唐周濆

背云冲石出深山,浅碧泠泠一带寒。

不独有声流出此,会归沧海助波澜。

大学毕业后,为什么大都不再看曾经读过的专业书?

课题提出的背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是其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与口头表达、书面表达的关系是一个语文教学的老话题,早有定论。阅读多、阅读广泛促进学生口头、笔头表达能力的发展,而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也必须大大提高学生的阅读量。《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阶段目标第一学段中指出:“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在阅读中积累词语。阅读浅近的童话、语言、故事……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喜爱图书,爱护图书。”第二学段中指出:“……初步学会默读……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第三学段中指出:“……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诵读优秀诗文……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著名的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说:“少数语文水平较高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说是得益于课外看书。”时代在发展,电视、录像、广播、网络等媒体对学生深深吸引,造成学生对文本的不喜欢。因而学生厌读课外书的现象普遍存在。学校老师比较重视语文课堂教学,但对课外阅读并不重视,甚至不问不管。即使向学生发出课外阅读的号召,也不对学生进行引导、培养。当前,对课外阅读指导与培养学生口头、笔头表达能力的相关研究可供借鉴的经验不多,教师无从下手,也就畏而避之。农村文化环境较落后、家长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学生接受各种教育的途径少、家长适时引导教育孩子的意识较差。因此,与城市学生相比,口头表达和写作的能力较差。二、课题研究目标(一)我们知道培养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即增加语言文字摄入量,可以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但是通过哪些有效途径可以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选择哪些阅读材料或内容?取哪些阅读方式以及给学生多少阅读量,有利于培养阅读兴趣和提高阅读能力?而在读与写之间,如何借助读提高写的能力?这里有许许多认识上和实际操作上的模糊之处。同时,阅读兴趣的培养,阅读内容、方法在各年级段上如何侧重?特别是高年级段写作能力的培养如何实施,课外阅读与语文课教学如何相兼容?如何结合?如何与我们学校的具体情况和特点结合?寻找有效的途径,这是本课题要研究的。(二)具体目标第一阶段(低年级):以识字教学为重点,要求在听、说、读、写的过程中在两年内突破认识1173个常用字的界限,达到能认识2000个左右的常用字,大幅度增加识字量,学习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词句的意思。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不出声,不指读,一边读一边想。每学年背诵30篇以上优秀诗文。阅读浅显的儿童读物,能大致了解内容。二年级课外阅读不少于5万字。第二阶段(中年级):以阅读教学为重点,辅以作文教学。在听、说、读、写过程中让学生通过大量阅读(年阅读量达到300篇左右)来有效地提高阅读质量(包括理解水平、记忆水平与阅读速度),能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句的意思。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揣摩文章的叙述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有一定速度。每学年背诵30篇左右优秀诗文。能借助字典或有关资料独立阅读程度适合的读物,了解主要内容。逐步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课外阅读的习惯。课外阅读三年级不少于15万字,四年级不少于30万字。第三阶段(高年级):以作文教学为重点,阅读程度适合的文章,能理解主要内容,领会有一定内涵的词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并有自己的见解,能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阅读其他文章,稍作准备能正确流利地朗读。默读速度每分钟不少于300字。每学年背诵20篇以上的优秀诗文。学习浏览,能根据需要收集有关材料。课外阅读每学年不少于50万字。逐步培养读书记笔记的习惯。在听、说、读、写过程中能写出有中心、有条理、有真情实感的简单记叙文和常用应用文,做到在40分钟内写出400字左右的文章,有效提高写作水平。三、实验对象、实验方法和理论依据(一)实验对象的确定我们的教学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所以所有的学生都是我们的实验对象。但是,考虑到师资、时间与精力以及操作方便等问题,我们决定分阶段定班级进行实验。实验班级是随机抽样确定的,在低中高三个年级段各确定一个实验班,即一(1)班、三(1)班、五(1)班。实验班与对照班级情况基本一致。(二)实验方法研究方法以经验总结法、教育实验法为主,并与教育调查法、文献资料法相结合,通过制定研究、实践、反思、分析、不断调整,使课题研究稳步实施。同时,进行问卷调查,进行定量定性分析,了解各阶段的初步成果,并通过文献了解吸取他人的研究成果,以指导我们的课题研究。(三)理论依据我们提出实验课题的理论设就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分阶段(低年级段、中年级段、高年级段)突破阅读关。这个实验构想的理论主要来自以下几方面。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从量变到质变,又从质变到新的量变。事物的发展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达到一定的程度,突破了一定的界限,就会出现质变。小学语文教学也是如此,学生认识一个个汉字,达到一定的量,就能阅读;阅读达到一定的量,就能作文。正如古人所云:“能读千赋,则能为文。”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有着许多矛盾,不同的学习阶段有不同的主要矛盾。低年级阶段,语文学习的主要矛盾是识字。如果在这个阶段集中解决了识字问题,中年级语文教学的主要矛盾则是阅读。当阅读突破一定数量,学生具备阅读的能力以后,作文就成了主要矛盾,所以高年级以作文训练为重点。2、耗散结构理论耗散结构理论认为:涨落导致有序。涨落是指系统某个变量和行为对平均值发生的偏离,它使系统离开原来的状态或轨道。系统处于不同状态时,涨落起着迥然不同的作用。当系统处于稳定状态时,涨落是一种干扰,它引起了系统运动轨道的混乱,导致了无序。此时,系统具有抗干扰的能力,它迫使涨落逐步衰减,使系统又回到原来的状态和轨道。如果系统处于不稳定的临界状态,涨落不仅不衰减,反而放大成为“巨涨落”,使系统从不稳定状态跃迁到一个新的有序状态。耗散结构理论还认为:远离平衡(即非平衡)的开放系统,才能不断地获取和消散外界的能力和分子,才能维持系统的生存,并形成富有生命力的、稳定化的、高度有序的结构——耗散结构。耗散结构理论对我们的启示是:小学语文教学新体系要成为宏观有序的耗散结构,必须要形成识字教学、阅读教学、作文教学的巨涨落。在涨落的过程中,字、词、句、段、篇,听、说、读、写、书的训练要远离平衡态,使各个子系统之间产生相干效应。识字教学高潮阶段,阅读教学、作文教学要为识字服务;阅读教学高潮阶段,识字教学、作文教学要为阅读服务;作文教学高潮阶段,识字教学、阅读教学要为作文服务。此外小学语文教学要做到课内带课外,成为一个开放的系统。3、激发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教育心理学认为,兴趣是激发学习动机的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也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要想使学生博览课外书籍,就得先千方百计点燃学生心灵上兴趣之火。有了饱满的读书兴趣,学生才会对课外阅读产生强烈的需要,积极地投身其中。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生参与的原动力,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外阅读,教师必须创造某种条件或利用他们已有的其它行为动机和需要的迁移,使阅读成为他们生活中所必需的东西。例如,利用晨会课,借用讲故事或内容简介的形式,向同学们介绍一本好书。在给孩子们讲故事讲到最紧张的时候,突然刹车。学生总催促教师讲下去,这时可把书借给他们看,学生一拿到书就会如饥似渴地去读,教师可趁势向学生介绍相关的其它作品。这样一来,课外阅读也就成为同学们的一件乐事,一种享受。教师要善于唤起和利用学生读书兴趣,促使他们兴味盎然地去阅读、体会,积累语言信息,使语言仓库里有丰厚的积蓄,需用时,才能游刃有余,写起文章来,才能妙笔生花。实验教师利用各种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使得学生对阅读产生极大的兴趣,就能变“要我阅读” 为“我要阅读”。学生扩大了阅读面,增加了阅读量,积蓄了足够的内存,还怕大量而快速的输出吗?四、课题的实施过程与措施(一)研究的主要阶段主要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00年至2001年9月,即课题立项之前。这一阶段是课题研究及课题立项的准备阶段,主要是了解同类课题研究现状,作一些调查研究,建立课题的实验设想,撰写研究方法和研究。第二阶段为2001年9月至2002年8月。这是初步探索阶段,主要工作是建立课题研究组,进行课题成员培训,各实验班级拟定各自的实验,进行初步的实验工作。第三阶段为2002年9月至2003年8月。这是深入研究阶段,主要工作为定期开展课题研究的研讨活动——定期开展实验研究课,研究交流实验、实施办法,定期进行形成性检测和阶段性小结,并在实验基础上汇总并修订学生使用的阅读材料,以及资料收集和成果总结工作。第四阶段为2003年9月至2003年12月。这是总结思考阶段,主要工作是课题组整理资料、进行数据处理、结果分析和撰写研究报告。(二)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措施1、识字教学——一字带多字。为了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使学生尽快掌握2500多个常用字,在识字教学中,低年级学生从阅读带注音、图文并茂的作品入手,以逐步认识与掌握生字的音、形、义,展开丰富的联想,带出并学习多个生字。多次反复运用与巩固,熟能生巧,通过已会的汉字带出一些常用字,突破识字关,提高阅读能力。2、阅读教学——一篇带多篇。阅读材料大量涌现,而现行语文课本课文少,学生语文学习的时间又有限。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阅读教学效率,必须改革阅读教学方法。学生在课内阅读了一篇课文,在课外就配合着阅读几篇思想内容或体裁写法相近的文章。例如,《一个苹果》是以一物为主要线索贯穿全文,配合这篇课文,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一片松叶的来历》《一把军用小刀》等文章。这样,学生就能够及时地运用在课堂上所学到的方法,举一反三,闻一而知十。为了使学生在小学中年级段突破阅读关,我们在教学中用了“一篇带多篇”的方法。根据教材安排的训练重点,教师教学一篇课文后,带出类似的几篇文章,让学生自用,大大地增加阅读量。(1)基本程序:在阅读教学一般程序的基础上,根据“一篇带多篇”的特点,建立了这样的教学基本程序。第一步示范学习一篇(段),学习阅读的基本方法;第二步尝试学习一篇,巩固前面所学到的方法,培养阅读能力;第三步带动自学同类的文章一篇或几篇,运用和发展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2)带动课外阅读:每周开设1节课外读书课,指导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提高阅读速度,增加阅读量,增强阅读能力。(3)带动语文实践:定期开设语文实践课,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3、作文教学——读多篇写一篇。从教学法的角度看,作文过程是运用语言文字对思想内容进行整理、加工的过程。叶圣陶先生说:“通常作文,胸中先有一腔积蓄,临到执笔,拿出来就是,是很自然的。”由此可见,多阅读、从阅读中得到“写作的榜样”,是作文教学的实质之所在。为了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突破作文关,我们主要取了“读多篇写一篇”的作文教学方法。按照状物、记事、写景、写人的顺序进行分类训练。低年级以句段状物为主,写写花草树木、瓜果蔬菜、家畜动物、庄稼食物、房间教室等;中年级以段与篇为主,写一些熟悉的人、感兴趣的事、喜欢的物、四季景色、家乡山水、美丽校园等;高年级则以想象作文为主,比如:二十年后的世界、正从东方崛起的中国、十年后的苏州、腾飞的苏州高新区、展望浒关工业园等。再如写一些感想作文,读后感和观后感,剧评和影评等。以读带写,读多篇写一篇。即读完在内容上或写作方法上相类似的几篇文章,指导学生学习这样的方法写一篇。4、把握课外阅读的时机。学生对课外阅读光有兴趣还不行,我们还得通过课外阅读这一途径来培养学生的能力,结合语文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抓住以下两大时机为学生提供课外阅读的条件、机会。(1)着眼课文学习进行的课外阅读。从课文这个出发点,可以走向四面八方,精读一篇课文,可以带读许多相关的书,如《麻雀》一文,它是俄国著名作家屠格涅夫写的,他的作品构思新颖,视角独特,语言精练,文字优美。要想体会他的风格,同学们课后可以阅读他的代表作《猎人笔记》。从另一方面,《麻雀》一文表现的是伟大的母爱,我国古代有位诗人也写了一首诗来歌颂母爱,那就是孟郊的《游子吟》。如此引导,足可见围绕课文进行课外阅读,天地是多么广阔。(2)围绕课内写作进行的课外阅读。作文,多少学生对它朝思暮想,多少学生为它伤透了脑筋。但是作文的道理和方法,光靠老师讲,学生是掌握不了的,只有在完成一定阅读量后,学生才能悟出来。因而,围绕课堂上的写作训练,辅之以适当的课外阅读,以读来促写。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相结合,在阅读的过程中,学习范文中的写作因素,尤其是针对学生的写作实际,提供可资借鉴的写作方法,同时,还注意学习作者是怎样观察和构思的,又是怎样遣词造句的,针对学生在作文中存在的问题,有的放矢,让学生通过课外阅读找出自己的差距等等。安排学生的习作练习要以范文为榜样,以模仿为手段,以生活经验为内容,以片断训练为形式。每次作文后,让学生把优秀作文誊写出来,装订成册,张贴在“学习园地”中,特别好的学生习作向外投稿,既鼓励作者,又鞭策读者。5、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开展图画作文、音乐作文、活动作文训练;组织学生学当小记者,开展访活动,为广播电台、报刊写稿;开展社会调查,撰写调查小报告,举行“与好书交朋友,做有理想的人”等读书活动。(1)举办“图书展览会”。每学期举办一两次“图书展览会”,比如展出记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振兴中华而斗争的故事,让学生在阅读中同时受到他们为祖国的忘我精神的鼓舞;展出有关我国和外国科学家的故事,学习他们专心致志于科学事业的精神。除了图书以外还陈列上述人物的照片、名言、警句;还有生动有趣的文艺读物,启发阅读兴趣。(2)充分发挥图书室功能,开设读书课。阅览室定期开放,由专人负责,创设阅读氛围。每周安排一节读书课,保证学生的阅读时间。布置一定的课外阅读作业。定期交流阅读情况,比比谁知道的故事多、名人多,让学生在竞争中阅读。(3)订阅报刊、设立“中队图书角”。低年级至少人手一刊,中年级至少一人两刊。各班发动学生把自己的图书带到班级,办好“班级图书角”。可在图书角上张贴“爱护书籍公约”,教育学生爱护图书,并选好图书管理员认真负责借书还书,另外教学生修理书的本领,学会给书包皮、制作美丽的书签,小书架等,从小培养队员爱护图书的良好习惯。(4)背诵优秀的诗文。背诵优秀诗文,增加学生的语文积累。定期与不定期开展赛诗会、故事会等,并评出每期“古诗状元”“故事大王”等。(5)分阶段定类别增加语言积累。老师利用班会课、班队课、活动课等有利时机,启发、引导学生阅读,以增加语言积累。低年级:阅读儿歌、谜语、童话故事和神话故事;中年级:阅读歇后语、寓言故事和成语故事以及一些古今名著;高年级:阅读现代诗歌、名人故事和历史故事以及一些中外名著。各班在黑板报上开辟“每周一诗”(三年级起改为“每周两诗”)、“名言警句”等栏目,定期定时更换,由课代表带学生阅读、背诵。黑板一侧开设“好词佳句”栏,内容可有老师提供,也可由学生轮流提供。(6)写读书笔记。在学生产生阅读兴趣的基础上,让孩子们学会分析和思考,有效的办法是指导写读书笔记。学生语文水平有一定的差异性,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用了不同的训练形式,低年级只要求简单地记下读书年月日、书名、书籍作者。三年级增加一栏,简要讲述书的内容和自己喜欢的地方。四五年级写读后感,摘录书中精彩的词句,摘抄佳作写一两句点评,写读后感。班级举办优秀读书笔记展览。(7)开展“读书讨论会”。在班里举办读书讨论会、读书报告会、心得交流会、阅读方法交流会、知识竞赛等,可以从知识、能力等角度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正英国作家肖伯纳所说:我的思想交流给你,你把你的思想交流给我,那么我们俩人同时掌握了两种思想。实际上,这也是把个体阅读纳入群体阅读的一种努力。选择能引起朗读兴趣,又有不同看法的著作,如一些古典作品,确定书籍后,出好讨论题,讨论前,每个学生读完并写出感想、体会,作为会上主要发言。(8)“红领巾读书月”活动。为引起队员对书的热爱,举办爱国主义教育为主题的“我们爱祖国读书月活动”,以阅读科普读物为主题的“十万个为什么读书月活动”,以学雷锋树新风为主题的“学习雷锋读书月活动”等等。五、研究的成效(一)通过课题研究,培养了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提高了写作能力,提高了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二)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研究能力1、课题的实践研究,促进了教师的语文教学水平。教师在阅读与写作关系处理上意识增强,摸索到了增加学生阅读量、提高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2、教师学会了课题研究方法,获得了一批科研成果。(三)在语文教学上形成了敬恩小学的学校特色通过课题研究,语文教师善于把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与语文课堂教学相结合、善于把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相结合,使阅读、作文、课堂教学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六、存在的问题与结改通过两年多的实践研究,我们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师生文章大胆地向外投稿方面还比较欠缺与保守。今后,在这方面我们要好好努力,下大力气改善。实验中,我们应该让教师稳定,跟班教学。这样,实验的条理性、层次性、循序渐进性会更强,取得的实验效果也就会更好。要形成属于我们自己的一套特色化的理论与实验方法,有待进一步加强系统性、科学性。

文言文的文体是什么

我觉得原因有三个。

第一,专业书籍与就业无关。据调查显示,仅三成毕业生从事着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工作,而那七成,大多数从事与自己专业无关的工作。一方面原因与就业难有关,另一方面原因与大学专业设置不符合市场要求有关。既然就业与大学时专业不相关,那谁还愿意去看大学的专业书籍呢?

第二,与书籍本身有关。大学时的专业书籍,大多是理论性居多,实操性少。作为刚参加工作的大学生来说,更需要实操性的技巧。这也是为什么现在越来越技术性相关的课程越来越受欢迎的原因。所以,毕业参加工作的大学生们,很难再拿起书本,啃理论知识,而是更需要实践积累出来的经验。

第三,与知识更新迭代有关。如今来说,知识更新迭代非常迅速,除了一些经典理论和知识,其他大多数知识都在不断更新。大学的专业书籍,少说也有三四年的历史了,很多知识赶不上现在的潮流,所以,大家及时更新知识库才是最重要的。

总之,我觉得,大学毕业后不读以前的专业书籍不是坏事,要是不学习,才是真正错误的选择。

写最具深度的专业剧评。微信公众号:windy天意晚晴(ID:windytywq)

1. 文言文有哪几种文体

文言文包含策、诗、词、曲、八股、骈文等多种文体。

文言文是相对现今之后白话文来讲的,古代并无文言文这一说法。其特征是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

经过历代文人修饰越显浮华,唐代起大文学家韩愈等发起“古文运动”,主张回归通俗古文。现代书籍中的文言文,为了便于阅读理解,一般都会对其标注标点符号。

扩展资料:

文言文的特色有: 言文分离、行文简练。 文言文的特点,是相对白话(包括口语和书面语)而言的,主要表现在语法与词汇两方面。

文言文句式总分两大类:固定句式、特殊句式。其特殊句式又可分为:倒装句、被动句、省略句、判断句四大类,而倒装句又分为: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主谓倒装句(谓语前置句)四类。

1、判断句 所谓判断句,就是以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为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的句式。 2、被动句 文言文中,有些语句的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这种句式就是被动句。

3、倒装句 文言文中的倒装句,是相对于现代汉语的句序而言的,基于此,我们将文言倒装句式分为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等。 4、省略句 文言文中,普遍存在着省略成分的情况,对省略成分的把握,有助于完整理解句子的意思。

百度百科——文言文。

2. 文言文文体的概念是什么

1、说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叙事,也可以发表议论,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

它与“论”无大异,故后来把说理辨析一类的文章,统称为论说文。它与现代杂文或杂感在某种程度上相似,变化有致,写法不拘一致。

如《马说》、《师说》、《爱莲说》、《捕蛇者说》、《六国论》、《过秦论》等。2、表表是古代臣子向帝王上书言事或陈述某种意见的一种文体。

此外还有一种专门议论朝政的文体叫做“疏”;用于臣子回答皇帝对政事的询问,叫“对”。如《出师表》、《陈情表》、《论积贮疏》、《隆中对》等。

3、记古代的一种记叙文体,叙事、写景、状物成份较多,可以描绘名山大川的秀丽瑰奇。也可以记一下国家的重大,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如《岳阳楼记》、《小石潭记》、《西湖游记》、《石钟山记》、《醉翁亭记》、《桃花源记》等。此外,也有以说明为主的《核舟记》。

4、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记述生平事业、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一种文体。常用托物言志的写法,如《陋室铭》。

也有刻在石碑上,叙述死者生平,加以颂扬追思的铭文,叫“墓志铭”,如韩愈的《柳子厚墓志铭》。5、赋这种文体产生于战国,盛行于汉代,重视词藻,对偶和押韵,讲究铺陈叙事,写法上常用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如《赤壁赋》、《阿房宫赋》等。6、传用来记载某人事迹(主要活动和生平)的文章,“传”一般由别人记叙,也有自述生平的“自传”。

如《五柳先生传》、《童区寄传》、《廉颇蔺相如列传》等。7、书即书信体,今天的书信格式是由古代的“书”体演变而来的。

如《报刘一丈书》、《李陵答苏武书》、《与朱元思书》等。8、序序也作“叙”或称“引”,有如现代的“引言”,“前言”。

如果是说明编写目的、简介内容的,属于说明文,如《荔枝图序》;如果是对作者、作品进行评论,属于议论文,如《伶官传序》;还有为某一件具体的事向人赠言的文章,如《送董邵南游河北序》、《送东阳马生序》;而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则带有很浓的抒 *** 彩。9.讽谏:古代用比喻暗示一类的方式委婉规劝别人接受下级意见的文体。

如:例: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后汉书?6?1张衡传》;《战国策》中的《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讽齐王纳谏》。

文体,是指独立成篇的文本体栽(或样式、体制),是文本构成的规格和模式,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是某种历史内容长期积淀的产物。它反映了文本从内容到形式的整体特点,属于形式范畴。

文体的构成包括表层的文本因素,如表达手法、题材性质、结构类型、语言体式、形态格式,以及深层的社会因素,如时代精神、民族传统、阶级印记、作家风格、交际境域、读者经验等。文体的特征及其划分,往往取决于其层面结构中某些因素的强化、突出或变异。

文体通常指由交际环境、交际目的的不同,而逐步相对稳定下来的篇章结构及言语总体格调。作为特定的程式,它既可以成为学科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关注对象,又能为人们的应用提供最为切实的规则范例。

正因为这样,相关的学科领域里边,如写作学、文艺学、语文学、语法学、修辞学、文章学等等,大都要论及该内容。(见《应用写作》2003年第9期《文体分类中的误区》) 文体的客观存在是一种社会文化的需求,但更重要的是依赖于自身的独特的功能。

德国姚斯在《走向接受美学》中认为:“文学的形式类型既不是作家主观的创造,也不仅是反思性的有序概念,而主要是一种社会现象。类型与形式的存在依赖于它们在现实世界中的功能。”

每一种文体都具有其他任何一种体裁所无法取代的功能,以及审美效应。正如莱辛在《汉堡剧评》中所说:“各种体裁的诗歌不可能改善一切,至少说两种体裁不可能产生完全相同的完美效果;但是每一种体裁可以尽其所能做到最好的改善,而且在其范围之内做得比其他体裁更好——那才是它的特定目的。

文体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就是表达,就是选择,就是风格,甚至也可以说是一种强调。每种文体都具有某种对现实社会内容的表达功能,这是文体的本质特征,也是它产生和存在的前提。

它在表达同一思想内容时,可以在对等的种种方式中进行选择,即选用最恰当的再现思想内容的形式外衣。作家在构思创作过程中,总要选择最符合创作意图和对象的某种体裁结构及其规定性。

因为有人视文体为艺术创作的选择性。它往往以历来展现在作家面前的体裁可能的丰富性为前提。

它能代表某个作家、某个时期、某……在于任何地方,只存在于文本的文本品格之中,或者用D.H.劳伦斯的话说,存在于它‘为语言意识而作斗争’之中”。在接受美学的观点看来,文体又是读者的一种强调。

达克尔.里法泰尔在《文体分析标准》中说:“文体被认为是在不改变意义的情况下给语言结构所传达的信息添加的一种强调(表达的、感情的或美学的)。这也就是说,语言表达,而文体强调。”

文体的意义,主要不是来自于文体结构的自身属性,而根本上取决于某种非语言的个人或文化的特质,也可以说取决于某种民族文化的思维方式和心理机制等深层结构。而后者又归根结底受制约于-。

3. 文言文文体的概念是什么

1、说 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叙事,也可以发表议论,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

它与“论”无大异,故后来把说理辨析一类的文章,统称为论说文。它与现代杂文或杂感在某种程度上相似,变化有致,写法不拘一致。

如《马说》、《师说》、《爱莲说》、《捕蛇者说》、《六国论》、《过秦论》等。2、表 表是古代臣子向帝王上书言事或陈述某种意见的一种文体。

此外还有一种专门议论朝政的文体叫做“疏”;用于臣子回答皇帝对政事的询问,叫“对”。如《出师表》、《陈情表》、《论积贮疏》、《隆中对》等。

3、记 古代的一种记叙文体,叙事、写景、状物成份较多,可以描绘名山大川的秀丽瑰奇。也可以记一下国家的重大,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如《岳阳楼记》、《小石潭记》、《西湖游记》、《石钟山记》、《醉翁亭记》、《桃花源记》等。此外,也有以说明为主的《核舟记》。

4、铭 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记述生平事业、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一种文体。常用托物言志的写法,如《陋室铭》。

也有刻在石碑上,叙述死者生平,加以颂扬追思的铭文,叫“墓志铭”,如韩愈的《柳子厚墓志铭》。5、赋 这种文体产生于战国,盛行于汉代,重视词藻,对偶和押韵,讲究铺陈叙事,写法上常用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如《赤壁赋》、《阿房宫赋》等。6、传 用来记载某人事迹(主要活动和生平)的文章,“传”一般由别人记叙,也有自述生平的“自传”。

如《五柳先生传》、《童区寄传》、《廉颇蔺相如列传》等。7、书 即书信体,今天的书信格式是由古代的“书”体演变而来的。

如《报刘一丈书》、《李陵答苏武书》、《与朱元思书》等。8、序 序也作“叙”或称“引”,有如现代的“引言”,“前言”。

如果是说明编写目的、简介内容的,属于说明文,如《荔枝图序》;如果是对作者、作品进行评论,属于议论文,如《伶官传序》;还有为某一件具体的事向人赠言的文章,如《送董邵南游河北序》、《送东阳马生序》;而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则带有很浓的抒 *** 彩。9.讽谏:古代用比喻暗示一类的方式委婉规劝别人接受下级意见的文体。

如:例: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后汉书?6?1张衡传》;《战国策》中的《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讽齐王纳谏 》。

文体,是指独立成篇的文本体栽(或样式、体制),是文本构成的规格和模式,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是某种历史内容长期积淀的产物。它反映了文本从内容到形式的整体特点,属于形式范畴。

文体的构成包括表层的文本因素,如表达手法、题材性质、结构类型、语言体式、形态格式,以及深层的社会因素,如时代精神、民族传统、阶级印记、作家风格、交际境域、读者经验等。文体的特征及其划分,往往取决于其层面结构中某些因素的强化、突出或变异。

文体通常指由交际环境、交际目的的不同,而逐步相对稳定下来的篇章结构及言语总体格调。作为特定的程式,它既可以成为学科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关注对象,又能为人们的应用提供最为切实的规则范例。

正因为这样,相关的学科领域里边,如写作学、文艺学、语文学、语法学、修辞学、文章学等等,大都要论及该内容。(见《应用写作》2003年第9期《文体分类中的误区》) 文体的客观存在是一种社会文化的需求,但更重要的是依赖于自身的独特的功能。

德国姚斯在《走向接受美学》中认为:“文学的形式类型既不是作家主观的创造,也不仅是反思性的有序概念,而主要是一种社会现象。类型与形式的存在依赖于它们在现实世界中的功能。”

每一种文体都具有其他任何一种体裁所无法取代的功能,以及审美效应。正如莱辛在《汉堡剧评》中所说:“各种体裁的诗歌不可能改善一切,至少说两种体裁不可能产生完全相同的完美效果;但是每一种体裁可以尽其所能做到最好的改善,而且在其范围之内做得比其他体裁更好——那才是它的特定目的。

文体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就是表达,就是选择,就是风格,甚至也可以说是一种强调。每种文体都具有某种对现实社会内容的表达功能,这是文体的本质特征,也是它产生和存在的前提。

它在表达同一思想内容时,可以在对等的种种方式中进行选择,即选用最恰当的再现思想内容的形式外衣。作家在构思创作过程中,总要选择最符合创作意图和对象的某种体裁结构及其规定性。

因为有人视文体为艺术创作的选择性。它往往以历来展现在作家面前的体裁可能的丰富性为前提。

它能代表某个作家、某个时期、某……在于任何地方,只存在于文本的文本品格之中,或者用D.H.劳伦斯的话说,存在于它‘为语言意识而作斗争’之中”。在接受美学的观点看来,文体又是读者的一种强调。

达克尔.里法泰尔在《文体分析标准》中说:“文体被认为是在不改变意义的情况下给语言结构所传达的信息添加的一种强调(表达的、感情的或美学的)。这也就是说,语言表达,而文体强调。”

文体的意义,主要不是来自于文体结构的自身属性,而根本上取决于某种非语言的个人或文化的特质,也可以说取决于某种民族文化的思维方式和心理机制等深层结构。而后者又归根结底受制。

4. 古文文体记的特点.

记”的文字含义是识记,在这种含义基础上,“记”逐步获得了它的文体意义,成为经史中一种专事记录的文章体式.作为一种文体,“记”在六朝获得文体生命,唐代进入文苑,宋代其内容得到拓展,形式更加稳固.明清时主体性色彩更加浓厚,逐渐成熟稳固.根据史志中以记名篇的书目数量和文学总集中记体文内容的变化和类目的增减,可以更客观地了解“记”作为一种文体其内涵发生的变迁 古代一种散文体裁,可叙事、写景、状物,抒 *** 怀抱负,阐述某些观点.“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分类①碑记:古代一种刻在石碑上记叙人物生平事迹的文体.②游记:是一种描写旅行见闻的散文体裁.③杂记:是古代因事见义,杂写所见所闻不多加议论的散 文体裁.④记……事:是古代记载人物生平事迹的文体.说明,描写,情绪⒊描写事物的书、文章或文体志 也是古代文体一种 有“志”的意思:载.述。

旅游~.大事~.《岳阳楼~》.⒋印章:..⒌标志:号..⒍量词:他挨了两~耳光.。